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式引流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47641发布日期:2021-07-06 19:18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式引流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干式引流瓶。


背景技术:

2.人体胸膜腔是一个密闭的腔,健康情况下呈负压状态,使胸腔内器官保持正常功能。凡是外伤、车祸、复合型胸部损伤及气胸手术等各种原因造成胸膜腔损伤破裂,便会导致气体或液体进入胸膜腔,造成原来的负压变为正压,造成肺不张、心脏纵膈移位而引发心肺功能衰竭。医治时需要通过引流装置对进入胸膜腔的气体或液体引流使胸膜腔恢复原来的负压状态和心肺的正常功能。
3.为此,有人设计了一种闭式负压引流水封瓶。它包括积液腔、水封腔、调压腔。所述的积液腔上连接由引流管,该引流管与胸膜腔连接。所述的积液腔通过连接管还连有一倒u型管的一端,该u型管的另一端插入水封腔,插入水封腔中液体的u型管的插入液体的深度通常为h。为了防止返流,该h会设置得尽量高。
4.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却发现,为保证在某种原因产生倒吸后水封不能保持,通常会把h设置得比较高,这样一旦倒吸仍有能力保持水封状态。但也因此,增加了患者排出气体的压力较大,而患者由于本身比较虚弱,本身很难用强烈的方式或者刻意的方式去排出这些气体,由此就会造成恢复缓慢的情况。即便勉强咳嗽,也易造成剧烈疼痛,而且还可能造成其他不良问题。
5.为此,本发明人申请了一种干式引流阀及负压引流装置(cn201710273963.2),即干式引流瓶(简称:干封瓶)。该干式引流瓶是在积液腔的外壳上设置有一干式引流阀;该干式引流阀的进气口与积液腔内连通,排气口朝向外壳外,因此省去了原有负压引流装置的水封腔,有利于装置的小型化,更主要是利于携带和快速救护,战场环境、急救环境下无水源时候的使用。具有实战意义和救灾意义。
6.该干式引流阀也可以使用cn201710273963.2所公开的结构,它包括一阀体,该阀体具有连通阀腔的进气口和排气口;该阀腔内具有可根据气体压力变形的感应膜片;该阀腔内靠近进气口一端的内侧表面呈上宽下窄的光滑结构。该阀腔内靠近排气口一端的内侧是涡轮槽样式的锥形突起。其优点是有助于气体的平稳排出排气口和使气体均匀作用于感应膜片上。该感应膜片的外径小于阀腔的内径。该阀体由两个半部组合构成,其中一个半部上具有进气口,另一个半部上具有排气口。该涡轮槽样式的锥形突起是由若干呈发散形状分布的涡轮片构成;每片涡轮片中间高、两端低,其顶端高度为0.5mm~2.5mm,其外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度~70度,其内端面为从顶端向排气口方向弧形过渡。该感应膜片由软性材料构成,其硬度是从邵式5度~75度、厚度是从0.5mm~2.5mm。该感应膜片采用橡胶或硅胶类材质制成。由于是现有技术,其使用状态不再赘述。
7.但是,自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由于没有了水封腔,因此也失去了指示腔(或观察腔),虽然装置不丧失负压引流作用,但是却无法观察瓶内的压力变化和波动,不能及时读取或记录使用者瞬间的压力变化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式引流瓶,主要解决现有干式引流瓶在取消水封腔后也失去了指示腔(或观察腔),无法观察瓶内的压力变化和波动的技术问题,它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在干式引流瓶上恢复压力变化观察功能,方便读取及记录当时瞬间的状态。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10.一种干式引流瓶,它包括一瓶体,在瓶体外壳靠近积液腔的位置设置有一干式引流阀;该干式引流阀的进气口与积液腔内连通,排气口朝向外壳外;其特征在于:该瓶体内还设置一u型管,该u型管的一管端连接干式引流阀的进气口,该u型管的另一远离干式引流阀的管端设置在瓶体上并与大气连通;该u型管的底端设置有排水接口,该u型管的竖直管体部位还设置至少一个进水接口。
11.所述的干式引流瓶,其特征在于:该排水接口是吸水鲁尔接口,该进水接口是注水鲁尔接口。
12.所述的干式引流瓶,其特征在于:该干式引流阀包括一阀体,该阀体具有连通阀腔的进气口和排气口;该阀腔内具有可根据气体压力变形的感应膜片;该阀腔内靠近进气口一端的内侧表面呈上宽下窄的光滑结构。
13.所述的的干式引流瓶,其特征在于:该阀腔内靠近排气口一端的内侧是涡轮槽样式的锥形突起。
14.所述的的干式引流瓶,其特征在于:该感应膜片的外径小于阀腔的内径。
15.所述的的干式引流瓶,其特征在于:该阀体由两个半部组合构成,其中一个半部上具有进气口,另一个半部上具有排气口。
16.所述的的干式引流瓶,其特征在于:该涡轮槽样式的锥形突起是由若干呈发散形状分布的涡轮片构成;每片涡轮片中间高、两端低,其顶端高度为0.5mm~2.5mm,其外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度~70度,其内端面为从顶端向排气口方向弧形过渡。
17.所述的的干式引流瓶,其特征在于:该感应膜片由软性材料构成,其硬度是从邵式5度~75度、厚度是从0.5mm~2.5mm。
18.所述的的干式引流瓶,其特征在于:该感应膜片采用橡胶或硅胶类材质制成。
19.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20.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干式引流瓶仅仅用于引流而不需要观察瓶内压力变化和波动时,不需要向u型管内加水,使得患者引流出来的气体能够更快速地排放。当需要观察,则通过注水鲁尔接口加水罐装进去一点点生理盐水,形成u型水管,一头的压力是瓶体引流出来的气体压力,一头是大气压力,压力差就表现在u型管二段水位差得读数,可以方便读取及记录当时瞬间的状态。当完成记录并不需要观察时,从吸水鲁尔接口抽出生理盐水,继续保持好通畅的气体被引流出来。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干式引流瓶的正面视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干式引流瓶的左侧视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干式引流瓶的俯视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干式引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干式引流阀的上阀体的剖视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干式引流阀的下阀体的剖视图。
27.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干式引流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连通状态)。
28.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干式引流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阻断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0.如图1

3所示,它公开了一种干式引流瓶,它包括一瓶体,在瓶体外壳靠近积液腔的位置设置有一干式引流阀;该干式引流阀的进气口与积液腔内连通,排气口朝向外壳外;其特征在于:该瓶体内还设置一u型管3,该u型管3的一管端连接干式引流阀的进气口,该u型管3的另一远离干式引流阀的管端设置在瓶体上并与大气连通,端该u型管3的底端设置有排水接口31,该u型管3的竖直管体部位还设置至少一个进水接口32。其中,该排水接口31是吸水鲁尔接口,该进水接口32是注水鲁尔接口。
31.使用时,当干式引流瓶仅仅用于引流而不需要观察瓶内压力变化和波动时,不需要向u型管3内加水,使得患者引流出来的气体能够更快速地排放。当需要观察,则通过注水鲁尔接口加水罐装进去一点点生理盐水,形成u型水管,一头的压力是瓶体引流出来的气体压力,一头是大气压力,压力差就表现在u型管二段水位差得读数,可以方便读取及记录当时瞬间的状态。当完成记录并不需要观察时,从吸水鲁尔接口抽出生理盐水,继续保持好通畅的气体被引流出来。
32.再请参阅图4

8,本实用新型干式引流瓶的干式引流阀包括一阀体1,该阀体1具有连通阀腔的进气口11和排气口12;该阀腔内具有可根据气体压力变形的感应膜片2;该阀腔内靠近进气口11一端的内侧表面呈上宽下窄的光滑结构112。该进气口11的孔径111通常为3mm左右。
33.使用时,位于阀腔内具有可根据气体压力变形的感应膜片2可通过阀腔内侧表面呈上宽下窄的光滑结构112(如:光滑的倒锥形结构或者碗状结构)以封闭或者打开进气口
34.作为优选结构,该阀腔内靠近排气口12一端的内侧是涡轮槽样式的锥形突起13。其优点是有助于气体的平稳排出排气口和使气体均匀作用于感应膜片2上。
35.作为优选结构,该涡轮槽样式的锥形突起13是由若干呈发散形状分布的涡轮片构成;每片涡轮片中间高、两端低,其顶端高度131为0.5mm~2.5mm,其外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132为30度~70度,其内端面133为从顶端向排气口12方向弧形过渡。
36.进气口11的孔径111配合上述涡轮槽样式的锥形突起13的结构和参数是配合感应膜片2完成气道的开通和关闭功能。
37.该感应膜片2由软性材料构成,其硬度是从邵式5度~75度、厚度是从0.5mm~2.5mm。该感应膜片2采用橡胶或硅胶类材质制成。
38.本实用新型中,该感应膜片2的外径小于阀腔的内径。
39.作为优选的结构,该阀体1由两个半部组合构成,其中一个半部上具有进气口11,
另一个半部上具有排气口12。
40.本实用新型的干式引流瓶在积液腔的外壳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干式引流阀;该干式引流阀的进气口11与积液腔内连通,排气口12朝向外壳外。
41.使用时,由于在使用状态下积液腔内通常与腔外存在“压力差”,因此,位于阀腔内具有可根据气体压力变形的感应膜片2通常以微变形方式在阀腔内的结构排气口12和涡轮槽样式的锥形突起13上形成气道。当“压力差”是排出积液腔(也就是患者胸膜腔)内气体时,使感应膜片2微变形建立气道,涡轮槽样式的锥形突起13与感应膜片2的微气道和光滑结构112共同筑建由进气口11向涡轮槽样式的锥形突起13的通道,然后再通过排气口12向外排出,如图4。反之,当“压力差”是由外向内导向时,感应膜片在瞬间被推至112封闭气道,完成阻流,即形成单向气体通道,如图5。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