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简易固定留置针

文档序号:25687766发布日期:2021-06-29 23:48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简易固定留置针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应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水简易固定留置针。



背景技术:

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它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疼痛,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现有的留置针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留置针在不使用时,正压接头容易受到外界污染,其次,运输或者拿取留置针时,针帽容易掉落,容易造成针头污染,并且,留置针不使用时额外需要敷贴黏住不然容易脱落。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水简易固定留置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简易固定留置针,以解决现有的留置针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留置针在不使用时,正压接头容易受到外界污染,其次,运输或者拿取留置针时,针帽容易掉落,容易造成针头污染,并且,留置针不使用时额外需要敷贴黏住不然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水简易固定留置针,包括正压接头、输液管、透明三通管、持针柄、钢针、针帽和盖帽;所述输液管的一端连接在正压接头的底部,另一端连接于透明三通管;所述持针柄设置在透明三通管的侧壁;所述钢针设置在透明三通管的顶部;所述针帽设置在透明三通管的顶部;所述盖帽设置在正压接头的顶部;所述盖帽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盖帽和正压接头在其连接处设有正压阀。

进一步,所述盖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气囊、第一导气管、活塞缸和压板;所述活塞缸对称设置在盖帽的内部;所述第一气囊设置在第一凹槽的底部;所述第一导气管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气囊,另一端连接于活塞缸;所述压板设置在活塞缸的输出端。

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导杆;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还滑动连接有滑板,且导杆贯穿设置在滑板的壁体内。

进一步,所述正压接头的侧壁设置有粘贴块;所述粘贴块的侧壁设置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导气管;所述粘贴块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层,且通过第二导气管与第二气囊呈连通状态;所述粘贴块的底部设置有胶布。

进一步,所述针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对称设置有摩擦块,且摩擦块通过扭簧连接在第二凹槽的内壁。

进一步,所述输液管的侧壁设置有单手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盖帽和固定机构,通过第一气囊、第一导气管、活塞缸和压板的配合使用,使得留置针在不使用时,盖帽可以固定在正压接头的顶部,避免了正压接头受到外界污染。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粘贴块,通过第二气囊、第二导气管、橡胶层和胶布的配合使用,使得留置针可以紧贴在病人的皮肤上,不会出现留置针从病人皮肤上滑落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防水简易固定留置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防水简易固定留置针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防水简易固定留置针中粘贴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区域结构图;

图5为图2中b区域结构图;

图6为图3中c区域结构图;

图例说明:1、正压接头;11、正压阀;2、输液管;3、透明三通管;4、持针柄;5、钢针;6、针帽;61、第二凹槽;611、摩擦块;7、盖帽;71、第一凹槽;8、固定机构;81、第一气囊;82、第一导气管;83、活塞缸;84、压板;85、导杆;86、滑板;9、粘贴块;91、第二气囊;92、第二导气管;93、胶布;94、橡胶层;10、单手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6,一种防水简易固定留置针,包括正压接头1、输液管2、透明三通管3、持针柄4、钢针5、针帽6和盖帽7;所述输液管2的一端连接在正压接头1的底部,另一端连接于透明三通管3;所述持针柄4设置在透明三通管3的侧壁;所述钢针5设置在透明三通管3的顶部;所述针帽6设置在透明三通管3的顶部;所述盖帽7设置在正压接头1的顶部;所述盖帽7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71;所述盖帽7和正压接头1在其连接处设有正压阀11;工作时,拿开针帽6,手拿持针柄4将钢针5插入静脉中,拿开盖帽7,然后将需要输入体内的管子通过正压接头1连接于输液管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盖帽7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机构8;所述固定机构8包括第一气囊81、第一导气管82、活塞缸83和压板84;所述活塞缸83对称设置在盖帽7的内部;所述第一气囊81设置在第一凹槽71的底部;所述第一导气管8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气囊81,另一端连接于活塞缸83;所述压板84设置在活塞缸83的输出端;工作时,当留置针不使用时,将正压接头1插入盖帽7的第一凹槽71内,在插入过程中,第一气囊81就会受到挤压,第一气囊81就产生压缩变形,第一气囊81内部的气体通过第一导气管82流入活塞缸83中,并且推动压板84向前移动,使得压板84挤压正压接头1,就实现了对正压接头1的固定,保证了留置针在不使用的时候不会受到外界污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凹槽71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导杆85;所述第一凹槽71的内壁还滑动连接有滑板86,且导杆85贯穿设置在滑板86的壁体内;工作时,当正压接头1插入第一凹槽71后,正压接头1首先挤压滑板86,使得滑板86沿着导杆85移动,并且挤压第一气囊8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正压接头1的侧壁设置有粘贴块9;所述粘贴块9的侧壁设置有第二气囊91;所述第二气囊91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导气管92;所述粘贴块9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层94,且通过第二导气管92与第二气囊91呈连通状态;所述粘贴块9的底部设置有胶布93;工作时,当留置针不使用的时候,将粘贴块9底部的胶布93表面的保护层撕掉,并且将粘贴块9压向病人的皮肤,使得第二气囊91受到挤压,于是第二气囊91内部的气体就会流入橡胶层94中,使得橡胶层94产生膨胀变形,于是橡胶层94会鼓起来,并且将胶布93压向病人的皮肤,此时留置针就贴在病人的皮肤上,进而就不会发生从病人皮肤上滑落的现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针帽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凹槽61;所述第二凹槽61的内壁对称设置有摩擦块611,且摩擦块611通过扭簧连接在第二凹槽61的内壁;所述输液管2的侧壁设置有单手夹10;工作时,将钢针5插入第二凹槽61的过程中,会不断挤压摩擦块611,当针帽6产生滑动的趋势后,摩擦块611会防止针帽6下滑。

工作原理:工作时,拿开针帽6,手拿持针柄4将钢针5插入静脉中,拿开盖帽7,然后将需要输入体内的管子通过正压接头1连接于输液管2;当留置针不使用时,将正压接头1插入盖帽7的第一凹槽71内,在插入过程中,第一气囊81就会受到挤压,第一气囊81就产生压缩变形,第一气囊81内部的气体通过第一导气管82流入活塞缸83中,并且推动压板84向前移动,使得压板84挤压正压接头1,就实现了对正压接头1的固定,保证了留置针在不使用的时候不会受到外界污染,同时有效防止注射液在正压接头1处发生泄漏的情况;当正压接头1插入第一凹槽71后,正压接头1首先挤压滑板86,使得滑板86沿着导杆85移动,并且挤压第一气囊81;当留置针不使用的时候,将粘贴块9底部的胶布93表面的保护层撕掉,并且将粘贴块9压向病人的皮肤,使得第二气囊91受到挤压,于是第二气囊91内部的气体就会流入橡胶层94中,使得橡胶层94产生膨胀变形,于是橡胶层94会鼓起来,并且将胶布93压向病人的皮肤,此时留置针就贴在病人的皮肤上,进而就不会发生从病人皮肤上滑落的现象;将钢针5插入第二凹槽61的过程中,会不断挤压摩擦块611,当针帽6产生滑动的趋势后,摩擦块611会防止针帽6下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