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辅助装置

文档序号:26156355发布日期:2021-08-06 12:49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术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手术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手术室内,手术时对于身高较矮的主刀医生,需要用到踏板增高高度,但由于踏板体积大,使用后需找地方放置,极其不便,在一些妇科和腹腔镜手术时需要用到单双极电刀,单双极电刀控制器为脚踏,电刀上的线很长,电线散落无章,使用前后需整理电线,不符合手术室整洁的环境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手术辅助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踏板及单双极脚踏使用不便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底座上端设有床体,底座下侧开设有开口朝前的弹槽,弹槽后侧壁经前后轴向的一级弹簧连接有与弹槽滑动连接的弹板,弹槽内滑动连接有可与弹板前端面接触的踏板,底座上端设有传动盒,传动盒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轴,转轴上端贯穿传动盒且同轴设有压盘,压盘下端面与传动盒的间距等于电线的直径,压盘上端设有开口朝上的盛线盒,盛线盒后侧壁上开设有前后贯通且上侧与外界连通的限位槽,限位槽的宽度小于电线的直径,传动盒右端设有开口朝下且u形的夹块,夹块开口的宽度大于电线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可转动的压盘,便于将电线缠绕在转轴上,避免了使用单双极脚踏后需要人工收线的现象,降低了医生的工作量,增加了医生的舒适度,设有弹槽、安装槽,便于踏板及单双极脚踏的摆放,使手术室更加简洁,设有可前后移动的滑块,便于医生无菌使用踏板,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阶梯剖切轴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切左视轴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b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6给出,包括底座1,底座1上端设有床体2,底座1下侧开设有开口朝前的弹槽3,弹槽3后侧壁经前后轴向的一级弹簧4连接有与弹槽3滑动连接的弹板5,弹槽3内滑动连接有可与弹板5前端面接触的踏板6,底座1上端设有传动盒7,传动盒7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轴8,转轴8上端贯穿传动盒7且同轴设有压盘9,压盘9下端面与传动盒7的间距等于电线的直径,压盘9上端设有开口朝上的盛线盒10,盛线盒10后侧壁上开设有前后贯通且上侧与外界连通的限位槽11,限位槽11的宽度小于电线的直径,传动盒7右端设有开口朝下且u形的夹块12,夹块12开口的宽度大于电线的直径。

为了限制弹板5的位置,所述的弹板5上开设有开口朝右的插槽13,底座1上开设有开口朝前的传动槽14,底座1上开设有右侧与传动槽14连通且左侧可与插槽13连通的滑槽15,滑槽15内滑动连接有可插入插槽13内的插块16。

为了便于踏板6的移动,所述的传动槽14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7,滑块17上端左侧经连杆18与插块16上端右侧铰接连接,插块16右端设有左右轴向且与传动槽14固定连接的二级弹簧19,插块16左端面为前右后左的倾斜面。

为了便于电线的收纳,所述的转轴8上同轴设有位于传动盒7内齿轮20,传动盒7内设有与齿轮20啮合且前后方向的齿条21,齿条21后端可与传动盒7接触,齿条21前端与传动盒7之间设有三级弹簧22。

为了便于电线的安装,所述的夹块12前侧壁上开设有前后贯通的避让槽23,避让槽23的宽度大于电线的直径,压盘9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进线孔24。

为了便于使用本装置,所述的踏板6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朝上且前侧与外界连通的安装槽25,安装槽25内设有单双极脚踏26,踏板6上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且倒l形的滑动槽27,滑动槽27前侧与外界连通,两个滑动槽27相背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安装槽25连通,滑动槽27内滑动连接有可遮挡安装槽25的倒l形板28,倒l形板28前端伸出滑动槽27。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电线的电源输入端穿过进线孔24并向下移动电线,当压盘9上方的电线至合适长度后,将压盘9上方的电线穿过限位槽11并收纳于盛线盒10内,由于限位槽11宽度小于电线直径,压盘9上方的电线固定完成,此时,向下按压压盘9,并拉动电线的电源输入端绕转轴8逆时针转动,使电线缠绕在转轴8上,电线的电源输入端长度不断收缩,当电线的电源输入端长度至合适长度时,不再按压压盘9,同时将电线的电源输入端穿过避让槽23并放置在夹块12内,电线安装完成;

医生需要使用踏板6时,脚尖推动滑块17向后移动,滑块17经连杆18带动插块16向右移动,并同时挤压二级弹簧19,当插块16脱离插槽13时,弹板5在一级弹簧4的作用下向前移动,同时弹板5推动踏板6向前移动,当一级弹簧4恢复至自由状态时,踏板6被推出弹槽3,此时,医生移开脚尖,插块16在二级弹簧19作用下向左移动,同时插块16经连杆18带动滑块17向后移动,直至二级弹簧19恢复至自由状态,此时,医生用脚移动踏板6至合适位置后即可进行手术;

踏板6使用完后,移动踏板6使踏板6后端与弹板5接触,并推动踏板6向后移动,踏板6推动弹板5向后移动,一级弹簧4被压缩,当弹板5右端与插块16接触时,弹板5推动插块16向右移动并压缩二级弹簧19,一级弹簧4继续被压缩,当踏板6恢复至初始位置时,插块16在二级弹簧19作用下插入插块16内,限制弹板5的移动;

若需要使用单双极脚踏26,则手术消毒前,拉动电线的电源输入端,电线带动压盘9逆时针转动,压盘9带动盛线盒10同步逆时针转动,同时压盘9经转轴8带动齿轮20逆时针转动,齿轮20带动齿条21向前移动同时压缩三级弹簧22,随着电线的移动,电线缠绕在转轴8上的电线圈数逐渐减小,齿条21继续向前移动,三级弹簧22继续被压缩,当电线的电源输入端插入相应的接口内后,向上移动电线的电源输出端,并将其插入相应的单双极脚踏26的接口内;

当电线两端分别插入其对应的接口内后,进行手术消毒,消毒后,重复上述步骤,移动踏板6至合适位置后,滑动倒l形板28,使倒l形板28移出安装槽25即可使用单双极脚踏26;

单双极脚踏26使用后,滑动倒l形板28,使倒l形板28恢复至初始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将踏板6恢复至初始位置,手术后拔出电线的电源输出端,并将其穿过限位槽11,放置在盛线盒10内,拔出并松开电线的电源输入端,齿条21在三级弹簧22的作用下向后移动,同时带动齿轮20顺时针转动,齿轮20经转轴8带动压盘9顺时针转动,压盘9带动电线缠绕在转轴8上,直至电线的电源输出端恢复至初始位置,此时,齿条21后端与传动盒7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可转动的压盘,便于将电线缠绕在转轴上,避免了使用单双极脚踏后需要人工收线的现象,降低了医生的工作量,增加了医生的舒适度,设有弹槽、安装槽,便于踏板及单双极脚踏的摆放,使手术室更加简洁,设有可前后移动的滑块,便于医生无菌使用踏板,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