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无针输液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4459发布日期:2021-12-15 06:4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无针输液接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品,特别是新型无针输液接头。


背景技术:

2.随着护理技术的不断提高,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减轻了患者长期治疗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痛苦,同时减轻了护士工作量,但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易发生堵管,要用生理盐水每4

6小时冲管一次和肝素帽封管,病人易引起静脉炎,另外,封管用的肝素帽影响凝血功能,长期用头皮针穿刺肝素帽,增加了护理人员意外被针刺伤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因此,无针接头应用于临床,有效地避免了躁动病人将连接肝素帽的针头脱出,而划伤患者皮肤的危险,同时也避免护士被针刺伤,进而引起交叉感染的风险,方便临床用药和应急抢救,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4.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无针接头在硅胶阀中间设置切口,切口与注射器或输液器多次连接导致切口破损而掉碎屑的问题,其碎屑随药物进入人体血管将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无针输液接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7.一种新型无针输液接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导流腔,所述导流腔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导流腔包括沿液体的导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限位部、第一导流腔、第二限位部和第二导流腔,所述第一导流腔的直径大于第一限位部的内径,所述第一导流腔内设置有弹性阀体,所述弹性阀体靠近出液口的一侧与第二限位部抵接,所述弹性阀体靠近进液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阀体,所述第一密封阀体靠近进液口的一侧与第一限位部抵接,所述弹性阀体的直径、第一密封阀体的直径均小于第一导流腔的直径,所述弹性阀体上设置有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与第一导流腔、第二导流腔连通。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输液时,输液器或者注射器施力于第一密封阀体,第一密封阀体朝靠近出液口的方向运动,同步的,弹性阀体发生形变使得进液口和第一导流腔呈导通状态,上述液体导通过程不会对第一密封阀体进行切割的处理,减少输液器或者注射器与第一密封阀接触后产生掉屑的问题,保证输液过程的安全性。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流槽位于弹性阀体的侧壁,所述第一导流槽连通弹性阀体靠近第一导流腔的侧壁,所述第一导流槽连通弹性阀体靠近出液口的侧壁。
10.增大第一导流槽和液体的接触面积,便于液体的流通。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阀体内设置有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
导流槽和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腔连通。
12.增设第二导流槽,进一步的加快液体流通速度。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竖截面呈阶梯状,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最大直径位于第一限位部的最小直径靠近出液口的一侧。
14.第一限位部的竖向截面呈阶梯状,对第一密封阀体起到限位效果,防止第一密封阀体和第一限位部脱离。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腔还包括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位于第一限位部靠近进液口的一侧,所述第一密封部的直径沿液体的流通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一密封阀体靠近进液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阀体,所述第一密封部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二密封阀体的最小直径。
16.第二密封阀体进一步起到密封的效果。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内且对应第一导流腔处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第二限位部远离出液口的一侧,所述弹性阀体的外侧壁与限位环的内侧壁抵接。
18.由于弹性阀体会发生弹性形变,增设限位环能限定弹性阀体的位置,使得弹性阀体始终保持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前。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一导流腔设置于第一连接壳,所述第二限位部和第二导流腔设置于第二连接壳,所述弹性阀体和第一密封阀体设置于第一连接壳。
20.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连接,当其中一出现损坏时,可以单独更换,减少浪费。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新型无针输液接头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新型无针输液接头的爆炸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新型无针输液接头使用时的状态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新型无针输液接头部分结构剖视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新型无针输液接头部分结构剖视图。
27.图中,1、壳体;11、第一连接壳;12、第二连接壳;13、进液口;14、出液口;15、限位环;2、第一限位部;3、第一导流腔;4、第二限位部;5、第二导流腔;6、弹性阀体;61、第一导流槽;62、第二导流槽;7、第一密封阀体;8、第一密封部;9、第二密封阀体。
具体实施方式
28.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
制。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具有“若干”之类的词汇描述,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31.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无针输液接头作出如下实施例1:
33.一种新型无针输液接头,包括壳体1,壳体1内形成导流腔,导流腔设置有进液口13和出液口14,进液口13和出液口14相对设置且位于同一中轴线上。
34.导流腔包括沿液体的导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限位部2、第一导流腔3、第二限位部4和第二导流腔5,第一限位部2和第二限位部4均呈环状,第一导流腔3的直径大于第一限位部2的内径,具体的,第二限位部4的内径小于第一导流腔3的直径,第二导流腔5的直径等于第二限位部4的内径。
35.第一导流腔3内设置有弹性阀体6,弹性阀体6呈实体结构,弹性阀体6靠近出液口14的一侧与第二限位部4远离出液口14的一侧抵接,弹性阀体6靠近进液口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阀体7,第一密封阀体7呈实体结构,第一密封阀体7靠近进液口13的一侧与第一限位部2远离进液口13的一侧抵接,第一密封阀体7靠近进液口13一侧的直径大于进液口13的口径,弹性阀体6的直径、第一密封阀体7的直径均小于第一导流腔3的直径,具体的,弹性阀体6和第一密封阀体7的材料可选用硅胶,通过第一限位部2和第二限位部4对第一密封阀体7和弹性阀体6进行限位,且利用第一密封阀体7和第一限位部2的位置关系,能覆盖进液口13。
36.第一密封阀体7呈圆台状,第一密封阀体7靠近进液口13一侧的直径大于第一密封阀体7靠近出液口14一侧的直径,第一密封阀体7具有圆弧形侧壁,第一密封阀体7的圆弧形侧壁与第一限位部2抵接。
37.弹性阀体6上设置有第一导流槽61,第一导流槽61位于弹性阀体6的侧壁,第一导流槽61与第一导流腔3、第二导流腔5连通,第一导流槽61连通弹性阀体6靠近第一导流腔3的侧壁,第一导流槽61连通弹性阀体6靠近出液口14的侧壁,第一导流槽61朝弹性阀体6的中轴线处凹陷。
38.弹性阀体6内设置有第二导流槽62,第二导流槽62正对第二导流腔5,且第二导流槽62的中轴线和第二导流腔5的中轴线重合,第二导流槽62和第一导流槽61、第二导流腔5连通。
39.第一限位部2的竖截面呈阶梯状,第一限位部2的最大直径位于第一限位部2的最小直径靠近出液口14的一侧。
40.导流腔还包括第一密封部8,第一密封部8位于第一限位部2靠近进液口13的一侧,
第一密封部8的直径沿液体的流通方向逐渐增大,第一密封阀体7靠近进液口1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阀体9,第一密封部8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二密封阀体9的最小直径,具体的,第二密封阀体9远离出液口14的端部与第一密封部8远离出液口14的端部呈过盈配合。
41.壳体1内且对应第一导流腔3处设置有限位环15,限位环15位于第二限位部4远离出液口14的一侧,弹性阀体6的外侧壁与限位环15的内侧壁抵接。
42.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无针输液接头时,待输液前,第二密封阀体9和第一密封阀体7依次抵紧于第一密封部8和第一限位部2,使得导流腔呈不导通的状态,在输液时,注射器或输液器压紧第二密封阀体9,使得第二密封阀体9和第一密封阀体7朝靠近出液口14的方向运动,第一密封阀体7远离第一限位部2,同步的,弹性阀体6发生形变,导流腔呈导流状态,液体首先在第一导流腔3、弹性阀体6和第二限位部4之间经过,最后流至第二导流腔5,输液结束后,注射器或输液器朝远离出液口14的方向运动,则第二密封阀体9不受外力的压迫,弹性阀体6、第一密封阀体7和第二密封阀体9恢复形变,第二密封阀体9重新与第一限位部2抵紧。
43.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无针输液接头作出如下实施例2:
44.第一导流槽61呈l字形,第一导流槽61的其中一端连通弹性阀体6靠近第一导流腔3的侧壁,第一导流槽61的另一端连通弹性阀体6靠近第二导流腔5的侧壁,且第一导流槽61靠近出液口14的端部和第二导流腔5正对。
45.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无针输液接头时,待输液前,第二密封阀体9和第一密封阀体7依次抵紧于第一密封部8和第一限位部2,使得导流腔呈不导通的状态,在输液时,注射器或输液器压紧第二密封阀体9,使得第二密封阀体9和第一密封阀体7朝靠近出液口14的方向运动,第一密封阀体7远离第一限位部2,同步的,弹性阀体6发生形变,导流腔呈导流状态,液体首先在第一导流腔3和弹性阀体6之间经过,然后导流至第一导流槽61和第二导流槽62,最后流至第二导流腔5,输液结束后,注射器或输液器朝远离出液口14的方向运动,则第二密封阀体9不受外力的压迫,弹性阀体6、第一密封阀体7和第二密封阀体9恢复形变,第二密封阀体9重新与第一限位部2抵紧。
46.参照图5,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无针输液接头作出如下实施例3:
47.壳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壳11和第二连接壳12,进液口13位于第一连接壳11,出液口14位于第二连接壳12,第一导流腔3、第一限位部2和第一密封部8位于第一连接壳11,第二导流腔5位于第二连接壳12,限位环15连接于第二限位部4远离出液口14的一侧。通过第一限位部2和第二限位部4将弹性阀体6和第一密封阀体7限位于第一连接壳11内,第一连接壳11远离进液口13的一侧与第二连接壳12远离出液口14的一侧连接,第一连接壳11和第二连接壳12通过超声波焊接。
4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