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外敷患处中药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10725发布日期:2021-07-16 21:41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外敷患处中药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外敷患处中药袋。


背景技术:

2.带状疱疹后遗症医学术语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俗称“生蛇”、“蛇丹”、“缠腰火龙”或“蜘蛛疮
”ꢀ
、“蛇盘疮”,是由一种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儿童初次感染时,可发生水痘,或隐性感染,此后病毒侵入感觉末端,再经过移动并持久地潜伏於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当发生感冒、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接受放射或化学药物治疗,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就会诱发带状疱疹
3.现在的中药袋在外敷患处时,在固定时多是采用绷带进行,此方法在拆卸固定时多有不便,且在调节松紧也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不便于固定和拆卸,且无法调节松紧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外敷患处中药袋。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外敷患处中药袋,包括,且轴杆的一端贯穿第二凹槽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固定板的外部,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且第一限位块的两端与第二凹槽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凹槽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一侧与固定板的一侧相贴合,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板,且卡板的一侧贯穿固定板的一侧并延伸至孔槽内,所述连接板的两侧转动连接有同一个l型板,且l型板的两侧与固定板的两侧相贴合,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l型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凹槽,且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相对应,所述第三凹槽的内壁均设置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一端贯穿第三凹槽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的外壁固定套设有第二限位块,且第二限位块的两端与第三凹槽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外壁套设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限位块的一侧和第三凹槽的一侧内壁相贴合,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贯穿第三凹槽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l型板的外部。
7.优选的,所述外敷袋的顶部安装有拉链,可以方便对外敷袋进行打开和关闭。
8.优选的,所述卡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凸块,可以加强摩擦力。
9.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与第一导轨滑动连接,可以减小滑动摩擦来。
10.优选的,所述第三凹槽的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两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与第二导轨滑动连接,可以减小滑动摩擦来。
11.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杆,且拉杆位于l型板的外部,可以方便
对固定杆进行拉动。
12.本实用新型中,将外敷袋贴在患处,将第一固定带穿过孔槽进行连接,推动卡板和轴杆进行移动,并将第一固定带紧紧卡在孔槽,轴杆会对第一弹簧进行压缩,拨动l型板,使固定板的挤压固定杆,固定杆会对第二弹簧进行压缩,当固定杆与第一凹槽相对应时,第二弹簧进行回弹,第二弹簧推动固定杆卡入第一凹槽内进行固定,当需要拆卸或调解松紧时,拉动固定杆与第一凹槽分离并解除固定,拨动l型板,此时第一弹簧会进行回弹,第一弹簧推动轴杆进行移动,轴杆推动卡板进行移动,卡板会解除对第一固定带的压紧,此时便可进行拆卸或者调节松紧。
1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将外敷袋贴在患处,将第一固定带穿过孔槽进行连接,推动卡板和拨动l型板进行固定,当需要拆卸或调解松紧时,拉动固定杆,拨动l型板,便可进行拆卸或者调节松紧,使得可以方便安装和拆卸,并方便调节松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外敷患处中药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外敷患处中药袋的固定板的俯视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外敷患处中药袋的图2的a部分放大图。
17.图中:1、外敷袋;2、拉链;3、第一固定带;4、第二固定带;5、第一凹槽;6、固定板;7、l型板;8、卡板;9、第一弹簧;10、第一限位块;11、第一滑块;12、轴杆;13、第一导轨;14、第二凹槽;15、固定杆;16、连接板;17、孔槽;18、凸块;19、第二滑块;20、第二弹簧;21、第二限位块;22、拉杆;23、第二导轨;24、第三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实施例一
20.参照图1

3,一种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外敷患处中药袋,包括外敷袋1,外敷袋1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带3和第二固定带4,第二固定带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6,固定板6的一侧设置有孔槽17,固定板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14,且第二凹槽14位于孔槽17的一侧,第二凹槽14的内壁设置有轴杆12,且轴杆12的一端贯穿第二凹槽14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固定板6的外部,固定板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10,且第一限位块10的两端与第二凹槽14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第一限位块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9,且第一弹簧9的一端与第二凹槽14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板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6,且连接板16的一侧与固定板6的一侧相贴合,连接板1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板8,且卡板8的一侧贯穿固定板6的一侧并延伸至孔槽17内,连接板16的两侧转动连接有同一个l型板7,且l型板7的两侧与固定板6的两侧相贴合,固定板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5,l型板7
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凹槽24,且第一凹槽5与第三凹槽24相对应,第三凹槽24的内壁均设置有固定杆15,且固定杆15的一端贯穿第三凹槽24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第一凹槽5内,第一凹槽5的外壁固定套设有第二限位块21,且第二限位块21的两端与第三凹槽24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固定杆15的外壁套设有第二弹簧20,且第二弹簧2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限位块21的一侧和第三凹槽24的一侧内壁相贴合,固定杆15的一端贯穿第三凹槽24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l型板7的外部。
21.实施例二
2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外敷袋1的顶部安装有拉链2,可以方便对外敷袋1进行打开和关闭,卡板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凸块18,可以加强摩擦力,第二凹槽14的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导轨13,第一限位块10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11,且第一滑块11与第一导轨13滑动连接,可以减小滑动摩擦来,第三凹槽24的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导轨23,第二限位块21的两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19,且第二滑块19与第二导轨23滑动连接,可以减小滑动摩擦来,固定杆1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杆22,且拉杆22位于l型板7的外部,可以方便对固定杆15进行拉动。
23.工作原理:将外敷袋1贴在患处,将第一固定带3穿过孔槽17,把第一固定带3和第二固定带4包裹在身上,推动连接板16,连接板16推动卡板8和轴杆12进行移动,卡板8延伸至孔槽17内,并将第一固定带3紧紧卡在孔槽17,轴杆12会推动第一限位块10进行移动,第一限位块10会对第一弹簧9进行压缩并带动第一滑块11在第一导轨13上滑动,拨动l型板7,使l型板7与固定板6进行贴合,此时固定杆15的一端会与固定板6的一侧进行接触,固定板6的会挤压固定杆15,使固定杆15进行移动,固定杆15会带动第二限位块21和拉杆22进行移动,第二限位块21会对第二弹簧20进行压缩并带动第二滑块19在第二导轨23上进行滑动,当固定杆15与第一凹槽5相对应时,第二弹簧20进行回弹,第二弹簧20推动第二限位块21进行移动,第二限位块21推动固定杆15卡入第一凹槽5内进行固定,当需要拆卸或调解松紧时,拉动拉杆22,拉杆22带动固定杆15进行移动,固定杆15会与第一凹槽5分离并解除固定,拨动l型板7,使l型板7与固定板6分离,此时第一弹簧9会进行回弹,第一弹簧9推动第一限位块10进行移动,第一限位块10推动轴杆12进行移动,轴杆12推动连接板16进行移动,连接板16带动卡板8进行移动,卡板8会解除对第一固定带3的压紧,此时便可进行拆卸或者移动第一固定带3来进行调节松紧。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