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29645发布日期:2021-07-27 13:36阅读:71来源:国知局
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



背景技术:

针对各种类型可以通过飞沫以及气溶胶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由感染者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进行传播,使易感者吸入而感染,即感染者呼出的气体中可能会包括有病原体,进而导致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的非感染者由于吸入病原体而感染。

为了抑制传染性疾病通过飞沫以及气溶胶传播,目前通常采用佩戴口罩的方式来过滤病原体,感染者通过佩戴口罩阻止病原体扩散到空气中,非感染者通过佩戴口罩防止吸入病原体。

通过佩戴口罩阻止传染性疾病通过飞沫以及气溶胶传播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感染者在用餐时需要摘下口罩,而感染者用餐过程中所呼出气体中可能包括有病原体,与感染者位于同一场所的其他非感染者可能会吸入感染者呼出的病原体而感染。因此,在诸如sars冠状病毒(sars-cov)、新冠病毒(2019-ncov)等所导致的传染性疾病爆发期间,通过佩戴口罩来阻止传染性疾病通过飞沫以及气溶胶传播的方式并不完全适合疑似病人隔离场所,导致护理服务人员在隔离场所被感染的风险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能够降低护理服务人员在隔离场所被感染的风险。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包括:隔离罩本体、高温加热管和气体驱动机构;

所述高温加热管和所述气体驱动机构均设置在所述隔离罩本体的外部;

所述隔离罩本体,用于装容目标用户,并收集所述目标用户呼出的待处理气体;

所述气体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隔离罩本体内的所述待处理气体进入所述高温加热管;

所述高温加热管,用于对进入的所述待处理气体进行高温消毒处理,并将经高温消毒处理的所述待处理气体排出。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所述隔离罩本体为密封盒体;

所述隔离罩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目标用户出入的密封门,且沿所述密封门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密封条;

当所述密封门关闭时,所述第一密封条用于阻止所述隔离罩本体内的气体从所述密封门流动至所述隔离罩本体的外部。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所述隔离罩本体为底部开口的盒体;

沿所述隔离罩本体的底部边缘设置有第二密封条;

当所述隔离罩本体底部向下扣在地面上时,所述第二密封条与地面相贴合,以阻止所述隔离罩本体内的气体从所述隔离罩本体的底部流动治所述隔离罩本体的外部。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隔离罩本体为圆柱状或长方体状。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一方面,该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进一步包括:第一单向阀;

所述隔离罩本体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进气口上;

所述第一单向阀,用于限制气流通过所述进气口的气流方向,使得所述隔离罩本体外的气流可以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到所述隔离罩本体内,而阻止所述隔离罩本体内的气体通过所述进气口流动至所述隔离罩本体的外部。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进一步包括:过滤罩;

所述过滤罩设置在所述进气口上,且所述过滤罩设置在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外侧;

所述过滤罩,用于对从所述隔离罩本体的外部经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隔离罩本体内部的气体进行过滤。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一方面,该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进一步包括:第二单向阀,其中,所述第二单向阀用于限制所述待处理气体通过的方向,使得所述待处理气体仅能够从所述隔离罩本体流向所述高温加热管,而阻止所述待处理气体从所述高温加热管流向所述隔离罩本体;

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气端与所述隔离罩本体上的排气口相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气端与所述高温加热管的进气端相连接,所述高温加热管的出气端与所述气体驱动机构相连接;

或者,

所述气体驱动机构的进气端与所述隔离罩本体上的排气口相连接,所述气体驱动机构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气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气端与所述高温加热管的进气端相连接;

或者,

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气端与所述隔离罩本体上的排气口相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气端与所述气体驱动机构的进气端相连接,所述气体驱动机构的出气端与所述高温加热管的进气端相连接。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所述高温加热管包括:导气管和电加热管;

所述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隔离罩本体相连通,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气体驱动机构相连接;

所述电加热管设置在所导气管内;

所述电加热管,用于发热而对所述导气管内传输的所述待处理气体进行高温消毒。

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导气管为直管状结构,且所述电加热管呈螺旋弹簧状结构在所述导气管内延伸。

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所述高温加热管设置在所述隔离罩本体的顶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高温加热管和气体驱动机构均设置在隔离罩本体的外部,由于目标用户位于隔离罩本体内,因此隔离罩本体可以收集目标用户呼出的待处理气体,气体驱动机构可以驱动隔离罩本体内的待处理气体进入高温加热管,高温加热管对进入的待处理气体进行高温消毒处理,并将经过高温消毒的待处理气体排放到空气中。由此可见,当目标用户在隔离罩本体内用餐时,目标用户呼出的气体仅能够在气体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进入高温加热管,而高温加热管会对进入的气体进行高温消毒处理,经高温消毒处理的气体才会被排放到空气中,由于高温消毒处理可以消灭病原体,即便目标用户呼出的气体中包括病原体,病原体也不会扩散到隔离罩本体外而被位于同一场所的其他人员吸入而感染,从而能够降低护理服务人员在隔离场所被感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温加热管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体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前所述,当患有可以通过飞沫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的感染者在隔离场所用餐时,由于用餐过程无法佩戴口罩,感染者用餐过程中所呼出气体中包括的病原体可能被位于同一场所的非感染者吸入,进而导致吸入病原体的非感染者也被感染,因此护理服务人员在隔离场所被感染的风险较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温加热管和气体驱动机构均设置在隔离罩本体的外部,目标用户位于隔离罩本体内,由隔离罩本体对目标用户呼出的待处理气体进行收集,在气体驱动机构的作用下隔离罩本体所收集的待处理气体会进入高温加热管,高温加热管对进入的待处理气体进行高温消毒处理后排放到隔离罩本体之外。由此可见,当患有可以通过飞沫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的感染者进入隔离罩本体内用餐时,感染者呼出的气体被隔离罩本体收集,阻止了感染者呼出的气体四处扩散,并且被隔离罩本体收集的气体会被高温加热管吸入进行高温消毒处理,经高温消毒处理后的气体才会被排放到空气中,由于高温消毒可以消灭感染者呼出气体中的病原体,从而避免了护理服务人员吸入感染者所呼出的病原体而被感染的情况发生,从而能够降低护理服务人员在隔离场所被感染的风险。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该隔离罩包括:隔离罩本体10、高温加热管20和气体驱动机构30;

高温加热管20和气体驱动机构30均设置在隔离罩本体10的外部;

隔离罩本体10用于装容目标用户,并收集目标用户呼出的待处理气体;

气体驱动机构30用于驱动隔离罩本体10内的待处理气体进入高温加热管20;

高温加热管20用于对进入的待处理气体进行高温消毒处理,并将经高温消毒处理的待处理气体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温加热管20和气体驱动机构30均设置在隔离罩本体10的外部,由于目标用户位于隔离罩本体10内,因此隔离罩本体10可以收集目标用户呼出的待处理气体,气体驱动机构30则可以驱动隔离罩本体10内的待处理气体进入高温加热管20,高温加热管20对进入的待处理气体进行高温消毒处理,并将经过高温消毒的待处理气体排放到空气中。由此可见,当目标用户在隔离罩本体10内用餐时,目标用户呼出的气体仅能够在气体驱动机构30的作用下进入高温加热管20,而高温加热管20会对进入的气体进行高温消毒处理,经高温消毒处理的气体才会被排放到空气中,由于高温消毒处理可以消灭病原体,即便目标用户呼出的气体中包括病原体,病原体也不会扩散到隔离罩本体10外而被位于同一场所的护理服务人员吸入而感染,从而能够降低护理服务人员在隔离场所被感染的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用户需要在隔离罩本体10内用餐,因此隔离罩本体10需要具有较大的容积,保证用户可以方便地出入隔离罩本体10。比如,可以在隔离罩本体10内放置单人餐桌和餐椅,用户进入隔离罩本体10用餐后,对隔离罩本体10内进行彻底消毒,之后下一位用户可以进入隔离罩本体10内用餐。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在隔离罩本体10上设置消毒装置,当用户进入隔离罩本体10用餐完毕并从隔离罩本体10内出来后,消毒装置自动向隔离罩本体10内喷洒雾化的酒精或消毒液,以在一个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隔离罩用餐后自动实现对隔离罩本体10进行消毒,避免不同用户进入隔离罩本体10用餐而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其中,消毒装置可以被用户离开隔离罩本体10的动作触发,比如当用户从内部打开隔离罩本体10的门并将门关上时,消毒装置被触发向隔离罩本体10内喷洒雾化的酒精或消毒液。

可选地,在图1所示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隔离罩本体10为密封盒体,在隔离罩本体10上设置有用于供用户出入的密封门11,且沿密封门11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密封条。当密封门11关闭时,第一密封条用于阻止隔离罩本体10内的气体从密封门11流动至隔离罩本体10的外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离罩本体10为密封的盒体结构,减小隔离罩本体10上可能出现漏气的缝隙,保证隔离罩本体10能够有效地对目标用户呼出的气体进行收集,使得目标用户呼出的气体经过高温加热管20的高温消毒后才能够扩散到隔离罩本体10外部,进而可以有效地消灭感染者呼出气体中所包括的病原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离罩本体10上设置有密封门11,以方便目标用户可以通过密封门11进入隔离罩本体10内进行用餐,并在用餐结束后通过密封门11从隔离罩本体10内出来。为了避免目标用户呼出的气体从密封门11的门缝泄漏,沿密封门11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密封条,当密封门11关闭使时第一密封条可以对密封门11的门缝进行密封,使得目标用户呼出的气体仅能够通过高温加热管20这一通道离开隔离罩本体10,而通过高温加热管20的气体会被高温消毒,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感染者呼出气体中所包括的病原体进行消灭的可靠性。

可选地,在图1所示的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的基础上,隔离罩本体10为底部开口的盒体,沿隔离罩本体10的底部边缘设置有第二密封条。当隔离罩本体底部向下扣在地面上时,第二密封条与地面相贴合,以阻止隔离罩本体10内的气体从隔离罩本体10的底部流动至隔离罩本体10的外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离罩本体10为底部开口的盒体结构,当目标用户需要进入隔离罩本体10内用餐时,可以从上部将餐桌、餐椅以及目标用户扣在隔离罩本体10内,当目标用户用餐完毕后,可以将隔离罩本体10升起以使目标用户可以从隔离罩本体10内出来,这样可以不必在隔离罩本体10上设置用于供用户出入的门,使得隔离罩本体10的结构更加简单,并且降低了隔离罩本体10上漏气孔洞存在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隔离罩本体10的底部边缘设置有第二密封条,当隔离罩本体10的底面向下扣在地面上时,第二密封条可以与地面相贴合,使得隔离罩本体10、第二密封条及地面构成一个密封空间,进而保证位于隔离罩本体10内的目标用户所呼出的气体不会从隔离罩本体10的底部泄漏,使得目标用户呼出的气体均能够进入高温加热管20,以消灭目标用户所呼出提起中包括的病原体。

可选地,无论隔离罩本体10为设置有密封门的盒体结构,还是隔离罩本体10为底部开口的盒体结构,隔离罩本体10均可以是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以及摆放隔离罩本体10的空间布局选择相应形状的隔离罩本体10,从而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在图1所示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该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进一步包括:第一单向阀40;

隔离罩本体10上设置有进气口,第二单向阀40设置在该进气口上;

第一单向阀40用于限制气流通过隔离罩本体10上进气口的气流方向,使得隔离罩本体10外的气体可以通过隔离罩本体10上的进气口进入到隔离罩本体10内,而阻止隔离罩本体10内的气体通过隔离罩本体10上的进气口流动至隔离罩本体10的外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隔离罩本体10上设置进气口,在进气口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40,在第一单向阀40的作用下隔离罩本体10外的气体能够通过进气口进入到隔离罩本体10内部,而隔离罩本体10内的气体无法通过进气口流动至隔离罩本体10外,因此第一单向阀40不仅能够保证隔离罩本体10外的空气能够被吸入隔离罩本体10内部,还能够保证隔离罩本体10内的目标用户呼出的气体不会从进气口泄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隔离罩本体10上的进气口处设置第一单向阀40,不仅能够使隔离罩本体10外的空气能够进入隔离罩本体10内,保证隔离罩本体10内目标用户的正常呼吸,还能够保证隔离罩本体10内目标用户呼出的气体不会从进气口泄漏,从而在保证隔离罩本体10内目标用户呼吸顺畅的同时,还能够避免目标用户呼出的气体发生泄漏。

可选地,在图3所示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的基础上,该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过滤罩,过滤罩设置在隔离罩本体10的进气口上,并且过滤罩位于第一单向阀40的外侧。过滤罩用于对从隔离罩本体10的外部经进气口进入到隔离罩本体10内部的气体进行过滤。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离罩本体10的进气口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40,在第一单向阀40的外侧设置有过滤罩,从第一单向阀40进入到隔离罩本体10内的空气首先由过滤罩进行过滤,经过过滤罩过滤的空气才会通过进气口进入到隔离罩本体10内,保证了进入到隔离罩本体10内的空气的洁净度。

可选地,在图1所示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的基础上,该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单向阀,通过第二单向阀来限制待处理气体的流动方向,使得待处理气体仅能够从隔离罩本体10流向高温加热管20,而不能从高温加热管20流向隔离罩本体10。根据第二单向阀所设置位置的不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具有如下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

结构形式一:第二单向阀的进气端与隔离罩本体10上的排气口相连接,第二单向阀的出气端与高温加热管20的进气端相连接,高温加热管20的出气端与气体驱动机构30相连接。

结构形式二:气体驱动机构30的进气端与隔离罩本体10上的排气口相连接,气体驱动机构30的出气端与第二单向阀的进气端相连接,第二单向阀的出气端与高温加热管20的进气端相连接。

结构形式三:第二单向阀的进气端与隔离罩本体10上的排气口相连接,第二单向阀的出气端与气体驱动机构30的进气端相连接,气体驱动机构30的出气端与高温加热管20的进气端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高温加热管20通过对待处理气体进行加热以实现对待处理气体进行高温消毒,因此高温加热管20中的待处理气体具有较高的温度,如果高温加热管20内的高温气流回流到隔离罩本体10内,高温气流可能会对隔离罩本体10内的目标用户造成伤害。通过设置第二单向阀,当隔离罩本体10内的压强大于高温加热管20内的压强时第二单向阀开启,隔离罩本体10内的气体向高温加热管20内流动,当隔离罩本体10内的压强小于高温加热管20内的压强时第二单向阀关闭,阻止高温加热管20内的高温气体回流至隔离罩本体10内。第二单向阀根据隔离罩本体10和高温加热管20内的压强进行开启或关闭,防止高温加热管20内的高温气体回流至隔离罩本体10内对目标用户造成伤害,从而能够保证目标用户使用该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体驱动机构30可以设置在高温加热管20的出气端,也可以设置在隔离罩本体10与第二单向阀之间,还可以设置在第二单向阀与高温加热管20之间,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气体驱动机构30的尺寸确定气体驱动机构30与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保证该呼气气体处理装置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另外,当该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的结构形式如上述的结构形式二或结构形式三时,气体驱动机构30位于隔离罩本体10与第二单向阀之间,或者位于第二单向阀与高温加热管20之间,经过气体驱动机构30的待处理气体具有较低的温度,使得气体驱动机构30免收高温侵蚀,保证气体驱动机构30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降低气体驱动机构30对于耐高温性能的要求,从而有助于降低整个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的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该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的结构形式为上述结构形式一时,第二单向阀可以固定在隔离罩本体10上,或者第二单向阀可以固定在高温加热管20的进气端,再或者第二单向阀可以分别与隔离罩本体10和高温加热管20相连接,即隔离罩本体10与高温加热管20通过第二单向阀相连接。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第二单向阀可以采用不同的安装固定方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在将第二单向阀固定在高温加热管20上时,当更换高温加热管20时会一并对第二单向阀进行更换。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的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对应于上述结构形式一,上述结构形式二和结构形式三与结构形式一的区别仅在于气体驱动机构30的设置位置不同,结合图1和图2便可以清楚的确定结构形式二和结构形式三所对应的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因此不在单独作图进行说明。

可选地,在图1所示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的基础上,高温加热管20可以包括导气管和电加热管,导气管的一端与隔离罩本体10相连通,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气体驱动机构30相连接,电加热管设置在导气管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温加热管20包括用于传输待处理气体的导气管和设置在导气管内的电加热管,电加热管与该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所包括的供电模块相连接,当供电模块开始向电加热管供电时,电加热管开始发热,进而对从隔离罩本体10进入导气管内的待处理气体进行加热,实现对待处理气体进行高温消毒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加热管可以将进入导气管内的待处理气体加热到至少200℃,以保证电加热管所产生的高温能够将待处理气体中的病原体完全消灭,进而保证在位于同一隔离场所中的非感染者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加热管需要利用电能来加热待处理气体,为此该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还包括有用于为电加热管供电的供电模块,供电模块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电加热管的两端相连接。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在方便连接市电的公共用餐场所,供电模块可以与市电相连接,以将经转换的市电传输给电加热管使电加热管发热,在不方便连接市电的公共用餐场所,供电模块可以包括可充电电池组,将可充电电池组中存储的电能传输给电加热管使电加热管发热。由于可以采用不同的供电形式向电加热管供电,从而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的方式为电加热管供电,保证该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中高温加热管20包括导气管和电加热管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高温加热管20包括导气管21和电加热管22,导气管21为直管状结构,电加热管22呈螺旋弹簧状在导气管21内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直管状导气管21内设置有呈螺旋弹簧状的电加热管22,电加热管22可以沿导气管21的周向对导气管21内的待处理气体进行均匀加热,以保证导气管21内的待处理气体可以均匀受热,使得进入导气管21内的待处理气体均能够被加热,从而保证对待处理气体进行高温消毒的效果。

可选地,在上述各个实施例所提供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的基础上,高温加热管20设置在隔离罩本体10的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用户需要在隔离罩本体10内用餐,因此隔离罩本体10具有较大的高度,将高温加热管20设置在隔离罩本体10的顶部,从高温加热管20的出气端输出的气体将在隔离罩本体10的上部进行排放,使得经高温消毒的气体处于较高的高度。由于从高温加热管20排放出的气体具有较高的温度,在较高位置处对从高温加热管20流出的气体进行排放,可以避免高温气体烫伤隔离罩本体10外的人员。

可选地,在上述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气体驱动机构30包括:壳体31和风扇32;

壳体31为密封结构,在壳体31上设置有进气端33和出气端34,且风扇32设置在壳体31内;

当风扇32旋转时,待处理气体被从壳体31上的进气端33吸入后从壳体31上的出气端34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壳体31内的风扇32旋转时,在风扇32的作用下待处理气体被从进气端33吸入壳体31内,之后被吸入壳体31内的气体在风扇32的作用下从出气端34被排出壳体31,从而可以持续不断地将佩戴者呼出的气体送入高温加热管20进行高温消毒处理后排放到空气中,实现连续对佩戴者呼出的气体进行高温消毒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当目标用户进入隔离罩本体10内用餐时,在隔离罩本体10未完全密封之前目标用户应保持佩戴口罩的状态,当目标用户在隔离罩本体10内用餐完毕要离开隔离罩本体10时,在隔离罩本体10为解除密封之前目标用户需要佩戴好口罩,这样可以避免目标用户进出隔离罩本体10过程中目标用户呼出的气体未经消毒和过滤而直接扩散到空气中。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的具体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具有呼出气体处理功能的隔离罩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者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因素。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