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号脉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07320发布日期:2021-10-27 18:22阅读:818来源:国知局
中医号脉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中医号脉枕。


背景技术:

2.随着中医科患者的人数日益增多,医生的日接诊量已过百人,作为中医诊察号脉的基础工具,号脉枕的使用频次非常高,现在采取的方式为每周统一回收后用消毒液浸泡、清洗。虽然中医号脉不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但是号脉枕会接触到不同患者的皮肤,由于硬件限制,现在还不能做到“一患一枕”,存在患者间病菌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中医号脉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降低患者间病菌交叉感染的风险。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中医号脉枕,包括枕体,所述枕体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在底座上表面中部的号诊部,在号诊部的两侧分别设置相互平行且能转动的第一卷辊和第二卷辊,第一卷辊和第二卷辊上缠绕无纺布,无纺布的一端绕在第一卷辊上,另一端经号诊部并附着于号诊部上表面后绕在第二卷辊上;在第一卷辊和第二卷辊外分别扣设防护罩,在防护罩内安装消毒机构。
5.作为优选,防护罩上设置无纺布出口,所述无纺布经无纺布出口穿出。
6.作为优选,所述号诊部上表面高于防护罩的无纺布出口位置。可以保证无纺布附着在号诊部的稳定性。
7.作为优选,所述消毒机构为紫外线灯。紫外线灯设置在防护罩内部顶端。
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卷辊的两端与第一转轴可拆卸连接,第一卷辊与第一转轴同轴,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二卷辊的两端与第二转轴可拆卸连接,第二卷辊与第二转轴同轴,所述第二转轴转动安装在第二支撑架上。
9.作为优选,两个防护罩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通孔,转动把手通过通孔伸入与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连接。
10.作为优选,转动把手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之间的连接具体是,转动把手插入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内并与其键连接。如果需要将防护罩取下更换无纺布时,先将转动把手从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内取下即可。
11.优选的,第一卷辊的两端与第一转轴之间为螺栓连接,第二卷辊与第二转轴之间也为螺栓连接。
12.作为优选,在底座上设置一圈卡圈,所述防护罩下端卡在卡圈外侧。实现防护罩的位置固定。为了保证无纺布的洁净度,无纺布可以一天换一次,将防护罩取下,即可实现无纺布的更换,非常方便。
13.优选的,所述号诊部包括聚氨酯塑料泡沫材料的内芯以及包裹在内芯外部的橡胶外皮。
14.转动第一卷辊,使第一卷辊收卷,第二卷辊放卷;转动第二卷辊,使第二卷辊收卷,第一卷辊放卷,可以实现无纺布在第一卷辊和第二卷辊之间的转移,实现无纺布的不同位置附着在号诊部上表面。
15.当进行患者号脉检查时,患者的手放置在号诊部上表面的无纺布上,该患者检查完毕后,转动第一卷辊或第二卷辊,无纺布移动,使洁净的无纺布重新附着在号诊部上表面,从而避免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转动1

2圈,即可实现号诊部上表面的无纺布更换,操作方便。
16.无纺布经过使用由第一卷辊转移至第二卷辊上,或由第二卷辊转移至第一卷辊上,这样根据使用情况,打开第二卷辊或第一卷辊所在防护罩内的消毒机构,进行无纺布消毒,使使用过的无纺布重新变洁净以重复利用。为了保证消毒效果,在第一卷辊或第二卷辊上有不洁净的无纺布后,就打开消毒机构,随着不洁净无纺布的增加,持续进行消毒处理。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8.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每次接诊完一个病人后,通过转动第一卷辊或第二卷辊放出洁净的无纺布,收起病患接触过的无纺布,有效降低了患者间病菌交叉感染的风险。
19.2、与病患接触的无纺布经过紫外线灯消毒后可以重复再利用,降低能源浪费;操作方便,无需更换号脉枕枕体,通过更换附着在枕体表面的无纺布,即可实现“一患一枕”。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所示:
24.1、底座,2、号诊部,3、第一卷辊,4、第二卷辊,5、无纺布,6、防护罩,7、紫外线灯,8、第一转轴,9、第一支撑架,10、第二转轴,11、第二支撑架,12、转动把手,13、卡圈。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26.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枕体,所述枕体包括底座1以及安装在底座1上表面中部的号诊部2,在号诊部2的两侧分别设置相互平行且能转动的第一卷辊3和第二卷辊4,第一卷辊3和第二卷辊4上缠绕无纺布5,无纺布5的一端绕在第一卷辊3上,另一端经号诊部2并附着于号诊部2上表面后绕在第二卷辊4上;在第一卷辊3和第二卷辊4外分别扣设防护罩6,在防护罩6内安装消毒机构。
27.防护罩6上设置无纺布出口,所述无纺布5经无纺布出口穿出。所述号诊部2上表面高于防护罩6的无纺布出口位置,可以保证无纺布5附着在号诊部2的稳定性。
28.所述消毒机构为紫外线灯7,紫外线灯7设置在防护罩6内部顶端。
29.所述第一卷辊3的两端与第一转轴8可拆卸连接,第一卷辊3与第一转轴8同轴,所述第一转轴8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撑架9上;所述第二卷辊4的两端与第二转轴10可拆卸连接,第二卷辊4与第二转轴10同轴,所述第二转轴10转动安装在第二支撑架11上。两个防护罩6与第一转轴8、第二转轴10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通孔,转动把手12通过通孔伸入与第一转轴
8或第二转轴10连接。转动把手12与第一转轴8、第二转轴10之间的连接具体是,转动把手12插入第一转轴8或第二转轴10内并与其键连接。如果需要将防护罩6取下更换无纺布5时,先将转动把手12从第一转轴8或第二转轴10内取下即可。第一卷辊3的两端与第一转轴8之间为螺栓连接,第二卷辊4与第二转轴10之间也为螺栓连接。
30.在底座1上设置一圈卡圈13,所述防护罩6下端卡在卡圈13外侧,实现防护罩6的位置固定。为了保证无纺布5的洁净度,无纺布5可以一天换一次,将防护罩6取下,即可进行无纺布5的更换,非常方便。
31.所述号诊部2包括聚氨酯塑料泡沫材料的内芯以及包裹在内芯外部的橡胶外皮。
32.转动第一卷辊3,使第一卷辊3收卷,第二卷辊4放卷;转动第二卷辊4,使第二卷辊4收卷,第一卷辊3放卷,可以实现无纺布5在第一卷辊3和第二卷辊4之间的转移,实现无纺布5的不同位置附着在号诊部2上表面。
33.当进行患者号脉检查时,患者的手放置在号诊部2上表面的无纺布5上,该患者检查完毕后,转动第一卷辊3或第二卷辊4,无纺布5移动,使洁净的无纺布5重新附着在号诊部2上表面,从而避免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转动1

2圈,即可实现号诊部2上表面的无纺布5更换,操作方便。
34.无纺布5经过使用由第一卷辊3转移至第二卷辊4上,或由第二卷辊4转移至第一卷辊3上,这样根据使用情况,打开第二卷辊4或第一卷辊3所在防护罩6内的消毒机构,进行无纺布5消毒,使使用过的无纺布5重新变洁净以重复利用。为了保证消毒效果,在第一卷辊3或第二卷辊4上有不洁净的无纺布5后,就打开消毒机构,随着不洁净无纺布5的增加,持续进行消毒处理。
3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间病菌交叉感染的风险。
36.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