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入性生物传感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21073发布日期:2021-11-10 00:40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入性生物传感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植入性传感器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入性生物传感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血糖的监测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血糖值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情况。目前,血糖的检测可以分为采血后体外检测和和植入性血糖传感器实时检测。用采血后体外检测这种方法对血糖进行控制时,必须每天多次采血,对患者的精神和肉体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用植入性血糖传感器实时检测的方法越来越普及。
3.植入性生物传感器体积小巧,不易装配,同时一般由柔性电路制成,容易损坏,并且电路上有多个电极触点,不易固定,如果接触水会造成短路,申请号为202021433609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植入性生物传感器安装座,通过将植入性生物传感器放置在下固定块,使卡扣组与卡扣孔卡扣连接,这样便能将位于中间的植入性生物传感器夹紧,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可以与植入性生物传感器的上下表面紧密贴合,能有良好的密封效果,但是该设计是为了配合cn201310724053.3可控制植入角度的皮下组织内传感器装置中的涉及的植入性生物床传感器进行设计,所配合的传感器后期植入到底座后需要进行弯折才能固定在皮肤固定座上使传感器不突出皮肤固定座,并不适用于本案采用的无需弯折的传感器,同时该结构的卡口组在组装完成后,卡口组与电极孔处于同一平面,导致上固定块的平面不平整,不利于后期植入到皮肤固定座之后对电极柱的触点进行防水保护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植入性传感器安装座,可以方便快捷地保护植入性传感器,避免传感器上的电极触点触水短路。
5.一种植入性生物传感器固定装置,包括有相互配合的下固定座和上固定座,所述下固定座内开设有用于放置无需弯折的植入性生物传感器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沿其长度方向的槽壁上开设有卡槽,所述上固定座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下固定座相互配合的第一卡扣,所述上固定座的上表面至下表面开设有电极孔。
6.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扣的截面为梯形,所述第一卡扣靠近固定槽槽底一侧的宽度大于其相对面的宽度,所述第一卡扣靠近所述固定槽底面的一侧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a为20
°
~30
°

7.优选地,所述下固定座沿宽度方向一侧的侧面为与植入性生物传感器的柔性检测部相互配合的倾斜面。
8.优选地,所述下固定座的倾斜面一侧成型有第一卡块,所述下固定座与所述斜面相对的侧面成型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远离所述下固定座的一面均与所述倾斜面相互平行。
9.优选地,所述下固定座成型有第二卡块的一侧成型有第三限位块 406,所述第三
限位块406远离所述固定座40的侧面与所述倾斜面 403相互平行。
10.优选地,所述下固定座40的背部开设有凹槽30。
11.优选地,所述下固定座40、上固定座41分别设有上圆弧形凹槽 413、下圆弧凹槽407,所述上圆弧形凹槽413、下圆弧凹槽407构成用于所述半壁针穿过的穿过孔414。
12.优选地,所述固定槽401的槽底成型有便于植入性传感器固定的固定块408。
13.优选地,所述卡槽402包括有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1)本发明的固定装置包括有相互配合的下固定座和上固定座,所述下固定座内开设有用于放置无需弯折的植入性传感器的固定槽,所述下固定座沿着所述固定槽的长度方向的侧壁开设有通槽,所述上固定座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下固定座相互配合的第一卡扣,所述上固定座的上表面至下表面开设有电极孔,使用时,将植入性生物传感器放入到固定槽内,将电极柱通过电极孔过盈配合到电极孔内,将上固定座通过卡扣与卡槽的配合嵌入到下固定座上,使得电极柱的触点裸露,同时通过将卡扣与卡槽设置在侧边,使得上固定座的上表面只有裸露在外的电极柱触点突出,便于后期植入到皮肤固定座后,皮肤固定座盖体上的密封圈能够完全罩住电极柱的触点,防止上固定座的上表面由于表面高低不同,导致水渗透而接触到电极柱。
16.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卡扣截面为梯形,所述第一卡扣靠近固定槽槽底一侧的宽度大于其相对面的宽度,所述第一卡扣靠近所述固定槽底面的一侧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a为20
°
~30
°
,倾斜角在上固定座植入到下固定座时,由于倾斜角度较大,能够便于将第一卡扣卡入到下固定组的卡槽内,便于组装。
附图说明
17.图1本发明植入器装置分体示意图;
18.图2是本发明整体示意图;
19.图3是本发明的植入器去除一半外壳后内部正视图;
20.图4是本发明的植入器去除一半外壳后内部背面视图;
21.图5是本发明的植入器外壳半剖图;
22.图6是本发明的滑动座三维视图;
23.图7是本发明的滑动座正视图;
24.图8是本发明的滑动座背面视图;
25.图9是本发明的滑动座卡接传感器总成后半剖图;
26.图10是本发明图9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7.图11是本发明的传感器总成的正视图;
28.图12是本发明的传感器总成的背面视图;
29.图13是本发明的分离座与半壁针结合的视图;
30.图14是本发明植入性生物传感器背部示意图;
31.图15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6为图15的分解图;
33.图17为本发明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8为本发明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9为本发明底座的俯视图;
36.图20为图19沿ff线的剖视图;
37.图21为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2为本发明植入性生物传感器固定装置分体示意图;
39.图23为本发明下固定座示意图;
40.图24为本发明上固定座侧视示意图;
41.图25为本发明植入性生物传感器整体示意图;
42.图26为本发明植入性生物传感器拆分示意图;
43.图27为本发明植入性生物传感器固定装置整体示意图;
44.附图中:1、植入口;2、植入器外壳;3、滑动座;5、半通槽; 6、导向槽;7、分离板;8、传感器卡块;9、分离座卡块;10、卡板; 11、安装口;12、植入器盖体;13、弹性夹;14、加强筋;15、滑动槽;16、卡条;17、卡孔;18、钩状卡头;19、按钮卡块;20、推进弹簧;21、环形凹槽;22、分离座钩;23、倒钩;24、分离弹簧;25、传感器总成;26、分离座;27、半壁针;30、传感器固定装置凹槽; 31、分离座凹槽;32、分离槽;34、按钮;36、限位条;100、底座; 110、安装部;120、固定卡槽;121、缺口;122、凹槽;123、卡块;124、通孔;125、空槽;130、限位旋转轴孔;131、第一限位块;132、导向块;140、锁紧弹性块;141、压块;150、凸块;151、卡槽;160、定位块;170、夹持槽;200、盖体; 210、安装腔;211、密封圈;212、卡扣座;220、限位旋转轴;221、第二限位块;230、卡块;40.下固定座;401.固定槽;402. 卡槽;403.倾斜面;404.第一卡块;405.第二卡块;406.第三限位块; 407.下圆弧凹槽;41.上固定座;411.第一卡扣;412.电极孔;413. 上圆弧形凹槽;414.电极柱;50.植入性生物传感器;501.空白电极层;502.工作电极层;503参比电极层;504对电极层;505.电路接触部;506.柔性植入检测部;43.植入性生物传感器固定装置;70.植入性生物传感器植入器;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进一步说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6.一种植入性传感器固定装置40包括有相互配合的下固定座40和上固定座41,所述上固定座41为硅胶材质,所述下固定座40内开设有用于放置无需弯折的植入性生物传感器50的固定槽401,所述固定槽401沿其长度方向的槽壁上开设有卡槽402,所述上固定座41 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下固定座40相互配合的第一卡扣411,所述上固定座41的上表面至下表面开设有电极孔412,将电极柱414嵌入电极孔212内,将上固定座41通过卡扣与卡槽402的配合嵌入到下固定座40上,使得电极柱的触点裸露,同时通过将卡扣与卡槽402 设置在侧边,使得上固定座41的上表面只有裸露在外的电极柱触点突出,便于后期植入到底座100后,底座100的盖体200上的密封圈 211能够完全罩住电极柱414的触点,防止水接触到电极柱414,防止上固定座的上表面由于表面高低不同,导致水渗透而接触到电极柱,使得固定装置与皮肤固定座60配合使用后,使得植入性生物传感器的在有液体的环境中也能作业。
47.一种新型植入性生物传感器的植入装置,包括有植入性生物传感器植入器70,所
述植入性生物传感器植入器70的发射端倾斜卡接有放置有无需弯折的植入性生物传感器50的植入性传感器固定装置 43,所述植入性生物传感器植入器70的发射端为向上的倾斜面,植入性传感器固定装置43与植入性生物传感器植入器70卡接的面为水平面,同时分离座26与植入性传感器固定装置43接触的面和植入性生物传感器植入器70的发射端一样都是向上倾斜的斜面且与之相互平行,这样可以保证植入性生物传感器植入器70与与所述植入性传感器固定装置43连接时可以倾斜植入,所述植入性传感器固定装置 43放置与底座100上,所述底座100与所述植入性生物传感器植入器70可拆卸固定连接。
48.具体地,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有相互配合的盖体200,底座100 与盖体200可以由塑料制成,底座100的下表面设有用于与皮肤固定的胶布,盖体200内设有为传感器提供电源的电池以及用于传输监测数据的无线数据传输部,所述底座100上成型有与植入性生物传感器植入器70配合的安装部110,所述盖体200 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部110配合的安装腔210,所述安装部110 的边缘处开设有用于限位植入性传感器固定装置43的固定卡槽 120,所述固定卡槽120靠近植入性生物传感器50电触点的一侧槽壁上开设有缺口121,所述安装腔210上与植入性生物传感器50电触点所在侧面相贴合的侧壁上固定有密封圈211,密封圈211内设有与电触点接触的电触头,在安装传感器固定装置后,密封圈121与电触点所在的侧面紧密贴合,以达到防水的效果。
49.具体地,所述第一卡扣411截面为梯形,所述第一卡扣411靠近所述固定槽401底面的一侧的倾斜面倾斜角度a为20
°
~30
°
,在上固定座植入到下固定座40时,由于倾斜角度较大,能够便于将第一卡扣411卡入到下固定组40的卡槽内402,便于组装。
50.具体地,所述植入性生物传感器50,为层状结构,包括有空白电极层501、工作电极层502、参比电极层503及对电极层504,所述空白电极层501、工作电极层502、参比电极层503及对电极层504 均包括有电路接触部505和柔性植入检测部506,所述电路接触部505 和柔性植入检测部506之间的过渡连接部分呈弯折设计,本案通过这样的弯折设计,减少了植入性生物传感器纵向的长度,使得传感器植入时,无需弯折,延长了植入性生物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51.具体地,所述电路接触部505和柔性检测部506之间的弯折角度 c为120
°
~150
°
,在保证植入性生物电路接触部505和柔性检测部 506之间是弯折设计的同时,保证了电路接触部505与皮肤相互平行时,柔性检测部506是倾斜植入到皮肤内,倾斜植入能够保证在植入同等深度下,加强柔性检测部506植入到皮肤内的血液会更深一些,使得检测的效果更加的精确。
52.具体地,所述电路接触505和柔性检测部506之间的过渡连接部分呈圆弧状,保证了连接强度;
53.具体地,所述空白电极层501、工作电极层502、参比电极层503 及对电极层504叠合后的厚度为0.25~0.3mm,能够最大程度的薄,保证轻巧的体积,便于使用。
54.具体地,所述柔性检测部506远离所述电路接触部505端部的宽度c为0.07~0.14mm,减少皮肤的创伤面积,减少异物感,增加使用舒适度。
55.具体地,所述柔性植入检测部506的结构强度从与所述电路接触部505相连的根部向远离所述电路接触部505的端部渐次减小,结构强度的渐次减小,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阶梯状的,这样的结构方式,使得柔性植入检测部远离根部过程中,厚度发生变化,变得
比较更薄,进一步的降低对组织的刺激,同样的,其厚度靠近根部的过程中,柔韧性增强,能够防止断裂;因为随着逐渐靠近根部,其受力也越来越大,如果把传感器厚度做成一致,则为了避免刺激皮下组织做的更薄,就容易断裂或出现裂缝,尤其是靠近根部的地方,其受力更大、应力更集中,也就更容易断裂、更容易出现裂缝,而这些都会影响传感器的测量精度,而如果选择比较厚的厚度,则对皮下组织的刺激非常大,也会影响检测精度,而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方式,即降低了对皮下组织的刺激,又保证了结构强度,进而提高了检测精度。
56.具体地,所述空白电极层501、工作电极层502、参比电极层503 及对电极层504的电路接触部505均为长方体,且宽度相同,保证整体的美观性,同时使得加工工艺简单。
57.具体地,所述下固定座40沿宽度方向一侧的侧面为与植入性生物传感器50的柔性检测部506相互配合的倾斜面403,所述下固定座40的倾斜面403一侧成型有第一卡块404,所述下固定座40与所述斜面403相对的侧面成型有第二卡块405,所述第一卡块404与第二卡块405远离所述下固定座40的一面均与所述倾斜面403相互平行,所述下固定座40成型有第二卡块405的一侧成型有第三限位块406,所述第三限位块406远离所述固定座40的侧面与所述倾斜面403相互平行,所述固定卡槽120的大小形状与植入性生物传感器固定装置43的外形尺寸形状相配合,当植入性生物传感器固定装置 43接收到植入器70的倾斜发射力时,植入性生物传感器固定装置沿着第一卡块404,第二卡块405,第三限位块406的倾斜方向植入到固定卡槽120内,第一卡块404,第二卡块405,第三限位块 406的倾斜面起着倾斜导向的作用。
58.所述固定卡槽120在与所述缺口121相邻的槽壁上开设有凹槽122,所述凹槽122的槽壁上成型有用于限位植入性传感器固定装置43的卡块123,所述卡块123的一端与所述凹槽122的槽壁固定,其另一端为自由端并倾斜延伸至所述固定卡槽120 内。
59.具体地,所述固定卡槽120槽底远离所述卡块123的一端开设有用于穿过半壁针的通孔124,所述下固定座40、上固定座 41分别设有与植入性生物传感器柔性检测部相配合的上圆弧形凹槽 413、下圆弧凹槽407,所述上圆弧形凹槽413、下圆弧凹槽407构成用于所述半壁针穿过的穿过孔414,使用时,传感器植入器70中的半壁针包裹植入性生物传感器50的柔性检测部506,通过弹簧将其一起推动,穿过通孔124后植入人体,然后半壁针收回,传感器电极留在人体内,完成植入皮肤的动作。
60.具体地,所述底座100上开设有限位旋转轴孔130,盖体 200上成型有与其配合的限位旋转轴220,为了方便限位旋转轴 220插入,所述限位旋转轴孔130可以上下分为导向部和限位部,所述限位旋转轴孔130的导向部的孔径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导向部内还成型有扇环状的导向块132,导向块132的弧度大小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在装配时,导向部可以方便限位旋转轴220 沿着导向块132进入,所述限位旋转轴孔130的限位部内成型有第一限位块131,第一限位块131与导向块132固定连接并且其弧度大小与导向块132下端面的弧度大小相同,所述限位旋转轴220远离所述盖体200的一端成型有配合所述第一限位块 131的第二限位块221,所述第一限位块131远离所述盖体200 的端面与所述限位旋转轴孔130顶面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限位块221靠近所述盖体200的端面与所述盖体200的距离,两个第一限位块131所围成的孔径大小等于限位旋转轴220的直径大小,限位旋转轴220通过一定的角度插入设在底座100上的限位旋转轴孔130内,限位旋转轴220可通过导向部方便地进入限位部,然后旋转盖体200使卡扣座212与安装部上的锁紧弹性块140卡接。
61.具体地,所述第一限位块13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131为两个,以限位旋转轴孔130的轴心线呈中心对称分布,保证装配的牢固度同时减少了模具的复杂性。
62.具体地,所述安装部110上远离所述固定卡槽120的侧面成型有锁紧弹性块140,所述锁紧弹性块140远离所述安装部 110的一端延伸靠近至所述底座100的边缘处,所述安装腔210 的侧壁上在其相应位置成型有与之配合的卡扣座212,由于传感器电极不能长期滞留于人体,在一段时间后需要取出,因此所述锁紧弹性块140远离所述安装部110的端部侧面成型有方便手指按压的压块141,便于松开底座100与盖体200的连接,因为压块141和锁紧弹性块140的存在,靠近压块141的安装部 110侧壁上开设有与内部连通的排水孔,进水后用于将安装部 110内的水及时排出。
63.具体的,所述底座100远离所述限位旋转轴孔130的边缘处成型有凸块150,所述凸块150的侧面开设有卡槽151,所述盖体200在其相应位置成型有与之配合的卡块230。当底座100 与盖体200旋转固定时,卡块230类似插销的作用插入卡槽151 内,用于加强盖体200与底座100的固定,另一方面凸块150 还可以限制盖体200旋转过度。
64.具体的,所述安装部110上与所述缺口121相对的侧面上成型有与植入性生物传感器植入器70配合的定位块160,所述安装部110在与所述缺口121相邻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均开设有相互配合的夹持槽170,实现可拆卸连接。
65.具体的,所述固定卡槽120在与所述缺口121相对的槽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植入器滑动座3的空槽125。
66.具体地,植入性生物传感器植入器70,包括有具有植入口1的植入器外壳2,所述植入器外壳2内安装有滑动座3,所述滑动座3 下方固定安装有传感器总成25,所述植入器外壳2侧部盖有植入器盖体12,所述滑动座3一端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沿所述滑动座3 长度方向相对的两侧开有半通槽5,所述空腔相邻所述半通槽5的两侧开设有相对的导向槽6,其中一个所述半通槽5的槽底固定连接有分离板7,所述分离板7的侧壁与所述半通槽5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分离板7的内壁设有传感器卡块8和分离座卡块9,所述分离板 7的外壁固定有卡板10.通过减少一侧卡板,同时将滑动座固定分离座的位置移到分离座背面,相较于现有植入器在分离座的两侧设置卡板,可以避免其两侧卡板形成夹角影响分离座分离,同时现有的植入器分离座在两侧卡住,本发明在背面设置,卡接面更大,未分离时更稳定,单侧卡板的设置会让分离座分离更快,也能减少卡板弯折对分离座的影响,提高分离的稳定性。
67.具体的,所述植入器外壳2的外表面上成型有按钮34。
68.具体的,所述滑动座3远离所述空腔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按钮34 配合的按钮卡块19,所述按钮卡块19的下方成型有用于安装推进弹簧20的环形凹槽21。
69.具体的,所述推进弹簧20一侧连接着环形凹槽21,另一侧连接着植入器外壳2内。
70.具体的,所述传感器卡块8和所述分离座卡块9卡接有传感器总成25,所述传感器总成25上成型有分离座钩22,所述分离板7沿所述滑动座3长度方向上远离所述分离座卡块9的一端设有倒钩23,所述倒钩23与所述分离座钩22通过分离弹簧24相连接。
71.具体的,所述传感器总成25包括有设有所述分离座钩22的分离座26,所述分离座26内嵌有半壁针27,所述半壁针27呈柱状中空,所述半壁针27的中空部分嵌有植入性生物
传感器固定装置43的柔性检测部506。
72.具体的,所述分离座钩22设在所述分离座26上。
73.具体的,所述导向槽6用于引导所述分离座26脱离。
74.具体的,所述植入性生物传感器固定装置43上设有用于配合所述传感器卡块8的传感器固定装置凹槽30,所述分离座26上设有用于配合所述分离座卡块9的分离座凹槽31,所述传感器固定装置28 成型有与所述导向槽6轨道形状契合的块且具有传感器固定装置凹槽30即可。
75.具体的,所述植入器外壳2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板10相配合的分离槽32,所述分离槽32用于卡住所述卡板10,以松开所述传感器卡块8及所述分离座卡块9。
76.具体的,所述分离槽32底端相内呈倾斜状,使得滑动座3在下滑过程中卡板10能撞击到分离槽32的底边。
77.具体的,所述植入器外壳2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口11,所述安装口11上盖合有植入器盖体12。
78.具体的,所述植入器外壳2与植入器盖体12盖合后,所述推进弹簧20处于压紧装置,所述分离弹簧24处于张紧状态。
79.具体的,所述植入器外壳2靠近所述空腔的一侧设有与底座35 相配合的弹性夹13,所述弹性夹13与所述导向槽6同平面。
80.具体的,所述卡板10与所述分离板7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14,所述加强筋14用于强化卡板10,防止卡板10撞击损坏。
81.具体的,所述卡板10与所述分离板7之间的夹角b为30
°
~60
°
,使得卡板10在撞击所述分离槽32时更易使拨开所述分离板7。
82.具体的,所述滑动座3的外壁开有滑动槽15,所述植入器外壳2 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滑动槽15配合的卡条16。
83.具体的,所述植入器外壳2内设有与所述卡板10和所述导向槽 6空隙配合的限位条36。
84.具体的,所述植入器盖体12的两侧成型有钩状卡头18,所述植入器外壳2的安装口11上开设有与所述钩状卡头18相配合的卡孔 17。
85.具体的,所述传感器卡块8和所述分离座卡块9的截面均呈梯形,所述分离座卡块9截面的梯形斜面靠近所述倒钩23的一侧,所述梯形使得其卡接面更大,卡接更稳定。
86.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植入性生物传感器50和电极柱414 放入到下固定座40,之后上固定座41通过第一卡扣411嵌入到下固定座41内,使得电极柱414的电极触点通过电极孔412裸露在空气中,之后将植入性生物传感器固定装置43通过传感器固定装置凹槽30与植入性生物传感器植入器70的传感器卡块8进行卡接,然后将植入性生物传感器植入器70的弹性夹13打开,通过将其配合于底座100的夹持槽170,使得植入器的持握面与夹持面同平面,防止因倾斜持握造成倾斜方向上植入器晃动,滑动座3的推进弹簧20预先预紧在植入器外壳2的环形凹槽21内,通过按下植入器外壳2的按钮34,释放滑动座3上的按钮卡块19,预紧的推进弹簧 20推动滑动座3向下带动空腔内的传感器总成25推向底座35,当卡板10移动到植入器外壳2的分离槽32处时,卡板10撞击分离槽32 的边造成分离板7形变弯曲,导致传感器卡块8和分离座卡块9分别与传感器固定装置28和分离座26脱离,由于分离座26上有分
离座钩22,而分离座钩22与分离板7上的倒钩23通过分离弹簧24相连接,且为张紧状态,此时失去轴向限位的分离座26会受分离弹簧24 的力沿导向槽6脱离植入性生物传感器固定装置43,此时便完成了植入性生物传感器的植入动作,同时回收分离座26及分离座26上的半壁针27,最后只需将弹性夹13打开使其脱离底座100即可完成植入,之后盖体200上的限位旋转轴220以一定的角度插入限位旋转轴孔130,然后旋转盖体200使得盖体200上的卡扣座212与安装部110 上的锁紧弹性块140卡接,同时密封圈211跟随盖体200转动从而与传感器固定座的侧面紧密贴合,隔绝外界液体介质进入,达到密封作用。
8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