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产科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25349发布日期:2021-07-20 16:05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产科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产科护理床。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提倡母乳喂养,对于身体健康不需要特护的婴儿,医院也提倡其家长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可以促进婴儿生长,提高其抵抗力,母婴同室可以快速增进母亲与婴儿的感情,使产妇尽早适应新角色,有助于婴儿成长,传统的多人病床没有遮挡,如果同病房中有男性亲属陪侍,靠身体遮挡,给婴儿喂奶,给产妇哺乳造成不便。虽然现有设置遮帘进行单个病床的隔开,但是,有时候医生护士需要对产妇进行查看时,多数将帘子拉起,若产妇进行哺乳,则会对产妇造成不便,因此,现有的遮帘并不能很有效的遮挡。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产科护理床,该护理床自带遮挡结构,可对哺乳中的产妇进行有效遮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产科护理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床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条状通孔,所述条状通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床体的长度方向,其靠近所述床体的床头设置;每一所述条状通孔均活动安装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通过升降结构安装在床体上,其在所述升降结构的驱动下穿设条状通孔并凸出床面或者下降至不高于床面,所述升降结构的开关按钮位于床头一侧;所述遮挡板的朝向床面中部的一侧板面具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在遮挡板凸出床面时不低于床面,所述放置槽朝向床尾的一侧无槽壁,所述放置槽上滑动设置有延伸板,滑动方向为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延伸板朝向床尾的一端通过放置槽无槽壁的一侧滑出放置槽外,所述延伸板容置在放置槽内时不凸出遮挡板外;所述床体床面左右两侧之一设置有一条状槽、另一设置一插孔,所述条状槽和插孔均位于两条状通孔的之间,所述条状槽的长度方向平行条状通孔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条状槽上活动设置有遮帘结构,所述遮帘结构包括第一转杆、第二转杆和遮挡帘,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位于条状槽内,且靠近所述条状槽朝向床尾的一端,所述第一转杆的该一端转动连接条状槽的槽壁,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条状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转杆的另一端通过绕着其一端转动容置在条状槽内或者伸出条状槽外,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通过遮挡帘相连,两者平行设置,所述遮挡帘的一端固连第一转杆的杆身,另一端固连所述第二转杆的杆身,所述遮挡帘活动缠绕在第二转杆上,所述遮挡帘缠绕后与第二转杆、第一转杆共同容置在条状槽内,所述遮挡帘松脱第二转杆后展开的长度不小于条状槽和插孔之间的间距,所述插孔位于第一转杆转动轴线上,其被所述第二转杆可拆卸插接,所述遮挡帘在第二转杆插接插孔后靠近床面的一端与床面存在间距。

优选地,所述升降结构设置在床面下方,其包括转动电机、转动丝杆和滑块,所述转动电机安装在床体上,其输出轴连接说是转动丝杆,所述转动丝杆沿着床体的上下方向竖直设置,其两端转动连接所述床体,所述转动丝杆的杆身上螺纹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固连遮挡板。

优选地,所述升降结构包括两转动丝杆,两转动丝杆沿着床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两者相互平行,两转动丝杆之一连接转动电机,两转动丝杆通过同步带组件连接,每一转动丝杆均安装有一滑块。

优选地,所述升降结构位于两遮挡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遮挡板在升降结构的作用下下降的极限是平行条状通孔上端端面。

优选地,所述放置槽的下端面在遮挡板凸出床面至极限位置时平行条状通孔的上端端面。

优选地,所述遮挡帘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副帘,该两侧的副帘间隔设置,所述副帘沿遮挡帘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靠近其所在侧的转杆。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杆的转动轴线距离床尾的间距小于遮挡板朝向床尾的一端距离床尾的间距。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动均为伸缩结构,所述遮挡帘固定在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伸缩段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遮挡板的设置来遮挡床体左右两侧,其通过升降结构的升降左右自动升起遮挡或者下降收纳,方便产妇操作,加之遮帘结构的设置,可将产妇上身环绕,从而对产妇进行遮挡,即使医生或者护士掀帘查看,亦可进行遮挡,其遮挡效果较好。

2、本实用新型的遮挡板还可做床栏使用,因其自动化的升降作用,相较现有的病床床栏,其操作性更好,躺卧式的产妇在床上即可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主视方向的部分剖视图。

图3是图1右侧视图方向的部分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图中:床体1、床面11、床头12、床尾13、条状通孔2、遮挡板3、放置槽31、升降结构4、转动电机41、转动丝杆42、滑块43、同步带组件44、开关按钮45、延伸板5、条状槽6、插孔7、遮帘结构8、第一转杆81、第二转杆82、遮挡帘83、副帘84。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种新型产科护理床,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的床面11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条状通孔2,所述条状通孔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床体1的长度方向,其靠近所述床体1的床头12设置;每一所述条状通孔2均活动安装有遮挡板3,优选使遮挡板3的长度略小于条状通孔2的长度,所述遮挡板3通过升降结构4安装在床体1上,其在所述升降结构4的驱动下穿设条状通孔2并凸出床面11或者下降至不高于床面11,优选使所述遮挡板3在升降结构4的作用下下降的极限是平行条状通孔2上端端面,所述升降结构4的开关按钮45位于床头12一侧,具体可在床头12板上,以便于产妇抬手直接可以按动,从而控制遮挡板3的升降,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结构4设置在床面11下方,其包括转动电机41、转动丝杆42和滑块43,所述转动电机41安装在床体1上,其输出轴连接所述转动丝杆42,所述转动丝杆42沿着床体1的上下方向竖直设置,其两端转动连接所述床体1,所述转动丝杆42的杆身上螺纹连接有滑块43,所述滑块43固连遮挡板3,以通过转动电机41的转动促使转动丝杆42转动而带动滑块43沿着转动丝杆42杆身滑动,从而促使遮挡板3升降;优选地,所述升降结构4包括两转动丝杆42,两转动丝杆42沿着床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者相互平行,两转动丝杆42之一连接转动电机41,两转动丝杆42通过同步带组件44连接,每一转动丝杆42均安装有一滑块43,以使遮挡板3稳定安装在床体1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升降结构4位于两遮挡板3之间。

所述遮挡板3的朝向床面11中部的一侧板面具有放置槽31,所述放置槽31在遮挡板3凸出床面11时不低于床面11,优选地,所述放置槽31的下端面在遮挡板3凸出床面11至极限位置时平行条状通孔2的上端端面,所述放置槽31朝向床尾13的一侧无槽壁,所述放置槽31上滑动设置有延伸板5,滑动方向为所述床体1的长度方向,所述延伸板5朝向床尾13的一端通过放置槽31无槽壁的一侧滑出放置槽31外,所述延伸板5容置在放置槽31内时不凸出遮挡板3外,以便于延伸板5收纳至放置槽31后不影响遮挡板3在条状通孔2上的活动,在本实用新型中,延伸板5的设置可使床体1左右两侧的遮挡范围进一步扩大,而其滑动式的设计,可便于躺卧式的产妇操作,相对于现有病床的折叠式床栏,其操作更便捷。

所述床体1床面11左右两侧之一设置有一条状槽6、另一设置一插孔7,所述条状槽6和插孔7均位于两条状通孔2的之间,所述条状槽6的长度方向平行条状通孔2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条状槽6上活动设置有遮帘结构8,所述遮帘结构8包括第一转杆81、第二转杆82和遮挡帘83,所述第一转杆81的一端位于条状槽6内,且靠近所述条状槽6朝向床尾13的一端,所述第一转杆81的该一端转动连接条状槽6的槽壁,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条状槽6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转杆81的另一端通过绕着其一端转动容置在条状槽6内或者伸出条状槽6外,所述第一转杆81和第二转杆82通过遮挡帘83相连,两者平行设置,所述遮挡帘83的一端固连第一转杆81的杆身,另一端固连所述第二转杆82的杆身,所述遮挡帘83活动缠绕在第二转杆82上,所述遮挡帘83缠绕后与第二转杆82、第一转杆81共同容置在条状槽6内,所述遮挡帘83松脱第二转杆82后展开的长度不小于条状槽6和插孔7之间的间距,所述插孔7位于第一转杆81转动轴线上,其被所述第二转杆82可拆卸插接,所述遮挡帘83在第二转杆82插接插孔7后靠近床面11的一端与床面11存在间距,以便于遮挡帘83架在产妇身上而进行遮挡,其配合遮挡板3的使用,可将产妇的上身进行环绕遮挡,方便产妇哺乳或者做上身的治疗(如催乳),当不需要遮挡时,遮挡帘83随第一转杆81和第二转杆82隐藏在条状槽6内,而条状槽6位于遮挡板3旁,可方便产妇操作。优选地,所述遮挡帘83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副帘84,该两侧的副帘84间隔设置,所述副帘84沿遮挡帘83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靠近其所在侧的转杆,以遮挡产妇身体两侧的部分,弥补遮挡帘83因与床面11存在间距而使得产妇左右两侧暴露的问题,从而使得遮挡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杆81的转动轴线距离床尾13的间距小于遮挡板3朝向床尾13的一端距离床尾13的间距,即,遮挡帘83与遮挡布即能将产妇的上身遮挡。所述第一转杆81和第二转动均为伸缩结构,所述遮挡帘83固定在第一转杆81和第二转杆82的伸缩段上,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遮挡帘83底部至床面11的间距,从而使得遮挡帘83架设在产妇上。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