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外科手术用清创装置

文档序号:26570713发布日期:2021-09-08 02:17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普外科手术用清创装置

1.本技术涉及医疗清创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普外科手术用清创装置。


背景技术:

2.普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乳房的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
3.在普外科的临床治疗中,经常需要对患者的创口进行清理和上药。现有的普外科用清创装置,大部分在为患处清创的过程中不能精确清理创口上的杂物和容易引起感染的物质,清洗后的污染消毒液不方便进行收集,且为患处清洗时,无法对患者的胳膊或者腿部进行固定,导致清洗过程中造成患者的二次受伤,也不能方便地进行上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普外科手术用清创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
5.本实用新型具体是这样的:
6.一种普外科手术用清创装置,包括底板、夹持机构、喷洒机构,所述底板的顶面中部凹陷有矩形槽,位于矩形槽的两侧在底板的顶面设有一对竖向对称固接的固定板,两块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之间设有一对对称放置的弧形夹板,每块所述弧形夹板均通过夹持机构与对应的固定板连接,所述底板的一侧面设有竖向固接的竖板,所述竖板的顶端设有活动铰接的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面中部安装有微型泵,所述横板的顶面另一侧设有u形把手,所述横板的底面中部安装有喷洒机构。
7.优选地,所述矩形槽内放置有集水盒,所述集水盒的顶面凹陷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顶面开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集水孔。
8.优选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螺纹杆、把手,所述固定板的顶部横向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横向插设有螺旋贯穿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端设有把手,所述弧形夹板的外侧面顶部安装有固定连接的轴承,且所述螺纹杆的里端插设在轴承内,所述弧形夹板的里侧面铺设有弧形软垫。
9.优选地,位于螺纹孔下方在固定板的中部横向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横向插设有滑动贯穿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外端设有定位挡块,所述定位杆的底端与弧形夹板的外侧面底部固接,且所述定位杆的里段上套设有弹簧。
10.优选地,所述竖板的顶端设有双耳座,所述横板的一端设有单耳座,且所述双耳座的开口内通过铰接轴与单耳座活动铰接,所述竖板的顶端两侧设有一对梯形板,每块所述梯形板的顶面均凹陷有椭圆槽,所述横板的一端两侧设有一对椭圆凸块,且其中一块所述椭圆凸块配合卡合在对应的椭圆槽内。
11.优选地,所述喷洒机构包括梯形框、喷头,所述横板的底面中部设有梯形框,所述微型泵的进水端分别设有贯穿连接的进水管、出水管,且所述出水管的外端贯穿横板并伸入至梯形框内底部,所述梯形框的底面两端设有一对贯穿固接的喷头,每个所述喷头的顶
端均与出水管的外端贯通连接。
12.优选地,位于梯形框的两侧在横板的底面设有一对斜向对称固接的微型电推缸,每个所述微型电推缸的电推杆端部均设有l形杆,每根所述l形杆的外端均设有弧形杆。
13.优选地,所述梯形框的两侧开设有一对限位孔,每根所述l形杆的里端均滑动贯穿对应的限位孔,且每根所述l形杆的里端均设有限位挡块。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把患者的胳膊或者腿部居中放置在两块弧形夹板之间,使其创口面居中朝上,并缓慢转动把手带动螺纹杆配合螺纹孔螺旋转动,同时带动定位杆沿着对应的定位孔向内滑动,弹簧发生形变伸长,进而带动两块弧形夹板缓慢合拢,从而对患者的胳膊或者腿部进行固定;
16.2、外接消毒液通过进水管进入至微型泵,微型泵的作用下,再通过出水管传输至喷头内,两个喷头交错对患者的创口面进行冲洗作业,冲洗后的混合液掉落至集水盒顶面的弧形槽内,顺着集水孔进入至集水盒内,方便了对混合液进行收集;
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各机构的配合使用,解决了患者创口部位固定不便及清洗不精确的问题,且整体设计灵活方便,增加了患者创口部位固定的稳定性,提高了创口面的清洗效率。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主视剖面图;
20.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状态主视图;
21.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状态主视图;
22.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图1中a处放大图;
23.图标:底板1、集水盒11、固定板12、定位杆13、螺纹杆14、弧形夹板15、把手16、竖板2、梯形板21、椭圆凸块22、横板23、微型泵24、进水管25、出水管26,且所述出水管26、u形把手27、梯形框3、微型电推缸31、l形杆32、弧形杆33、喷头34。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0.实施例:
31.为解决患者创口部位固定不便及清洗不精确的问题,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普外科手术用清创装置,参考图1

4,包括底板1、夹持机构、喷洒机构,所述底板1的顶面中部凹陷有矩形槽,位于矩形槽的两侧在底板1的顶面设有一对竖向对称固接的固定板12,两块所述固定板12的顶部之间设有一对对称放置的弧形夹板15,每块所述弧形夹板15均通过夹持机构与对应的固定板12连接,所述底板1的一侧面设有竖向固接的竖板2,所述竖板2的顶端设有活动铰接的横板23,所述横板23的顶面中部安装有微型泵24,微型泵24的型号为mdw

20,所述横板23的顶面另一侧设有u形把手27,所述横板23的底面中部安装有喷洒机构。
3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螺纹杆14、把手16,所述固定板12的顶部横向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横向插设有螺旋贯穿的螺纹杆14,所述螺纹杆14的外端设有把手16,所述弧形夹板15的外侧面顶部安装有固定连接的轴承,且所述螺纹杆14的里端插设在轴承内,所述弧形夹板15的里侧面铺设有弧形软垫;位于螺纹孔下方在固定板12的中部横向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横向插设有滑动贯穿的定位杆13,所述定位杆13的外端设有定位挡块,所述定位杆13的底端与弧形夹板15的外侧面底部固接,且所述定位杆13的里段上套设有弹簧;把患者的胳膊或者腿部居中放置在两块弧形夹板15之间,使其创口面居中朝上,并缓慢转动把手16带动螺纹杆14配合螺纹孔螺旋转动,同时带动定位杆13沿着对应的定位孔向内滑动,弹簧发生形变伸长,进而带动两块弧形夹板15缓慢合拢,从而对患者的胳膊或者腿部进行固定。
3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竖板2的顶端设有双耳座,所述横板23的一端设有单耳座,且所述双耳座的开口内通过铰接轴与单耳座活动铰接,所述竖板2的顶端两侧设有一对梯形板21,每块所述梯形板21的顶面均凹陷有椭圆槽,所述横板23的一端两侧设有一对椭圆凸块22,且其中一块所述椭圆凸块22配合卡合在对应的椭圆槽内;通过u形把手27打开或者翻转横板23带动单耳座配合双耳座活动铰接,使得其中一块所述椭圆凸块22配合卡合在对应的椭圆槽内,方便了医生对创口面进行清洗作业。
3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喷洒机构包括梯形框3、喷头34,所述横板23的底面中部设
有梯形框3,所述微型泵24的进水端分别设有贯穿连接的进水管25、出水管26,且所述出水管26的外端贯穿横板23并伸入至梯形框3内底部,所述梯形框3的底面两端设有一对贯穿固接的喷头34,每个所述喷头34的顶端均与出水管26的外端贯通连接;消毒液通过进水管25进入至微型泵24,微型泵24的作用下,再通过出水管26传输至喷头34内,两个喷头34交错对患者的创口面进行冲洗作业;所述矩形槽内放置有集水盒11,所述集水盒11的顶面凹陷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顶面开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集水孔,冲洗后的混合液掉落至集水盒11顶面的弧形槽内,顺着集水孔进入至集水盒11内,方便了对混合液进行收集。
35.在本实用新型中,位于梯形框3的两侧在横板23的底面设有一对斜向对称固接的微型电推缸31,每个所述微型电推缸31的电推杆端部均设有l形杆32,每根所述l形杆32的外端均设有弧形杆33;所述梯形框3的两侧开设有一对限位孔,每根所述l形杆32的里端均滑动贯穿对应的限位孔,且每根所述l形杆32的里端均设有限位挡块;微型电推缸31的电推杆带动l形杆32沿着对应的限位孔向下滑动,使得两根弧形杆33分别夹持在创口面的两侧,进一步增加了创口面固定的稳定性。
36.在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其操作步骤如下:
37.步骤一,微型泵24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进水管25的外端与外接消毒液连通,通过u形把手27打开横板23带动单耳座配合双耳座活动铰接,使得其中一块所述椭圆凸块22配合卡合在对应的椭圆槽内;
38.步骤二,把患者的胳膊或者腿部居中放置在两块弧形夹板15之间,使其创口面居中朝上,并缓慢转动把手16带动螺纹杆14配合螺纹孔螺旋转动,同时带动定位杆13沿着对应的定位孔向内滑动,弹簧发生形变伸长,进而带动两块弧形夹板15缓慢合拢,从而对患者的胳膊或者腿部进行固定;
39.步骤三,通过u形把手27翻转横板23带动单耳座配合双耳座活动铰接,使得其中另一块所述椭圆凸块22配合卡合在对应的椭圆槽内;启动微型电推缸31,微型电推缸31的电推杆带动l形杆32沿着对应的限位孔向下滑动,使得两根弧形杆33分别夹持在创口面的两侧;
40.步骤四,启动微型泵24,外接消毒液通过进水管25进入至微型泵24,微型泵24的作用下,再通过出水管26传输至喷头34内,两个喷头34交错对患者的创口面进行冲洗作业,冲洗后的混合液掉落至集水盒11顶面的弧形槽内,顺着集水孔进入至集水盒11内,方便了对混合液进行收集;
41.步骤五,创口面清洗完毕后,打开横板23,医生对创口面进行缝合作业,待整个手术完成后,松开两侧的弧形夹板15即可。
42.本实用新型通过各机构的配合使用,解决了患者创口部位固定不便及清洗不精确的问题,且整体设计灵活方便,增加了患者创口部位固定的稳定性,提高了创口面的清洗效率。
43.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