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气动肌肉的下肢康复装置

文档序号:27916482发布日期:2021-12-11 10:34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气动肌肉的下肢康复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气动肌肉的下肢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2.不论是骨损伤、运动损伤还是神经损伤患者,肌力训练贯穿于其康复护理的全过程,针对不同时期的患者选择不同的康复护理训练,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原则,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在医院中下肢受伤的患者会需要锻炼工具来锻炼下肢的力量,使得恢复的快,现有下肢恢复装置一般由启动装置带动患者下肢进行运动,在解决下肢恢复性运动问题的同时还存在以下缺点:
3.现有的下肢康复锻炼装置自动化性能较差,结构较为复杂,使得下肢康复锻炼的速度变慢,难以满足现有的下肢康复锻炼装置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基于气动肌肉的下肢康复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气动肌肉的下肢康复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侧面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旋转支杆,所述支架靠近旋转支杆顶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
6.所述旋转支杆远离支架外表面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调节架,所述旋转支杆靠近支架顶面和底面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脚,两个所述第一固定脚内壁一侧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万向节,两个所述第一万向节远离第一固定脚外表面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动肌肉和第二气动肌肉,所述第一气动肌肉和第二气动肌肉远离第一万向节外表面的一端均与调节架转动连接;
7.所述限位杆靠近旋转支架侧面的中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外表面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三气动肌肉,所述第三气动肌肉远离调节螺栓外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万向节,所述第二万向节远离第三气动肌肉外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脚,所述第二固定脚与旋转支杆的侧面固定连接;
8.所述旋转支杆和调节架外表面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环,所述调节架远离旋转支杆外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脚蹬。
9.可选的,所述支架外表面底端的四角均转动连接有车轮,四个所述车轮均为麦克纳姆轮。
10.采用该方案,便于使用者对该装置进行全方位移动,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11.可选的,所述旋转支杆通过销轴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支杆靠近支架的侧面与支架相贴合。
12.采用该方案,可以使旋转支杆能够围绕销轴进行转动,便于通过控制第三气动肌
肉的进气量实现对患者髋关节的康复锻炼。
13.可选的,两个所述第一万向节的结构均与第二万向节的结构相同,两个所述第一万向节和第二万向节均通过螺栓分别与第一固定脚和第二固定脚固定连接。
14.采用该方案,第一固定脚和第二固定脚分别可以为第一万向节和第二万向节提供固定位置,同时也为第一气动肌肉、第二气动肌肉和第三气动肌肉通过支撑点,便于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康复锻炼。
15.可选的,所述调节架的形状为t形,所述调节架通过销钉分别与旋转支杆、第一气动肌肉和第二气动肌肉转动连接。
16.采用该方案,这样可以便于通过控制第一气动肌肉和第二气动肌肉的进气量可以控制调节架的相对转动角度,从而便于使患者的膝关节进行活动。
17.可选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脚的结构均与第二固定脚的结构相同,两个所述第一固定脚和第二固定脚的形状均为l形,两个所述第一固定脚和第二固定脚均通过焊接方式与旋转支杆固定连接。
18.采用该方案,第一固定脚和第二固定脚可以便于使用者对第一万向节和第二万向节进行安装,同时使第一气动肌肉、第二气动肌肉和第三气动肌肉与旋转支杆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便于第一气动肌肉、第二气动肌肉和第三气动肌肉进行伸缩运动,同时第一万向节和第二万向节可以使第一气动肌肉、第二气动肌肉和第三气动肌肉能够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实现对调节架和旋转支杆的角度控制。
19.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20.1、该基于气动肌肉的下肢康复装置,调节架通过销钉与旋转支杆转动连接,使用时,将患者的腿部放置于支撑环的内部,脚放置于脚蹬上,通过控制第一气动肌肉和第二气动肌肉的进气量,进而使膝关节处进行运动,同时通过控制第三气动肌肉进气量,可以使髋关节处进行运动,从而实现对患者腿部进行康复锻炼,装置结构简单,便于使用者进行操作使用。
21.2、该基于气动肌肉的下肢康复装置,通过在旋转支杆和调节架外表面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环,进而调节两个支撑环在旋转支杆和调节架的相对位置,可以适用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康复治锻炼,通过在限位杆靠近旋转支架侧面的中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通过变换调节螺栓与限位杆的相对位置,可以对髋关节的运动角度范围进行调节,从而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支杆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支杆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架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

支架,2

旋转支杆,3

第一固定脚,4

调节螺栓,5

限位杆,6
‑ꢀ
第一万向节,7

第三气动肌肉,8

第一气动肌肉,9

第二气动肌肉,10

调节架,11

脚蹬,12

支撑环,13

车轮,14

第二固定脚,15

第二万向节。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29.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基于气动肌肉的下肢康复装置,它包括支架1,支架1侧面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旋转支杆2,支架1靠近旋转支杆2顶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5;
30.旋转支杆2远离支架1外表面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调节架10,旋转支杆2 靠近支架1顶面和底面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脚3,两个第一固定脚3内壁一侧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万向节6,两个第一万向节6远离第一固定脚3外表面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动肌肉8和第二气动肌肉9,第一气动肌肉8和第二气动肌肉9远离第一万向节6外表面的一端均与调节架10 转动连接;
31.限位杆5靠近旋转支架1侧面的中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4,调节螺栓4 的外表面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三气动肌肉7,第三气动肌肉7远离调节螺栓4 外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万向节15,第二万向节15远离第三气动肌肉7 外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脚14,第二固定脚14与旋转支杆2的侧面固定连接;
32.旋转支杆2和调节架10外表面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环12,调节架 10远离旋转支杆2外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脚蹬11。
3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支架1外表面底端的四角均转动连接有车轮13,四个车轮13均为麦克纳姆轮。
34.该方案在具体实施时,麦克纳姆轮可以使该装置进行全方位的位置变动,便于使用者对该装置进行位置变动。
3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旋转支杆2通过销轴与支架1固定连接,旋转支杆2靠近支架1的侧面与支架1相贴合。
36.该方案在具体实施时,旋转支杆2通过销轴与支架1进行转动连接时,在销轴的两端要加装开口型固定环,这样可以便于使用者进行安装,同时也便于后期的拆卸维修。
3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两个第一万向节6的结构均与第二万向节15的结构相同,两个第一万向节6和第二万向节15均通过螺栓分别与第一固定脚3和第二固定脚14固定连接。
38.该方案在具体实施时,两个第一万向节6和第二万向节15通过螺栓与第一固定脚3和第二固定脚14进行固定连接后,可以使第一气动肌肉8、第二气动肌肉9和第三气动肌肉7进行一定角度转动,从而便于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康复锻炼。
3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调节架10的形状为t形,调节架 10通过销钉分别与旋转支杆2、第一气动肌肉8和第二气动肌肉9转动连接。
40.该方案在具体实施时,调节架10的t形结构,可以便于通过第一气动肌肉8和第二气动肌肉9的伸缩运动,来使调节架10相对与旋转支杆2进行转动,实现患者小腿的伸直与弯曲。
4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两个第一固定脚3的结构均与第二固定脚14的结构相同,两个第一固定脚3和第二固定脚14的形状均为l 形,两个第一固定脚3和第二固定脚14均通过焊接方式与旋转支杆2固定连接。
42.该方案在具体实施时,两个第一固定脚3和第二固定脚14的l形,可以增大第一气
动肌肉8、第二气动肌肉9和第三气动肌肉7与旋转支杆2之间的距离,这样便于第一气动肌肉8、第二气动肌肉9和第三气动肌肉7进行伸缩运动,防止与旋转支杆2之间相干涉。
4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使用者使用时,调节架10通过销钉与旋转支杆2转动连接,使用时,将患者的腿部放置于支撑环12的内部,脚放置于脚蹬11上,通过控制第一气动肌肉8和第二气动肌肉9的进气量,进而使膝关节处进行运动,同时通过控制第三气动肌肉7进气量,可以使髋关节处进行运动,从而实现对患者腿部进行康复锻炼,装置结构简单,便于使用者进行操作使用,再通过在旋转支杆2和调节架10外表面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环12,进而调节两个支撑环12在旋转支杆2和调节架10的相对位置,可以适用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康复治锻炼,通过在限位杆5靠近旋转支架1侧面的中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4,通过变换调节螺栓4与限位杆5的相对位置,可以对髋关节的运动角度范围进行调节,从而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
4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