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老核劈核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26475发布日期:2021-06-25 16:3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白内障老核劈核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白内障老核劈核针。



背景技术:

白内障是指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者颜色改变所导致的光学质量下降的退行性改变,其发病原因包括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以及外伤、中毒、辐射等引起的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等。白内障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机体内外各种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晶状体处于眼内液体环境中,任何影响眼内环境的因素,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破坏晶状体的组织结构,干扰其正常代谢而使晶状体混浊。

目前,白内障可给予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由于药物治疗疗效不确切,因此,目前主要为手术治疗。现目前,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针对白内障患者的眼内的晶状体核块,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将核块破碎后取出。目前由于市面上缺少破碎核块的专用设备,实际操作时通常是利用超声乳化针代替,但是由于超声乳化针结构的局限,当白内障患者眼内的核块过硬时,超声乳化针就存在动能不足的问题,很难将核块破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白内障老核劈核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白内障核块过硬时,超声乳化针因动能不足而难以破碎核块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白内障老核劈核针,包括手柄部和操作部,手柄部和操作部之间可拆卸连接,操作部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段、缓冲段和穿刺段,连接段与穿刺段分别设置在缓冲段的两端,且连接段与穿刺段的朝向相反,穿刺段包括韧面和尖端。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实际应用时,本技术方案中,手柄部用于医护人员握持用,操作部用于进行白内障老核的破碎,其中,连接段用于与手柄部连接,缓冲段起到缓冲的作用,而穿刺段则用于刺穿白内障核块,起到破碎核块的作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连接段与穿刺段分别设置在缓冲段的两端,能够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因手柄部与穿刺段共线而遮挡操作视线。此外将穿刺段设置成韧面结合尖端的形式,尖端能够方便对老硬核块进行穿刺,而韧面的设置能够在穿刺的过程中方便向核块内部进给,将老硬核块劈开,进而实现核块的破碎。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技术方案中,在对白内障核块进行破碎时,利用尖端的穿刺作用结合韧面的劈切作用,能够方便实现对老硬核块的破碎,且为市场上提供了一种白内障核块专用的劈切设备,弥补了市场空白。

2、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手柄部与操作部之间设置成可拆卸的连接关系,在操作部长期使用出现磨损而钝化后,能够方便对其拆卸和更换,无需将设备整体丢弃报废,降低了设备使用成本。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连接段与手柄部共线设置,且连接段与缓冲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连接段设置成与手柄部共线,操作人员在握持手柄部进行操作的时候,能够同步精确的带动连接段移动,使得操作更加灵活;通过将连接段与缓冲段之间设置成具有钝角的结构,一方面符合医护人员惯常操作时的握持状态,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手柄部对下端结构造成遮挡,结构设计合理。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穿刺段的韧面与缓冲段之间的夹角也为钝角。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穿刺段的韧面与缓冲段之间也设置成具有钝角的结构,一方面符合医护人员惯常操作时的握持状态,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缓冲段对下端结构造成遮挡,结构设计合理。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韧面与缓冲段上端之间的夹角小于韧面与缓冲段下端之间的夹角。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韧面与缓冲段上端之间的夹角设置成小于韧面与缓冲段下端之间的夹角,使得整个穿刺段的结构沿缓冲段呈向外倾斜的状态,相较于穿刺段呈竖直状态而言,不仅能够避免缓冲段的遮挡,而且更加符合医护人员的操作习惯,进而更容易对老硬核块进行破碎。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韧面与缓冲段下端之间的夹角为150°。

本技术方案中,将韧面与缓冲段下端之间的夹角设置成150°为经验证的最为合适的角度,更加便于操作。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手柄部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

本技术方案中,白内障核块破碎的手术是在患者的眼部进行的,通过在手柄部上设置防滑纹,能够避免医护人员在使用该设备的时候出现打滑和脱落的问题,避免对患者的眼部造成二次创伤。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手柄部和操作部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手柄部与操作部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设置成螺纹连接,技术较为成熟,能够方便对设备部件的加工;而且螺纹连接还具有反向锁紧的功能。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手柄部远离连接段的一端设置有对中斜面。

本技术方案中,在对操作部进行拆卸更换后,在二次安装时,对中斜面具有对中和定位的作用,能够对部件安装的终点进行辅助判断;此外,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手柄部与操作部旋紧后对中斜面与尖端的相对位置还能够对螺纹连接是否产生损坏进行辅助的判断,结构设计巧妙。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连接段的长度为12-15mm,缓冲段的长度为8-10mm。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连接段以及缓冲段的长度设置成上述的数值范围,为经验证的合适长度,能够减小手术操作误差。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穿刺段的高度为2-2.2mm,穿刺段的宽度为1.5mm。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穿刺段的尺寸设置成上述的尺寸范围,不仅能够很好的适用于眼部手术,而且也比较符合一般白内障核块的尺寸,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1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a2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手柄部1、防滑纹2、连接段3、缓冲段4、穿刺段5、韧面6、尖端7、对中斜面8、标记9。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白内障老核劈核针,包括手柄部1和操作部,手柄部1和操作部之间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手柄部1和操作部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手柄部1用于医护人员的握持,为了避免在握持过程中出现打滑现象而对患者眼部造成二次损伤,在手柄部1的外壁上设置防滑纹2。

操作部包括一体成型连接的连接段3、缓冲段4和穿刺段5。

缓冲段4横向设置,本实施例中缓冲段4的长度为10mm。

连接段3用于与手柄部1连接,连接段3与手柄部1在螺纹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呈共线状态,能够方便操作。结合图2所示,连接段3一体成型连接在缓冲段4的右端,且相对缓冲段4倾斜向上设置,连接段3与缓冲段4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本实施例中连接段3的长度为15mm。

穿刺段5一体成型连接在缓冲段4的左端,穿刺段5相对缓冲段4倾斜向下设置,本实施例中穿刺段5的高度为2mm,穿刺段5的宽度为1.5mm。穿刺段5包括韧面6和一体成型设置在韧面6底端的尖端7。韧面6与缓冲段4下端之间的夹角为150°,韧面6与缓冲段4上端之间的夹角小于韧面6与缓冲段4下端之间的夹角。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在进行白内障核块破碎手术时,操作人员首先将连接段3螺纹连接在手柄部1的底端,如此实现手柄部1与操作部的连接。

操作人员握持在手柄部1上,首先将尖端7抵在晶状体核块上,而后向下穿刺,在尖端7向下穿刺的同时,韧面6的设置能够利于其向核块内部进给,将核块劈切开来。由于连接段3与手柄部1共线设置,医护人员在握持手柄部1进行操作的时候,能够同步精确的带动连接段3移动,使得操作更加灵活;通过将连接段3与缓冲段4之间设置成具有钝角的结构,一方面符合医护人员惯常操作时的握持状态,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手柄部1对下端结构造成遮挡,结构设计合理。

由于核块较硬,随着设备使用时间的延长,尖端7容易被磨损钝化,由于连接段3与手柄部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能够方便将操作部拆卸和更换,无需将设备整体丢弃报废,降低了设备使用成本。

本实施例在对白内障核块进行破碎时,利用尖端7的穿刺作用结合韧面6的劈切作用,能够方便实现对老硬核块的破碎,且为市场上提供了一种白内障核块专用的劈切设备,弥补了市场空白。

实施例二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手柄部1远离连接段3的一端(顶端)设置有对中斜面8,对中斜面8的中部设置有标记9。

具体实施时,当尖端7及韧面6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出现磨损钝化后,需要将其进行拆卸和更换,并将新的操作部螺纹连接在手柄部1的底部。在二次安装时,通过对中斜面8能够对操作部安装过程中螺纹旋转的终点进行辅助判断;此外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手柄部1与操作部旋紧后对中斜面8与尖端7的相对位置还能够对螺纹连接是否产生损坏进行辅助的判断,保证设备在损坏后或者螺牙出现磨损后能够及时的发现并拆卸更换,进而保证白内障核块手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