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25519发布日期:2021-07-27 13:30阅读:48来源:国知局
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手术中,例如针对脊柱创伤性损伤、退行性病变、畸形病变时的椎间融合术,通常需要将融合器打入椎间,使之与脊柱内固定系统配合。在打入融合器时,通常需要用套筒和锤子配合,锤子插入套筒中,套筒可以用于隔离神经以免手术损伤神经。

现有的套筒和锤子通常是分离的,手术时,医生需要一手扶住套筒,另一只手扶住锤子,需要其他医护人员帮助敲击锤子。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数量较多,手术效率较低且配合容易出问题而导致医疗事故。

因此,还需要提供一种新的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单人操作的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其包括:外套筒,设有两端开口的容纳腔;内套筒,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内套筒设有收容腔,所述下端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下部开口,所述内套筒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植入连接件,穿设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植入连接件的靠近所述下端的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下部开口伸出并用于连接融合器;驱动组件,与所述内套筒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沿着从所述上端到所述下端的方向撞击所述植入连接件。

优选地,所述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套筒和所述植入连接件连接,所述弹簧用于将所述植入连接件往靠近所述上端的方向推动,所述内套筒于所述收容腔内设有朝向所述下端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用于与所述植入连接件的靠近所述上端的端部抵接。

优选地,所述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与所述内套筒连接并封盖所述下部开口,所述底盖设有过孔,所述连接部从所述过孔伸出,所述植入连接件包括头部和杆部,所述杆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头部和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头部的外径大于所述杆部的外径,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杆部上,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盖和所述头部抵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撞击所述头部。

优选地,所述杆部穿过所述过孔,所述过孔为异形孔,所述杆部的截面形状与所述过孔的形状适配。

优选地,所述内套筒包括相互连接的筒部和手柄部,所述手柄部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安装腔,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压驱动器,所述气压驱动器包括缸体、活塞和推杆,所述缸体用于连接气源,所述活塞设于所述缸体内,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另一端用于撞击所述植入连接件。

优选地,所述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还包括端盖,所述手柄部的远离所述筒部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安装口,所述端盖与所述手柄部连接并封盖所述安装口,所述端盖设有过线孔。

优选地,所述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还包括按键,所述按键设于所述手柄部的侧面,所述按键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的工作。

优选地,所述手柄部包括握持部和柄托,所述柄托设于所述握持部的靠近所述内套筒的一端,所述柄托的外径大于所述握持部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外套筒的靠近所述下端的一端设有缺口而形成舌页,所述外套筒的侧面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远离所述外套筒的一侧设有扣手槽,所述凸块和所述舌页位于所述外套筒的同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手术时,医生可以一只手扶持所述外套筒,另一只手握持所述内套筒并操控所述驱动组件使其撞击所述植入连接件,可以增加敲击融合器的力度,使融合器快速植入预定位置,所述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可以单人操作,由此,可以降低因多人配合不协调而产生的手术风险,且能够提高手术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10-外套筒,101-容纳腔,11-舌页,12-凸块,121-扣手槽,20-内套筒,201-收容腔,202-下部开口,203-台阶面,204-安装腔,21-筒部,22-手柄部,221-握持部,222-柄托,30-植入连接件,31-连接部,32-头部,33-杆部,40-弹簧,50-底盖,51-过孔,60-气压驱动器,61-缸体,62-活塞,63-推杆,70-端盖,71-过线孔,80-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100的爆炸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100的剖视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100,其包括:外套筒10、内套筒20、植入连接件30、弹簧40、底盖50、驱动组件、端盖70和按键80。

外套筒10设有两端开口的容纳腔101;内套筒20具有上端和下端,内套筒20设有收容腔201,下端设有与收容腔201连通的下部开口202,内套筒20穿设于容纳腔101内;植入连接件30穿设于收容腔201内,植入连接件30的靠近下端的一端设有连接部31,连接部31从下部开口202伸出并用于连接融合器;驱动组件与内套筒20连接,驱动组件用于沿着从上端到下端的方向撞击植入连接件30。

在本实施例中,在手术时,医生可以一只手扶持外套筒10,另一只手握持内套筒20并操控驱动组件使其撞击植入连接件30,可以增加敲击融合器的力度,使融合器快速植入预定位置,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100可以单人操作,由此,可以降低因多人配合不协调而产生的手术风险,且能够提高手术效率。

外套筒10设有两端开口的容纳腔101。外套筒10可以由不锈钢制成。手术器材可以插入外套筒10的容纳腔101内进行手术操作。外套筒10可以用于保护手术对象旁边的软组织或神经组织。外套筒10的靠近下端的一端设有缺口而形成舌页11,外套筒10的侧面设有凸块12,凸块12的远离外套筒10的一侧设有扣手槽121,凸块12和舌页11位于外套筒10的同一侧。医生可以通过所述缺口看到手术器材。舌页11可以用于拨开手术对象旁边的软组织或神经组织,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凸块12和舌页11位于外套筒10的同一侧,医生可以根据凸块12的角度位置判断舌页11的位置,有利于用舌页11将手术对象旁边的软组织或神经组织拨开,从而能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凸块12的远离外套筒10的一侧设有扣手槽121,医生握持外套筒10时,手指,例如食指,可以扣在扣手槽121,一是可以提高握持的稳定性,二是可以稳住凸块12和舌页11的方向,从而能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内套筒20具有上端和下端,内套筒20设有收容腔201,下端设有与收容腔201连通的下部开口202,内套筒20穿设于容纳腔101内。内套筒20由不锈钢制成,可以作为其他器材的安装基础。内套筒20于收容腔201内设有朝向下端的台阶面203。内套筒20包括相互连接的筒部21和手柄部22,手柄部22设有与收容腔201连通的安装腔204,驱动组件安装于安装腔204内。筒部21用于插入外套筒10的容纳腔101内,手术器材可以插入筒部21的收容腔201内。医生握持手柄部22可以进行手术操作。手柄部22包括握持部221和柄托222,柄托222设于握持部221的靠近内套筒20的一端,柄托222的外径大于握持部221的外径。手术时,医生的手握持手柄部22的握持部221,手可以承接在柄托222上,可以通过柄托222往下施力,从而能够提高往下的推力。握持部221、柄托222和筒部21可以一体成型或焊接连接。

植入连接件30穿设于收容腔201内,植入连接件30的靠近下端的一端设有连接部31,连接部31从下部开口202伸出并用于连接融合器。融合器又叫椎间融合器(peek),可以包括颈椎融合器(peek)和腰椎融合器(peek),与脊柱内固定系统配合,适用于脊柱创伤性损伤、退行性病变、畸形病变时的椎间融合术。融合器可以大体呈方形,设有连接孔,例如螺纹孔。连接部31与融合器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其他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例如吸附。植入连接件30还包括头部32和杆部33,杆部33的两端分别与头部32和连接部31连接,头部32的外径大于杆部33的外径。

弹簧40位于收容腔201内,弹簧40的两端分别与内套筒20和植入连接件30连接,弹簧40用于将植入连接件30往靠近上端的方向推动,内套筒20于收容腔201内设有朝向下端的台阶面203,台阶面203用于与植入连接件30的靠近上端的端部抵接。弹簧40可以对植入连接件30产生弹性推力,使植入连接件30与台阶面203保持抵接,由此,植入连接件30不会晃动。

底盖50与内套筒20连接并封盖下部开口202,底盖50设有过孔51,连接部31从过孔51伸出,植入连接件30包括头部32和杆部33,杆部33的两端分别与头部32和连接部31连接,头部32的外径大于杆部33的外径,弹簧40套设于杆部33上,弹簧40的两端分别与底盖50和头部32抵接,驱动组件用于撞击头部32。底盖50与内套筒2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也可以是过盈配合连接。杆部33穿过过孔51,过孔51为异形孔,杆部33的截面形状与过孔51的形状适配。所述异形孔是指圆形以外的孔形。即杆部33不能相对于底盖50转动,由此,在手术对准过程中融合器不会相对于内套筒20转动,从而有利于医生控制融合器的方向,便于融合器对准椎间。杆部33的截面形状和过孔51的形状可以均是方形。

驱动组件与内套筒20连接,驱动组件用于沿着从上端到下端的方向撞击植入连接件30。驱动组件连续撞击植入连接件30可以将融合器快速植入椎间。驱动组件可以是电动的、气动的或者液压驱动的。例如,驱动组件可以包括电机和曲柄滑块机构,电机驱动曲柄滑块机构运动,滑块连续撞击植入连接件30。驱动组件还可以包括直线电机,由直线电机驱动连续撞击植入连接件30。优选地,驱动组件包括气压驱动器60,气压驱动器60包括缸体61、活塞62和推杆63,缸体61用于连接气源,活塞62设于缸体61内,推杆63的一端与活塞62连接,另一端用于撞击植入连接件30。气压驱动器60可以呈现为气缸。推杆63可以直接撞击植入连接件30,也可以设置中间撞杆,推杆63推动中间撞杆,中间撞杆撞击植入连接件30。气压驱动器60可以安装在安装腔204内。

在手术时,医生握持手柄部22并用力往下推,使融合器与椎间盘保持接触,植入连接件30与内套筒20的台阶面203保持接触,气压驱动器60的推杆63连续撞击植入连接件30,可以将融合器快速植入椎间。

手柄部22的远离筒部21的一端设有与安装腔204连通的安装口,端盖70与手柄部22连接并封盖安装口,端盖70设有过线孔71。端盖70与手柄部2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也可以是过盈配合连接。气压驱动器60的气管和线缆可以从过线孔71穿出。气管可以与电磁阀连接,可以通过电磁阀控制气压驱动器60的工作。而电磁阀可以由电路板控制。

按键80设于手柄部22的侧面,按键80用于控制驱动组件的工作。按键80可以通过线缆与电路板电连接,可以通过按键80控制气压驱动器60的工作。在手术时,医生可以握持手柄部22,手指按压按键80可以启动气压驱动器60对植入连接件30进行连续撞击,从而将融合器快速植入椎间。

在手术时,医生可以一只手扶持外套筒10,另一只手握持内套筒20并操控驱动组件使其撞击植入连接件30,可以增加敲击融合器的力度,使融合器快速植入预定位置,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100可以单人操作,由此,可以降低因多人配合不协调而产生的手术风险,且能够提高手术效率。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申请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