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夹器的适配器及夹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66665发布日期:2021-07-30 13:14阅读:55来源:国知局
施夹器的适配器及夹仓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外科手术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施夹器通常用于在外科手术期间对管状组织进行夹闭,从而避免管状组织内的液体渗出。

一般地,施夹器包括夹仓组件和适配器,其中夹仓组件与适配器插拔连接,在二者插接时,夹仓组件的夹仓轴与适配器的驱动轴抵接。夹仓轴需要在驱动轴推动下朝向远端侧移动,以朝向夹钳送夹并在送夹后使夹钳闭合以击发夹子。击发后,由于夹仓轴与驱动轴是抵接,所以夹仓轴朝向近端侧的复位只能依靠弹簧的复位力,这有可能导致复位失败,进而导致夹钳不能回到张开状态,无法再次击发。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驱动夹仓轴复位的施夹器的适配器及夹仓组件。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施夹器的适配器,包括驱动轴,驱动轴能够与施夹器的夹仓组件中的夹仓轴形成可分离的驱动连接的连接状态,可分离的驱动连接为驱动轴的运动能够带动夹仓轴沿远近方向双向移动且能够可选择的分离。

优选地,驱动轴的远端设置外螺纹端或者螺纹孔。

优选地,适配器具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驱动轴连接;

驱动机构可选择地驱动驱动轴双向旋转移动和可选择地驱动驱动轴沿远近方向双向移动。

优选地,驱动轴包括外螺纹段;

驱动机构包括可转动地固定在适配器中的第一驱动件和第一驱动件驱动装置,第一驱动件与驱动轴形成转动驱动且驱动轴相对于第一驱动件可轴向移动的连接,第一驱动件驱动装置与第一驱动件连接以驱动第一驱动件转动;

驱动机构还包括可转动地固定在适配器中的第二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驱动装置,第二驱动件具有螺纹孔,螺纹孔与驱动轴的外螺纹段啮合,第二驱动件驱动装置与第二驱动件连接以驱动第二驱动件转动;

第一驱动件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件驱动装置可选择地择一工作。

优选地,适配器包括管体,第一驱动件为齿轮,第一驱动件穿过管体,管体对第一驱动件构成轴向限位但不构成周向限位;

驱动轴具有非圆形段,第一驱动件的孔与非圆形段的形状匹配,第一驱动件通过孔可移动地套设在驱动轴的非圆形段上;

第二驱动件为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固定在适配器中的螺母;

非圆形段位于外螺纹段的远端侧。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施夹器的夹仓组件,包括夹仓轴,夹仓轴能够与施加器的适配器中的驱动轴形成可分离的驱动连接的连接状态,可分离的驱动连接为驱动轴的运动能够带动夹仓轴沿远近方向双向移动且能够可选择的分离。

优选地,夹仓轴的近端设置螺纹孔或者外螺纹端。

优选地,夹仓轴的近端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能够将驱动轴的双向旋转移动转化为夹仓轴的沿远近方向的双向移动;

连接件具有螺纹孔或者外螺纹端。

优选地,夹仓组件还包括抗击机结构,抗冲击结构在驱动轴和夹仓轴形成连接的过程中,对夹仓轴施加朝向驱动轴的作用力;

夹仓组件还包括管体,夹仓轴的近端插入管体中,管体的近端设置近端限位结构,通过止挡夹仓轴的近端或者止挡连接在夹仓轴的近端的连接件,限制夹仓轴的近端极限位置。

优选地,抗冲击结构为在夹仓轴和管体之间设置的复位件,复位件的复位力朝向驱动轴的方向;或者

抗冲击结构为在管体的内壁上固定的弹性止挡件,夹仓轴与弹性止挡件抵压。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施夹器的适配器,能够和与其连接的夹仓轴形成可分离的驱动连接,一方面,夹仓轴与驱动轴形成可分离的连接,能够适应夹仓组件和适配器的插拔连接;另一方面,夹仓轴和驱动轴形成的驱动连接为驱动轴的运动能够带动夹仓轴沿远近方向双向移动,如此,在需要夹仓轴从远端回复到初始位置时,驱动轴的运动可直接将夹仓轴拉回至初始位置,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复位件复位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拉回效果稳定、可靠,避免了因为夹仓轴无法复位而导致的无法再次击发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施夹器的夹仓组件,能够和与其连接的适配器的驱动轴形成可分离的驱动连接,一方面,夹仓轴与驱动轴形成可分离的连接,能够适应夹仓组件和适配器的插拔连接;另一方面,夹仓轴和驱动轴形成的驱动连接为驱动轴的运动能够带动夹仓轴沿远近方向双向移动,如此,在需要夹仓轴从远端回复到初始位置时,驱动轴的运动可直接将夹仓轴拉回至初始位置,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复位件复位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拉回效果稳定、可靠,避免了因为夹仓轴无法复位而导致的无法再次击发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施夹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主要示出了适配器和夹仓组件中有关驱动轴和夹仓轴连接的结构;

图2为实施例二提供的施夹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主要示出了夹仓组件中有关夹仓轴驱动的结构;

图3为实施例三提供的施夹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主要示出了夹仓组件中有关夹仓轴驱动的结构;

图4为实施例四提供的施夹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主要示出了夹仓组件中有关夹仓轴驱动的结构;

图5为实施例五提供的施夹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主要示出了夹仓组件中有关夹仓轴驱动的结构;

图6为实施例七提供的施夹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主要示出了连接件的结构;

图7为实施例八提供的施夹器的局部示意图,示出了驱动轴与第一驱动件的连接。

【附图标记说明】

1:夹仓组件;101:夹仓轴;102:连接件;103:螺杆;104:第二驱动件;105:近端座;106:远端座;107:滚动件;108:弹性止挡件;109:管体;110:近端止挡结构;111:第一复位件;112:第二复位件;113:第三复位件;114:大头;115:小头;116:卡接弹扣;117:磁铁;

2:适配器;201:驱动轴;202:外螺纹段;203:第一驱动件;204:第一驱动件驱动器;205:传动齿轮;206:螺母;207:管体;208:方形段;209:第二驱动件驱动器;210:伞齿轮;211:锁定槽;212:磁铁;213:凸肋;21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其中,本文使用的“近”和“远”的定义为:使用时从医生指向患者的方向为由近至远的方向。而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以夹仓组件1和适配器2组成的施夹器作为描述对象,目的是通过两者的配合描述来更好的阐述夹仓组件1和适配器2的结构,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为施夹器这一整体产品。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施夹器包括可拆卸地插接在一起的夹仓组件1和适配器2。

在本实施例中,夹仓组件1包括夹仓轴101、管体109、推夹机构、击发机构、第一复位件111、第二复位件112和第三复位件113。

管体109可以是夹仓组件1的整体外壳,也可以是位于近端的独立外壳,也可以是近端外壳内的一个部件,管体109本身可以为一体件,也可以为分体件,管体109的作用之一是其内壁提供限位结构来限定活动部件的活动位置。

夹仓轴101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多个分体部件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组件,在本实施例中,夹仓轴101为一个整体双向移动(沿由近端向远端的方向移动以及由远端向近端的方向移动)的部件或组件。夹仓轴101的近端插入管体109中,推夹机构和击发机构至少部分地位于管体109内。推夹机构用于向施夹器远端的夹钳送夹子,击发机构用于控制夹钳闭合和张开,当夹钳闭合时击发夹子。夹仓轴101与推夹机构和击发机构连接,至少通过夹仓轴101的移动,来驱动推夹机构和击发机构工作。具体而言,在施夹器工作前,夹仓轴101位于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在施夹器工作时,夹仓轴101从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朝向远端方向移动,该移动过程中先驱动推夹机构朝向远端方向运动(夹仓轴101开始对推夹机构作用时的位置为送夹位置),直至最远端的夹子送至夹钳,再驱动击发机构朝向远端方向运动(夹仓轴101开始对击发机构作用时的位置为击发位置),直至夹钳闭合,形成击发。综上,夹仓轴101推动推夹机构开始运动的位置位于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的远侧,夹仓轴101推动击发机构开始运动的位置位于夹仓轴101推动推夹机构开始运动的位置的远侧,夹仓轴101停止驱动击发机构的位置为夹仓轴远端终止位置。由此,夹仓轴101的工作过程即为在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和夹仓轴远端终止位置之间的往复移动,也就是沿远近方向双向移动。其中,推夹机构和击发机构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并非本发明的创新所在,因此不详细对二者进行描述。

第一复位件111套设在夹仓轴101上且位于夹仓轴101和管体109之间,第一复位件111的复位力方向为朝向远端的方向。夹仓轴101的近端形成大直径台阶,进而形成与第一复位件111的一端连接的凹槽214或者端面;管体109的内壁形成有供第一复位件111的另一端抵压的限位面。由此,第一复位件111能够沿夹仓轴101的轴向变形和产生复位力。第一复位件111的设置,一方面在夹仓轴101朝向远端方向移动时蓄力,在夹仓轴101朝向近端方向移动时提供辅助的复位作用(起到主要复位作用的结构后续会详述);另一方面构成抗冲击结构,在驱动轴201与夹仓轴101形成连接的过程中,第一复位件111对夹仓轴101提供朝向驱动轴201的作用力,抵抗驱动轴201的驱动连接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后续会对该驱动连接详述)。上述蓄力和抗冲击力可以是压缩产生的形变力或者拉伸产生的形变力,第一复位件111可以是拉簧、压簧、橡胶件等。

第二复位件112设置在推夹机构和夹仓轴101之间,在夹仓轴101从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向夹仓轴远端终止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蓄力,在夹仓轴101从夹仓轴远端终止位置向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移动的过程中驱动推夹机构复位。其中,上述蓄力可以是压缩产生的形变力或者拉伸产生的形变力。第二复位件112可以是拉簧、压簧、橡胶件等。优选地,夹仓轴101的远端设有容纳腔,第二复位件112部分位于容纳腔内,推夹机构连接在容纳腔的腔口,第二复位件112连接推夹机构。

第三复位件113设置在击发机构与管体109之间,或者击发机构与夹仓轴101之间,在夹仓轴101从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向夹仓轴远端终止位置的过程中蓄力,在夹仓轴101从夹仓轴远端终止位置向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移动的过程中驱动击发机构复位。其中,上述蓄力可以是压缩产生的形变力或者拉伸产生的形变力,第三复位件113可以是拉簧、压簧、橡胶件等。

其中,在适配器2和夹仓组件1刚刚插接时,夹仓轴101位于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该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可以是由管体109的内壁上形成的近端限位结构110止挡夹仓轴101的近端而形成的夹仓轴101在近端侧的极限位置,但也可以不是近端侧的极限位置而仅是在适配器2和夹仓组件1插接时夹仓轴101处于自然状态的位置,此时由于适配器2和夹仓组件1刚刚插接时夹仓轴101处于自由状态,所以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并不严格限定为一个确定的位置,可以在轴向上有一些的移动。

进一步参照图1,适配器2可以是包含手柄部分,也可以是与手柄分离的装置,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的适配器2包括管体207、驱动轴201和驱动机构。

管体207可以是适配器2的外壳,也可以是固定在适配器2的外壳中的一个部件。

驱动轴201的近端插设在管体207中,驱动机构位于适配器2的外壳内。驱动机构与驱动轴201连接,可选择地驱动驱动轴201同时旋转和沿远近方向移动,即旋转前进和旋转后退,其中,可以是顺时针旋转时前进,也可以是逆时针旋转时前进。由此,驱动轴201的双向运动为双向旋转移动。并且,驱动机构还能够驱动驱动轴201仅沿远近方向双向移动,移动的同时不转动,即驱动轴201还具有另一种运动状态——双向移动。由此,驱动机构提供两种驱动轴201的运动状态,根据需要可择一使用。

具体地,驱动机构同时包括如下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

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203、第一驱动件驱动器204和传动齿轮205。第一驱动件203穿过管体207,管体207对第一驱动件203构成轴向限位但不构成周向限位,因此将第一驱动件203可转动地固定在适配器2中。第一驱动件驱动器204固定在管体207外侧,传动齿轮205可转动的支撑在管体207外侧,由于采用传动齿轮传递运动,所以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03选用齿轮来与传动齿轮205啮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驱动器204可以是马达或者电机,第一驱动件驱动器204的输出轴输出转动,传动齿轮205固定套设在该输出轴上,随输出轴的转动而转动。驱动轴201的近端形成有方形段208,第一驱动件203的孔构造为方形孔,第一驱动件203通过该方形孔可移动地套设在驱动轴201的方形段208上。由此,当传动齿轮205驱动驱动轴201上的第一驱动件203旋转时,第一驱动件203通过其方形孔带动驱动轴201旋转,在第一驱动件203与驱动轴201之间形成转动驱动;同时,驱动轴201在有轴向外力的作用下,因为第一驱动件203是不可移动的,所以驱动轴201能够相对于第一驱动件203轴向移动,此时第一驱动件203的方形孔相当于一个导轨。综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驱动器204和传动齿轮205构成第一驱动件驱动装置。

同时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同时驱动轴201的中部设置外螺纹段202,即外螺纹段202位于驱动轴201的方形段208的远端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206、两个伞齿轮210和第二驱动件驱动器209。第二驱动件206具有螺纹孔,通过该螺纹孔,第二驱动件206与驱动轴201的外螺纹段202旋合,同时,第二驱动件206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固定在适配器2的管体207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驱动器209的输出轴的轴线垂直于驱动轴201的轴线,第二驱动件驱动器209的转动通过两个伞齿轮210传递至第二驱动件206,即相啮合的两个伞齿轮210中一个与第二驱动件驱动器209的输出轴固定,另一个与第二驱动件206固定,由此将第二驱动件驱动器209的转动传递至第二驱动件206,可理解,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206为螺母。综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驱动器209和两个伞齿轮210构成第二驱动件驱动装置。

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可单独工作,即第一驱动件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件驱动装置可选择地择一工作。当第二驱动件驱动装置不工作时,第二驱动件206既不能转动也不能移动,第二驱动件206内的螺纹孔即形成了一个螺纹通道。第一驱动件驱动装置工作,第一驱动件203在通过其方形孔驱动驱动轴201转动的同时,由于固定不动的第二驱动件206形成的螺纹通道的存在,驱动轴201在转动的同时还进行移动,由此形成了旋转移动,同时由于第一驱动件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一驱动件203正反两方向转动,所以就形成了双向旋转移动。而当第一驱动件驱动装置不工作,第二驱动件驱动装置工作时,第二驱动件驱动装置通过第二驱动件206驱动驱动轴201直线移动,而第一驱动件203的方形孔不对驱动轴201构成直线移动上的限位,因此此时驱动轴201单纯做直线移动。由于第二驱动件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二驱动件206双向转动,所以驱动轴201可以做双向直线移动。

由此,通过上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配合设置和工作,实现了驱动轴201在双向旋转移动和双向直线移动之间的两种运动状态。当然,上述配合设置的重点在于:第一驱动件203与驱动轴201之间形成的转动驱动且二者可轴向移动,并且第二驱动件206与驱动轴201之间形成螺纹连接且第二驱动件206本身只能转动不能移动,如此设置,巧妙地使得驱动轴201能够同时具备双向旋转移动和双向直线移动两种运动状态,且无需复杂的切换机构。而如何可选择地驱动第二驱动件206双向转动以及如何可选择的驱动第一驱动件203双向转动,可利用本领域的任何常用手段实现。比如,上述单独的传动齿轮205改为齿轮组或者链轮链条组,当选用链轮链条组时,第一驱动件为链轮;比如改变第二驱动件驱动器209的输出轴的方向至与驱动轴201的轴向平行,那么可不采用伞齿轮210而采用其他的齿轮、链条等传动装置,而且第二驱动件可直接为内部有螺纹孔的齿轮。

进一步,由于驱动轴201可以边转动边移动,所以驱动轴201的远端与夹仓轴101的近端可以直接螺纹连接。具体地,驱动轴201的远端设有外螺纹端。夹仓轴101的近端包括相连接的大头114和小头115,小头115位于大头114的近端侧。小头115的近端面上设有螺纹孔,且该螺纹孔一直延伸到大头114中。上述螺纹孔与外螺纹端螺纹连接,由此形成驱动轴201与夹仓轴101直接螺纹连接。管体的109近端内壁设置成与大头114和小头115匹配的阶梯状,形成近端限位结构110,通过止挡夹仓轴101的大头114的近端面,限制夹仓轴101的近端极限位置。

当然,也可在驱动轴201的远端设置螺纹孔,在夹仓轴101的近端设置外螺纹端,但此时需要驱动轴201的远端具有较大的直径且夹仓组件1中的驱动轴201插入通道具有较大的直径。由此,将驱动轴201的远端设置成外螺纹端,更有利于适配器2和夹仓组件1整体的结构设计更合理。

由此,当适配器2和夹仓组件1刚刚插接时,驱动轴201处于驱动轴近端初始位置,夹仓轴101位于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此时驱动轴201的远端与夹仓轴101的近端轴向间隔,即驱动轴201与夹仓轴101相分离,二者位于初始状态。其中,驱动轴近端初始位置可以是驱动轴201在近端侧的极限位置,也可以是在适配器2和夹仓组件1插接时驱动轴201处于自然状态的位置而非极限位置。如果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在适配器2和夹仓组件1插拔时形成连接,那么该连接会对适配器2和夹仓组件1的插拔连接形成阻力,因此为了适配器2和夹仓组件1更顺畅的插拔,并且仅需简单的直接对插即可实现二者的可拆卸连接,所以让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在各自的近端初始位置时不接触。

当需要驱动夹仓轴101朝向远端方向运动时,需要先将驱动轴201与夹仓轴101连接,此时,第一驱动件驱动器204驱动第一驱动件203沿一个方向转动,驱动轴201从驱动轴近端初始位置朝向远端方向旋转行进至与位于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的夹仓轴101相遇,且随着行进与夹仓轴101螺纹旋合,最终驱动轴201到达与夹仓轴101完成螺纹连接的连接位置。其中螺纹连接深度可以是驱动轴201的远端全部螺纹与夹仓轴101连接,也可以是夹仓轴101的近端全部螺纹与驱动轴201连接,也可以是预先设置好的驱动轴201的行进距离,最终形成连接状态。驱动轴201与夹仓轴101处于连接状态后,转换驱动轴201的运动方式,第二驱动件驱动器209驱动第二驱动件206沿一个方向转动,驱动轴201改为直线移动。驱动轴201直线移动至驱动轴远端终止位置时,夹仓轴101被驱动轴201推动至夹仓轴远端终止位置,这一过程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保持连接状态。

其中,在驱动轴201与夹仓轴101相遇时,驱动轴201与夹仓轴101螺合的过程会施加给夹仓轴101朝向远端方向的作用力,此时处于预紧状态的第一复位件111会对夹仓轴101提供朝向驱动轴201的作用力,抵抗驱动轴201的驱动连接产生的冲击力,防止驱动轴201大幅度移动。可理解,后续需要驱动轴201推动夹仓轴101前进时,通过第二驱动件206的驱动加大驱动轴201对夹仓轴101的作用力,即可推动夹仓轴101直线移动。

到达夹仓轴远端终止位置完成工作后,第二驱动件驱动器209驱动第二驱动件206沿另一个方向转动,驱动轴201从驱动轴远端终止位置向近端方向移动时,驱动轴201将夹仓轴101向近端拉回至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之后,改为第一驱动件驱动器204驱动第一驱动件203沿另一个方向转动,驱动轴201旋转后退至驱动轴近端初始位置,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分离,回到初始状态。其中,在驱动轴201与夹仓轴101分离的过程中,夹仓轴101抵靠在近端限位结构110上,使得其与驱动轴201的分离更加顺畅。

由此,在驱动轴201的驱动下,夹仓轴101能够在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和夹仓轴远端终止位置之间移动。其中,驱动轴201的驱动轴远端终止位置并非限定为驱动轴201在远端的极限位置,根据实际使用,驱动轴201的驱动轴远端终止位置的绝对位置可变,由此,夹仓轴远端终止位置的绝对位置也可能变化,在此不做限定。

综上,驱动机构能够驱动驱动轴201在与夹仓轴101相分离的初始位置和与夹仓轴101形成驱动连接的连接位置之间双向运动(此阶段驱动轴201的运动为旋转行进),并且能够驱动驱动轴201直线双向移动来带动夹仓轴101做推夹、击发动作以及将夹仓轴101拉回至初始位置(此阶段驱动轴201的运动为直线移动)。同时,由于螺纹连接是稳定的连接,所以仅小段螺纹连接,就可以实现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的稳定连接,保证驱动轴201带动夹仓轴101从近端向远端以及从远端向近端的双向移动顺利进行。

可理解,在着眼于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之间的连接时,表述可能为“驱动机构能够驱动驱动轴201在与夹仓轴101相分离的初始位置和与夹仓轴101形成可分离的驱动连接的连接位置之间双向运动”,这种表述说明驱动机构至少具有驱动驱动轴从初始位置运动到连接位置以及从连接位置运动到初始位置的能力,根据需要,驱动机构还可以完成驱动驱动轴至其他位置的作用。类似表述同理理解,不再赘述。

进一步,可在近端初始位置、连接位置、送夹位置、击发位置、远端终止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处设置感应开关,方便获取驱动轴201和/或夹仓轴101的位置。而且,当到达一个具有感应开关的位置时,可暂停驱动轴201的推进或拉回,形成不连续的运动。

基于上述对于施夹器的描述,如下描述该施夹器的夹仓轴驱动方法,包括夹仓轴推进步骤和夹仓轴拉回步骤。

夹仓轴推进步骤包括:

s11、适配器2和夹仓组件1连接时,驱动轴201位于驱动轴近端初始位置,夹仓轴101位于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分离。第二驱动机构中的第二驱动件驱动器209不启动,第一驱动机构中的第一驱动件驱动器204启动,第一驱动件203沿一个方向转动,驱动驱动轴201朝向远端方向旋转行进至与位于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的夹仓轴101相遇,并且随着行进螺纹旋合,直至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形成连接状态,第一驱动件驱动器204停止。

s12、第二驱动机构中的第二驱动件驱动器209启动,第二驱动件206沿一个方向转动,驱动驱动轴201朝向驱动轴远端终止位置直线移动,驱动轴201继而推动夹仓轴101从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向夹仓轴远端终止位置移动,在夹仓轴101离开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后,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保持连接状态,驱动轴201至驱动轴远端终止位置时,第二驱动件驱动器209停止。

夹仓轴拉回步骤包括:

s21、第二驱动件驱动器209启动,驱动第二驱动件沿第二方向转动,进而驱动位于驱动轴远端终止位置的驱动轴201朝向近端方向直线移动,驱动轴201带动位于夹仓轴远端终止位置的夹仓轴101朝向近端方向直线移动,直至将夹仓轴101拉回至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第二驱动件驱动器209停止。此过程,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保持连接状态。

s22、第一驱动件驱动器204启动,第一驱动件203沿另一方向转动,驱动驱动轴201向近端方向旋转行进,与夹仓轴101分离。当驱动轴201至驱动轴近端初始位置时,第一驱动件驱动器204停止。

由此,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能够形成可分离的驱动连接的连接状态,一方面,夹仓轴101与驱动轴201形成可分离的连接,适应夹仓组件1和适配器2的插拔连接;另一方面,夹仓轴101和驱动轴201形成驱动连接,驱动轴201的运动能够带动夹仓轴101沿远近方向双向移动,如此,在需要夹仓轴101从远端回复到初始位置时,驱动轴201的运动可直接将夹仓轴101拉回至初始位置,相比于现有技术通过复位件复位而言,本实施例拉回效果稳定、可靠,避免了因为夹仓轴101无法复位而导致的无法再次击发的问题。同时,除初始位置以外的其他位置,由于夹仓轴101和驱动轴201螺纹连接,夹仓组件1和适配器2也跟随夹仓轴101和驱动轴201锁定(当然,夹仓组件1和适配器2之间也可有其他锁定机构),不可以拔出夹仓组件1,保护了机构运行的稳定性以及使用者的安全。再者,在施夹器的适配器2和夹仓组件1插拔时,夹仓轴101和驱动轴201还处于分离状态,去掉了二者之间的连接结构对插拔的阻力,让插拔更顺畅。

实施例二

参照图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的主要改变为:

取消第一复位件111,增加下述抗冲击结构;或者在第一复位件111的基础上增加下述抗冲击结构。

抗冲击结构为:在管体109的内壁上固定弹性止挡件108,夹仓轴101与弹性止挡件108抵压。例如弹性止挡件108为弹性支承在管体109内壁中的弹扣,夹仓轴101上设有凸缘(在本实施例中夹仓轴101中大头114的远端部分构成凸缘),在分离状态和从分离状态进入连接状态的过程中,凸缘抵压在弹性止挡件108上,即驱动轴201在与夹仓轴101从分离状态进入连接状态的过程中对夹仓轴101施加的力不足以使得弹性止挡件108朝向管体109的内壁移动而解除对于夹仓轴101的阻挡。当驱动轴201继续驱动夹仓轴101朝向推夹位置直线移动时,驱动轴201的驱动力足以使得弹性止挡件108朝向管体109的内壁移动至不对夹仓轴101构成止挡作用。优选地,弹扣的外表面为球形,凸缘上面向弹扣的表面形成一个朝向近端方向倾斜的表面。

优选地,围绕夹仓轴的轴线均匀设置多个弹性止挡件108,来保证受力稳定。

实施例三

参照图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的主要改变为:将螺纹连接改为磁吸连接。当然,也可将实施例二中的螺纹连接改为磁吸连接,此处以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为例。

本实施例中,驱动轴201的远端设置磁铁212,夹仓轴101的近端设置磁铁117,磁铁117和磁铁212相吸。此时,不再需要驱动机构驱动驱动轴201旋转行进来实现螺纹连接,所以为了简化结构,可以取消第一驱动机构,仅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驱动轴201沿远近方向双向移动即可实现驱动轴201与夹仓轴101的连接和驱动。

此外,由于第一复位件111的设置,为驱动轴201通过磁吸力拉回夹仓轴101提供了辅助作用,使得在拉回过程中,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也能够稳定的保持接合。而当驱动轴201将夹仓轴101拉回至近端初始位置时,驱动轴201再向近端方向移动,夹仓轴101受到管体109上近端限位结构110的止挡,使得驱动轴201与夹仓轴101相分离。

基于上述对于施夹器的描述,如下描述该施夹器的夹仓轴驱动方法,包括夹仓轴推进步骤和夹仓轴拉回步骤。

夹仓轴推进步骤包括:

s11、适配器2和夹仓组件1连接时,驱动轴201位于驱动轴近端初始位置,夹仓轴101位于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分离。第二驱动机构中的第二驱动件驱动器启动,第二驱动件沿一个方向转动,驱动驱动轴201朝向远端方向直线行进至与位于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的夹仓轴101相遇,并且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形成连接状态。

s12、第二驱动机构中的第二驱动件驱动器继续驱动第二驱动件转动,驱动驱动轴201朝向驱动轴远端终止位置直线移动,驱动轴201继而推动夹仓轴101从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向夹仓轴远端终止位置移动,在夹仓轴101离开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后,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保持连接状态,驱动轴201至驱动轴远端终止位置时,第二驱动件驱动器停止。

夹仓轴拉回步骤包括:

s21、第二驱动件驱动器启动,驱动第二驱动件沿另一个方向转动,驱动位于驱动轴远端终止位置的驱动轴201朝向近端方向直线移动,驱动轴201带动位于夹仓轴远端终止位置的夹仓轴101朝向近端方向直线移动,将夹仓轴101拉回至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此过程,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保持连接状态。

s22、第二驱动件驱动器继续驱动第二驱动件转动,驱动驱动轴201向近端方向行进,夹仓轴101被近端限位结构阻挡,驱动轴201与夹仓轴101分离。当驱动轴201至驱动轴近端初始位置时,第二驱动件驱动器停止。

当然,本实施例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保留第一驱动机构,因为磁吸与相吸两部件是否相对旋转并无绝对的干扰。

实施例四

参照图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的主要改变为:将螺纹连接改为卡接。当然,也可将实施例二中的螺纹连接改为卡接,此处以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为例。

本实施例中,驱动轴201的远端和夹仓轴101的近端设置相配合的卡接结构。此时,不再需要驱动机构驱动驱动轴201旋转行进实现螺纹连接,并且一般情况而言,如使夹仓轴101和驱动轴201直接形成卡接,较好的方式是取消第一驱动机构,仅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驱动轴201沿远近方向双向移动即可。

此外,由于第一复位件111的设置,为驱动轴201通过卡接结构拉回夹仓轴101提供了辅助作用,使得在拉回过程中,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也能够稳定的保持接合。而当驱动轴201将夹仓轴101拉回至近端初始位置时,驱动轴201再向近端方向移动,夹仓轴101受到管体109上近端限位结构110的止挡,使得驱动轴201与夹仓轴101相分离。

其中,卡接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为,在驱动轴201的远端设置锁定槽211,在夹仓轴101上设置插孔和位于插孔内壁的卡接弹扣116,驱动轴201的远端插入插孔后,卡接弹扣116弹入锁定槽211。当然,不局限于此,现有能够实现插拔的卡接结构均可选择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基于上述对于施夹器的描述,如下描述该施夹器的夹仓轴驱动方法,包括夹仓轴推进步骤和夹仓轴拉回步骤。

夹仓轴推进步骤包括:

s11、适配器2和夹仓组件1连接时,驱动轴201位于驱动轴近端初始位置,夹仓轴101位于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分离。第二驱动机构中的第二驱动件驱动器启动,第二驱动件沿一个方向转动,驱动驱动轴201朝向远端方向直线行进至与位于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的夹仓轴101相遇,并且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形成连接状态。

s12、第二驱动机构中的第二驱动件驱动器继续驱动第二驱动件转动,驱动驱动轴201朝向驱动轴远端终止位置直线移动,驱动轴201继而推动夹仓轴101从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向夹仓轴远端终止位置移动,在夹仓轴101离开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后,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保持连接状态,驱动轴201至驱动轴远端终止位置时,第二驱动件驱动器停止。

夹仓轴拉回步骤包括:

s21、第二驱动件驱动器启动,驱动第二驱动件沿另一个方向转动,驱动位于驱动轴远端终止位置的驱动轴201朝向近端方向直线移动,驱动轴201带动位于夹仓轴远端终止位置的夹仓轴101朝向近端方向直线移动,将夹仓轴101拉回至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此过程,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保持连接状态。

s22、第二驱动件驱动器继续驱动第二驱动件转动,驱动驱动轴201向近端方向行进,夹仓轴101被近端限位结构阻挡,驱动轴201与夹仓轴101分离。当驱动轴201至驱动轴近端初始位置时,第二驱动件驱动器停止。

实施例五

参照图5,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的主要改变为:

不设置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而是驱动机构仅能够可选择地驱动驱动轴201转动,例如,驱动机构包括与驱动轴201的近端连接的电机/马达(图中未示出)。此时,较佳的方式是不更改现有推夹机构和击发机构以及夹仓轴101与这两个机构的配合结构,让夹仓轴101仍然能够沿远近方向双向移动。具体方式如下:

在夹仓轴101的近端连接有连接件102,连接件102将驱动轴201的双向转动转化为夹仓轴101的双向移动。该连接件102包括螺杆103和旋合在螺杆103上的螺母104,螺杆103的近端具有较大的直径,螺杆103的近端面上设有螺纹孔,与驱动轴201的远端的外螺纹段螺纹连接,螺母104与夹仓轴101连接,当然,当驱动轴201的远端设置螺纹孔时,螺杆上相应设置外螺纹端。

由此,在连接夹仓组件1和适配器2时,边旋转边插接,实现夹仓轴101与驱动轴201的手动旋转螺接。此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优势在于驱动机构更简单,而缺点在于夹仓组件1和施夹器插拔的同时需要夹仓轴101与驱动轴201形成连接,增加了夹仓组件1和适配器2连接时的阻力。

基于上述对于施夹器的描述,如下描述该施夹器的夹仓轴驱动方法,包括夹仓轴推进步骤和夹仓轴拉回步骤。

夹仓轴推进步骤包括:

s11、适配器2和夹仓组件1边旋转边插接,当适配器2与夹仓组件连接时,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上的连接件102中的螺杆103完成螺纹连接,驱动轴201位于驱动轴近端初始位置,夹仓轴101位于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二者处于连接状态。

s12、驱动机构驱动驱动轴201朝向一个方向转动,连接件102中的螺杆103跟随驱动轴201朝向一个方向转动,螺杆103上的螺母104朝向远端方向直线移动,夹仓轴101跟随螺母104朝向远端方向直线移动,由此,夹仓轴101从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向夹仓轴远端终止位置移动,在夹仓轴101离开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后,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保持连接状态,夹仓轴101至夹仓轴远端终止位置时,驱动机构停止。

夹仓轴拉回步骤包括:

s21、驱动机构驱动驱动轴沿另一个方向转动,连接件102中的螺杆103跟随驱动轴201朝向另一个方向转动,螺杆103上的螺母104朝向近端方向直线移动,带动位于夹仓轴远端终止位置的夹仓轴101朝向近端方向直线移动,将夹仓轴101拉回至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此过程,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保持连接状态。

当施夹器工作完毕后,手动旋转分离适配器和夹仓组件。

当然,参照本实施例,也可将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中的驱动机构更改,即驱动轴与实现转化运动模式的连接件来螺纹连接、磁吸连接或卡接,细节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

结合图1,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的主要改变为:

不设置第一驱动机构,仅设置第二驱动机构来可选择地驱动驱动轴201沿远近方向双向直线运动。此时,在连接夹仓组件1和适配器2时,边旋转边插接,实现夹仓轴101与驱动轴201的手动旋转螺接。此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优势在于驱动机构更简单,而缺点在于夹仓组件1和施夹器插拔的同时需要夹仓轴101与驱动轴201形成连接,增加了夹仓组件1和适配器2连接时的阻力。

基于上述对于施夹器的描述,如下描述该施夹器的夹仓轴驱动方法,包括夹仓轴推进步骤和夹仓轴拉回步骤。

夹仓轴推进步骤包括:

s11、手动旋转插接适配器2和夹仓组件1,插接到位后,驱动轴201位于驱动轴近端初始位置,夹仓轴101位于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螺纹连接。

s12、第二驱动机构中的第二驱动件驱动器驱动第二驱动件转动,驱动驱动轴201朝向驱动轴远端终止位置直线移动,驱动轴201继而推动夹仓轴101从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向夹仓轴远端终止位置移动,在夹仓轴101离开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后,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保持连接状态,驱动轴201至驱动轴远端终止位置时,第二驱动件驱动器停止。

夹仓轴拉回步骤包括:

s21、第二驱动件驱动器启动,驱动第二驱动件沿另一个方向转动,驱动位于驱动轴远端终止位置的驱动轴201朝向近端方向直线移动,驱动轴201带动位于夹仓轴远端终止位置的夹仓轴101朝向近端方向直线移动,将夹仓轴101拉回至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此过程,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保持连接状态。

当施夹器工作完毕后,手动旋转分离适配器和夹仓组件。

当然,参照本实施例,也可将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的驱动机构更改,不再赘述。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的主要改变为:

参照图6,驱动机构改为仅驱动驱动轴201旋转移动,将所做的旋转移动转化为后续驱动夹仓轴101沿远近方向的双向移动,所采用的结构为:在夹仓轴101的近端连接连接件102,连接件102的近端与驱动轴201螺纹连接,连接件102自身能够将旋转移动转化为直线移动。例如,连接件102包括近端座105、远端座106以及限位在近端座105和远端座106之间的多个滚动件107(比如滚珠或滚柱),近端座105上设置螺纹孔或外螺纹端与驱动轴201螺纹连接,远端座106与夹仓轴101固定连接,近端座105的远端面和远端座106的近端面上设有环形轨道,滚动件107同时位于近端座105和远端座106的环形轨道中。可理解,连接件102类似于轴承的原理,或者可理解为在现有轴承的基础上,在轴承的一侧增加螺柱与驱动轴201连接,轴承的另一侧与夹仓轴101固定连接。

基于上述对于施夹器的描述,如下描述该施夹器的夹仓轴驱动方法,包括夹仓轴推进步骤和夹仓轴拉回步骤。

夹仓轴推进步骤包括:

s11、适配器2和夹仓组件1连接时,驱动轴201位于驱动轴近端初始位置,夹仓轴101位于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分离。驱动机构驱动驱动轴201朝向远端方向旋转行进至与位于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的夹仓轴101相遇,在行进过程中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上的连接件102的远端座106螺纹连接。

s12、驱动机构继续驱动驱动轴201旋转前进,连接件102将驱动轴201的旋转前进转化为夹仓轴101从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向夹仓轴远端终止位置移动,在夹仓轴101离开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后,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保持连接状态,驱动轴201至驱动轴远端终止位置时,驱动机构停止。

夹仓轴拉回步骤包括:

s21、驱动机构驱动位于驱动轴远端终止位置的驱动轴201朝向近端方向旋转后退,驱动轴201通过连接件102带动位于夹仓轴远端终止位置的夹仓轴101朝向近端方向直线移动,将夹仓轴101拉回至夹仓轴近端初始位置。此过程,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保持连接状态。

s22、驱动机构继续驱动驱动轴201旋转后退,夹仓轴101或者其上的连接件102被近端限位结构阻挡,驱动轴201与夹仓轴101分离。当驱动轴201至驱动轴近端初始位置时,驱动机构停止。

在上述基础上,也可以如实施例二改变或增加抗冲击结构;也可以如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那样,将连接件102与改为与驱动轴201磁吸或者卡接,即将近端座105与驱动轴201磁吸或者卡接。

实施例八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改变驱动轴201的方形段208的形状,第一驱动件203的孔的形状配合驱动轴201的形状变化,只要能够让驱动轴201与第一驱动件203形成转动传动且轴向上可移动不限位的连接即可。

比如,参照图7,方形段208可改为任何非圆形段,例如在圆形驱动轴主体的外壁上增加一个或多个凸肋213,第一驱动件203的孔也相应的为在圆孔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多个与凸肋213接合的凹槽214。

其中,凸肋213可以是与驱动轴201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在驱动轴201上安装的销。

综合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施夹器中,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之间的驱动连接为可分离的,并且该驱动连接可以实现驱动轴201的运动带动夹仓轴101沿远近方向双向移动。其中,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的螺纹连接通过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的相对旋转移动(驱动机构驱动或者手动)而实现可分离,并且当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旋合后驱动轴201的双向运动(驱动轴201可以是双向旋转移动、双向移动、双向转动)可以(直接/通过连接件102)带动夹仓轴101沿远近方向双向移动;上述实施例中的磁吸连接和卡接通过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的靠近远离来实现可分离,并且当驱动轴201和夹仓轴101旋合后驱动轴201的双向运动(驱动轴201可以是双向旋转移动、双向移动、双向转动)可以(直接/通过连接件102)带动夹仓轴101沿远近方向双向移动,由于磁吸连接和卡接没有螺纹连接相对稳定,所以第一复位件111在磁吸连接和卡接中发挥了更重要的辅助推回夹仓轴101的作用。其中,连接件102的主要作用就是将驱动轴201的双向非直线运动(双向旋转移动或双向转动)转化为夹仓轴101的双向直线移动,因此,需要针对驱动轴201的运动方式选取相应的连接件102,比如,当驱动轴201只旋转移动时,连接件102例如轴承来抵消掉驱动轴201的旋转量,当然,可选择任何现有类似原理的结构对轴承进行替换;比如,当驱动轴201只转动时,连接件102例如丝杠第二驱动件组件来将转动转化为移动,当然,可选择任何现有将转动转化为移动的机构进行替换。

而上面所涉及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中的“第一”、“第二”以及其中部件相应使用的“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在仅含有一种驱动机构时,则可以自动取消“第一”、“第二”。

而上面所涉及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转动的两个方向,相配合的选择为正向和方向。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的基础上,也可以可选择地加入夹仓轴101的旋转驱动装置,此时驱动轴201与夹仓轴101的连接通过连接件102实现,例如连接件102可为一个套设在夹仓轴101的近端的轴承头,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的结构均设置在轴承头上。由此,驱动轴201仅对夹仓轴101的远近双向移动产生影响,而不驱动夹仓轴101做其他运动。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