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封装肛门管

文档序号:26159333发布日期:2021-08-06 12:53阅读:83来源:国知局
可封装肛门管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封装肛门管。



背景技术:

灌肠法是指,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能够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低温溶液为高热患者降温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的,现有技术在操作的过程中,灌肠时由于灌肠管的外壁涂有油石蜡油进行润滑,故而灌肠时的灌肠管较难固定,加之药液灌入肠内后,肠内压增大,而且需要大量液体经过肛门管到达患者肠道内,以清洁患者肠道为手术做准备,此过程需要大量液体反复冲刷,直到冲洗液为透明,操作结束后,肛门管内难免会残留液体,管内的液体对拔管操作要求很高,拔管时如何防止肛门管内的液体流出至关重要,液体极易滴到医护人员的身上或地上,提高了病毒的传播风险,清理起来比较麻烦,对环境有很大地污染,由于医院的人员聚集,保证一个清新的环境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封装肛门管,通过防溅套在未使用时,均匀的折叠在连接端口外圈的位置,当需要使用时,通过将防溅套逐渐向固定圈的右侧拉伸,即将滑动端口逐渐向导管的顶端进行拉伸,并在此过程中,将导管逐渐拔出患者的身体,进而避免在将导管拔出患者肛门时液体的外溅,避免这些液体滴到医护人员的身上或地上,同时也避免这些液体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进而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从而提高可封装肛门管使用的安全性,通过易撕口的设置,可以便捷地将离型纸贴片与粘贴片进行揭开分离,然后将防溅套以折叠线为中轴进行折叠,进而将两块粘贴片进行相互黏贴,这时便实现对防溅套及导管的密封处理,从而提高可封装肛门管的封装效果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封装肛门管,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的左端安装有连接端口,所述导管的内侧设置有出液孔,所述连接端口的外圈安装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的右端安装有防溅套,所述防溅套的右端安装有滑动端口,所述防溅套的外圈设置有粘贴片,所述粘贴片的外端安装有离型纸贴片,所述离型纸贴片的上端安装有易撕口,所述防溅套的内侧设置有折叠线。

优选的,所述导管为圆柱形结构设置的透明软管,安装于连接端口右端的位置,且与连接端口为贯通密封连接;导管用于向患者的结肠进行灌注液体的管道,通过导管的安装设置,可以将经由连接端口进入的液体输送至出液孔,然后实现对患者的治疗。

优选的,所述连接端口为塔式结构的连接口,安装于固定圈内圈的位置,连接端口的内圈为中空结构;塔式结构的连接端口可以适应于多种灌肠器或者输液容器,进而方便将灌肠器或者输液容器与连接端口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向导管进行灌药。

优选的,所述出液孔为半圆形光滑的凹型孔,共有两个,安装于导管上、下两端的位置;通过出液孔的安装设置,可以将经由导管输送的液体输送到患者需要的位置,同时设置两个出液孔,可以实现导管顶端的双孔出液体,进而提高液体流向患者的速度,从而提高对患者治疗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固定圈为圆环形结构,安装于防溅套左端的位置,且固定圈与连接端口、防溅套的连接均为密封连接;固定圈通过密封且固定的安装于连接端口外圈的位置,进而实现将防溅套固定于连接端口外侧的位置,从而实现防溅套对导管拔出时的防溅作用。

优选的,所述防溅套为透明的聚乙烯薄膜,防溅套的长度大于导管的长度;防溅套在未使用时,均匀的折叠在连接端口外圈的位置,当需要使用时,通过将防溅套逐渐向固定圈的右侧拉伸,即将滑动端口逐渐向导管的顶端进行拉伸,并在此过程中,将导管逐渐拔出患者的身体,进而避免在将导管拔出患者肛门时液体的外溅,避免这些液体滴到医护人员的身上或地上,同时也避免这些液体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进而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从而提高可封装肛门管使用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滑动端口为圆柱形结构的端口,外侧的四周分布有防滑凸点,安装于导管外圈的位置;通过手持滑动端口,并逐渐向固定圈的右侧滑动,即将滑动端口逐渐向导管的顶端靠近,进而带动防溅套在导管外圈的滑动,从而避免将导管从患者的体内拔出时液体的洒落及外溅,进而避免这些液体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可以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从而提高可封装肛门管使用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离型纸贴片与粘贴片均为长方形结构,离型纸贴片与粘贴片的数量均为两个,离型纸贴片与粘贴片的尺寸相同;通过易撕口的设置,可以便捷地将离型纸贴片与粘贴片进行揭开分离,然后将防溅套以折叠线为中轴进行折叠,进而将两块粘贴片进行相互黏贴,这时便实现对防溅套及导管的密封处理,从而提高可封装肛门管的封装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塔式结构的连接端口可以适应于多种灌肠器或者输液容器,进而方便将灌肠器或者输液容器与连接端口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向导管进行灌药,通过出液孔的安装设置,可以将经由导管输送的液体输送到患者需要的位置,同时设置两个出液孔,可以实现导管顶端的双孔出液体,进而提高液体流向患者的速度,从而提高对患者治疗的效果,防溅套在未使用时,均匀的折叠在连接端口外圈的位置,当需要使用时,通过将防溅套逐渐向固定圈的右侧拉伸,即将滑动端口逐渐向导管的顶端进行拉伸,并在此过程中,将导管逐渐拔出患者的身体,进而避免在将导管拔出患者肛门时液体的外溅,避免这些液体滴到医护人员的身上或地上,同时也避免这些液体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进而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从而提高可封装肛门管使用的安全性,通过手持滑动端口,并逐渐向固定圈的右侧滑动,即将滑动端口逐渐向导管的顶端靠近,进而带动防溅套在导管外圈的滑动,从而避免将导管从患者的体内拔出时液体的洒落及外溅,进而避免这些液体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可以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从而提高可封装肛门管使用的安全性,通过易撕口的设置,可以便捷地将离型纸贴片与粘贴片进行揭开分离,然后将防溅套以折叠线为中轴进行折叠,进而将两块粘贴片进行相互黏贴,这时便实现对防溅套及导管的密封处理,从而提高可封装肛门管的封装效果。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前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后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结束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管;2、连接端口;3、出液孔;4、固定圈;5、防溅套;6、滑动端口;7、易撕口;8、离型纸贴片;9、粘贴片;10、折叠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可封装肛门管,包括导管1,所述导管1的左端安装有连接端口2,所述导管1的内侧设置有出液孔3,所述连接端口2的外圈安装有固定圈4,所述固定圈4的右端安装有防溅套5,所述防溅套5的右端安装有滑动端口6,所述防溅套5的外圈设置有粘贴片9,所述粘贴片9的外端安装有离型纸贴片8,所述离型纸贴片8的上端安装有易撕口7,所述防溅套5的内侧设置有折叠线10。

具体的,所述导管1为圆柱形结构设置的透明软管,安装于连接端口2右端的位置,且与连接端口2为贯通密封连接;导管1用于向患者的结肠进行灌注液体的管道,通过导管1的安装设置,可以将经由连接端口2进入的液体输送至出液孔3,然后实现对患者的治疗。

具体的,所述连接端口2为塔式结构的连接口,安装于固定圈4内圈的位置,连接端口2的内圈为中空结构;塔式结构的连接端口2可以适应于多种灌肠器或者输液容器,进而方便将灌肠器或者输液容器与连接端口2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向导管1进行灌药。

具体的,所述出液孔3为半圆形光滑的凹型孔,共有两个,安装于导管1上、下两端的位置;通过出液孔3的安装设置,可以将经由导管1输送的液体输送到患者需要的位置,同时设置两个出液孔3,可以实现导管1顶端的双孔出液体,进而提高液体流向患者的速度,从而提高对患者治疗的效果。

具体的,所述固定圈4为圆环形结构,安装于防溅套5左端的位置,且固定圈4与连接端口2、防溅套5的连接均为密封连接;固定圈4通过密封且固定的安装于连接端口2外圈的位置,进而实现将防溅套5固定于连接端口2外侧的位置,从而实现防溅套5对导管1拔出时的防溅作用。

具体的,所述防溅套5为透明的聚乙烯薄膜,防溅套5的长度大于导管1的长度;防溅套5在未使用时,均匀的折叠在连接端口2外圈的位置,当需要使用时,通过将防溅套5逐渐向固定圈4的右侧拉伸,即将滑动端口6逐渐向导管1的顶端进行拉伸,并在此过程中,将导管1逐渐拔出患者的身体,进而避免在将导管1拔出患者肛门时液体的外溅,避免这些液体滴到医护人员的身上或地上,同时也避免这些液体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进而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从而提高可封装肛门管使用的安全性。

具体的,所述滑动端口6为圆柱形结构的端口,外侧的四周分布有防滑凸点,安装于导管1外圈的位置;通过手持滑动端口6,并逐渐向固定圈4的右侧滑动,即将滑动端口6逐渐向导管1的顶端靠近,进而带动防溅套5在导管1外圈的滑动,从而避免将导管1从患者的体内拔出时液体的洒落及外溅,进而避免这些液体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可以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从而提高可封装肛门管使用的安全性。

具体的,所述离型纸贴片8与粘贴片9均为长方形结构,离型纸贴片8与粘贴片9的数量均为两个,离型纸贴片8与粘贴片9的尺寸相同;通过易撕口7的设置,可以便捷地将离型纸贴片8与粘贴片9进行揭开分离,然后将防溅套5以折叠线10为中轴进行折叠,进而将两块粘贴片9进行相互黏贴,这时便实现对防溅套5及导管1的密封处理,从而提高可封装肛门管的封装效果。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先将可封装肛门管的密封包装袋撕开,然后将可封装肛门管取出,然后将可封装肛门管自患者的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然后塔式结构的连接端口2可以适应于多种灌肠器或者输液容器,进而方便将灌肠器或者输液容器与连接端口2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向导管1进行灌药,通过出液孔3的安装设置,可以将经由导管1输送的液体输送到患者需要的位置,同时设置两个出液孔3,可以实现导管1顶端的双孔出液体,进而提高液体流向患者的速度,从而提高对患者治疗的效果,固定圈4通过密封且固定的安装于连接端口2外圈的位置,进而实现将防溅套5固定于连接端口2外侧的位置,从而实现防溅套5对导管1拔出时的防溅作用,防溅套5在未使用时,均匀的折叠在连接端口2外圈的位置,当需要将导管1从患者的身体拔出时,通过手持滑动端口6,并逐渐向固定圈4的右侧滑动,即将滑动端口6逐渐向导管1的顶端靠近,进而带动防溅套5在导管1外圈的滑动,从而避免将导管1从患者的体内拔出时液体的洒落及外溅,进而避免这些液体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可以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从而提高可封装肛门管使用的安全性,当将导管1完全拔出时,通过易撕口7的设置,可以便捷地将离型纸贴片8与粘贴片9进行揭开分离,然后将防溅套5以折叠线10为中轴进行折叠,进而将两块粘贴片9进行相互黏贴,这时便实现对防溅套5及导管1的密封处理,从而提高可封装肛门管的封装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