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美容仪底座及美容仪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50935发布日期:2021-08-13 16:09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美容仪底座及美容仪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美容仪底座及美容仪组件。



背景技术:

美容仪为用于对人的皮肤进行保养的仪器,其一般通过电极头中的脉冲电路刺激皮肤,促进皮肤中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使得皮肤保持有弹性。

美容仪中具有电池,其为电路板供电,因此需要对电池进行充电。

现有技术中的美容仪,没有专门配置底座,在平常需要专门的盒子来盛放美容仪,导致使用不便。在需要对充电时,一般需要美容仪平放在桌子上,美容仪容易在桌子上滚动,甚至掉落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放置美容仪并具有充电功能的美容仪底座和具有该美容仪底座的美容仪组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美容仪底座,包括底座本体、设置在所述底座本体中的第一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底座本体上的充电插口和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的充电针头;

所述底座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美容仪的下端部的容纳槽;

所述充电针头的端部伸出在所述容纳槽中。

在其中一个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容纳槽的槽口位于所述底座本体的一侧,并朝上倾斜开口;

所述容纳槽的槽底为与所述美容仪的下端部的背部轮廓相匹配的槽底曲面;

所述充电针头从所述槽底曲面伸出在所述容纳槽中。

在其中一个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槽口的底部边缘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槽口凸缘。

在其中一个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本体中设置有第一磁铁。

在其中一个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磁铁安装在所述底座本体中靠近所述槽底曲面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本体中设置有底座配重块。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美容仪组件,包括美容仪和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美容仪底座;

所述美容仪包括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至少一个电极头、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第二电路板和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充电电池;

所述电极头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充电电池电连接;

所述壳体的下端部具有能够放置在所述容纳槽中的充电连接端;

所述充电连接端的背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的充电触头;

在所述充电连接端处于所述容纳槽内时,所述充电触头能够与所述充电针头接触。

在其中一个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充电连接端的背面为连接端曲面;

所述充电连接端中安装有能够与所述美容仪底座中的第一磁铁相互吸附的第二磁铁。

在其中一个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磁铁安装在所述充电连接端中靠近所述连接端曲面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的前侧表面设置有充电指示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美容仪底座及美容仪组件,通过在底座本体上设置容纳槽,可以放置美容仪的下端部,平时美容仪可以放置在美容仪底座上,无需再专门找盒子或抽屉去放置美容仪,也方便用户在使用时,可以快速找到美容仪。底座本体中具有第一电路板及充电针头,充电针头的端部位于容纳槽内,当需要为美容仪充电时,将充电插口通过线束与电源连接,可通过充电针头为美容仪中的充电电池充电,方便充电,美容仪放置在美容仪底座上,也不会出现滚动脱落的情况,提升了产品常态和充电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底座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底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组件中,美容仪放置在美容仪底座上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组件中,美容仪与美容仪底座分离时的示意图;

图5为美容仪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底座1,包括底座本体11、设置在底座本体11中的第一电路板14、设置在底座本体11上的充电插口12和与第一电路板14电连接的充电针头15。

底座本体1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美容仪2(图3-5所示)的下端部的容纳槽13。

充电针头15的端部伸出在容纳槽13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美容仪底座1,可以用于放置美容仪2,为美容仪2提供放置底座,使得美容仪2在平时可以竖着放置在台面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美容仪底座1还可以为美容仪2充电。

本实施例中,美容仪底座1包括底座本体11、第一电路板14和充电针头15。底座本体11的一侧具有充电插口12,充电插口12与第一电路板14通过导线连接。底座本体11上设置有容纳槽13,用于美容仪2的底部放入,从而将美容仪2固定在美容仪底座1上。为了实现对美容仪2充电,充电针头15与第一电路板14通过导线连接,其另一端伸出在容纳槽13中,从而可以与美容仪2中的充电触头25接触,以对美容仪2中的充电电池24进行充电。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美容仪底座1,通过在底座本体11上设置容纳槽13,可以放置美容仪2的下端部,平时美容仪2可以放置在美容仪底座1上,无需再专门找盒子或抽屉去放置美容仪2,也方便用户在使用时,可以快速找到美容仪2。底座本体11中具有第一电路板14及充电针头15,充电针头15的端部位于容纳槽13内,当需要为美容仪2充电时,将充电插口12通过线束与电源连接,可通过充电针头15为美容仪2中的充电电池24充电,方便充电,美容仪2放置在美容仪底座1上,也不会出现滚动脱落的情况,提升了产品常态和充电时的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容纳槽13的槽口132位于底座本体11的一侧,并朝上倾斜开口。

容纳槽13的槽底为与美容仪2的下端部的背部轮廓相匹配的槽底曲面131。

充电针头15从槽底曲面131伸出在容纳槽13中。

容纳槽13的槽口132倾斜向上延伸,使得容纳槽13的侧部形成豁口,方便放置和拿取美容仪2。美容仪2的底部的背面为曲面,容纳槽13的槽底为槽底曲面131,其与美容仪2的下端部的背部轮廓相匹配,使得在美容仪2的下端部放置到容纳槽13内时,可以相互贴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槽口132的底部边缘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槽口凸缘133,可以对放置在容纳槽13中的美容仪2的底部进行限位,防止美容仪2从容纳槽13中滑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底座本体11中设置有第一磁铁16。相应地,如图5所示,美容仪2的壳体21中具有第二磁铁26。第一磁铁16与第二磁铁26相互吸引,当将美容仪2的下端部放入到容纳槽13中时,第一磁铁16吸引第二磁铁26,从而可以将美容仪2固定在美容仪底座1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磁铁16安装在底座本体11中靠近槽底曲面131的一侧,使其更加靠近放置到容纳槽13中的美容仪2的下端部中的第二磁铁26,可以更好地吸引第二磁铁26,提高了美容仪2放置在美容仪底座1上的牢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座本体11中设置有底座配重块17,配重块17为金属块、金属柱等,用于增加美容仪底座1的重量,在将美容仪2放置到美容仪底座1上时,由于配重块17的存在,可以降低整个组件的重心,提升了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3-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提供的美容仪组件,包括美容仪2和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美容仪底座1。

美容仪2包括壳体21、安装在壳体21上的至少一个电极头22、安装在壳体21中的第二电路板23和安装在壳体21中的充电电池24。

电极头22与第二电路板23电连接,第二电路板23与充电电池24电连接。

壳体21的下端部具有能够放置在容纳槽13中的充电连接端211。

充电连接端211的背侧设置有与第二电路板23电连接的充电触头25。

在充电连接端211处于容纳槽13内时,充电触头25能够与充电针头15接触。

本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组件包括有美容仪2和美容仪底座1。

有关美容仪底座1的结构、构造及工作原理,请参照前面对美容仪底座1的描述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美容仪2包括壳体21、电极头22、第二电路板23、充电电池24和充电触头25。

电极头22安装在壳体21上,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多个电极头22。第二电路23和充电电池24分别安装在壳体21中。充电触头25安装在壳体21的下端部的充电连接端211的背侧。

充电电池24与第二电路板23电连接,电极头22与充电电池24电连接,充电触头25与第二电路板23电连接。

在壳体21上设置有开关按键,当按下开关按键,美容仪2工作时,充电电池24为第二电路板23供电,第二电路板23中的电路会产生脉冲电流,脉冲电流提供给电极头22,电极头22将脉冲电流传输给与电极头22接触的皮肤。在脉冲电流的刺激下,皮下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得以增强,从而促进了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有害物质被被加速排出,在脉冲微电流作用下,能有效刺激真皮层内蛋白质的新生,例如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从而使得皮肤保持饱满和弹性。

当需要充电时,可以将充电连接端211放置到美容仪底座1的容纳槽13中,充电触头25与充电针头15接触,将充电插口12通过线束与外部电源连接。电流经充电插口12、第一电路板14、充电针头15、充电触头25、第二电路板23合理转换变压后,充入到充电电池24中进行蓄电。

在常态时,可以将将充电连接端211放置到美容仪底座1的容纳槽13中,由美容仪底座1为美容仪2提供支撑底座,使得美容仪2可以竖着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充电连接端211的背面为连接端曲面2111。

充电连接端211中安装有能够与美容仪底座1中的第一磁铁16相互吸附的第二磁铁26。

连接端曲面2111与槽底曲面131的形状轮廓匹配,在将充电连接端211放置到容纳槽13中时,连接端曲面2111可以贴在槽底曲面131上,使得美容仪2的放置更加稳定。

第二磁铁26固定安装在充电连接端211中,其与第一磁铁16相互吸附或相互吸引。在将充电连接端211放置到容纳槽13中时,第一磁铁16与第二磁铁26之间的吸力,可以使得美容仪2稳定地放置在美容仪底座1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磁铁26安装在充电连接端211中靠近连接端曲面2111的一侧,使其更加靠近美容仪底座1中的第一磁铁16,可以更好地吸引第一磁铁16,提高了美容仪2放置在美容仪底座1上的牢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壳体21的前侧表面设置有充电指示灯212。充电指示灯212用于指示充电完成或是否需要充电,方便用户对美容仪的电量管理。充电指示灯212直接设置在壳体21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电路板23上,而在壳体21上对应部分开孔或透光,使得充电指示灯212可以被观察到。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