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56532发布日期:2021-08-31 13:44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抵抗能力较差,容易生病。其中,儿童身体出现发热是较为常见的生病引起的表现之一,若不能对其及时处理,很有可能导致儿童身体其他器官受到伤害,从而导致更严重的病症。

儿科患者常出现高烧不退的情况,经常使用退烧药或输液治疗,以达到快速退烧的目的,这会使得儿童的抵抗力下降,增加再次生病的可能性,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因此,物理降温方式是更好的解决方法。现有的常用的物理降温方式为:敷冰袋和酒精擦拭,冰袋的温度低于零度,直接接触儿童身体,会对儿童造成刺激,同时降温效果不稳定;酒精擦拭时,酒精直接接触儿童皮肤被吸收到身体内,对于酒精过敏的儿童有一定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降温效果好,更安全的一种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装置,包括降温水袋和蓄水箱,所述的降温水袋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的降温水袋相对两侧的一端设有进水管,另一端设有出水管,所述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位于降温水袋外侧的一端内侧壁皆设有螺纹,并且分别设有与螺纹配合的软管一和软管二,所述的蓄水箱顶部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内壁设有内螺纹,并且转动设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密封机构,所述的密封机构包括盖体、连接在盖体上方的把手杆和连接在盖体下方的密封块,所述的盖体下方外侧壁设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的蓄水箱顶部一侧安装有抽水泵,所述的软管二另一端与抽水泵进水口连接,所述的抽水泵出水口穿过蓄水箱上表面深入到内部,所述的软管一另一端穿过蓄水箱下侧壁深入到内部,所述的软管一靠近蓄水箱的侧壁设有密封夹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装置通过降温水袋对儿童进行物理降温,水袋内的水能够流动,使装置不会因吸收热量后失效,降温效果稳定,且温度高于零度,不与儿童皮肤直接接触,不会对儿童的身体造成损害,安全性更高。

作为改进,所述的降温水袋底部外侧壁设有防护层,所述的防护层采用纯棉材质,在使用时不会损伤儿童的肌肤,使装置舒适性更高。

作为改进,位于所述的防护层外的降温水袋底部外侧壁两端连接设有固定带,所述的固定带采用弹性材料,能够固定套在儿童的头部,避免晃动时降温水袋掉落。

作为改进,所述的进水管与出水管位于降温水袋外的侧壁皆设有密封夹二,能够控制降温水袋内水的进出。

作为改进,所述的密封块采用橡胶材质,对蓄水箱能够更好的密封,避免漏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装置的降温水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装置的密封机构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1、降温水袋,2、蓄水箱,3、进水管,4、出水管,5、软管一,6、软管二,7、通孔,8、密封机构,9、盖体,10、抽水泵,11、防护层,12、固定带,13、密封夹一,14、密封夹二,15、密封块,16、把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1-3,一种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装置,包括降温水袋1和蓄水箱2,所述的降温水袋1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的降温水袋1底部外侧壁设有防护层11,所述的防护层11结构与降温水袋1上表面结构相同,所述的防护层11采用纯棉材质,舒适性更高,位于所述的防护层11外的降温水袋1底部外侧壁两端连接设有固定带12,所述的固定带12采用弹性材料,即带有弹性的布带,能够使降温水袋1套在儿童的头部,并固定位置。

所述的降温水袋1相对两侧的一端设有进水管3,另一端设有出水管4,所述的进水管3和出水管4位于降温水袋1外侧的一端内侧壁皆设有螺纹,并且分别设有与螺纹配合的软管一5和软管二6,所述的进水管3与出水管4位于降温水袋1外的侧壁皆设有密封夹二14。

所述的蓄水箱2顶部设有通孔7,所述的通孔7内壁设有内螺纹,并且转动设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密封机构8,所述的密封机构8包括盖体9、连接在盖体9上方的把手杆16和连接在盖体下方的密封块15,所述的盖体9为与通孔尺寸相同的柱体,所述的盖体9下方外侧壁设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的密封块15采用橡胶材质,密封性更好。

所述的蓄水箱2顶部一侧安装有抽水泵10,所述的软管二6另一端与抽水泵10进水口连接,所述的抽水泵10出水口穿过蓄水箱2上表面深入到内部,所述的软管一5另一端穿过蓄水箱2下侧壁深入到内部,所述的软管一5靠近蓄水箱2的侧壁设有密封夹一13。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用于儿童发烧时进行物理降温的装置,将蓄水箱2下侧壁的密封夹一13夹住软管一5避免漏水,握住蓄水箱2上方的密封机构8的把手杆16拧开盖体9,在蓄水箱2内部接满水后放置在病床旁,将降温水袋1两端之间连接设有有弹性的固定带12,能够套在发热儿童的头部,降温水袋1底部设有纯棉的防护层11,使用时更舒适,不会刺激儿童的皮肤,打开进水管3一端的密封夹二14,将软管一5与进水管3连接,将蓄水箱2内部的水运到降温水袋1内,实现物理降温的效果,将蓄水箱2上端连接的软管二6与出水管4连接,打开出水管4上的密封夹二14,当降温水袋1内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后,打开抽水泵10吸走降温水袋1内的水,蓄水箱2内温度较低的水流入降温水袋1内,继续进行物理降温,使降温水袋1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起到稳定降温的作用,同时对水进行循环利用,降低了浪费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装置,包括降温水袋(1)和蓄水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温水袋(1)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的降温水袋(1)相对两侧的一端设有进水管(3),另一端设有出水管(4),所述的进水管(3)和出水管(4)位于降温水袋(1)外侧的一端内侧壁皆设有螺纹,并且分别设有与螺纹配合的软管一(5)和软管二(6),所述的蓄水箱(2)顶部设有通孔(7),所述的通孔(7)内壁设有内螺纹,并且转动设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密封机构(8),所述的密封机构(8)包括盖体(9)、连接在盖体(9)上方的把手杆(16)和连接在盖体下方的密封块(15),所述的盖体(9)下方外侧壁设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的蓄水箱(2)顶部一侧安装有抽水泵(10),所述的软管二(6)另一端与抽水泵(10)进水口连接,所述的抽水泵(10)出水口穿过蓄水箱(2)上表面深入到内部,所述的软管一(5)另一端穿过蓄水箱(2)下侧壁深入到内部,所述的软管一(5)靠近蓄水箱(2)的侧壁设有密封夹一(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温水袋(1)底部外侧壁设有防护层(11),所述的防护层(11)采用纯棉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的防护层(11)外的降温水袋(1)底部外侧壁两端连接设有固定带(12),所述的固定带(12)采用弹性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3)与出水管(4)位于降温水袋(1)外的侧壁皆设有密封夹二(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块(15)采用橡胶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装置,包括降温水袋和蓄水箱,所述的降温水袋相对两侧的一端设有进水管,另一端设有出水管,所述的进水管一端连接有软管一,所述的出水管一端连接有软管二,所述的蓄水箱顶部设有通孔且配合转动设有密封机构,所述的蓄水箱顶部一侧安装有抽水泵,所述的软管二与抽水泵进水口连接,所述的软管一另一端穿过蓄水箱下侧壁深入到内部,所述的软管一靠近蓄水箱的侧壁设有密封夹一。本实用新型的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装置降温效果稳定,且温度高于零度,不与儿童皮肤直接接触,不会对儿童的身体造成损害,安全性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王咏;龙凤竹;林金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咏
技术研发日:2020.10.27
技术公布日:2021.08.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