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骨科创伤用清洗装置

文档序号:28173647发布日期:2021-12-25 00:08阅读:77来源:国知局
新型骨科创伤用清洗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骨科创伤用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对病人的骨科创伤的伤口进行治疗前,先要对其进行清洗,医务人员在给病人清洗伤口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或消毒液进行冲洗,冲洗压力能达到要求,但是由于针头孔较小,冲洗效率比较低;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将生理盐水或消毒液倒在伤口上进行冲洗。
3.目前,骨科的伤口大部分是在患者的手脚部位,而清洗伤口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是清洗时需要患者向将受伤部位放置在清洗台上,但是由清洗台的高度时固定不可移动的,所以会导致患者进行放置时产生疼痛感;其二是在清洗时水流飞溅的有点厉害;其三则是无法根据需要对于水流压力进行控制调节,并且患者清洁完后的废液是直接进行处理,不会进行简单过滤,导致废液后期处理比较麻烦。
4.所以,如何设计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骨科创伤用清洗装置,成为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进行高度和水流压力的调节,并且都避免清洗时水流飞溅的新型骨科创伤用清洗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骨科创伤用清洗装置,包括:
7.底座,底座左端固定连接有蓄水箱;
8.供水筒,供水筒固定连接于蓄水箱顶部,其包括筒体、筒盖、增压组件和喷头,筒盖与筒体螺纹连接,增压组件位于筒体底部,喷头通过软管与筒体固定连接;
9.肢体固定部,肢体固定部包括套杆、固定座、多个固定板、多个固定栓和肢体托,套杆一端固定连接与底座中间位置,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座底部中间位置,固定栓活动连接于固定座前、后侧壁上,固定板设有两个,其分别与固定栓活动连接,固定座底部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导流管,导流管与蓄水箱固定连接,肢体托固定连接于固定座内部中间位置。
10.优选的,固定栓包括固定连接的栓柄、栓杆和卡位片,栓杆一端与栓柄固定连接,另一端穿透固定座侧壁与卡位片固定连接且栓杆与固定座侧壁螺纹连接。
11.优选的,固定板上开设有弧形缺口一和两组条形孔,条形孔位于弧形缺口一两侧;
12.固定座内部中空,其前、后侧壁上设有弧形缺口二,左侧壁上设有放置口。
13.优选的,条形孔位置与固定栓位置相匹配,且卡位片半径大于条形孔宽度。
14.优选的,增压组件包括气囊、气管和脚踩泵,气囊位于筒体底部,气管一端与脚踩泵固定连接,另一端穿透筒体筒壁与气囊固定连接。
15.优选的,筒盖包括盖体、弹簧、压力板和伸缩罩,弹簧两端分别与盖体和压力板固
定连接,伸缩罩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盖体侧壁和压力板侧壁。
16.优选的,蓄水箱内部设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过滤网兜,过滤网兜位于导流管与蓄水箱连接处;
17.蓄水箱外侧设有排水管,蓄水箱外侧还设有与其合页连接的检查门。
18.优选的,软管与筒体连接处设有球阀。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骨科创伤用清洗装置,其肢体固定部的设置,使得对患者的四肢进行固定的同时,有效避免清洗的水流飞溅的情况发生,并且采用套杆的设置使得固定座高度可以进行调节,以消除患者的不适感。
2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骨科创伤用清洗装置,其筒盖的多层设置和筒体内增压组件的组合使用,使得医务人员可以在为患者清洗时,通过脚部的踩踏自由调节水流压力大小,进而达到对患者创伤处进行快速且有效的清洗。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骨科创伤用清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肢体固定部的分散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筒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底座;10、蓄水箱;101、过滤网兜;102、排水管;103、检查门;
28.2、供水筒;20、筒体;21、筒盖;210、盖体;211、弹簧;212、压力板;213、伸缩罩;22、增压组件;220、气囊;221、气管;222、脚踩泵;23、喷头;230、软管;2301、球阀;
29.3、肢体固定部;30、套杆;31、固定座;310、导流管;311、弧形缺口二;312、放置口;32、固定板;320、弧形缺口一;321、条形孔;33、固定栓;330、栓柄;331、栓杆;332、卡位片;34、肢体托;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1.请参阅图1

图4,一种新型骨科创伤用清洗装置,包括:
32.底座1,所述底座1左端固定连接有蓄水箱10;
33.供水筒2,所述供水筒2固定连接于所述蓄水箱10顶部,其包括筒体20、筒盖21、增压组件22和喷头23,所述筒盖21与所述筒体20螺纹连接,所述增压组件22位于所述筒体20底部,所述喷头23通过软管230与所述筒体20固定连接;
34.肢体固定部3,所述肢体固定部3包括套杆30、固定座31、多个固定板32、多个固定栓33和肢体托34,所述套杆30一端固定连接与所述底座1中间位置,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座31底部中间位置,所述固定栓33活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31前、后侧壁上,所述固定板32设有两个,其分别与所述固定栓33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座31底部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导
流管310,所述导流管310与所述蓄水箱10固定连接,所述肢体托34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座31内部中间位置。
35.具体使用时,首先将两个固定板32取下,随后将患者的四肢放置在固定座31上设有的弧形缺口二311上,并通过肢体托34将位于固定座31内的肢体部分托住,再将固定板32放下,使得条形孔321卡在固定栓33上,通过弧形缺口一320和弧形缺口二311相错位的方式对患者的四肢进行相匹配,随后通过栓柄330的调节使得卡位片332与固定板32紧紧锁住,避免患者在清洗过程中因疼痛而产生抖动都一系列问题,随后将脚踩泵222放于医务人员脚下,打开球阀2301,筒体20内的清洗水在筒盖21内侧设有的弹簧211的弹力作用下向外流出,而在使用过程中,若是需要增加水流打压力,则通过不断踩踏脚踩泵222位气囊220充气,由于气囊220的膨胀,筒体20内的压力变大,挤压其内的水加速流出,间接增大冲洗水流的压力大小,医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调节压力大小,当暂时不需要使用喷头23时,可以将喷头23放置于放置口312内,避免喷头23垂直掉落磕碰,而在冲洗过程中,由于基座左右侧壁斜坡的设置以及固定板32的存在,避免了冲洗过程中大量的水流飞溅,而使用过的水会沿着导流管310流入蓄水箱10内,在流入过程中,首先会经由过滤网兜101进行过滤,将体积稍大的清洗物过滤掉,整个清洗结束后,通过排水管102将水放掉即可。
36.具体的,所述固定栓33包括固定连接的栓柄330、栓杆331和卡位片332,所述栓杆331一端与所述栓柄330固定连接,另一端穿透所述固定座31侧壁与所述卡位片332固定连接且所述栓杆331与所述固定座31侧壁螺纹连接;通过栓杆331与固定座31侧壁的螺纹连接,通过栓柄330对卡位片332的位置进行调节,进而通过卡位片332对固定板32进行进一步固定。
37.具体的,所述固定板32上开设有弧形缺口一320和两组条形孔321,所述条形孔321位于所述弧形缺口一320两侧;
38.所述固定座31内部中空,其前、后侧壁上设有弧形缺口二311,左侧壁上设有放置口312。
39.具体的,所述条形孔321位置与所述固定栓33位置相匹配,且所述卡位片332半径大于所述条形孔321宽度;
40.通过错位的弧形缺口一320和弧形缺口二311相配合使得不同粗细的患者四肢都能够使用,而条形孔321与固定栓33的配合则对调节好位置的固定板32进行固定,而放置口312的设置可以在不需要使用喷头23的时候将喷头23固定住,避免喷头23垂直掉落发生磕碰导致无法使用的情况。
41.具体的,所述增压组件22包括气囊220、气管221和脚踩泵222,所述气囊220位于所述筒体20底部,所述气管221一端与所述脚踩泵222固定连接,另一端穿透所述筒体20筒壁与所述气囊220固定连接;通过不断踩踏脚踩泵222对位于筒体20内的气囊220进行充气,进而通过气囊220的膨胀缩减筒体20内的空间,间接增大水流排出的压力大小,实现对水流压力的调节。
42.具体的,所述筒盖21包括盖体210、弹簧211、压力板212和伸缩罩213,所述弹簧211两端分别与所述盖体210和所述压力板212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罩213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盖体210侧壁和所述压力板212侧壁;当筒体20内加满水后,通过螺纹连接的盖体210将其盖住,由于盖体210和压力板212之间的弹簧211的存在,其弹力通过压力板212间接传导
之筒内的水上,得以将水由软管230排出。
43.具体的,所述蓄水箱10内部设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过滤网兜101,所述过滤网兜101位于所述导流管310与所述蓄水箱10连接处;
44.所述蓄水箱10外侧设有排水管102,所述蓄水箱10外侧还设有与其合页连接的检查门103;
45.通过过滤网兜101对冲洗过的水进行初步过滤,将稍大的杂物过滤出来,方便后期由排水管102将过滤水排出,避免过多过大的杂物将排水管102堵住,清洗完后只需打开检查门103将过滤网兜101取下进行清洗即可。
46.具体的,所述软管230与所述筒体20连接处设有球阀2301;通过球阀2301可以打开或闭合软管230与筒体20的连接状态,实现对水流的控制。
47.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的叙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