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壁上设有多个引流孔的连续缓释给药镇痛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85989发布日期:2021-12-15 05:4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管壁上设有多个引流孔的连续缓释给药镇痛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壁上设有多个引流孔的连续缓释给药镇痛引流管。


背景技术:

2.对于很多手术患者,往往需要在切口留置引流管以引流渗出液及血液,为了缓解病患切口疼痛及引流管刺激痛,往往会在切口处单次注入局部麻醉药物,但因为只是单次给药,药物代谢完后,患者又会感到剧烈疼痛,而引流管本身为外向引流装置,无法经此管腔注入局部麻醉药物来缓解疼痛,所以只能全身应用镇痛药物,而全身用药存在效果差、副作用大等不足,基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连续缓释给药镇痛引流管,在对切口处渗出液及血液引流的同时,还能够对切口局部连续缓释给予镇痛药物,以缓解病患的切口疼痛及引流管刺激痛。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续缓释给药镇痛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缓释管、储药囊,所述缓释管与所述引流管本体连接为一体且所述缓释管沿着所述引流管本体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储药囊上具有注药口,外部药液能够经由所述注药口进入所述储药囊内,所述储药囊中的药液能够被迫入所述缓释管内并经由所述缓释管的管壁渗出至其外侧;所述引流管本体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引流孔,所述注药口内设有止回阀。
5.优选地,所述储药囊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以利用所述储药囊自身的弹性回缩将其中的药液迫入所述缓释管内。
6.优选地,所述缓释管采用医用亲水性及疏水性纳米复合材料制作。
7.优选地,所述医用亲水性及疏水性纳米复合材料包括含氟高分子、聚氨酯中的一种。
8.优选地,所述储药囊与所述缓释管之间通过注药管连通。
9.优选地,所述注药管为柔性管。
10.优选地,所述注药管与所述缓释管连接为一体;和/或,所述注药管与所述引流管本体之间采用抱箍抱合为一体。
11.优选地,多个所述引流孔沿着所述引流管本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12.优选地,所述引流管本体处于目标留置组织内的一端为开口端;和/或,所述缓释管处于目标留置组织内的一端为闭口端。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续缓释给药镇痛引流管,通过所述缓释管2与所述储药囊3的共同作用,实现在对切口处渗出液及血液引流的同时,还能够对切口局部连续缓释给予镇痛药物,有效缓解现有技术中由于病患切口位置的局麻药物代谢后病患的切口疼痛及引流管刺激痛,有效杜绝现有技术中在局麻药物代谢后采用全身麻醉所带来的弊端。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续缓释给药镇痛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表示为:
16.1、引流管本体;11、引流孔;2、缓释管;3、储药囊;31、注药口;4、注药管;41、抱箍。
具体实施方式
17.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连续缓释给药镇痛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1、缓释管2、储药囊3,所述缓释管2与所述引流管本体1连接为一体且所述缓释管2沿着所述引流管本体1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储药囊3上具有注药口31,外部药液能够经由所述注药口31进入所述储药囊3内,所述储药囊3中的药液能够被迫入所述缓释管2内并经由所述缓释管2的管壁渗出至其外侧。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缓释管2与所述储药囊3的共同作用,实现在对切口处渗出液及血液引流的同时,还能够对切口局部连续缓释给予镇痛药物,有效缓解现有技术中由于病患切口位置的局麻药物代谢后病患的切口疼痛及引流管刺激痛,有效杜绝现有技术中在局麻药物代谢后采用全身麻醉所带来的弊端。
18.最好的,所述储药囊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以利用所述储药囊3自身的弹性回缩将其中的药液迫入所述注药管4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弹性材料应是医用材料,同时在弹性力的选择方面,其应与所述缓释管2的渗出速率相匹配,防止药液渗出给药过程过快或者过慢。所述缓释管2采用医用亲水性及疏水性纳米复合材料制作,具体的,所述医用亲水性及疏水性纳米复合材料例如可以包括含氟高分子、聚氨酯中的一种,所述缓释膜上的渗透孔孔径应为1

100nm。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具有弹性的储药囊3与所述缓释管2的配合使其给药更加持久且均匀。
19.最好的,所述储药囊3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作形成,具体例如可以采用硅胶、橡胶、乳胶或者尼龙中的一种,其中硅胶可成形壁厚为0.2

0.4mm、邵氏软度为30,可以采用注塑或是粘接工艺实现制作,其弹性较好,产品性能稳定,为透明色,可以利于操作人员观察囊内的药液情况;橡胶可成形壁厚为0.5

0.8mm、邵氏软度为40,可以采用注塑或是粘接工艺实现制作,其弹性一般,外观比较粗糙且硬度较高,多为白色,不能观察囊内的药液情况;乳胶可成形壁厚为0.2

1mm、邵氏软度为20

30,可以采用注塑或是粘接工艺实现制作,其弹性适中,外观不够细腻,为半透明色,塑形效果不是很好;尼龙可成形壁厚为0.2

0.6mm,可以采用粘接工艺实现制作,其弹性较差,为半透明色,由此可见,最好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储药囊3采用硅胶制作。
20.优选地,所述储药囊3与所述缓释管2之间通过注药管4连通,最好的,所述注药管4为柔性管,这能够在给药进入所述储药囊3中时方便医护人员的给药角度的选取。
21.进一步的,所述注药管4与所述缓释管2连接为一体,以防止两者在连接处药液渗漏;和/或,所述注药管4与所述引流管本体1之间采用抱箍41抱合为一体,以在无需缓释给药时,能够将所述储药囊3卸除,在需要缓释给药时通过抱箍41使注药管4与引流管本体1之间连接可靠。
22.所述引流管本体1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引流孔11,多个所述引流孔11沿着所述引流管本体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提升所述引流管本体1的引流能力,所述引流管本体1处于目标留置组织内的一端为开口端,处于目标留置组织之外的一端则用来连接负压吸引装
置。而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缓释管2处于目标留置组织内的一端为闭口端,以保证其内的药液的缓释渗出效果。
23.所述注药口31内设有止回阀,以防止药液的回流漏出。
24.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缓释管2的外周还可以选择性地套装缓释给药定位膜套(图中未示出),所述缓释给药定位膜套上构造有通孔,所述通孔之外的所述缓释给药定位膜套能够阻止所述缓释管2中的药液渗出,而所述通孔则能够允许所述缓释管2中的药液渗出,从而能够对所述缓释管2中的药液渗出实现定位,以使其适用于某些点状病灶需要持续给药的情况。
25.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2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