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科医生用消化道插管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97073发布日期:2022-03-02 04:04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化内科医生用消化道插管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化道插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化内科医生用消化道插管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消化内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三级学科。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医学知识面广,操作复杂而精细,在消化内科经常需要使用插管来进行治疗工作,插管在使用中需要对其进行保护。
3.现有的保护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4.1、现有的保护装置不便于对插管进行固定,插管从喉咙处进入治疗部位时,患者常常在身体本能的作用下容易移动插管,从而导致插管对患者进行二次伤害。
5.2、现有的保护装置没有唾液收集装置,患者在插入插管时,在身体的本能下容易产生唾液,唾液流出到外界容易造成细菌传播和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科医生用消化道插管保护装置,解决了现有的保护装置不便于对插管固定和没有唾液收集装置的问题。
8.(二)技术方案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内科医生用消化道插管保护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插管本体,所述插管本体的一端贯穿延伸至装置本体的底部一侧,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顶部与装置本体的内顶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保护管,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滑动连接有调节支杆,所述调节支杆的一端贯穿延伸至固定板的另一侧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调节支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夹板,所述调节支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牵引绳,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竖杆,所述第二竖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滑轮,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与装置本体的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绞杆,所述牵引绳的一端绕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外表面并延伸至与绞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绞杆的一端贯穿延伸至装置本体的背面一侧并固定连接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杆。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夹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插管本体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橡胶保护套。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装
置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与装置本体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引流板的顶部开设有流出孔,所述引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流出孔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收集盒。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槽,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卡槽插接,所述防护盖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的内壁与调节支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15.(三)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科医生用消化道插管保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该消化内科医生用消化道插管保护装置,通过转动杆、绞杆、牵引绳、第一滑轮、第二滑轮、调节支杆和复位弹簧相配合,实现弧形夹板的相互距离调节,便于对插管本体进行固定夹持,避免插管本体在使用时移动导致患者遭受伤害,同时利用复位弹簧可以使保护装置对不同的插管进行固定,增加适用性,解决现有的保护装置不便于对插管本体进行固定的问题。
18.2、该消化内科医生用消化道插管保护装置,通过通孔、引流板和收集盒相配合,从而对患者的唾液进行收集,避免唾液流出造成细菌感染,利用过滤网可以对唾液中的部分细菌进行过滤,避免收集盒收集时造成交叉感染,解决现有的保护装置没有唾液收集装置,患者在插入插管时,在身体的本能下容易产生唾液,唾液流出到外界容易造成细菌传播和交叉感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后视示意图。
22.图中:1、装置本体;2、插管本体;3、保护管;4、分隔板;5、固定板;6、调节支杆;7、连接板;8、复位弹簧;9、弧形夹板;10、第一竖杆;11、第一滑轮;12、第二竖杆;13、第二滑轮;14、牵引绳;15、横板;16、绞杆;17、转动轮;18、转动杆;19、橡胶垫;20、橡胶保护套;21、通孔;22、引流板;23、过滤网;24、流出孔;25、连接管;26、收集盒;27、矩形槽;28、防护盖;29、卡槽;30、卡块;31、把手;32、通槽;33、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
25.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内科医生用消化道插
管保护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插管本体2,插管本体2的一端贯穿延伸至装置本体1的底部一侧,装置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分隔板4,分隔板4的顶部与装置本体1的内顶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保护管3,装置本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固定板5的一侧滑动连接有调节支杆6,调节支杆6的一端贯穿延伸至固定板5的另一侧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调节支杆6的外表面套接有复位弹簧8,连接板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夹板9,调节支杆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牵引绳14,装置本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竖杆10,第一竖杆10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11,装置本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竖杆12,第二竖杆12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滑轮13,装置本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横板15,横板15与装置本体1的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绞杆16,牵引绳14的一端绕过第一滑轮11和第二滑轮13的外表面并延伸至与绞杆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绞杆16的一端贯穿延伸至装置本体1的背面一侧并固定连接有转动轮17,转动轮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8。
26.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转动杆18、绞杆16、牵引绳14、第一滑轮11、第二滑轮13、调节支杆6和复位弹簧8相配合,实现弧形夹板9的相互距离调节,便于对插管本体2进行固定夹持,避免插管本体2在使用时移动导致患者遭受伤害,同时利用复位弹簧8可以使保护装置对不同的插管进行固定,增加适用性,解决现有的保护装置不便于对插管本体2进行固定的问题。
27.具体的,弧形夹板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9。
28.本实施例中,橡胶垫19可以增加弧形夹板9的夹持力,增加弧形夹板9与插管本体2外表面的摩擦力,使弧形夹板9对插管本体2进行更好的夹持,防止脱落。
29.具体的,插管本体2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橡胶保护套20。
30.本实施例中,橡胶保护套20可以使患者的嘴巴张大,避免患者身体本能的情况下咬插管本体2,从而伤害到患者。
31.具体的,装置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通孔21,装置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引流板22,引流板22与装置本体1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过滤网23,引流板22的顶部开设有流出孔24,引流板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5,连接管25与流出孔24连通,连接管25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收集盒26。
32.本实施例中,通过通孔21、引流板22和收集盒26相配合,从而对患者的唾液进行收集,避免唾液流出造成细菌感染,利用过滤网23可以对唾液中的部分细菌进行过滤,避免收集盒26收集时造成交叉感染,解决现有的保护装置没有唾液收集装置,患者在插入插管时,在身体的本能下容易产生唾液,唾液流出到外界容易造成细菌传播和交叉感染的问题。
33.具体的,装置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槽27,装置本体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防护盖28,防护盖28的一侧开设有卡槽29,装置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30,卡块30与卡槽29插接,防护盖28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31。
34.本实施例中,通过矩形槽27和防护盖28便于收集盒26收集后更换清洗,避免交叉感染,把手31便于拉动防护盖28。
35.具体的,固定板5的一侧开设有通槽32,通槽3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圈33,橡胶圈33的内壁与调节支杆6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36.本实施例中,通过橡胶圈33与调节支杆6滑动连接可以减少调节支杆6与固定板5之间的摩擦,保证调节支杆6的完好性,延长调节支杆6的使用寿命。
3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需要对病人进行插管时,首先使病人嘴巴咬住橡胶保护套20,接着转动转动杆18,转动杆18带着转动轮17旋转,转动轮17带着绞杆16转动,绞杆16带着牵引绳14移动,牵引绳14利用第一滑轮11和第二滑轮13的作用带着调节支杆6移动,调节支杆6带着连接板7移动,连接板7挤压复位弹簧8,同时连接板7带着弧形夹板9相互远离,滑动插管本体2,插管本体2进入患者的喉咙,当插管本体2移动到位置时,反向转动转动杆18,在复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弧形夹板9恢复原位,从而对插管本体2进行夹持固定。
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