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外科用伤口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80755发布日期:2021-09-18 00:46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普外科用伤口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普外科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普外科用伤口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2.普外科,即普通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治疗肝脏、胆道、胰腺、血管疾病、外伤等疾病的临床学科。普外科在对伤口清洗时,经常需要采用装置夹持清洗棉进行擦洗,所采用的装置称为清洗钳,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伤口清洗钳在使用时,钳头容易出现破损,且钳头不易拆卸,使得清洗钳需要整体更换,造成更换成本较高。
3.鉴于此,相关研究者就上述技术问题作出了研究,例如:专利号为201821571250.0的用于普外科的伤口清洗钳,其利用套管结构,实现定位管与保护外壳之间能够拆卸,实现对清洗钳的钳头更换目的;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是医护人员手握手托,手托上连接弹性部件,弹性部件连接操作杆,操作杆连接活动杆,在使用时候,经过手指拉动操作杆,带动活动杆,使得钳头机构能够被拉动夹持清洗棉进行清洗处置,但是该种操作方式,使得手指极易疲倦你,造成在长时间清洗过程,容易松动,造成清洗棉掉入伤口,影响清洗效率。
4.基于此,本研究者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伤口清洗钳结构进行改进,采用手握按压方式,实现对拉动夹持清洗棉目的,以减轻使用时候的用力,保障长时间夹持,避免清洗棉落入伤口中,为普外科用伤口清洗提供了一种新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普外科用伤口清洗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过手握方式实现清洗棉夹持,能够保障长时间清洗伤口时,保证对清洗棉的夹持,提高清洗效率。
6.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普外科用伤口清洗装置,包括:内部呈中空,且两端敞口状的第一套管;内部呈中空,且一端敞口状的第二套管及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管敞口状一端的钳头组件;所述第二套管从敞口状一端向封闭端依次设有连接槽、拉动槽和钢丝槽;所述第一套管左端呈完全敞开状,且所述第一套管右端是在封闭的底部上开设贯通孔;所述第一套管右端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槽内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拉动槽内设有拉动部件,且所述拉动部件左端伸入到所述连接槽内,所述拉动部件右端伸入到所述钢丝槽内;所述贯通孔内设有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右端设有与所述拉动部件左端相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杆左端设有所述钳头组件,且在连接点处设有旋转部件;所述拉动部件右端穿设有钢丝,且所述钢丝能够自由拉动;所述第二套管上部设有手握槽,且所述手握槽中心位置位于所述钢丝槽右端正上方;所述手握槽中心位置设有竖直向下的按压槽,且所述按压槽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顶端一体成型设有按压柱,所述按压柱上设有贯通左右的钢丝孔;所述钢丝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底端,且所述钢丝另一端穿过所述钢丝孔固定在所述按压槽右侧壁上。采用的钳头组件为剪刀状钳头结构。
8.经采用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结构,实现了钳头组件能够拆卸更换与安装,结合采用按压柱结构按压钢丝,使得钢丝在被按压柱按压时拉动,使得拉动部件能够在拉动槽内滑动时,进而拉动连接杆,使得钳头组件实现咬合夹紧,按压柱经过手握方式按压,使得按压柱向第二套管径向方向移动,充分降低了按压难度,避免手指拉动而导致手指发软而容易松动现象,保障了装置使用时候的稳定性。
9.为了能够实现钳头组件相互旋转夹紧,提高便捷性,优选,所述的钳头组件包括两块夹持片;所述夹持片右端设有第二旋转杆,且两块夹持片上的第二旋转杆交叉,在交叉点处设有转轴,所述第一套管左端径向外壁设有供所述转轴穿过的转轴孔;所述第二旋转杆右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旋转杆,且在所述第二旋转杆和所述第一旋转杆连接点处设有旋转部件;所述第一旋转杆右端与所述连接杆左端连接,且连接点处设有旋转部件。
10.在更加优异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片相互夹紧侧面上设有若干夹持齿。
11.为了减轻按压时候对手掌的作用力,降低疲劳度,优选,所述的按压柱顶端一体成型设有按压片。更优选,所述的按压片左端与所述手握槽左端之间铰接,且在铰接点处设有铰接轴。更优选,所述的按压片右端与所述手握槽右端之间铰接,且在铰接点处设有铰接轴。
12.为了能够保障按压之后,能够迅速复位,保障更换清洗棉夹持的迅速性,提高清洗效率,优选,所述的按压片下表面与所述手握槽底部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
13.为了避免第一复位弹簧发生扭转,优选,所述的第一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按压柱上。
14.为了减轻钢丝滑动时候与内壁摩擦损坏,及减轻钢丝拉动阻力,优选,所述的钢丝与所述钢丝槽接触点处设有第一定滑轮。
15.为了简化钳头组件与拉动部件连接,提高更换的便捷性,优选,所述的连接组件是在所述连接杆右端一体成型设有连接环,在所述拉动部件左端设有能够与所述连接环相匹配的拉钩。
16.为了方便对拉动部件的安装与更换,同时减轻钢丝拉动时候的阻力,优选,所述的拉动部件包括位于所述拉动槽内的拉动杆,设在所述拉动杆一端的连接销,设在所述拉动杆另一端的拉动环;所述拉钩内设有与所述连接销相匹配的销孔,所述拉动环内设有第二定滑轮,所述钢丝绕过第二定滑轮设置。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1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经过手握方式,实现对清洗棉的夹持清洗,避免了清洗过程中的手指受力较大,难以长时间拉紧夹持,导致清洗棉掉落到伤口或者其他地方造成污染的缺陷。
19.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发明要点采用:按压结构按压,使得钢丝发生形变,拉动,实现对钳头组件夹持,减轻了对按压柱受力,减轻了使用难度。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拉动部件结构示意图。
[0023]1‑
第一套管 2

第二套管 3

按压片 4

第一复位弹簧 5

按压柱 6

铰接轴 7

转轴 8

夹持片 9

夹持齿 10

手握槽 11

按压槽 12

第二复位弹簧 13

第一定滑轮 14

钢丝 15

钢丝槽 16

拉动槽 17

拉动部件 18

连接环 19

连接槽 20

旋转部件 21

连接杆 22

第一旋转杆 23

第二旋转杆 17.1

拉动环 17.2

第二定滑轮 17.3

拉动杆 17.4

连接销 17.5

拉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0025]
本发明创造描述的左、右、上、下、内、外等均是以面对附图所作出的方位词的阐述,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附图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其他未尽事宜参照现有技术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公知常识或者常规技术手段加以实现即可。
[0026]
如图1、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普外科用伤口清洗装置,包括:内部呈中空,且两端敞口状的第一套管1;内部呈中空,且一端敞口状的第二套管2及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管1敞口状一端的钳头组件;所述第二套管2从敞口状一端向封闭端依次设有连接槽19、拉动槽16和钢丝槽15;所述第一套管1左端呈完全敞开状,且所述第一套管1右端是在封闭的底部上开设贯通孔;所述第一套管1右端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槽19内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拉动槽16内设有拉动部件17,且所述拉动部件17左端伸入到所述连接槽19内,所述拉动部件17右端伸入到所述钢丝槽15内;所述贯通孔内设有连接杆21,且所述连接杆21右端设有与所述拉动部件17左端相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杆21左端设有所述钳头组件,且在连接点处设有旋转部件20;所述拉动部件17右端穿设有钢丝14,且所述钢丝14能够自由拉动;所述第二套管2上部设有手握槽10,且所述手握槽10中心位置位于所述钢丝槽15右端正上方;所述手握槽10中心位置设有竖直向下的按压槽11,且所述按压槽11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二复位弹簧12,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2顶端一体成型设有按压柱5,所述按压柱5上设有贯通左右的钢丝孔;所述钢丝14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2底端,且所述钢丝14另一端穿过所述钢丝孔固定在所述按压槽11右侧壁上。
[0027]
在使用过程中,将钳头组件置于清洗棉中,手握第二套管2上的手握槽10部位,在手握时候,按压柱5向第二套管2的径向方向移动,使得钢丝14在钢丝槽15内发生形变,进而拉动部件17移动,使得连接杆21拉动,实现钳头组件夹持清洗棉的目的,避免手指拉动夹持清洗棉导致手指受力时间较短而发生松动的缺陷,提高了夹持的稳定性。
[0028]
采用的钳头组件是利用剪刀旋转结构设计而成,故而在相关技术参考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照相关现有技术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相关公知常识、常规技术手段加以实现。
[0029]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钳头组件包括两块夹持片8;所述夹持片8右端设有第二旋转杆23,且两块夹持片8上的第二旋转杆23交叉,在交叉点处设有转轴7,所述第一套管1左端径向外壁设有供所述转轴7穿过的转轴孔;所述第二旋转杆23右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旋转杆22,且在所述第二旋转杆23和所述第一旋转杆22连接点处设有旋转部件20;所述第一旋转杆22右端与所述连接杆21左端连接,且连接点处设有旋转部件20。实现钳头组件相互旋
转夹紧,提高便捷性、灵活性。
[0030]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按压柱5顶端一体成型设有按压片3。减轻了按压时候手掌的受力,降低了按压夹持的难度。
[0031]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按压片3左端与所述手握槽10左端之间铰接,且在铰接点处设有铰接轴6。有助于防止按压柱5从按压槽内脱离出来。
[0032]
在另外实施例中,所述的按压片3右端与所述手握槽10右端之间铰接,且在铰接点处设有铰接轴6。
[0033]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按压片3下表面与所述手握槽10底部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4。提高了复位的灵活性。
[0034]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复位弹簧4套设在所述按压柱5上。避免了第一复位弹簧4发生扭转变形。
[0035]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钢丝14与所述钢丝槽15接触点处设有第一定滑轮13。有助于减轻阻力,降低磨损。
[0036]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组件是在所述连接杆21右端一体成型设有连接环18,在所述拉动部件17左端设有能够与所述连接环18相匹配的拉钩17.5。提高了连接的方便性,保障了更换与检修的快捷性。
[0037]
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拉动部件17包括位于所述拉动槽16内的拉动杆17.3,设在所述拉动杆17.3一端的连接销17.4,设在所述拉动杆17.3另一端的拉动环17.1;所述拉钩17.5内设有与所述连接销17.4相匹配的销孔,所述拉动环17.1内设有第二定滑轮17.2,所述钢丝14绕过第二定滑轮17.2设置。方便了对拉动部件的安装与更换,同时减轻钢丝拉动时候的阻力。
[0038]
为了能够使得充分夹持清洗棉,在夹持片8夹持面上设有若干夹持齿9,能够增强夹持受力度,避免清洗棉掉落,提高了夹持的稳定性。为了避免更换清洗棉的难度,夹持齿9是光滑的。且夹持齿9与夹持片8一体成型。
[0039]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发明点在于:将传统采用手指拉动夹持结构改进成采用手握按压结构,充分避免了因手指拉动容易疲劳,造成前端钳头组件所夹持的清洗棉等容易掉落的缺陷,实现手握,保持长时间的夹持清洗棉的目的,结合按压结构的进一步改进,使得手握受力度得到缓解,充分降低了按压压力,提高了使用过程的抗疲劳性,降低了使用难度;而且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使用的灵活性,还对钳头组件和按压片结构进行了改进,使得夹持更加灵活,按压松动更换清洗棉等更加灵活,降低了应用难度,有助于提高伤口清洗效率。
[004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