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内科临床用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71676发布日期:2021-07-23 14:1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内科临床用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吸内科临床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呼吸内科包括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流涕、咽喉痛、胸痛、肺炎等等,这些都属于呼吸内科的范围,呼吸内科疾病主要包括呼吸道慢性炎症、急性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或扁桃体发炎等,在治疗过程中传统的用药方式一般多为口服或者注射针剂,但是这种用药方式见效慢,治疗效果不佳,呼吸内科临床治疗时需要使用到辅助的给药装置;

目前现有的呼吸内科临床辅助给药装置中放入口腔的给药装置都是不可拆卸。导致在日常使用时会造成病人的交叉感染。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给药装置应调节药液进入口腔的流速,适应不同病人对药液的接受程度。且目前现有的给药装置在更换不同的药液后清洗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呼吸内科临床用辅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临床用辅助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间隔板,且箱体通过第一间隔板划分为药箱和置物箱,所述药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间隔板,所述第二间隔板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螺纹连接有药液瓶,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清洗口,所述第二间隔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固定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贯穿第二间隔板至药液瓶的内部,所述箱体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固定板一侧靠近电机处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心位置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转动轴和固定板设置有相连通的通孔,且螺纹通孔与通孔相连通,所述螺纹通孔与通孔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底端贯穿出水管并固定连接有阀门塞,所述第一间隔板顶部的一侧设置有进液口,且进液口的顶部贯穿箱体,所述进液口顶部螺纹连接有防尘盖,所述箱体外壁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夹块,所述第一夹块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上均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上设置有出水管和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口,所述雾化喷口一侧固定连接有面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凹槽上固定连接有防水橡胶垫。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药液瓶外壁的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动旋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药箱内壁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四个加热条,且加热条紧靠药液瓶的瓶身。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置物箱内部设置两个空腔,两个空腔的内部分别嵌入连接有置物盒,所述置物盒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观察窗,观察窗材质为透明玻璃。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呼吸内科临床用辅助装置,通过设置的药液瓶、转动旋钮、第一凹槽和清理口,药液瓶与第一凹槽螺纹连接,通过药液瓶底部的转动旋钮转动药液瓶,在通过清理口取出药液瓶进行清洗,方便卫生。通过设置的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螺杆和阀门塞,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二齿轮固定连接的螺杆转动,螺杆带动阀门塞左右移动,控制药液的流速,以适应不同病人的情况。

2、该呼吸内科临床用辅助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夹块、第二夹块、弹簧、第二凹槽、输液管、出水管,上拉第二夹块,将输液管和出水管的一端放置在第二凹槽里,松开第二夹块,在弹簧的作用下,第二夹块与第一夹块紧紧夹持住输液管和出水管,方便工作人员快速换取放置在口腔内的给药装置,避免病人的交叉感染,通过设置的置物盒和把手,置物盒可以放置一些医疗用的仪器,把手可以抽出置物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连接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箱体;2、第一间隔板;3、药箱;4、置物箱;5、第一凹槽;6、药液瓶;7、清洗口;8、第二间隔板;9、水泵;10、进水管;11、出水管;12、固定板;13、电机;14、第一齿轮;15、转动轴;16、第二齿轮;17、螺纹通孔;18、通孔;19、螺杆;20、阀门塞;21、进液口;22、防尘盖;23、第一夹块;24、第一连接板;25、弹簧;26、第二连接板;27、第二夹块;28、第二凹槽;29、输液管;30、防水橡胶垫;31、转动旋钮;32、加热条;33、空腔;34、置物盒;35、把手;36、观察窗;37、雾化喷口;38、面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呼吸内科临床用辅助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间隔板2,且箱体1通过第一间隔板2划分为药箱3和置物箱4,药箱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间隔板8,第二间隔板8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5,第一凹槽5螺纹连接有药液瓶6,方便快速取出并清理药液瓶6,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清洗口7,第二间隔板8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水泵9,水泵9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0和出水管11,进水管10贯穿第二间隔板8至药液瓶6的内部,抽出药液,箱体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13,电机1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4,固定板12一侧靠近电机13处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5,转动轴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6,且第二齿轮16与第一齿轮14啮合连接,第二齿轮16的轴心位置设置有螺纹通孔17,转动轴15和固定板12设置有相连通的通孔18,且螺纹通孔17与通孔18相连通,螺纹通孔17与通孔18转动连接有螺杆19,螺杆19的底端贯穿出水管11并固定连接有阀门塞20,通过电机13调节药液的流量大小,第一间隔板2顶部的一侧设置有进液口21,且进液口21的顶部贯穿箱体1,进液口21顶部螺纹连接有防尘盖22,箱体1外壁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夹块23,第一夹块23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4,第一连接板24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弹簧25,弹簧2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26,两个第二连接板26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夹块27,第一夹块23和第二夹块27上均设置有第二凹槽28,第二凹槽28上设置有出水管11和输液管29,快速更换给药装置,避免病人交叉感染。输液管2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口37,雾化喷口37一侧固定连接有面罩38,雾化喷口37与面罩38在使用后都需要及时更换避免交叉感染,可以通过更换与雾化喷口37固定连接的输液管29进行更换。

第二凹槽28上固定连接有防水橡胶垫30,防止药液流出。

药液瓶6外壁的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动旋钮31,方便取出药液瓶6,进行清洗。

药箱3内壁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四个加热条32,且加热条32紧靠药液瓶6的瓶身,加热条32对药液瓶6的药液进行加热,避免冰凉的液体进入病人口腔引起病人不适。

置物箱4内部设置两个空腔33,两个空腔33的内部分别嵌入连接有置物盒34,置物盒34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35,放置一些医疗器械和药品,方便携带。

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观察窗36,观察窗36材质为透明玻璃,可以观察药液瓶6的药液的剩余量并及时添加药液。

工作原理:在使用呼吸内科临床用辅助装置时,首先通过观察窗36观察药液瓶6里的药液是否充足,药液若不足,打开防尘盖22将药液通过进液口21倒入药液瓶6,将面罩38带在病人的脸部,打开水泵9,将药液抽出药液瓶6并通过雾化喷口37进入病人的口腔,启动电机13带动第一齿轮14转动,第一齿轮14带动与第二齿轮16固定连接的螺杆19在转动轴15里移动,从而使得螺杆19底部的阀门塞20移动来调整药液的输出流量,在对其他病人使用时,可以上提第二夹块27,将输液管29取出,再将新的输液管29放置在第二凹槽内28,松开第二夹块27,在弹簧的25作用下夹持住输液管29与出水管11,以此来更换进入口腔的给药装置,避免病人交叉感染,在使用时,通过加热条32可以对药液瓶6里的药液进行加热,同时,置物盒34中可以放置一些日常用的手术器械及药品,在使用后,转动转动旋钮31取出药液瓶6进行清洗,方便卫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