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检查托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36640发布日期:2021-09-14 23:42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检查托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领域,具体是一种神经内科检查托举装置。


背景技术:

2.神经内科是独立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神经内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疾病的临床医学,主要通过内科手段进行研究。疾病种类有脊髓、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脱髓鞘性疾病,运动障碍疾病,癫痫,头痛,变性疾病,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等。神经内科主要检查手段包括头颈部mri,ct,ect,petct,脑电图、tcd(经颅多普勒超声)肌电图,诱发电位及血流变学检查等。神经内科疾病有些倾向于内科治疗,也就是以神内治疗为主,有些要神外的介入,进行综合治疗。为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脑桥等)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从上到下表现为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即瘫痪面肌对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它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见面神经麻痹的分型)。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
3.但是传统的神经内科检查往往需要人工操作将患者进行托举,通过托举进行治疗,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往往托举装置便是由简单的支架进行支撑,通过支架进行托举,不仅不利于患者的稳定性,使检查过程中的高度不可调节,需要调节就需要多名工作人员的抬起,将再次进行支撑,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使患者治疗检查时受到较多的痛苦与不舒适。
4.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检查托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检查托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传统的神经内科检查往往需要人工操作将患者进行托举,通过托举进行治疗,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往往托举装置便是由简单的支架进行支撑,通过支架进行托举,不仅不利于患者的稳定性,使检查过程中的高度不可调节,需要调节就需要多名工作人员的抬起,将再次进行支撑,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使患者治疗检查时受到较多的痛苦与不舒适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神经内科检查托举装置,包括固定垫板、固定支撑台和矩形凹槽,所述固定垫
板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圆形固定片,所述圆形固定片的一侧内壁活动连接有转动球a,所述转动球a的一侧外壁活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伸缩筒,所述固定伸缩筒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所述固定伸缩筒的内壁套接有螺纹螺杆,所述螺纹螺杆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弧形帽,所述螺纹螺杆的外壁套接有固定螺筒,所述固定螺筒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架,所述固定支撑架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顶板,所述固定顶板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台,所述固定支撑台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壁活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移动脚垫,所述固定支撑台的顶部外壁镶嵌有固定滑槽,所述固定滑槽 的一侧内壁活动连接有移动滑球,所述移动滑球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移动支撑块,所述移动支撑块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柱,所述固定连接柱的一侧外壁活动连接有t型固定槽,所述移动支撑块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球b,所述移动支撑块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弧形放置槽,所述弧形放置槽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矩形防护板。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矩形凹槽的数量有两个,两个矩形凹槽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固定柱的外壁套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转动环,转动环的外壁活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脚垫,移动脚垫的数量有两个。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圆形固定片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球a,转动球a的数量有若干个,且若干个转动球a分别等距分布在圆形固定片的内壁,转动轴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伸缩筒。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伸缩筒内壁设有螺纹,且螺纹螺杆位于固定伸缩筒顶部外壁的中心位置,固定伸缩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转动把手的一侧外壁设有环槽,管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挡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滑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固定连接柱,固定连接柱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移动滑球,移动滑球的数量有两个,两个移动滑球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支撑块。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支撑块的数量有两个,两个移动支撑块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放置槽,弧形放置槽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防护板,矩形防护板的大小适配。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内科检查托举装置,安装有弧形放置槽和移动脚垫,弧形放置槽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移动支撑块,移动支撑块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柱,固定连接柱的一侧外壁活动连接有固定滑槽,固定滑槽的底部设有t型固定槽,t型固定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移动滑球,移动滑球的数量有两个,两个移动滑球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支撑块,通过弧形放置槽使患者的腿部位置得到放置和固定,通过放置使患者肢体得到移动,进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患者的准确检查,同时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检查效率,通过移动支撑块使固定连接柱与之固定连接,通过固定连接柱使底部的移动滑球与之固定连接,通过移动滑球使固定连接柱移动,通过固定连接柱的移动使与之固定连接的弧形放置槽随之运动,从而使工作人员直接控制患者腿部肢体的移动和调节。
附图说明
1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6.图1为一种神经内科检查托举装置中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一种神经内科检查托举装置中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一种神经内科检查托举装置中局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一种神经内科检查托举装置中部分正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固定垫板;2、转动球a;3、转动把手;4、固定支撑台;5、移动支撑块;6、转动球b;7、固定滑槽;8、固定顶板;9、移动滑球;10、矩形防护板;11、固定支撑架;12、固定螺筒;13、转动轴;14、矩形凹槽;15、固定柱;16、转动杆;17、转动环;18、移动脚垫;19、弧形放置槽;20、固定伸缩筒;21、固定弧形帽;22、固定连接柱;23、t型固定槽;24、圆形固定片。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神经内科检查托举装置,包括固定垫板1、固定支撑台4和矩形凹槽14,所述固定垫板1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圆形固定片24,所述圆形固定片24的一侧内壁活动连接有转动球a2,所述转动球a2的一侧外壁活动连接有转动轴13,所述转动轴13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伸缩筒20,所述固定伸缩筒20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3,所述固定伸缩筒20的内壁套接有螺纹螺杆25,所述螺纹螺杆25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弧形帽21,所述螺纹螺杆25的外壁套接有固定螺筒12,所述固定螺筒12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架11,所述固定支撑架11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顶板8,所述固定顶板8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台4,所述固定支撑台4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矩形凹槽14,所述矩形凹槽14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5,所述固定柱15的外壁活动连接有转动杆16,所述转动杆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环17,所述转动环17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移动脚垫18,所述固定支撑台4的顶部外壁镶嵌有固定滑槽7,所述固定滑槽7 的一侧内壁活动连接有移动滑球9,所述移动滑球9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移动支撑块5,所述移动支撑块5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柱22,所述固定连接柱22的一侧外壁活动连接有t型固定槽23,所述移动支撑块5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球b6,所述移动支撑块5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弧形放置槽19,所述弧形放置槽19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矩形防护板10。
22.其中,固定垫板1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圆形固定片24,圆形固定片24的一侧内壁活动连接有转动球a2,转动球a2的一侧外壁活动连接有转动轴13,转动轴13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伸缩筒20,固定伸缩筒20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3,固定伸缩筒20的内壁套接有螺纹螺杆25,螺纹螺杆25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弧形帽21,固定垫板1作用于圆形固定片24的固定连接,圆形固定片24作用于转动轴13的活动连接,转动球a2作用于转动轴13的转动,固定伸缩筒20作用于螺纹螺杆25的套接,转动把手3作用于工作人员对于固定伸缩筒20的旋转,通过旋转使螺纹螺杆25转动,通过螺纹螺杆25转动使外壁套接的固定螺筒12向上移动,固定弧形帽21作用于固定螺筒12移动位置的限制。
23.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矩形凹槽14的数量有两个,两个矩形凹槽14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5,固定柱15的外壁套接有转动杆16,转动杆16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
有转动环17,转动环17的外壁活动连接有转动杆16,转动杆16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脚垫18,移动脚垫18的数量有两个。
24.其中,矩形凹槽14作用于患者脚部位置的放置,固定柱15作用于转动杆16的固定连接,通过连接使转动杆16在矩形凹槽14内转动,转动环17作用于两个转动杆16的活动连接,通过连接使两个移动脚垫18跟随患者的舒适度进行移动,较少患者的不舒适感。
25.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4,圆形固定片2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球a2,转动球a2的数量有若干个,且若干个转动球a2分别等距分布在圆形固定片24的内壁,转动轴13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伸缩筒20。
26.其中,圆形固定片24作用于转动轴13的活动连接,转动球a2的数量有若干个,转动球a2作用于转动轴13的转动,固定伸缩筒20作用于螺纹螺杆25的套接,通过螺纹螺杆25转动使外壁套接的固定螺筒12向上移动,进而使患者的肢体的高度得到调节。
27.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固定伸缩筒20内壁设有螺纹,且螺纹螺杆25位于固定伸缩筒20顶部外壁的中心位置,固定伸缩筒20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3,转动把手3的一侧外壁设有环槽,管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挡板。
28.其中,固定伸缩筒20作用于螺纹螺杆25的套接,转动把手3作用于工作人员对于固定伸缩筒20的旋转,通过旋转使螺纹螺杆25转动,通过螺纹螺杆25转动使外壁套接的固定螺筒12向上移动,通过环槽有效避免了工作人员打滑的意外。
29.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4,固定滑槽7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固定连接柱22,固定连接柱22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移动滑球9,移动滑球9的数量有两个,两个移动滑球9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支撑块5。
30.其中,固定滑槽7作用于移动滑球9的滑动连接,固定连接柱22作用于移动支撑块5的固定连接,移动滑球9的数量有两个,两个移动滑球9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支撑块5,通过滑球和支撑块的作用下使弧形放置槽19得到固定和支撑,进而使患者的肢体得到有效支撑。
31.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移动支撑块5的数量有两个,两个移动支撑块5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放置槽19,弧形放置槽19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防护板10,矩形防护板10的大小适配。
32.其中,移动支撑块5的数量有两个,移动支撑块5作用于转动球b6的活动连接,通过连接使顶部的弧形放置槽19得到转动,通过转动使弧形放置槽19更佳准确的进行患者腿部的支撑,矩形防护板10作用于防止患者腿部受到装置的意外刮伤。
3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神经内科检查托举装置,包括:1、固定垫板;2、转动球a;3、转动把手;4、固定支撑台;5、移动支撑块;6、转动球b;7、固定滑槽;8、固定顶板;9、移动滑球;10、矩形防护板;11、固定支撑架;12、固定螺筒;13、转动轴;14、矩形凹槽;15、固定柱;16、转动杆;17、转动环;18、移动脚垫;19、弧形放置槽;20、固定伸缩筒;21、固定弧形帽;22、固定连接柱;23、t型固定槽;24、圆形固定片,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工作人员在使用装置时需要将装置移动到所需要的位置,移动之后根据治疗需求对患者的腿部以及脚部位置进行移动,通过移动对患者进行诊
断检查,工作人员依次将患者的两条腿放置在对应的弧形放置槽19的内壁,通过放置使两个弧形放置槽19的转动球b6进行转动,通过转动球b6的转动使患者避免腿部支撑的不舒适,同时工作人员将患者的脚部位置放置在两个矩形凹槽14中,放置之后工作人员将矩形防护板10进行移动,通过矩形防护板10的移动使患者的腿部位置得到移动,进而方便了后续工作人员对患者的检查以及诊断,移动之后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把手3的握持,并将转动把手3进行转动,转动之后使与之固定连接的固定伸缩筒20进行转动,通过固定伸缩筒20的转动使与之连接的螺纹螺杆25进行转动,通过螺纹螺杆25的转动使其外壁套接的固定螺筒12固定不动,进而使螺纹螺杆25向下移动,通过螺纹螺杆25的移动使与之固定连接的固定伸缩筒20也向下移动,通过挤压使固定支撑台4方向增高,进而使弧形放置槽19的高度得到调节,大大增加了装置使用的广泛性。
35.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