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丝引导双腔栓塞导管

文档序号:29365861发布日期:2022-03-23 09:3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丝引导双腔栓塞导管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导丝引导双腔栓塞导管。


背景技术:

2.栓塞术也称栓塞治疗(embolotherapy),是经动脉或静脉内导管将塞物有控制地注入到病变器官的供应血管内,使之发生闭塞,中断血供,以期达到控制出血、治疗肿瘤和血管性病变以及消除患病器官功能之目的。栓塞术是介入治疗中的重要技术,也是介入放射学的三大技术之一。
3.目前,在治疗动脉瘤患者时,多采用栓塞术进行治疗,在应对动脉瘤瘤体体积过大的患者时,为了保治疗效果,就需要使用大体积的栓塞材料,但是大体积的动脉瘤会影响周围的人体组织,靠近大体积动脉瘤近端的血管往往存在严重的扭曲现象。
4.为了将大体积的栓塞材料输送至大体积动脉瘤的近端血管出,以形成栓塞,目前所采用的治疗手段为使用型号为0.035/0.038的导管进行栓塞材料输送,这种方式在实际的使用中,需要将导管盘曲在血管中,但是为取出导管内部的导引细丝时,导管会发生回弹,此时则会可能捅破动脉血管,进而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果采用小体积的栓塞材料,则会增加治疗费用,进一步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易发生回弹的导丝引导双腔栓塞导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导丝引导双腔栓塞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设于所述导管内的第一导丝腔,用于置入栓塞材料及通过导引导丝;设于所述导管内的第二导丝腔,用于引导所述导管盘曲在动脉瘤体内,防止所述导管末端发生回弹;本实用新型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导丝腔进行栓塞材料的置入,从而保证栓塞手术能够完成,而第二导丝腔则可以对导管进行引导,在导管进入血管并且盘曲在血管内时,所述第二导丝腔可以起到约束导管不发生回弹的作用,防止导管回弹捅破动脉血管。
6.优选的,所述第二导丝腔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导丝腔横截面积;第二导丝腔横截面积小于第一导丝腔横截面积,可以便于第一导丝腔内置入更多的大体积栓塞材料。
7.优选的,所述导管头的纵向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导管头的横向截面为椭圆形或圆形;纵切面为直角梯形,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可以增加导管在血管腔内的通过性。
8.优选的,设所述第一导丝腔横截面的直径为a,所述第二导丝腔横截面的直径为b,其中第一导丝腔横截面的直径和第二导丝腔横截面的直径维持在这个比例之间,可以在满足第一导丝腔置入足够栓塞材料的前提下,第二导丝腔能够对导管进行约束,防止导管末端发生回弹。
9.优选的,所述导管上设有导管头,所述导管头横截面积从所述导管头至所述导管
的方向逐渐增加;横街面积逐渐增加的导管头其末端更加尖锐,更容易引导导管进入到血管中。
10.优选的,所述导管上设有导引组件,所述第一、第二导丝腔通过导引组件进入所述导管内;通过导引组件将第一、第二导丝腔进入导管内,可以降低第一、第二导丝腔全部放入导管内的难度。
11.优选的,所述导引组件包括供所述第一导丝腔进入所述导管的主管体和供所述第二导丝腔进入所述导管的副管体;第一导丝腔和第二导丝腔设有不同的入口,可以更好的完成第一、第二导丝腔的安装。
12.优选的,所述导管、所述主管体及所述副管体相互连通;便于将第一、第二导丝腔装入主管体内。
13.优选的,所述主管体和所述副管体上均设有导管帽;导管帽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一、第二导丝腔分别进入主管体和副管体的难度。
14.优选的,所述导管、所述第一导丝腔及所述第二导丝腔均为柔性材料制成;柔性材料制作而成的导管、第一导丝腔及第二导丝腔可以盘曲在患者血管内。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导丝腔进行栓塞材料的置入,从而保证栓塞手术能够完成,而第二导丝腔则可以对导管进行引导,在导管进入血管并且盘曲在血管内时,所述第二导丝腔可以起到约束导管不发生回弹的作用,防止导管回弹捅破动脉血管。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18.图3为图2中a-a处剖视图。
19.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20.图5为图2中b-b处剖视图。
21.图6为图5中b处放大图。
22.图7为导管头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导管头纵向剖面示意图。
24.图9为导管头横向剖面结构图。
25.图10为导管上距离导管末端3cm的剖面图。
26.图11为导管为导管末端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28.如图1-11所示,一种导丝引导双腔栓塞导管包括导管1、第一导丝腔2、第二导丝腔3,所述导管1为柔性材料制成的柔性导管,所述第一导丝腔2为市面上用于置入栓塞材料的导丝腔,所述第一导丝腔2置于所述导管1内,所述第二导丝腔3为导引导丝,设所述第二导
丝腔3横截面的直径为b,设所述第一导丝腔横截面的直径为a,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丝腔2的规格为0.035/0.038mm,所述第二导丝腔3的规格为0.014/0.018mm,在其余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丝腔3横截面的直径为b,设所述第一导丝腔横截面的直径为a符合如下条件
29.所述导管1上设有导管头11,所述导管头11为锥形,从所述导管头11至所述导管1的方向上,所述导管头11的横截面逐渐减小,所述导管头11的纵向截面为梯形,所述导管头11的横向截面为椭圆形或者圆形。
30.从所述导管1和所述导管头11相连的部位开始,至所述导管1的另一端方向的部分距离上,所述导管1的管壁逐渐变厚。具体的,在距离所述导管头11超过3cm的导管1上,所述导管1的内壁厚度均匀,且导管1的横截面为圆形,如图10所示;在距离所述导管头11小于3cm的导管1上,沿着导管1至导管头11的方向上,所述导管1的内壁厚度开始逐渐缩小,进而至所述导管1和所述导管头11相连的部位,所述导管1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如图11所示。在距离所述导管头11小于3cm的导管上,因为不需要导管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该部分的导管1厚度开始降低,有利于增加导管1在血管中的通过性。
31.所述导管1上设有导引组件,所述导引组件设于所述导管头11的另一端,所述导引组件包括主管体21和副管体31,所述导管1、所述主管体21和所述副管体31相互连通,所述导管1、所述主管体21和所述副管体31组成“y”形。
32.所述第一导丝腔2可以通过主管体21进入导管内,所述第二导丝腔3可以通过副管体31进入导管内,所述主管体21和所述副管体31上设有导管帽4,所述导管帽4为形成与主管体21和副管体31上的管道,其中所述主管体21上的导管帽4横截面大于所述主管体21横截面,所述副管体31上的导管帽4横截面大于所述副管体31横截面。
33.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