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缓解急性疼痛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71844发布日期:2021-07-23 14:20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缓解急性疼痛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皮神经电刺激仪,涉及医疗康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缓解急性疼痛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



背景技术: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简称tens)是根据疼痛闸门控制学说于70年代发展起来,应用电池供电的袖珍仪器以治疗疼痛为主的无损伤性治疗方法,由此可见,经皮神经电刺激仪应用越来越广泛,也多数都是医院里的大型设备,不方便携带。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技术中,经皮神经电刺激仪使用时仍存在尺寸适用性不够灵活、佩戴不牢固的问题;

2、现有技术中,对一些患者来说会大型的设备不便于携带,进而达不到随时随地缓解急性疼痛的使用初衷,各种有线连接操作既繁琐也不利于移动的缺陷,因此需要进行结构创新来解决具体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缓解急性疼痛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电刺激仪主体底部的卡槽板能够卡接卡块,卡块内部穿插有绑带,在通过绑带上设置的魔术贴使电刺激仪主体可以绑在手腕上,或是别的部位,在使用时起到了固定的作用,便于随身携带;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通过三个插孔可以连接三个电极贴片,贴在分散的痛点,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单个电极贴片的脉冲大小,该装置可以充电蓄电使用,也可放置电池使用,还设置有储存盒,方便收纳电极贴片和输出线,便于出行携带,适用于任何场地,随时随地起到缓解急性疼痛的作用,其中再一种目的是为了通过在电刺激仪主体的内部设置了声控模块,可以在使用者急剧疼痛时语音控制调节档位,控制脉冲大小,缓解疼痛的效果更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缓解急性疼痛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包括电刺激仪主体,电刺激仪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透明pvc面板,所述透明pvc面板的内部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快捷操作键,所述快捷操作键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电刺激仪主体的正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电刺激仪主体通过设置的弹簧活动连接有电池盒,所述电刺激仪主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卡槽板,所述卡槽板采用u型结构设置,所述电刺激仪主体通过设置的卡槽板活动卡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内部开设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快捷操作键包括上下电流脉冲调节键、开始键、暂停键、确认键和返回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池盒的正面右侧开设有充电孔,所述充电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防尘塞,所述防尘塞的右端固定连接于电刺激仪主体的右侧外壁,所述电刺激仪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充电孔远离防尘塞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电刺激仪主体的右侧外壁开设有音孔,所述电刺激仪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语音提示模块,所述语音提示模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音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刺激仪主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插孔,所述插孔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插孔的内部活动插接有输出线,所述输出线远离插孔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电极贴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刺激仪主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储存盒,所述储存盒的顶部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储存盒通过设置的滑槽滑动连接有滑动盒盖,所述滑槽的内部与滑动盒盖的左右侧壁均设置有磁铁片,所述滑动盒盖远离插孔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磁铁块,所述储存盒远离插孔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块。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块通过开设的凹槽活动连接有绑带,所述绑带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魔术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蓄电池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声控模块,所述声控模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语音提示模块,所述控制单元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显示屏。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缓解急性疼痛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通过电刺激仪主体底部的卡槽板能够卡接卡块,卡块内部穿插有绑带,在通过绑带上设置的魔术贴使电刺激仪主体可以绑在手腕上,或是别的部位,在使用时起到了固定的作用,便于随身携带。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缓解急性疼痛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通过三个插孔可以连接三个电极贴片,贴在分散的痛点,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单个电极贴片的脉冲大小,该装置可以充电蓄电使用,也可放置电池使用,还设置有储存盒,方便收纳电极贴片和输出线,便于出行携带,适用于任何场地,随时随地起到缓解急性疼痛的作用。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缓解急性疼痛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通过在电刺激仪主体的内部设置了声控模块,可以在使用者急剧疼痛时语音控制调节档位,控制脉冲大小,缓解疼痛的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顶面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面仰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储存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刺激仪主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充电盒和弹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刺激仪主体;2、显示屏;3、快捷操作键;4、电池盒;5、充电孔;6、蓄电池;7、防尘塞;8、透明pvc面板;9、音孔;10、插孔;11、电极贴片;12、输出线;13、储存盒;14、滑槽;15、磁铁片;16、滑动盒盖;17、第一磁铁块;18、第二磁铁块;19、卡槽板;20、卡块;21、绑带;22、弹簧;23、魔术贴;24、控制单元;25、语音提示模块;26、声控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缓解急性疼痛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包括电刺激仪主体,在本实施例中,电刺激仪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透明pvc面板8,其材质防水性能优良,透明pvc面板8的内部设置有显示屏2,显示屏2用于显示治疗模式、电量、电疗时长、电压数值,显示屏2的一侧设置有快捷操作键3,快捷操作键3的数量为多个,快捷操作键3包括上下电流脉冲调节键、开始键、暂停键、确认键和返回键,用于开启、选择和调节治疗模式,电刺激仪主体1的正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弹簧22,电刺激仪主体1通过设置的弹簧22活动连接有电池盒4,弹簧22使电池盒4按压弹出。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电池盒4的正面右侧开设有充电孔5,为电刺激仪提供了两种蓄电方式,更加方便出行携带,续航时间久,充电孔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防尘塞7,防止充电孔5积累灰尘不便清理造成损坏,防尘塞7的右端固定连接于电刺激仪主体1的右侧外壁,电刺激仪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6,用充电的方式为蓄电池6储存电力,充电孔5远离防尘塞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蓄电池6,电刺激仪主体1的右侧外壁开设有音孔9,电刺激仪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语音提示模块25,语音提示模块2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音孔9,其中,语音提示模块25语音提示当前脉冲大小,及以佩戴完成请使用等提示语,更加人性化,音孔9扩散语音提示的音量。

如图1所示,优选的,电刺激仪主体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插孔10,插孔10的数量为三个,插孔10的内部活动插接有输出线12,输出线12远离插孔10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电极贴片11,通过三个插孔10可以连接三个电极贴片11,贴在分散的痛点,通过控制单元24控制单个电极贴片11的脉冲大小,起到缓解急性疼痛的效果。

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电刺激仪主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储存盒13,方便收纳电极贴片11和输出线12,便于出行携带,适用于任何场地,随时随地起到缓解急性疼痛的作用,储存盒13的顶部两侧开设有滑槽14,储存盒13通过设置的滑槽14滑动连接有滑动盒盖16,滑槽14的内部与滑动盒盖16的左右侧壁均设置有磁铁片15,滑动盒盖16远离插孔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磁铁块17,储存盒13远离插孔10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块18,通过设置的磁铁片15、第一磁铁块17、第二磁铁块18方便打开储存盒13。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电刺激仪主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卡槽板19,卡槽板19采用u型结构设置,电刺激仪主体1通过设置的卡槽板19活动卡接有卡块20,卡块20的内部开设有凹槽,卡块20通过开设的凹槽活动连接有绑带21,绑带2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魔术贴23,通过卡块20卡接卡槽板19,使绑带21上的魔术贴23贴合进而让电刺激仪主体1适宜的绑在手腕内侧,在使用时起到了固定的作用,便于随身携带。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蓄电池6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单元24,控制单元2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声控模块26,通过在电刺激仪主体的内部设置了声控模块26,可以在使用者急剧疼痛时语音控制调节档位,控制脉冲大小,缓解疼痛的效果更佳,声控模块2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语音提示模块25,控制单元2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显示屏2,控制单元24的数据通过显示屏2来显示。

下面具体说一下该种用于缓解急性疼痛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的工作原理。

在使用时,将输出线12和电极贴片11从储存盒13取出,先是使输出线12与插孔10连接,再连接输出线12与电极贴片11,通过卡块20卡接卡槽板19,使绑带21上的魔术贴23贴合进而让电刺激仪主体1适宜的绑在手腕内侧,之后将电极贴片11贴于痛点处,按动开始键开机,快捷操作键调节脉冲大小,缓解急性疼痛,当使用者疼痛剧烈时,也可语音控制声控模块26调节脉冲大小,在操作时,语音提示模块25语音提示当前脉冲大小,及以佩戴完成请使用等提示语,更加人性化。

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