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放入药条的蒸汽灸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09755发布日期:2021-09-04 09:2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放入药条的蒸汽灸疗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灸疗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放入药条的蒸汽灸疗仪。


背景技术:

2.艾灸温补仪即为悬空施灸,是一种不用针、无接触、无伤害、无毒副作用的绿色养生项目,其通过电加热艾绒产生热能和芳香气味,在人体特定的经络穴位及病患部位进行温热刺激和红光照射,借助热力药物的作用透入肌肤,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温通经络。
3.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9392379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蒸汽灸疗仪,通过在按摩器件中设置了按摩凸起以及挂棱,然后配以机身中的振动器以及发热机构,使得本实用新型既可以进行电动按摩,又可以起到温热刮痧的作用,综合功能强。
4.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熏蒸的蒸汽药效不高,使用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安装件、蒸汽回收盒、蒸汽导入手柄和蒸汽导入经络梳,出气口处螺纹连接了安装件,事先在放置座内放置中药药条,可以达到熏蒸的效果,中药蒸汽经过风机的输送可进入到输送管中,残留的蒸汽留在了蒸汽回收盒中,其中蒸汽回收盒与安装件拆卸式连接,当蒸汽回收盒集满后可拆除,中药包和中药条的双重蒸汽顺着输送管到达治疗头的位置,双重药疗效果更好,通过蒸汽导入手柄和蒸汽导入经络梳可对输送管进行收纳,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放入药条的蒸汽灸疗仪。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放入药条的蒸汽灸疗仪,包括下箱体,所述下箱体的顶端连接有上壳体,且下箱体和上壳体的前侧均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下箱体的底端设置有四个支撑垫,所述上壳体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卡位块,所述下箱体的内腔底端设置有加药箱,所述加药箱的一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一端设置有高压泵,所述加药箱的一端设置有风机,且加药箱的另一端设置有电路板;
7.所述下箱体的一侧表面对应风机的位置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风机相连,且出气口的一端连接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的一端表面设置有插柱,所述插柱与出气口螺纹连接,所述安装件的内部设置有放置座,且安装件的周向侧外表面设置有蒸汽回收盒,所述蒸汽回收盒的一侧设置有输送管,且蒸汽回收盒与安装件卡接,所述输送管与放置座相通。
8.优选的,所述输送管的一端周向侧外壁设置有蒸汽导入手柄,且输送管的另一端周向侧外壁设置有蒸汽导入经络梳,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治疗头。
9.优选的,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靠近治疗头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块,所述环形块与卡位块搭接,所述治疗头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按摩柱。
10.优选的,所述加药箱的顶端表面设置有加药口,所述加药口的表面套设有药盖,所述水箱的顶端表面设置有加水口。
11.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顶端表面设有加药孔,且上壳体的顶端一侧连接有盖板,所
述盖板的表面设置有把手,所述加药孔的一侧设置有加水孔,且加药孔与加药口共线设置,所述加水孔与加水口共线设置。
12.优选的,所述下箱体的一侧表面设有定位孔,且下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阻位块,所述定位孔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柱。
13.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插块,所述插块的一端穿过阻位块,且插块的内部设置有缺槽,所述缺槽的内壁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定位柱固定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5.1、通过设置了安装件、蒸汽回收盒、蒸汽导入手柄和蒸汽导入经络梳,出气口处螺纹连接了安装件,事先在放置座内放置中药药条,可以达到熏蒸的效果,中药蒸汽经过风机的输送可进入到输送管中,残留的蒸汽留在了蒸汽回收盒中,其中蒸汽回收盒与安装件拆卸式连接,当蒸汽回收盒集满后可拆除,中药包和中药条的双重蒸汽顺着输送管到达治疗头的位置,双重药疗效果更好,通过蒸汽导入手柄和蒸汽导入经络梳可对输送管进行收纳,并将环形块套在卡位块上,可对治疗头固定。
16.2、通过设置了定位柱、定位孔、插块以及弹簧,定位柱挤压着弹簧并进入到缺槽内,此时插块插入到阻位块中,当插块完全进入到阻位块中后,即定位柱到达定位孔的位置,弹簧恢复形变,定位柱的一端进入到定位孔中,实现了上壳体与下箱体的连接。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箱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块与阻位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为:1、下箱体;2、上壳体;3、定位孔;4、支撑垫;5、控制面板;6、蒸汽导入经络梳;7、加药孔;8、加水孔;9、盖板;10、把手;11、卡位块;12、输送管;13、治疗头;14、按摩柱;15、环形块;16、蒸汽导入手柄;17、水箱;18、风机;19、电路板;20、加药箱;21、高压泵;22、加药口;23、药盖;24、加水口;25、阻位块;26、插块;27、缺槽;28、弹簧;29、定位柱;30、蒸汽回收盒;31、安装件;32、插柱;33、放置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4.实施例,如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放入药条的蒸汽灸疗仪,包括下箱体1,下箱体1的顶端连接有上壳体2,且下箱体1和上壳体2的前侧均设置有控制面板5,下箱体1的底端设置有四个支撑垫4,上壳体2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卡位块11,下箱体1的内腔底端设置有加药箱20,加药箱20的一侧设置有水箱17,水箱17的一端设置有高压泵21,加药
箱20的一端设置有风机18,且加药箱20的另一端设置有电路板19;
25.下箱体1的一侧表面对应风机18的位置设有出气口,出气口与风机18相连,且出气口的一端连接有安装件31,安装件31的一端表面设置有插柱32,插柱32与出气口螺纹连接,安装件31的内部设置有放置座33,且安装件31的周向侧外表面设置有蒸汽回收盒30,蒸汽回收盒30的一侧设置有输送管12,且蒸汽回收盒30与安装件31卡接,输送管12与放置座33相通。
26.如图1所示,输送管12的一端周向侧外壁设置有蒸汽导入手柄16,且输送管12的另一端周向侧外壁设置有蒸汽导入经络梳6,输送管12的另一端连接有治疗头13,实现了中药蒸汽的输送。
27.如图1所示,输送管12的另一端靠近治疗头13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块15,环形块15与卡位块11搭接,治疗头13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按摩柱14,可防止烫伤并具有按摩功能。
28.如图2所示,加药箱20的顶端表面设置有加药口22,加药口22的表面套设有药盖23,水箱17的顶端表面设置有加水口24。
29.如图1所示,上壳体2的顶端表面设有加药孔7,且上壳体2的顶端一侧连接有盖板9,盖板9的表面设置有把手10,加药孔7的一侧设置有加水孔8,且加药孔7与加药口22共线设置,加水孔8与加水口24共线设置,便于加入中药包和液体水。
30.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实施场景具体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加药口22位于加药孔7的内部,而加水口4位于加水孔8的内部,可打开药盖23,通过加药口22朝着加药箱20内添加中药包,通过加水口24添加液体水,在风机18的一侧设置有加热元件,经过高压泵21和加热元件可形成中药蒸汽,在出气口处螺纹连接了安装件31,事先在放置座33内放置中药药条,可以达到熏蒸的效果,中药蒸汽经过风机18的输送可进入到输送管12中,残留的蒸汽留在了蒸汽回收盒30中,其中蒸汽回收盒30与安装件31拆卸式连接,当蒸汽回收盒30集满后可拆除,能源再利用,中药包和中药条的双重蒸汽顺着输送管12到达治疗头13的位置,双重药疗效果更好,当治疗头13使用结束后,通过蒸汽导入手柄16和蒸汽导入经络梳6可对输送管12进行收纳,并将环形块15套在卡位块11上,可对治疗头13固定。
31.如图3所示,下箱体1的一侧表面设有定位孔3,且下箱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阻位块25,定位孔3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柱29。
32.如图3所示,上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插块26,插块26的一端穿过阻位块25,且插块26的内部设置有缺槽27,缺槽27的内壁安装有弹簧28,弹簧28的一端与定位柱29固定连接,实现了下箱体1与上壳体2的安装。
33.如图1和3所示,实施场景具体为:将插块26与阻位块25对准,并按动着定位柱29,定位柱29挤压着弹簧28并进入到缺槽27内,此时插块26插入到阻位块25中,当插块26完全进入到阻位块25中后,即定位柱29到达定位孔3的位置,弹簧28恢复形变,定位柱29的一端进入到定位孔3中,实现了上壳体2与下箱体1的连接。
34.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35.参照说明书附图1、图2和图4,设置了安装件31、蒸汽回收盒30、蒸汽导入手柄16和蒸汽导入经络梳6,出气口处螺纹连接了安装件31,事先在放置座33内放置中药药条,可以达到熏蒸的效果,中药蒸汽经过风机18的输送可进入到输送管12中,残留的蒸汽留在了蒸汽回收盒30中,其中蒸汽回收盒30与安装件31拆卸式连接,当蒸汽回收盒30集满后可拆除,
中药包和中药条的双重蒸汽顺着输送管12到达治疗头13的位置,双重药疗效果更好,通过蒸汽导入手柄16和蒸汽导入经络梳6可对输送管12进行收纳,并将环形块15套在卡位块11上,可对治疗头13固定。
36.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3,设置了定位柱29、定位孔3、插块26以及弹簧28,定位柱29挤压着弹簧28并进入到缺槽27内,此时插块26插入到阻位块25中,当插块26完全进入到阻位块25中后,即定位柱29到达定位孔3的位置,弹簧28恢复形变,定位柱29的一端进入到定位孔3中,实现了上壳体2与下箱体1的连接。
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