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雾罐及吸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33702发布日期:2022-01-12 01:34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储雾罐及吸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雾罐及吸入装置。


背景技术:

2.储雾罐是定量气雾剂(mdi)吸入疗法的辅助工具,用于储存气雾。定量喷雾剂喷出的雾化的药物颗粒通过储雾罐时,药物颗粒和罐内的空气充分混合后被患者吸入。
3.cn209075743u公开了一种储雾罐,包括罐体、吸嘴和面罩,罐体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平分面可拆卸连接的上罐体和下罐体,上罐体与下罐体的连接面上设置有凹槽,下罐体与上罐体的连接面上设置有凸棱。上罐体外表面设置有定量气雾剂接口,定量气雾剂接口位于罐体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定量气雾剂接口内的气雾通道与罐体的轴线方向垂直;罐体的一端与后端盖螺纹连接,另一端依次与连接环、吸嘴和面罩连接;连接环内设置有单向活瓣(即单向阀),其两端的内环面上均有螺纹,分别与漏斗状的吸嘴大端以及罐体一端螺纹连接,连接环外环面上设置有螺纹,与面罩螺纹连接。该储雾罐仅在连接环内设有单向阀,当患者进行雾化治疗,单向阀打开,雾化的药物颗粒通过单向阀进入罐体,患者咬住吸嘴吸取药物颗粒即可。但是当患者呼气时,罐体和面罩上并未设置排气孔,患者需要摘下面罩呼气,使患者无法连贯的进行呼气和吸气动作,且呼出的气体中往往会伴随很多的药物颗粒,导致药物损耗大,利用率低。与定量气雾剂相连接的定量气雾剂接口位于罐体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接口为长方形结构,仅能与其结构适配的定量气雾剂相接,限制了储雾罐的应用范围,加之定量气雾剂接口与定量气雾剂连接不紧密,容易造成药物颗粒弥散。
4.cn203724572u公开一种新型婴幼儿医用储雾罐,包括储雾室、连接在所述储雾室顶部开口的顶盖和连接在储雾室底部的底座,所述底座中央部位设有通孔,所述底座上还设有通过气体进入而发声的吸气哨笛,所述顶盖上设有单向吸气阀门,所述顶盖还连接有面罩,面罩在对应鼻子的位置设有呼气口,呼气口处设有单向流通的呼气阀门和呼气哨笛。该储雾罐虽然在面罩上设有呼气口,使婴幼儿患者呼出的气流会通过面罩的呼气口排出,但是由于面罩不直接与口腔内接触,再加上婴幼儿患者呼气吸气操作不熟练,无法连贯的进行呼气和吸气动作,呼出的气体中往往会伴随很多的雾化颗粒,造成药物浪费,利用率低。该储雾罐底座上设有与定量气雾吸入器相连通的通孔为长条状,仅能与其结构适配的定量气雾吸入器相接,限制了储雾罐的应用范围,
5.综上,上述专利文献中传统储雾罐仅能与部分定量气雾剂相接使用,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且使用时药物的损耗大,利用率低,递送量低。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雾罐,该储雾罐可与各种气雾剂喷雾接口相连接,适用范围广,且能够降低药物损耗,提高药物利用率。
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入装置。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9.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雾罐,包括从下至上依次相连通的底座套、底座、储雾罐主体和吸帽,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进雾口,用于连接气雾剂喷雾接口,进雾口具有进雾口壁;所述吸帽的顶部设有吸气口,供嘴部吸取;所述底座套紧贴所述底座的外壁和底部端面以及进雾口壁,所述底座套的一部分向进雾口的内部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底座套的另一部分沿进雾口壁继续向上延伸形成第一贴合部;所述延伸部的内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设置为能够紧紧包裹气雾剂喷雾接口。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雾罐,优选地,所述延伸部所在平面设置为高于所述底座的底部端面。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雾罐,优选地,所述延伸部为月牙形结构;所述延伸部为多个,对称设置在进雾口的内部;
12.多个延伸部的内边缘分别向上延伸形成多个第二贴合部;
13.所述第一贴合部为多个。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雾罐,优选地,所述储雾罐主体为内部中空的纺锤形结构,包括从下至上相互卡接的筒体和上端盖,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为与所述底座卡接,所述上端盖的顶部覆盖有所述吸帽。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雾罐,优选地,所述上端盖的顶部为镂空结构;所述镂空结构包括位于镂空结构中心的集合部,从所述集合部向镂空结构边缘延伸且对称分布的多根加强筋,以及沿所述镂空结构边缘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多根导柱;相邻的两根所述加强筋之间形成通气孔,所述导柱位于所述通气孔内。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雾罐,优选地,所述梅花垫片的边缘相连,内部分割成多个瓣片,瓣片的大小设置为能够覆盖所述上端盖上的通气孔;所述梅花垫片上设有与所述导柱相匹配的导向孔,所述梅花垫片设置为能够通过所述导向孔穿过所述导柱覆盖于所述通气孔上。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雾罐,优选地,所述吸帽在靠近所述上端盖的内侧壁上沿纵向设置有有多个凸楞;所述吸帽覆盖于所述上端盖的顶部,且所述凸楞设置为能够压在所述梅花垫片的外缘上。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雾罐,优选地,所述上端盖在靠近所述吸帽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吸帽在靠近所述上端盖的外侧壁向外且向下延伸出单向阀腔;所述单向阀腔与所述吸气口相通,所述吸帽设置为能够覆盖于所述上端盖的顶部;所述单向阀腔与所述单向阀设置为能够扣合;所述单向阀腔的底部卡接有用于盖合所述单向阀腔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气孔,所述盖板的底面设置为能够低于所述上端盖的顶部端面;所述单向阀的阀片厚度为0.1~0.6mm。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雾罐,优选地,还包括小帽,所述小帽设置为能够盖于所述吸帽的吸气口上;所述吸帽在靠近所述上端盖的外侧壁上设有凸柱,所述小帽的外侧壁设有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小帽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套接于所述凸柱上。
20.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入装置,包括上述的储雾罐以及具有气雾剂喷雾接口的气雾剂设备,所述储雾罐的进雾口与所述气雾剂设备的气雾剂喷雾接口对接。
21.本实用新型的储雾罐在底座的进雾口处包有底座套,底座套的延伸部在进雾口处围成的开口形状可与各种气雾剂喷雾接口相连接,扩大了储雾罐的适用范围。此外,气雾剂
喷雾接口插入进雾口后被底座套的延伸部、第一贴合部、第二贴合部紧密包合,防止了药物颗粒从进雾口处弥散,降低了药物的损耗,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
22.本实用新型的储雾罐结构简单,吸帽上的单向阀相当于呼气单向膜片,梅花垫片相当于吸气单向膜片,两者配合使用,使患者的呼吸更高效、更通畅,缩短了吸入治疗的时间。患者呼气时,梅花垫片闭合,不会影响储雾罐主体内的药物颗粒,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减少了药物的浪费。
23.本实用新型的储雾罐各个部件之间连接简单,便于拆卸清洗、消毒和重复使用,避免交叉感染,拆卸后也方便携带存储。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储雾罐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储雾罐的爆炸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储雾罐的底座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储雾罐的底座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储雾罐的上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储雾罐的吸帽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储雾罐的梅花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32.1-底座套,2-底座,3-筒体,4-上端盖,41-集合部,5-梅花垫片,6-吸帽,61-单向阀腔,7-小帽,8-延伸部,81-第一贴合部,82-第二贴合部,9-导柱,10-加强筋,11-通气孔,12-单向阀,13-盖板,14-连接件,15-凸柱,16-导向孔,17-凸楞,18-气孔,19-阀片。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34.储雾罐
35.本实用新型的储雾罐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底座套、底座、储雾罐主体和吸帽。储雾罐主体内部设置有梅花垫片。在通常的组装状态下,底座套、底座、储雾罐主体和吸帽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储雾罐包括从下至上依次相连通的底座套、底座、储雾罐主体和吸帽。
36.底座
37.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底部设有进雾口,用于连接气雾剂喷雾接口。进雾口具有进雾口壁。进雾口的形状可以与气雾剂喷雾接口的形状相匹配。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进雾口为圆形。底座具有外壁和底部端面,二者连接在一起。进雾口壁相对于外壁设置,且与底部端面连接在一起。进雾口壁的轮廓在水平面的投影落入外壁的轮廓在水平面的投影内。进雾口壁的轮廓在水平面的投影与外壁的轮廓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底部端面。进雾口壁的轮廓在水平面的投影与外壁的轮廓在水平面的投影的形状可以相同,例如均为圆形。底部端面可以为圆环状。
38.底座套
39.底座套紧贴所述底座的外壁和底部端面以及进雾口壁。这样可以提高储雾罐主体与气雾剂喷雾接口结合部位的密封性。底座套的一部分向进雾口的内部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底座套的另一部分沿进雾口壁继续向上延伸形成第一贴合部;所述延伸部的内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设置为能够紧紧包裹气雾剂喷雾接口。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储雾罐主体与气雾剂喷雾接口结合部位的密封性。延伸部优选为月牙形结构。
40.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延伸部为多个,对称设置在进雾口的内部;多个延伸部的内边缘分别向上延伸形成多个第二贴合部;所述延伸部的内边缘向上延伸形成多个第二贴合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底座套的一部分向进雾口的内部延伸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延伸部,所述底座套的另一部分沿进雾口壁继续向上延伸形成两个第一贴合部,两个所述延伸部的内边缘分别向上延伸形成两个第二贴合部。延伸部可以为月牙形结构,对称设置在进雾口的内部。
41.从储雾罐的正面观察,所述延伸部所在平面高于所述底座的底部端面。二者之间的高度差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0.1~3mm,优选为0.2~2mm,更优选为0.3~1mm。
42.储雾罐主体
43.本实用新型的储雾罐主体为内部中空的结构,中间大,两头小。储雾罐主体的形状不作特别限定,可以为梨状、管状、椭圆形、纺锤形等,优选为纺锤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储雾罐主体为内部中空的纺锤形结构。雾化的药物颗粒经气雾剂喷雾接口喷出,通过进雾口喷射入储雾罐主体中,此时雾化的药物颗粒进入储雾罐主体内的速度较快,如果直接喷入患者口中,容易对患者口腔造成冲击,引发咳嗽。由于口腔容积有限,喷入口腔的药物颗粒大部分残留在口腔表面,造成大量药物浪费,且易造成口腔链球菌感染。本实用新型选择纺锤形储雾罐主体结构,其中部具有较大的储雾空间,避免了大量雾化的药物颗粒直接进入患者口腔,对口腔的冲击性,减少了药物颗粒在口腔内的残留。且由于纺锤形的特殊结构,使药物颗粒不容易与储雾罐主体的内壁接触,避免或减少药物颗粒在内壁的附着,从而提高药物利用率。
44.储雾罐主体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筒体和上端盖。筒体和上端盖相互卡接。筒体的底部与底座卡接,上端盖的顶部设置有所述吸帽。将储雾罐主体设置为相互卡接的筒体和上端盖,一是密封效果好,二是方便拆卸清洗附着于内壁上的药物。将筒体和底座设置为卡接,方便拆卸清洗。
45.本实用新型的筒体为中空结构。上部较大,下部较小。
46.本实用新型的上端盖的顶部为镂空结构。镂空结构包括集合部、多根加强筋和多根导柱。集合部位于镂空结构中心。多根加强筋从集合部向镂空结构边缘延伸而形成。多根加强筋对称分布。多根导柱沿所述镂空结构边缘设置。优选地,多根导柱沿所述镂空结构边缘的周向均匀分布。相邻的两根加强筋之间形成通气孔。所述导柱位于所述通气孔内。从储雾罐的正面观察,所述导柱向上突出,便于固定梅花垫片。
4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镂空结构包括位于镂空结构中心的集合部;从所述集合部向镂空结构边缘延伸且对称分布的多根加强筋,以及沿所述镂空结构边缘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多根导柱;相邻的两根所述加强筋之间形成通气孔,所述导柱位于所述通气孔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镂空结构包括位于镂空结构中心的集合部,从所述集合部向
镂空结构边缘延伸且对称分布的4~16根、优选为6~12根、更优选为6~8根加强筋,以及沿所述镂空结构边缘的周向均匀分布的4~16根、优选为6~12根、更优选为6~8根导柱;相邻的两根加强筋之间形成通气孔,所述导柱位于所述通气孔内。
48.梅花垫片
49.本实用新型的梅花垫片的边缘相连,内部分割成多个瓣片。瓣片的大小设置为能够覆盖所述上端盖上的通气孔;所述梅花垫片上设有与所述导柱相匹配的导向孔,所述梅花垫片设置为能够通过所述导向孔穿过所述导柱覆盖于所述通气孔上。优选地,梅花垫片的外轮廓为圆形。其边缘相连,内部分割成多个近似三角形的瓣片,瓣片的大小刚好能够覆盖所述上端盖上的通气孔。导向孔的个数与导柱的个数相同。导向孔的个数可以为4~16个、优选为6~12个、更优选为6~8个。
50.梅花垫片可以采用热塑性弹性体tpe、硅胶、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橡胶等柔韧弹性材质制作。这样的材料使得梅花垫片容易打开和复位,可以减少患者因缺氧而产生憋气现象,使患者呼吸顺畅。
51.采用导柱和凸楞配合固定梅花垫片的方式,可以防止梅花垫片随着呼吸过程打开或关闭时从上端盖上脱落。梅花垫片具有单向导通性,即在该储雾罐中只能呈闭合和向吸帽方向打开,反向打不开。
52.吸帽
53.本实用新型的吸帽的顶部设有吸气口,供嘴部吸取雾化的药物颗粒。所述吸帽在靠近所述上端盖的内侧壁上沿纵向设置有有多个凸楞;所述吸帽覆盖于所述上端盖的顶部,且所述凸楞设置为能够压在所述梅花垫片的外缘上。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吸帽在靠近所述上端盖的内侧壁上沿纵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凸楞。这样可以进一步固定梅花垫片。凸楞的个数可以为6~16个、优选为7~15个、更优选为9~12个。
54.上端盖与吸帽之间超声波焊接、粘接、螺纹连接等连接在一起,优选为超声波焊接。超声波焊接利用高频振动波传递到上端盖与吸帽表面,在加压的情况下,使两个物体表面相互摩擦而形成分子层之间的熔合。超声波焊接的焊接速度快,焊接强度高,且无需焊接材料熔融,焊接后的上端盖与吸帽之间的密封性能好。这样可以保护上端盖与吸帽之间的梅花垫片不被破坏。
55.单向阀及单向阀腔
56.所述上端盖在靠近所述吸帽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吸帽在靠近所述上端盖的外侧壁向外且向下延伸出单向阀腔;所述单向阀腔与所述吸气口相通,所述吸帽设置为能够覆盖于所述上端盖的顶部;所述单向阀腔与所述单向阀设置为能够扣合;所述单向阀腔的底部卡接有用于盖合所述单向阀腔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气孔,所述盖板的底面设置为能够低于所述上端盖的顶部端面;所述单向阀的阀片厚度为0.1~0.6mm。
57.将单向阀置于单向阀腔内,防止其被损坏。单向阀腔与吸气口相通,单向阀腔底部设有气孔。当患者呼气时,单向阀打开,储雾罐主体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使位于储雾罐主体与吸帽之间的梅花垫片关闭,气体通过单向阀从气孔排出,储雾罐主体内雾化的药物颗粒得以保留,不会随患者呼气而将其排入空气中。这样有效减少药物颗粒的浪费,节约了治疗成本。
58.单向阀的阀片厚度为0.1~0.6mm,优选为0.2~0.4mm,更优选为0.2mm。将阀片设
置为上述厚度范围,提高阀片开合灵敏度,即使患者呼气的气息微弱,单向阀的阀片仍可打开;而当患者吸气时,单向阀的阀片则迅速闭合。
59.小帽
60.本实用新型的储雾罐还可以包括小帽。所述小帽设置为能够盖于所述吸帽的吸气口上;所述吸帽在靠近所述上端盖的外侧壁上设有凸柱,所述小帽的外侧壁设有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小帽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套接于所述凸柱上。小帽盖在吸气口上,保持吸气口的干净,防止滋生细菌,降低口腔感染率。连接件结构使小帽与吸帽相连接,患者使用储雾罐时,只需将小帽摘下即可,不用担心其遗失。
61.吸入装置
62.本实用新型的吸入装置,包括上述的储雾罐以及具有气雾剂喷雾接口的气雾剂设备,储雾罐的进雾口与气雾剂设备的气雾剂喷雾接口对接。气雾剂喷雾接口插入进雾口,底座套设置为能够紧紧包裹气雾剂喷雾接口。对于这样的吸入装置,呼吸更高效、通畅,降低药物损耗,提高药物利用率。
63.实施例1
6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储雾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储雾罐的爆炸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底座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底座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上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帽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梅花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6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储雾罐包括从下至上依次相连通的底座2、储雾罐主体和吸帽6,底座2的底部设有进雾口,用于连接气雾剂喷雾接口。进雾口为圆形,具有进雾口壁。吸帽6的顶部设有吸气口,供嘴部吸取药物颗粒。
66.储雾罐主体为内部中空的纺锤形结构,中部具有较大的储雾空间,避免大量雾化的药物颗粒直接进入患者口腔,从而减少药物颗粒在口腔内的残留。由于纺锤形的特殊结构,药物颗粒不容易与储雾罐主体的内壁接触,减少乃至避免药物颗粒在内壁的附着,从而提高药物利用率。
67.如图1和2所示,储雾罐主体包括从下至上相互卡接的筒体3和上端盖4,筒体3的底部与底座2卡接,上端盖4的顶部覆盖有吸帽6。优选地,上端盖4与吸帽6通过超声波焊接而连接在一起。上述结构的储雾罐主体密封效果好,且方便拆卸。将筒体3和底座2设置为卡接,方便拆卸清洗。将上端盖4和吸帽6超声波焊接在一起,能够防止梅花垫片5被损坏。
68.如图3和4所示,本实施例的储雾罐还包括底座套1,底座套1紧贴底座2的外壁和底部端面以及进雾口壁。底座套1的一部分向进雾口的内部延伸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延伸部8。底座套1的另一部分沿进雾口壁继续向上延伸形成第一贴合部81。从储雾罐的正面观察,延伸部8所在平面高于底座2的底部端面。延伸部8为月牙形结构,对称设置在进雾口的内部。从储雾罐的正面观察,两个延伸部8的内边缘分别向上延伸形成第二贴合部82。当气雾剂喷雾接口插入进雾口处时,底座套1紧紧包裹住气雾剂喷雾接口,从而防止雾化的药物颗粒从进雾口处溢出。底座套1可以为热塑性橡胶形成的部件,可以通过包胶方式与底座2结合。
69.如图5所示,上端盖4的顶部为镂空结构。该镂空结构包括位于镂空结构中心的集合部41,从集合部41向镂空结构边缘延伸且对称分布的多根加强筋10(例如6根),以及沿镂
空结构边缘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多根导柱9(例如6根)。相邻的两根加强筋10之间形成通气孔11。导柱9位于通气孔11内。从储雾罐的正面观察,导柱9向上突出。
70.如图7所示,梅花垫片5的外轮廓为圆形。其边缘相连,内部则分割成多个近似三角形的瓣片(例如6个)。瓣片的大小刚好能够覆盖上端盖4上的通气孔11。梅花垫片5上设有与导柱9相匹配的导向孔16。梅花垫片5通过导向孔16穿过导柱9覆盖于通气孔11上。
71.如图6所示,吸帽6在靠近上端盖4的内侧壁上沿纵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凸楞17(例如9个)。吸帽6覆盖于上端盖4的顶部。凸楞17压在梅花垫片5的外缘上。这样的设置可以防止梅花垫片5随着呼吸过程打开或关闭时从上端盖4上脱落。梅花垫片5具有单向导通性,即在该储雾罐中只能呈闭合和向吸帽6方向打开,反向打不开。梅花垫片5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部件,便于瓣片的打开和复位,减少患者因缺氧而产生憋气现象。
72.如图5和6所示,上端盖4在靠近吸帽6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单向阀12。吸帽6在靠近上端盖4的外侧壁向外且向下延伸出单向阀腔61,其与吸气口相通。吸帽6覆盖于上端盖4的顶部时,单向阀腔61与单向阀12扣合。单向阀腔61的底部卡接有用于盖合单向阀腔61的盖板13,盖板13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气孔18,盖板13的底面低于上端盖4的顶部端面,单向阀12的阀片19厚度为0.2mm。将单向阀12置于单向阀腔61内,防止其被损坏。当患者呼气时,单向阀12打开,梅花垫片5关闭,气体通过单向阀12从气孔18排出,而储雾罐主体内雾化的药物颗粒得以保留,不会随患者呼气而将其排入空气中。这样有效减少药物颗粒的浪费。且将单向阀12的阀片19设置为厚0.2mm,能够提高阀片19开合的灵敏度。
73.实施例2
74.除了增加以下技术内容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75.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储雾罐还包括小帽7。小帽7盖于吸帽6的吸气口上,保持吸气口的干净,防止滋生细菌,降低口腔感染率。如图1所示,小帽7的外侧壁设有连接件14;吸帽6在靠近上端盖4的外侧壁上设有凸柱15。连接件14的一端与小帽7连接,另一端套接于凸柱15上,防止小帽7丢失。
76.使用时,将气雾剂喷雾接口插入进雾口处,启动气雾剂设备,药雾喷射入储雾罐内。当患者吸气时,储雾罐主体内形成负压,从而将梅花垫片5未被凸楞17固定的瓣片推开,雾化的药物颗粒从通气孔11流入,被患者吸入嘴中。梅花垫片5保证空气只往一个方向流动,从而起到单向阀的作用。此时受吸压力作用,位于单向阀腔61内的单向阀12处于闭合状态,使得外部空气不能进入储雾罐主体。当患者呼气时,储雾罐主体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位于储药罐主体与吸帽6之间的梅花垫片5关闭,而位于单向阀腔61内的单向阀12打开,患者呼出的气体随单向阀12的气孔18流出。待患者下一个吸气周期时,梅花垫片5再次打开,单向阀12关闭,雾化的药物颗粒随吸气吸入患者呼吸道。通过梅花垫片5与单向阀12的设置,使患者呼气时储雾罐主体内的药物颗粒被隔离,不受患者呼气的影响,减少或避免药物耗散,从而达到降低药物弥散量、提高药物利用率和高递送量的目的。通过底座套1将气雾剂喷雾接口紧密包裹,进一步减少药物颗粒弥散,提高药物利用率。总之,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动作,梅花垫片5与单向阀12总是处于一闭一合的状态。
77.需要清洗时,将底座2与储雾罐主体脱开,将筒体3与上端盖4拆开,可对储雾罐进行全面清洗。
78.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