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漂浮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74629发布日期:2021-09-25 11:0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漂浮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漂浮舱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漂浮舱。


背景技术:

2.漂浮舱是用于实施漂浮疗法的设备,漂浮疗法是一种放松疗法,常规方法是准备好盐溶液,溶液温度与体温相当,让身体在溶液中漂浮起来,起到恢复健康、提高学习认知、心理调节、舒缓压力、改善睡眠等功效。但漂浮溶液循环使用容易产生细菌病毒,而在过滤细菌病毒的同时会将盐过滤掉而导致浪费。并且盐溶液浓度固定导致人体较大面积漏出水面,使得体验者相对于水面的位置无法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从而影响使用者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漂浮舱,用于提高沉浮装置的移动精度,避免沉浮装置出现卡顿的现象,增强用户体验。
4.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漂浮舱,包括用于蓄水的蓄水舱、漂浮在蓄水舱内的漂浮舱、若干个设置在漂浮舱底部且与漂浮舱连通的沉浮舱和沿竖向方向滑动设置在沉浮舱内的沉浮装置,所述的沉浮装置包括中空的箱体,所述的沉浮舱内设置有滑架,所述的沉浮装置上设置有导轨,所述的滑架上设置有与导轨滚动连接的滚轮。
5.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轨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沉浮装置的两侧。
6.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轨的横截面为小端朝外的等腰梯形,滚轮的圆柱面上设置有与滚轮同轴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横截面为大端朝外的等腰梯形。
7.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架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滚轮的转轴,所述的沉浮装置其中一个的滚轮与转轴偏心设置。
8.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轨滚动连接有两个滚轮。
9.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沉浮装置内设置有水管,所述的水管连通有位于漂浮舱外侧的水泵。
10.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沉浮装置为t型。
11.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沉浮装置采用铝合金制成。
12.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沉浮装置的上表面滑动设置有调节板。
13.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沉浮装置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开口朝内向下的l型调节压板,调节板设置在两个调节压板之间。
14.本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适用新型漂浮舱中设置了辅助人体漂浮的支撑结构,用于调节人体与水面的相对高度,适用于任何包括自来水等在内的漂浮溶液,从而改善了用户体验效果且安全又卫生。本方案利用导轨与滚轮的配合使用,对沉浮装置的移动方
向进行导向和限制,能够有效提高沉浮装置的移动精度以及稳定性,从而减少出现卡顿的现象。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沉浮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17.图3为图2的左视图;
18.图4为图3的a向剖视图;
19.图5为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滑架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21.其中1

蓄水舱,2

漂浮舱,3

遮挡盖板,4

沉浮舱,5

沉浮装置,51

箱体,52

导轨,6

支撑杆,7

内侧连接板,8

外侧连接板,9

连接螺钉,10

密封套筒,11

滑架,12

滚轮,121

转轴,13

调节板,14

调节板导轨,15

调节压板,16

锁紧螺钉,17

垫片,18

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23.实施例1:
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漂浮舱,包括用于蓄水的蓄水舱1、漂浮在蓄水舱1内的漂浮舱2、若干个设置在漂浮舱2底部且与漂浮舱2连通的沉浮舱4和沿竖向方向滑动设置在沉浮舱4内的沉浮装置5,所述的沉浮装置5包括中空的箱体51。所述的沉浮舱4内设置有滑架11,所述的沉浮装置5上设置有导轨52,所述的滑架11上设置有与导轨52滚动连接的滚轮12。
25.本方案使用时,向蓄水舱1内加入足够的水分,使漂浮舱2能够在蓄水舱1内漂浮,使用者进入漂浮舱2之后向漂浮舱2内添加水分,使用者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实现漂浮。由于箱体51中空,沉浮装置5也能够漂浮而对使用者进行支撑以起到辅助漂浮的效果。
26.在漂浮舱2内水位逐渐增加而使得沉浮装置5上升的过程中,滑架11上的滚轮12与沉浮装置5上的导轨52滚动连接,从而利用滚轮12对导轨52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以此控制沉浮装置5的上升方向,并减少沉浮装置5的自由度,避免沉浮装置5随意晃动而出现与其他结构发生干涉、卡顿的现象,使沉浮装置5的浮动流畅,避免影响使用者的体验。
27.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沉浮舱4设置有三个以对应使用者身体的头部、中部和脚部位置,沉浮装置5相应的也设置有三个。在沉浮装置5对使用者进行支撑时,由于支撑头部与支撑脚部的沉浮装置5相对于支撑中部的沉浮装置5受到的压力更小,相应的需要提供的浮力更小,因此能够根据实际的使用状况设计对应箱体51的体积大小,以便于针对不同的部分使沉浮装置5提供不同大小的浮力。本实施例中,沉浮装置5所提供的浮力大小不作为本方案的保护点,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方案记载的内容结合实际使用需求能够实现上述效果,此处不对沉浮装置5提供浮力的大小进行限定。
28.蓄水舱1上转动设置有能够盖在漂浮舱2上方的遮挡盖板3。
29.实施例2:
30.如图2、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轨52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沉浮装置5的两侧。
31.相应的滑架11上设置有分别位于沉浮装置5两侧的滚轮12,以此能够加强滚轮12对沉浮装置5的限位效果,进一步减少沉浮装置5的转动自由度,并使得沉浮装置5仅能够沿着一个方向上下移动,降低沉浮装置5与其他结构发生碰撞、干涉的风险,进一步提高沉浮装置5的移动精度和稳定性。
32.实施例3:
33.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轨52的横截面为小端朝外的等腰梯形,滚轮12的圆柱面上设置有与滚轮12同轴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横截面为大端朝外的等腰梯形。将导轨52的横截面设计为等腰梯形,能够在导轨52与滚轮12配合安装时起到自动对中的作用,便于快速将导轨52导入环形凹槽的范围内,提高导轨52与滚轮12的安装精度以及相对位置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导轨52与滚轮12相对移动时的相对位置精度,降低导轨52与滚轮12相互碰撞的风险。
34.实施例4:
35.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滑架1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滚轮12的转轴121,所述的沉浮装置5其中一个的滚轮12与转轴121偏心设置。所述的转轴121支撑在滑架11上,沉浮装置5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时,与转轴121偏心设置滚轮12与导轨52之间的间隙随着滚轮12的转动不断变化,从而使得沉浮装置5能够在一定间隙范围内自适应调节移动方向,以此消除加工误差、装配误差导致的影响,避免因加工误差、装配误差而使得滚轮12与导轨52之间存在卡顿或阻力增加的现象,所述的滚轮12与转轴121偏心距为1

2mm。
36.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轨52滚动连接有两个滚轮12。通过使导轨52与两个滚轮12连接,能够限制沉浮装置5朝向滚轮12两侧发生偏转的自由度,从而避免沉浮装置5发生偏转而与滚轮12卡死。
37.实施例6:
38.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沉浮装置5内设置有水管18,所述的水管18连通有位于漂浮舱2外侧的水泵。以此能够通过水泵向沉浮装置5内注水或将沉浮装置5内的水排出,以此调节沉浮装置5的浮力大小。
39.实施例7:
4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沉浮装置5为t型。箱体51相应的也设计为t型,以此能够增加沉浮装置5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沉浮装置5的稳定性并增加沉浮装置5受到的浮力。
4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沉浮装置5采用铝合金制成。以此在保证沉浮装置5自身强度的条件下,能够减小沉浮装置5的重量。所述的沉浮装置5也能够采用其他具备一定强度的轻质材料,例如塑料。
42.实施例8:
43.如图2、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沉浮装置5的上表面滑动设置有调节板13。使头部附近的沉浮装置5上的调节板13向远离人体的方向移动,使脚部附近的沉浮装置5上的调节板13向远离人体的方向移动,还能够延长沉浮装置5能够支撑
人体的有效长度,从而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
44.通过使调节板13与沉浮装置5相对滑动,还能够增加沉浮装置5上表面的表面积,增加人体受支撑的有效范围,同时增加沉浮装置5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沉浮装置5受到的浮力以及稳定性。
45.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沉浮装置5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开口朝内向下的l型调节压板15,调节板13设置在两个调节压板15之间。利用l型调节压板15对调节板13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控制调节板13能够移动的方向。其中一个l型调节压板15上设置有锁紧螺钉16,锁紧螺钉16的轴线指向调节板13的侧面,通过旋进锁紧螺钉16,使锁紧螺钉16对调节板13施加压力,能够利用锁紧螺钉16将调节到位的调节板13锁紧而避免调节板13再随意移动。
46.所述的锁紧螺钉16与调节板13之间能够设置垫片17,所述的垫片17能够采用金属垫片、橡胶垫片,利用垫片17能够消除加工误差导致的间隙,增强锁紧螺钉16的锁紧效果,并对锁紧螺钉16提供反作用力而增强锁紧螺钉16的自锁效果。
47.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沉浮装置5上设置有两个调节板导轨14,所述的调节板13与调节板导轨14滑动连接,利用调节板导轨14能够对调节板13起到导向的作用,提高调节板13的移动精度,避免调节板13与其他结构发生干涉而卡住。
48.实施例9:
4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沉浮装置5上设置有用于检测使用者体重的传感器以及检测浮力的传感器,以此在使用者躺上沉浮装置5上时,能够检测使用者的体重,然后根据检测到的数据控制漂浮舱2内的加水量,在沉浮装置5上浮的过程中检测沉浮装置5的浮力,然后根据检测到的浮力与体重自适应调节加水量,或者控制水泵向竖向51内加水。
50.实施例10:
5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沉浮舱4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滑架11的支撑结构,所述的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沉浮舱4内的内侧连接板7、设置在沉浮舱4外侧的外侧连接板8、连接内侧连接板7与外侧连接板8的连接螺钉9和设置在内侧连接板7上且用于支撑滑架11的支撑杆6。所述的沉浮舱4与内侧连接板7之间设置有防水垫层,沉浮舱4与外侧连接板8之间设置有防水垫层,所述的连接螺钉9上套装有密封套筒10,所述的密封套筒10与内侧连接板7密封连接。利用支撑结构作为滑架11的安装基础以控制滑架11的位置精度,利用防水垫层增强沉浮舱4与内侧连接板7、沉浮舱4与外侧连接板8之间的防水效果,避免沉浮舱4内的水分泄漏而影响沉浮装置5的浮力。
52.本实施例中,其它未描述的内容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赘述。
5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