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14208发布日期:2021-12-28 21:38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


背景技术:

2.创面封闭负压吸引技术(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创面治疗新技术。该技术需要使用伤口引流敷料和负压源,通过间断负压吸引或持续负压吸引两种吸引方式工作。循证医学研究已经认为vac应用于各类急、慢性伤口、全层伤口、深腔或窦道伤口的治疗明显优于传统敷料。尤适用于各类传统外科方法无效的慢性难愈性伤口及不能立即试行确定性外科创面关闭方法如皮瓣移植等的伤口。与常规换药相比,vac具有更加优异的创面愈合速度和愈合效果,同时费效比更低,并能显著降低医护人员工作量。
3.创面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是将传统的负压引流方法与封闭性敷料相结合,该技术采用带有引流管的泡沫多孔敷料来覆盖或填充创面,再用半透膜对敷料进行封闭,使整个体系成为密闭空间,最后将引流管连接在负压源上,通过控制压力值来促进创面愈合。其中多孔泡沫敷料作为负压源和创面间的中介,在整个引流系统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目前,常用的引流敷料有聚乙烯醇海绵和医用聚氨酯海绵。聚乙烯醇海绵制造工艺复杂,存在填料残留会引起微生物超标,易引起伤口感染,而且会存在失水变硬问题。医用聚氨酯海绵为立体多孔结构,孔径较大,引流更通畅,肉芽生长更快,是目前市场应用的主导。
4.医用聚氨酯引流海绵由聚酯或聚醚多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水、催化剂和稳定剂等原料发泡而成,然后根据使用需要切割成一定尺寸,最后经过一定处理工艺达到临床使用的安全性。目前市场中负压医用聚氨酯海绵敷料产品主要为疏水海绵,海绵孔径大多≥0.3mm,压力下新生肉芽组织很容易长入海绵内,致使海绵无法更换或更换时出血过多,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同时负压引流套装整体密封性也是负压引流的关键,目前市场中负压源监测漏气灵敏度较低,微量漏气很难监测到,容易造成伤口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5.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促进细胞修复、降低新生肉芽与海绵的黏连,同时灵敏监测伤口处漏气的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
6.技术方案:一种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包括无菌医用贴膜、负压引流用聚氨酯海绵、针筒、吸气管、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吸气管前端与针筒连通,向后端依次连接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最后和负压引流用聚氨酯海绵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通过三通连接在吸气管中,所述无菌医用贴膜覆盖所述负压引流用聚氨酯海绵的上端面,所述负压引流用聚氨酯海绵下端面设有一层凝胶层,所述凝胶层附着所述聚氨酯海绵下端面孔隙的表面且不完全填充孔隙,所述吸气管的另一接口连接负压引流用聚氨酯海绵,所述负压引流用聚氨酯海绵连接负压设备。凝胶层防止海绵与伤口黏连,方便海绵更换,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医护人员的使用便捷性,不会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同时与未改性的聚氨酯海绵相比,凝胶层会加速伤口处肉芽的生长,防止伤口感染,并加速伤口愈合。
7.进一步的,所述凝胶层的厚度为0.05

0.3mm。
8.进一步的,所述凝胶层的厚度为0.1

0.15mm。
9.进一步的,所述负压引流用聚氨酯海绵孔隙的孔径0.5

1.5mm,附着凝胶层后聚氨酯海绵孔隙的孔径为0.4

1.3mm。
10.进一步的,所述吸气管上安装有负压表。
11.进一步的,所述针筒、吸气管为由医用塑料制成的针筒、吸气管。
12.进一步的,所述吸气管的后端端口连接一个三通,所述三通的一个接口连接负压引流用聚氨酯海绵,另一个接口通过吸液管连接负压设备。
13.利用针筒抽吸数次至压力表达到16kpa,然后将推杆推至针筒最深处,停止抽吸并放置,若伤口处敷料漏气,压力表中压力值会逐渐降低,同时针筒内的体积会逐渐增大,此时需要医护人员重新对伤口进行密封处理。
14.进一步的,所述负压引流用聚氨酯海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1)聚氨酯海绵进行预处理:将医用聚氨酯海绵切割为15cm
×
10cm
×
3cm;然后放入温度30℃的纯化水内清洗2小时,50℃干燥2小时。
16.(2)聚氨酯海绵浸泡液配置:浸泡液由0.05%聚谷氨酸、0.1%聚赖氨酸、0.1%黄柏提取物,0.1%卡波姆980,余量为去离子水,其中聚谷氨酸分子量为1000kda,聚赖氨酸分子量为9kda。工艺为先将黄柏提取物均匀分散于去离子水中,然后将配方中其它物料均匀撒于去离子水表面,放置过夜,最后搅拌均匀。
17.(3)将聚氨酯海绵浸渍于浸泡液中浸泡处理15分钟,取出放置于托盘中,放入温度50℃的烘箱内,保温30min,制得具有凝胶层的聚氨酯海绵。
18.测试聚氨酯海绵表面凝胶层的厚度为0.05

0.3mm。
19.处理后的医用聚氨酯海绵在达到将伤口处渗液引流的同时,起到促进伤口处肉芽生长,提供伤口快速愈合的微环境,修复受损细胞,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骨架及营养,防止新生肉芽与引流海绵之间产生黏连,从而达到伤口快速愈合、淡疤痕和降低伤口二次伤害等作用。
20.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通过在聚氨酯海绵的表面设置一层凝胶层解决了临床聚氨酯海绵负压引流套装使用过程中海绵与新生肉芽的黏连问题,而且凝胶层使伤口愈合更快,减少伤口二次伤害,增强临床患者使用舒适感。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检漏装置与引流套装的引流管路相连,及时监控伤口漏气情况,减少因伤口处负压泄漏造成的伤口恶化,提高封闭创伤负压引流成功率。
附图说明
21.图1为装有单向阀和压力表的针筒示意图;
22.图2为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整体示意图一;
23.图3为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整体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25.实施例1
26.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如图1

2所示,包括无菌医用贴膜5、负压引流用聚氨酯海绵6、针筒4、吸气管7、第一单向阀2和第二单向阀3,所述无菌医用贴膜覆盖所述负压引流用聚氨酯海绵的上表面,所述负压引流用聚氨酯海绵表面设有一层 0.05

0.3mm的凝胶层,所述凝胶层附着所述聚氨酯海绵孔隙的表面且不完全填充孔隙,所述聚氨酯海绵孔隙的孔径0.5

1.5mm,附着凝胶层后聚氨酯海绵孔隙的孔径为0.4

1.3mm,所述吸气管7前端与针筒4连通,向后端依次连接第二单向阀3、第一单向阀2,最后和负压引流用聚氨酯海绵6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通过三通连接在吸气管中,使三通的一个接口置于空气中,所述负压引流用聚氨酯海绵通过吸液管8连接负压设备9。
27.实施例2
28.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吸气管7的后端口设置一个三通10接口,一个接口连接负压引流用聚氨酯海绵,另一个接口通过吸液管8连接负压设备9。无菌医用贴膜覆盖在聚氨酯海绵表面,然后在医用贴膜表面裁剪一个直径约2cm的圆孔,通过三通将吸液管和吸气管接入海绵内,使用时先通过针筒端监测海绵处密封性,检测结束后将吸液管与负压设备相连,开始伤口负压治疗。
29.具体使用方法:
30.1.将聚氨酯海绵根据伤口大小及形状进行裁剪,并贴敷在伤口处;
31.2.取出医用贴膜,将粘贴区向下覆盖在海绵及未受损的皮肤之上,医用贴膜至少覆盖住未受损皮肤距创面边缘3

5cm处,确保与未受损皮肤粘贴牢固、紧密;
32.3.选择海绵表面合适位置将医用贴膜捏起、聚拢,裁剪一或两个直径约2cm的圆孔;
33.4.将吸液管或吸气管插入圆孔内,用医用贴膜密封插入的导管,确保导管与医用贴膜粘贴牢固、紧密;
34.5.利用针筒抽吸数次至压力表到16kpa,然后将推杆推至针筒最深处,停止抽吸并放置,评价伤口处是否漏气;
35.6.评价完毕后将引流管与负压设备连接,设置负压开始进行负压吸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