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陪护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53921发布日期:2021-06-01 23:34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陪护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护理器具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陪护床;所述多功能陪护床将陪护床、陪护椅、助行器和轮椅融为一体,能克服现有产品中存在的陪护椅功能单一、占地面积大、舒适度差、移动困难等缺陷,并通过对陪护床靠背、扶手、驻车装置、可升降及便于移动的改进为使用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为医院提供更有效率的产品,节约医疗资源,并提升医院处理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公开的医院内陪护椅多为椅子或陪护床的功能,实践中,大多医院病房空间有限,医疗资源不足,通常医院无法对需要陪护的病人家属提供必要的休息环境,使得病人家属身心俱疲,休息不好,影响情绪,容易触发医患矛盾。目前,现有的相关陪护床产品,或是简单的行军床、折叠躺椅,或是笨重占地巨大的床头柜或难于移动的椅子,住院的行动不便患者更缺乏可移动轮椅以及长时间排队检查等可辅助移动、休息的相关设备。

基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拟提供一种多功能陪护床;该多功能陪护床将陪护床、陪护椅、助行器和轮椅融为一体,并通过对陪护椅靠背、扶手的改进,驻车装置、可升降设计,能克服现有轮椅,陪护床等相关产品的功能单一、移动困难、舒适性差等缺陷,为使用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为医院提供更有效率的产品并节约医疗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陪护床;所述多功能陪护床将陪护床、陪护椅、助行器和轮椅融为一体,克服现有产品中存在的陪护椅功能单一、占地面积大、舒适度差、移动困难等缺陷,并通过对陪护床靠背、扶手、驻车装置、可升降及便于移动的改进为使用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为医院提供更有效率的产品,节约医疗资源,并提升医院处理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陪护床,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或不足,将原无移动装置椅子增加了可移动装置,不仅便于狭小的病房内移动,还可辅助移动困难的病人离开病房的移动、休息、检查等,明显减轻病人及陪护人员的体力,创新的驻车装置保证作为椅子或助行器时病人移动过程中的安全可控;可升降设计保证病人移动时的舒适安全;所述驻车装置、升降装置、移动装置的隐藏设计,让本多功能陪护床在实现诸多功能的前提下,实现了比现有的大多同类产品更小的占用面积,同时该多功能陪护床可提升医院应付突发紧急事件的能力;所述坐垫与背板后端所连接的集成系统通过钢绳、锁片及智能锁的连接,电子围栏设计,有效保证产品不影响医院的医疗秩序。

具体而言,本多功能陪护床,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由坐垫、靠背、背板和集成部件组成;所述坐垫、靠背、背板和集成部件之间依次固定连接;

所述坐垫主要由扶手1、下床面总成2、下床前支撑腿3、锁绳锁舌总成4、下床面支撑骨架5组成;所述扶手1、下床面总成2固定连接于所述下床面支撑骨架5上;所述下床前支撑腿3、锁绳锁舌总成4与所述下床面支撑骨架5固定连接;

所述靠背主要由安全带总成6、中床面总成7、中床支撑腿8、上床支撑腿9组成;所述中床面总成7、中床支撑腿8、安全带总成6均与所述支撑骨架9固定连接;

所述背板主要由刹把总成10、上床面总成19、升降拉杆13、中床支撑腿8组成;所述刹把总成10、上床面总成19、升降拉杆13、中床支撑腿8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床面骨架总成23上;

所述集成部件由驻车装置、升降装置、蓝牙智能锁、脚踏组成,包括刹把总成10、驻车线缆11、驻车结构组件12、升降拉杆13、气弹簧总成14、x架总成15、pu万向轮16、pu定向轮17、底座支撑腿18、上床面总成19、脚踏20、锁盒21、蓝牙智能锁22、上床面骨架总成23、下床面限位块25;所述x架总成15的上部与所述底座支撑腿18、气弹簧总成14固定连接,该x架总成15的下部与所述pu万向轮16、pu定向轮17、驻车结构组件12固定连接;所述锁盒21(蓝牙智能锁22装于锁盒内)、脚踏20、下床面限位块25固定于所述x架总成为主体的连接件上;所述驻车线缆11连接所述刹把总成10及驻车结构组件12;所述升降拉杆13与气弹簧总成14连接;所述中床支撑腿(8)连接于中床面总成(7),所述上床支撑腿(9)连接于上床面总成(19),所述中床支撑腿8和上床支撑腿9采用活结连接;所述蓝牙智能锁22安装于所述锁盒21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坐垫,靠背,背板和集成部件之间均通过铰链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坐垫主要由扶手1、下床面总成2、下床前支撑腿3、锁绳锁舌总成4、下床面支撑骨架5组成;所述扶手1、下床面总成2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下床面支撑骨架5上;所述下床前支撑腿3、锁绳锁舌总成4通过焊接与所述下床面支撑骨架5连接,形成使用者“坐”的主体支撑;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靠背主要由安全带总成6、中床面总成7、中床支撑腿8、上床支撑腿9组成;所述中床面总成7、中床支撑腿8、安全带总成6均通过螺栓与所述支撑骨架9固定连接,形成使用者“靠背”的主体支撑;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背板主要由刹把总成10、上床面总成19、升降拉杆13、中床支撑腿8组成;所述刹把总成10,上床面总成19,升降拉杆13,中床支撑腿8(部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上床面骨架总成23上;所述背板主要集成了作为助行器、轮椅时的开关功能键,连接驻车升降移动脚踏装置的集成及作为陪护床时”睡“的主体支撑;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集成部件由驻车装置、升降装置、蓝牙智能锁、脚踏组成,包括刹把总成10、驻车线缆11、驻车结构组件12、升降拉杆13、气弹簧总成14、x架总成15、pu万向轮16、pu定向轮17、底座支撑腿18、上床面总成19、脚踏20、锁盒21、蓝牙智能锁22、上床面骨架总成23、下床面限位块25;所述x架总成15的上部通过铁管(条)与所述底座支撑腿18(一对)、气弹簧总成14以焊接工艺连接,该x架总成15的下部主要以焊接工艺、螺栓等与所述pu万向轮16(一对)、pu定向轮17(一对)、驻车结构组件12(一对)连接;所述锁盒21(蓝牙智能锁22安装于该锁盒21内)、脚踏20、下床面限位块25采用焊接或螺栓固定于所述x架总成为主体的连接件上;所述驻车线缆11连接刹把总成10及驻车结构组件12;所述升降拉杆13与气弹簧总成14连接;所述中床支撑腿(8)连接于中床面总成(7),所述上床支撑腿(9)连接于上床面总成(19),所述中床支撑腿8和上床支撑腿9采用活结连接;所述锁绳锁舌总成4在锁车状态时需要插入锁盒的锁槽中,电子围栏(安装于固定场所,不在本多功能陪护床中)放置于多功能陪护椅的初始位置,使用者用车后必须归还车至初始出借位置,方可还车。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蓝牙智能锁22安装于所述锁盒21内,可限定所述下床面总成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多功能陪护床的主体结构采用防水防生锈烤漆铁管材或铝合金管材制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坐垫、靠背及背板采用环保pu革面料,发泡聚氨酯填充,其中支撑部件采用塑料板制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扶手1与所述下床面总成2连接,可拆卸,可随下床面总成移动,该扶手采用木制骨架经pu发泡层包裹制成;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靠背上端两侧采用镂空设计(为本多功能陪护床隐藏式设计的关键):(1)可内置驻车操作装置;(2)实现隐形助行器或轮椅的扶手;(3)保证四位一体功能设计不会干涉或影响多功能陪护椅的使用及显著节约所占用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pu万向轮16、pu定向轮17为硅胶静音轮,所述pu万向轮16为万向轮,所述pu定向轮17设有驻车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脚踏20可收起;

所述多功能陪护床,在实施陪护椅状态时,车身长度为52~70cm、宽度为50~65cm、高度为90~120cm;作为陪护床时,长度为160~200cm、宽度为50~65cm、高度为30~60cm;

所述多功能陪护床,在实施陪护椅状态时,车身长度63cm、宽度为55cm、高度为100cm;作为陪护床时,长度为180cm、宽度为55cm、高度为40cm;

所述扶手1的长度为20~40cm,宽度为5~10cm;所述下床面总成2的长度为35~50cm,宽度为50~65cm;所述中床面总成7的长度为55~65cm,宽度为50~65cm;所述上床面总成19的长度为70~85cm,宽度为50~65cm;

优选的,所述扶手1的长度为30cm,宽度为6.5cm;所述下床面总成2的长度为40cm,宽度为55cm;所述中床面总成7的长度为60cm,宽度为55cm;所述上床面总成19的长度为80cm,宽度为55cm。

所述上床面总成(19)的末端设有升降拉杆13,可以调节陪护椅,轮椅,助行器高度,可实现负重助行及调节舒适度;

所述脚踏板20为一块可向上收起135度的脚踏板,以防止脚踏板突出而绊脚;

所述pu定向轮17设有刹车装置;

所述坐垫可微抬向前拉出,最终实现坐垫、靠背、背板平放至水平位置,实现陪护床功能;

所述坐垫与所述集成部件通过钢绳、锁片及智能锁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陪护床的特点是:

(1)正常收起放置状态为陪护椅功能;

(2)微抬坐垫前端,可实现坐垫、靠背、背板水平一体,实现陪护床功能;

(3)在椅子状态下,往上拉起升降拉杆,椅子座位系统升高,实现四轮支撑着地,实现移动功能;

(4)握紧中床面总成7上的刹把总成10,解除驻车,实现移动、助行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陪护床的优点为,集陪护床、陪护椅、助行器和轮椅于一体,节约医院病房空间资源,提高产品利用效率,提高医院的应急处理能力;有助陪护人员提升休息质量,保持身心健康,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方便患者,减轻患者体力负荷。

为了便于理解,通过以下具体的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陪护床进行详细地描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具体实例和附图仅是为了说明,显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文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各样的修正和改变,这些修正和改变也纳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陪护床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扶手、2为下床面总成、3为下床前支撑腿、4为锁绳锁舌总成、5为下床面支撑骨架、6为安全带总成、7为中床面总成、8为中床支撑腿、9为上床支撑腿、10为刹把总成、11为驻车线缆、12为驻车结构组件、13为升降拉杆、14为气弹簧总成、15为x架总成、16为pu万向轮、17为pu定向轮、18为底座支撑腿、19为上床面总成、20为脚踏、21为锁盒、22为蓝牙智能锁、23为上床面骨架总成、24为u形导轨、25为下床面限位块、26为中下床连接铰链、27为中上床连接铰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陪护床的主要组成模块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陪护床在实施陪护椅功能时的外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陪护床在实施陪护床功能时的外观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陪护床在实施助行器及轮椅功能时的外观图,助行器、轮椅功能为除四轮及升降支架外整体升高后实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多功能陪护床,主要由坐垫、靠背、背板和集成部件组成;所述坐垫、靠背、背板和集成部件之间依次固定连接;

所述坐垫主要由扶手1、下床面总成2、下床前支撑腿3、锁绳锁舌总成4、下床面支撑骨架5组成;所述扶手1、下床面总成2固定连接于所述下床面支撑骨架5上;所述下床前支撑腿3、锁绳锁舌总成4与所述下床面支撑骨架5固定连接;

所述靠背主要由安全带总成6、中床面总成7、中床支撑腿8、上床支撑腿9组成;所述中床面总成7、中床支撑腿8、安全带总成6均与所述支撑骨架9固定连接;

所述背板主要由刹把总成10、上床面总成19、升降拉杆13、中床支撑腿8组成;所述刹把总成10、上床面总成19、升降拉杆13、中床支撑腿8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床面骨架总成23上;

所述集成部件由驻车装置、升降装置、蓝牙智能锁、脚踏组成,包括刹把总成10、驻车线缆11、驻车结构组件12、升降拉杆13、气弹簧总成14、x架总成15、pu万向轮16、pu定向轮17、底座支撑腿18、上床面总成19、脚踏20、锁盒21、蓝牙智能锁22、上床面骨架总成23、下床面限位块25;所述x架总成15的上部与所述底座支撑腿18、气弹簧总成14固定连接,该x架总成15的下部与所述pu万向轮16、pu定向轮17、驻车结构组件12固定连接;所述锁盒21(蓝牙智能锁22装于锁盒内)、脚踏20、下床面限位块25采用焊接或螺栓固定于所述x架总成为主体的连接件上;所述驻车线缆11连接所述刹把总成10及驻车结构组件12;所述升降拉杆13与气弹簧总成14连接;所述中床支撑腿(8)连接于中床面总成(7),所述上床支撑腿(9)连接于上床面总成(19),所述中床支撑腿8和上床支撑腿9采用活结连接;所述蓝牙智能锁22安装于所述锁盒21内;

所述坐垫,靠背,背板和集成部件之间均通过铰链固定连接;

所述坐垫主要由扶手1、下床面总成2、下床前支撑腿3、锁绳锁舌总成4、下床面支撑骨架5组成;所述扶手1、下床面总成2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下床面支撑骨架5上;所述下床前支撑腿3、锁绳锁舌总成4通过焊接与所述下床面支撑骨架5连接,形成使用者“坐”的主体支撑;

所述靠背主要由安全带总成6、中床面总成7、中床支撑腿8、上床支撑腿9组成;所述中床面总成7、中床支撑腿8、安全带总成6均通过螺栓与所述支撑骨架9固定连接,形成使用者“靠背”的主体支撑;

所述背板主要由刹把总成10、上床面总成19、升降拉杆13、中床支撑腿8组成;所述刹把总成10,上床面总成19,升降拉杆13,中床支撑腿8(部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上床面骨架总成23上;所述背板主要集成了作为助行器、轮椅时的开关功能键,连接驻车升降移动脚踏装置的集成及作为陪护床时”睡“的主体支撑;

所述集成部件由驻车装置、升降装置、蓝牙智能锁、脚踏组成,包括刹把总成10、驻车线缆11、驻车结构组件12、升降拉杆13、气弹簧总成14、x架总成15、pu万向轮16、pu定向轮17、底座支撑腿18、上床面总成19、脚踏20、锁盒21、蓝牙智能锁22、上床面骨架总成23、下床面限位块25;所述x架总成15的上部通过铁管(条)与所述底座支撑腿18(一对)、气弹簧总成14以焊接工艺连接,该x架总成15的下部主要以焊接工艺、螺栓等与所述pu万向轮16(一对)、pu定向轮17(一对)、驻车结构组件12(一对)连接;所述锁盒21(蓝牙智能锁22安装于该锁盒21内)、脚踏20、下床面限位块25等被焊接或螺栓固定于所述x架总成为主体的连接件上;所述驻车线缆11连接刹把总成10及驻车结构组件12;所述升降拉杆13与气弹簧总成14连接;所述中床支撑腿(8)连接于中床面总成(7),所述上床支撑腿(9)连接于上床面总成(19);所述中床支撑腿8和上床支撑腿9采用活结连接;所述锁绳锁舌总成4在锁车状态时需要插入锁盒的锁槽中,电子围栏(安装于固定场所,不在本多功能陪护床中)放置于多功能陪护椅的初始位置,使用者用车后必须归还车至初始出借位置,方可还车。

所述蓝牙智能锁22安装于所述锁盒21内,可限定所述下床面总成移动;

所述多功能陪护床的主体结构采用防水防生锈烤漆铁管材或铝合金管材制备;

所述坐垫、靠背及背板采用环保pu革面料,发泡聚氨酯填充,其中支撑部件采用塑料板制备;

所述扶手1与所述下床面总成2连接,可拆卸,可随下床面总成移动,该扶手采用木制骨架经pu发泡层包裹制成;

所述靠背上端两侧采用镂空设计(为本多功能陪护床隐藏式设计的关键):(1)可内置驻车操作装置;(2)实现隐形助行器或轮椅的扶手;(3)保证四位一体功能设计不会干涉或影响多功能陪护椅的使用及显著节约所占用的空间;

所述pu万向轮16、pu定向轮17为硅胶静音轮,所述pu万向轮16为万向轮,所述pu定向轮17设有驻车装置;

所述脚踏20可收起;所述背板上设有刹把总成10,便于移动;

所述多功能陪护床,在实施陪护椅功能时,其车身长度63cm、宽度为55cm、高度为100cm;作为陪护床时,其长度为180cm、宽度为55cm、高度为40cm;

所述扶手1的长度为30cm,宽度为6.5cm;所述下床面总成2的长度为40cm,宽度为55cm;所述中床面总成7的长度为60cm,宽度为55cm;所述上床面总成19的长度为80cm,宽度为55cm;

所述上床面总成(19)的末端设有升降拉杆13,可以调节陪护椅,轮椅,助行器高度,实现负重助行及调节舒适度;

所述脚踏板20为一块可向上收起135度的脚踏板,以防止脚踏板突出而绊脚;

所述坐垫可微抬向前拉出,最终实现坐垫、靠背、背板平放至水平位置,实现陪护床功能;

所述坐垫与所述集成部件通过钢绳、锁片及智能锁连接。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本多功能陪护床在椅子状态时,可用于病房内,方便亲朋好友探望病人时就坐,避免坐病床边上或长久站立,保持一个相对舒适的交流场景;如需要轻微移动陪护椅,只需用手握紧靠背左上方(面对椅子方向)内置刹把总成10,可轻松移动椅子位置。

实施例3

如图3、5所示,本多功能陪护床在陪护床状态时,使用前需处于坐椅状态,使用人微微抬起坐垫前端,往前拉伸,直至下床面总成、靠背板、背板于同一水平面即可;如使用前为轮椅或助行器状态,需使用人拉起升降拉杆13,往下按压座椅靠背,直至最低位置(底座支撑腿基本着地),然后微微抬起坐垫前端,往前拉伸至座板、靠背板、背板水平即可;使用完后,需使用人站于陪护床侧面,找到靠背板与背板连接处的拉起带握紧上提,同时辅助拉抬坐垫,向背板方向用力,直至坐垫骨架中间横杆落于下床面限位块后即可(座板可以水平放置即表明已复位椅子状态)。

实施例4用于助行器和轮椅

如图6所示,本多功能陪护床可用于助行器或轮椅,使用前为椅子状态,需人站立于陪护椅左后方,用手拉起背板右下方内面升降拉杆13,另一只手握住靠背上方用力上提,即可升起座椅部分至合适位置:作为助行器使用,只需站于椅子后方,握紧刹把总成(10),即可轻松推动助行器,如感疲劳可松手并坐于所述椅子上休息;作为轮椅使用时,需升起座椅至最高位置,然后至椅子前方往外翻出脚踏20,协助患者坐于椅子上并系好安全带,推行人站于椅子后方,握紧刹把总成(10)与靠背镂空部分的支撑骨架,即可轻松推动患者。使用完毕,需推回原病房,然后使用人拉起升降拉杆13,往下按压座椅靠背,直至最低位置(底座支撑腿基本着地)即可,回归陪护椅状态。

使用结果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陪护床,集陪护床、陪护椅、助行器和轮椅于一体,节约医院病房空间资源,提高产品利用效率,提高医院的应急处理能力;有助陪护人员提升休息质量,保持身心健康,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方便患者,减轻患者体力负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