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输液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47559发布日期:2021-07-06 19:18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诊输液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急诊输液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急诊医学科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和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科室人员在进行工作时,时常需要对病人进行输液,输液,或大容量注射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它是注射剂的一个分支,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将药物输入体内,在输液时,会利用到输液架来进行输液工作。
3.但是普通的输液架由于体积过大和结构的固定式,使得当在急诊时遇到特殊情况需要转移病人时,不能够快速的转移输液架导致无法快速的转移病人,从而影响了对病人的治疗,所以这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这里提出了一种急诊输液护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急诊输液护理装置。
5.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急诊输液护理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插槽,多个所述插槽内均插设有挂钩,所述支架的一侧固定有固定块且固定块远离支架的一端呈弧形并铰接有与之对应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与固定块之间通过卡扣固定连接且弧形板与固定块围合的圆孔之间插设有平行于支架的支杆,所述挂钩的顶部固定有内部呈菱形的套筒且支杆的顶部呈与套筒内部对应的菱形。
7.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内套杆和外套杆且内套杆活动插设在外套杆内,所述固定板固定在内套杆,所述外套杆上设置有用于将内套杆与外套杆固定的固定组件。
8.进一步地,所述支杆包括内杆和外杆且内杆活动套设在外杆内,所述外杆上设置有用于将内杆与外杆锁紧的锁紧组件。
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在外套杆上的套管,所述内套杆上开设有多个沿着内套杆长度方向排布的限位孔,所述套管内螺纹贯穿有螺杆且螺杆的一端螺纹贯穿外套杆并延伸至对应的限位孔内。
10.进一步地,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铰接在外杆两侧的限位板,所述内杆上开设有多个呈上下分布的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呈钩型并卡在限位槽内,两个所述限位板的另一端靠近外杆的一侧固定有弹簧一且弹簧一远离限位板的一端与外杆固定。
11.进一步地,所述挂钩包括插设在插槽内的f型板,所述f型板远离插槽的一端呈靠口向上的v型,所述f型板上设置有用于将v型的开口封闭的封闭组件。
12.进一步地,所述封闭组件包括固定在固定在v型开口内壁一侧的活动筒,所述活动
筒内固定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远离活动筒的一端固定有插杆且插杆远离弹簧二的一端活动贯穿活动筒并抵触在v型开口的另一侧内壁上。
13.进一步地,所述外杆和外套杆的底端均固定有底架且两个底架的底部均安装有万向自锁轮。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急诊遇到到需要转移病人时,通过将整个输液管和输液瓶从支架拆卸下来安装到支杆上,通过移动支杆较为方便来带动输液管和输液瓶移动,方便了对病人的转移。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

a方向剖视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b处放大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c处放大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d处放大图;
23.图8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e处放大图;
24.附图标记:1、支架;101、内套杆;102、外套杆;103、固定组件;1031、套管;1032、限位孔;1033、螺杆;2、固定板;3、插槽;4、挂钩;41、f型板;42、封闭组件;421、活动筒;422、弹簧二;423、插杆;5、固定块;6、弧形板;7、支杆;71、内杆;72、外杆;73、锁紧组件;731、限位板;732、限位槽;733、弹簧一;8、套筒;9、底架; 10、万向自锁轮。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
新型的限制。
29.如图1、图3、图4、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急诊输液护理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1的顶部固定有固定板2,固定板2上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插槽3,多个插槽3内均插设有挂钩4,支架1的一侧固定有固定块5且固定块5远离支架1 的一端呈弧形并铰接有与之对应的弧形板6,弧形板6与固定块5之间通过卡扣固定连接且弧形板6与固定块5围合的圆孔之间插设有平行于支架1的支杆7,挂钩4的顶部固定有内部呈菱形的套筒8且支杆7的顶部呈与套筒8内部对应的菱形,在急诊时,首先将输液瓶通过绳索挂在挂钩4上,此时再将输液管一端插进输液瓶内,再将输液管的针头扎进病人的静脉内便能对病人进行输液,通过支架1引导输液管可防止输液管过长打结,当在急救过程中需要临时转移病人,此时通过卡扣将弧形板6和固定块5之间围合的圆孔打开,此时再将支杆7从弧形板6与固定块5之间取出来,再通过挂钩4从上至下插设在插槽3 内的设置,用手将挂钩4从下至上取出来,并通过挂钩4上的套筒8,将套筒8插设在支杆7的顶部,从而便将挂钩4和输液瓶挂在了支杆7的顶部,其中菱形的设置防止了套筒 8在支杆7顶部转动,此时可以通过支杆7体积较小,方便拿着移动,使得方便了整个输液管转移,从而方便了病人的转移,整个装置区别与传统的装置,能够在急诊遇到到需要转移病人时,通过将整个输液管和输液瓶从支架1拆卸下来安装到支杆7上,通过移动支杆7较为方便来带动输液管和输液瓶移动,方便了对病人的转移。
30.如图2所示,具体公开了支架1的具体结构,支架1包括内套杆101和外套杆102且内套杆101活动插设在外套杆102内,固定板2固定在内套杆101的顶部,外套杆102上设置有用于将内套杆101与外套杆102固定的固定组件103,这里通过用手移动内套杆101 在外套杆102内的位置,便可以使固定板2的位置升高或者下降,从而带动了挂钩4以及挂钩4上输液瓶的高度进行调节,当内套杆101的位置调节好后在通过过固定组件103的设置将内套杆101和外套杆102固定,从而使挂钩4的高度固定,方便了输液管对病人的输液,也使得整个整个装置适用于不同长度的输液管,方便了医护人员的使用。
31.如图2所示,公开了支杆7的具体结构,支杆7包括内杆71和外杆72且内杆71活动套设在外杆72内,外杆72上设置有用于将内杆71与外杆72锁紧的锁紧组件73,通过用手移动内杆71在外杆72内的位置,便可以使整个支杆7的高度升高或者下将,从而带动了套在内杆71顶端的挂钩4以及挂钩4上输液瓶的高度进行调节,当内杆71的位置调节好后在通过锁紧组件73的设置将内杆71和外杆72锁紧,从而使挂钩4的高度固定,方便了输液管对病人的输液,也使得整个整个装置适用于不同长度的输液管,方便了医护人员的使用。
32.如图6所示,公开了固定组件103的具体结构以及使用方法,固定组件103包括固定在外套杆102上的套管1031,内套杆101上开设有多个沿着内套杆101长度方向排布的限位孔1032,套管1031内螺纹贯穿有螺杆1033且螺杆1033的一端螺纹贯穿外套杆102并延伸至对应的限位孔1032内,首先用手转动螺杆1033,使得螺杆1033向着套管1031外移动,当螺杆1033向着套管1031外移动时螺杆1033的一端会脱离限位孔1032,此时内套杆101不受螺杆1033的限制,便可沿着外套杆102进行上下移动,当内套杆101的位置移动好后,再通过用手反向转动螺杆1033,使螺杆1033向着套管1031内移动,当螺杆 1033向着套管1031内移动并且一端贯穿至限位孔1032内时,此时通过螺杆1033与限位孔1032的配合便使内套杆101无法移动,从而使内套杆101与外套杆102的位置固定,从而使挂钩4的高度固定,其中套管
1031用于支撑螺杆1033。
33.如图5所示,具体公开了锁紧组件73的具体结构以及使用方法,锁紧组件73包括铰接在外杆72两侧的限位板731,内杆71上开设有多个呈上下分布的限位槽732,两个限位板731的顶部呈钩型并卡在限位槽732内,两个限位板731的另一端靠近外杆72的一侧固定有弹簧一733且弹簧一733远离限位板731的一端与外杆72固定,首先用手将限位板731底部的一侧向着弹簧一733的方向按压,此时限位板731的底端便会向着外杆72 的方向移动,并使弹簧一733受到压缩,当限位板731的底端向着外杆72的方向移动,便会使得限位板731的顶端向着远离限位槽732的方向移动,当限位板731的钩型端脱离限位槽732内后,此时内杆71不受限位板731的限制便可沿着外杆72进行上下移动,当将内杆71的高度调节好后,此时不在对限位板731施加按压力,此时限位板731的底端便会受到弹簧一733的缓冲作用力使得限位板731的底端向着远离外杆72的方向移动,从而使限位板731的顶端向着内杆71上的限位槽732方向移动,并使限位板731的钩型端卡在限位槽732内,从而使内杆71和外杆72再次固定,从而使整个支杆7的高度固定和挂钩4的高度固定。
34.如图2所示,公开了挂钩4的具体结构,挂钩4包括插设在插槽3内的f型板41,f 型板41远离插槽3的一端呈靠口向上的v型,f型板41上设置有用于将v型的开口封闭的封闭组件42,通过将f型板41的一端从上至下插在插槽3内使f型板41卡在固定板2 上,再将带有绳索的输液瓶挂在f型板41一端的v型开口内,在通过封闭组件42的设置,防止了在转移过程中产生的晃动导致绳索从v型开口处脱离,从而使输液瓶打碎的问题。
35.如图7所示,公开了封闭组件42的具体结构以及使用方法,封闭组件42包括固定在固定在v型开口内壁一侧的活动筒421,活动筒421内固定有弹簧二422,弹簧二422远离活动筒421的一端固定有插杆423且插杆423远离弹簧二422的一端活动贯穿活动筒421 并抵触在v型开口的另一侧内壁上,通过用手捏着插杆423并用力将插杆423向着活动筒 421内移动,当插杆423向着活动筒421内移动时便会使f型板41的v先开口打开不再受插杆423的阻挡,此时便可将输液瓶上的绳索通过v型的开口将绳索挂在v型开口内,此时不在对插杆423施加拉力,插杆423便会受到弹簧二422的缓冲作用力使得插杆423复位从而使v型开口被插杆423遮挡,防止了输液瓶上的绳索由于晃动从v型开口处脱离的问题。
36.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整个整个装置的移动,外杆72和外套杆102的底端均固定有底架9且两个底架9的底部均安装有万向自锁轮10,通过在外杆72和外套杆102的底端固定底架9,通过底架9底部的万向自锁轮10在地面上的滚动,从而方便了整个装置的移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