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摆角钳头绕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5481发布日期:2021-12-15 06:56阅读:66来源:国知局
大摆角钳头绕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摆角钳头绕线结构。


背景技术:

2.手术钳的钳头结构在医疗上多用以在手术中夹持人体组织。但现有技术中的钳头结构的转动角度有限,大都无法超过90度,不能较好的满足手术操作的需求。
3.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微创内镜手术钳钳头[申请号:201310508233.8],该发明专利申请包括第一钳臂、第二钳臂、第一销轴、第二销轴和推拉轴,第一钳臂的头部设计为第一从动齿件,第二钳臂的头部设计为第二从动齿件,推拉轴的末端设计为主动齿条,在第一从动齿件和第二从动齿件的基圆圆心上分别设有第一销轴、第二销轴,第一钳臂的头部和第二钳臂的头部分别与第一销轴、第二销轴套接,第一从动齿件、第二从动齿件均与主动齿条相啮合。
[0004]
该发明专利申请虽然具有使得钳口夹持力与操作力之间呈正比例关系,使术者更准确的感知和控制夹持力的大小,提高手术安全性的优势,但其仍具有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转动角度可超过90度的大摆角钳头绕线结构。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大摆角钳头绕线结构,包括钳头组件和可驱动钳头组件转动的手柄组件,还包括设置在钳头组件一端的转动轮组件,所述转动轮组件与钳头组件固定连接,钳头组件转动时以转动轮组件的轴心为转动中心,所述手柄组件与钳头组件之间设有控制绳,所述控制绳的一端与手柄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设过转动轮组件后与手柄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轮组件与控制绳固定连接,所述钳头组件的角度转动范围大于160度。
[0008]
在上述的大摆角钳头绕线结构中,所述钳头组件包括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所述转动轮组件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固定连接在第一钳头上,所述第二转动轮固定连接在第二钳头上,所述控制绳包括绕设并固定在第一转动轮上的第一控制绳和绕设并固定在第二转动轮上的第二控制绳,所述手柄组件包括第一控制手柄和第二控制手柄,所述第一控制绳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一控制手柄上,所述第二控制绳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二控制手柄上,转动第二控制手柄可使第二控制绳压设在绕线轮两侧的长度发生趋势相反的变化。
[0009]
在上述的大摆角钳头绕线结构中,所述第一控制手柄与第二控制手柄转动连接,两个绕线轮分别连接在第一控制手柄和第二控制手柄上,所述第一控制手柄与第二控制手柄的转动中心位于绕线轮的轴心线上,第一控制绳和第二控制绳分别压设在两个绕线轮的两侧,转动第一控制手柄可使第一控制绳压设在绕线轮两侧的长度发生趋势相反的变化。
[0010]
在上述的大摆角钳头绕线结构中,所述第一控制手柄包括固定连接的操作指环和
手柄杆,所述手柄杆远离操作指环的一端设有固定结构,所述第一控制绳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固定结构上,所述手柄杆设有转接环,所述手柄杆通过转接环与第二控制手柄转动连接。
[0011]
在上述的大摆角钳头绕线结构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手柄杆上的连接块和固定连接在连接块上的两个固线轮,所述固线轮上具有向固线轮内凹陷的缠绕凹槽,所述第一控制绳的两端分别缠绕在两个固线轮的缠绕凹槽内且分别与两个固线轮固定连接。
[0012]
在上述的大摆角钳头绕线结构中,所述绕线轮的直径为第一转动轮直径的两倍以上,所述绕线轮的直径为第二转动轮直径的两倍以上。
[0013]
在上述的大摆角钳头绕线结构中,所述第一钳头包括具有夹持面的钳头体,所述钳头体一端延伸有连接平台,所述第一转动轮固定连接在连接平台上,第一转动轮与钳头体之间具有过绳间隙,所述第一控制绳贯穿过过绳间隙。
[0014]
在上述的大摆角钳头绕线结构中,所述第一转动轮的外边沿延伸有防干涉台阶,所述防干涉台阶的上表面与连接平台的上表面相齐平。
[0015]
在上述的大摆角钳头绕线结构中,还包括至少一组绷紧轮,所述控制绳压设在绷紧轮侧面;所述绷紧轮设有两组,每组绷紧轮的轴心线相互平行,所述控制绳依次压设在相邻两组绷紧轮的不同侧面。
[0016]
在上述的大摆角钳头绕线结构中,还包括至少两组轴心线相互平行的限位轮,所述控制绳压设在限位轮的同侧,位于两组限位轮之间的控制绳相互平行延伸。
[0017]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8]
1、本实用新型利用手柄组件通过拉动控制绳的方式带动钳头组件转动,由于控制绳易于做出较长距离的拉动,故易于实现使得钳头组件可在一个较大角度范围内进行转动的目的,方便了手术操作,更能满足手术操作过程中的需求。
[0019]
2、本实用新型在转动轮外延伸有防干涉台阶,这样,分别连接在两个转动轮上的第一控制绳和第二控制绳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防干涉台阶相互隔离,防止使用时第一控制绳和第二控制绳之间相互摩擦造成磨损。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0022]
图3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钳头组件1、手柄组件2、控制绳3、转动轮组件4、绷紧轮5、限位轮6、第一钳头11、第二钳头12、第一控制手柄21、第二控制手柄22、绕线轮23、第一控制绳31、第二控制绳32、第一转动轮41、第二转动轮42、钳头体111、夹持面112、连接平台113、过绳间隙114、防干涉台阶115、操作指环211、手柄杆212、固定结构213、转接环214、连接块215、固线轮216、缠绕凹槽217。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
如图1所示,一种大摆角钳头绕线结构,包括钳头组件1和可驱动钳头组件1转动的
手柄组件2,还包括设置在钳头组件1一端的转动轮组件4,所述转动轮组件4与钳头组件1固定连接,钳头组件1转动时以转动轮组件4的轴心为转动中心,所述手柄组件2与钳头组件1之间设有控制绳3,所述控制绳3的一端与手柄组件2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设过转动轮组件4后与手柄组件2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轮组件4与控制绳3固定连接。其中,控制绳3可以选用钢丝绳材质制得。
[0026]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移动手柄组件2拉动控制绳3,使得控制绳3驱动转动轮组件4转动,从而带动钳头组件1转动。故本实用新型利用手柄组件2通过拉动控制绳3的方式带动钳头组件1转动,由于控制绳3易于做出较长距离的拉动,故易于实现使得钳头组件1可在一个较大角度范围内进行转动的目的,例如需要对侧面组织进行夹持时,可直接将钳头组件1整体转动到侧面然后进行夹持,相比现有技术中无法超过90度转动的钳头必须通过调整器械方向的操作方法,大大方便了手术操作,更能满足手术操作过程中的需求。
[0027]
具体的说,所述钳头组件1包括第一钳头11和第二钳头12,所述转动轮组件4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轮41和第二转动轮42,例如可以通过销轴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轮41固定连接在第一钳头11上,所述第二转动轮42固定连接在第二钳头12上,所述控制绳3包括绕设并固定在第一转动轮41上的第一控制绳31和绕设并固定在第二转动轮42上的第二控制绳32,所述手柄组件2包括第一控制手柄21和第二控制手柄22,所述第一控制绳3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一控制手柄21上,所述第二控制绳3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二控制手柄22上。
[0028]
即第一控制手柄21通过拉动第一控制绳31,使得第一控制绳31驱动第一转动轮4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钳头11转动。第二控制手柄22通过拉动第二控制绳32,使得第二控制绳32驱动第二转动轮4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钳头12转动。两个钳头通过两根控制绳独立拉动控制,提高了手术操作的可控性。
[0029]
第一控制绳31与第一转动轮41、第二控制绳32与第二转动轮42之间实现相互连接方式均可采用控制绳先固定连接在固定块(图中未画出)上,固定块再固定连接在转动轮上的方式。
[0030]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控制手柄21与第二控制手柄22转动连接,两个绕线轮23分别连接在第一控制手柄21和第二控制手柄22上,所述第一控制手柄21与第二控制手柄22的转动中心位于绕线轮23的轴心线上,第一控制绳31和第二控制绳32分别压设在两个绕线轮23的两侧,转动第一控制手柄21可使第一控制绳31压设在绕线轮23两侧的长度发生趋势相反的变化,转动第二控制手柄22可使第二控制绳32压设在绕线轮23两侧的长度发生趋势相反的变化。
[0031]
具体的说,所述第一控制手柄21包括固定连接的操作指环211和手柄杆212,所述手柄杆212远离操作指环211的一端设有固定结构213,所述第一控制绳3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固定结构213上,所述手柄杆212设有转接环214,所述手柄杆212通过转接环214与第二控制手柄22转动连接,例如可以通过销轴实现转动连接。第二控制手柄22的具体结构也可采用与第一控制手柄21相同的具体结构。
[0032]
以图1所示的视角为例,通过操作指环211向右施力时,手柄杆212以转接环214为轴心发生转动,此时手柄杆212靠近操作指环211的一端向右转动,手柄杆212远离操作指环211的一端向左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控制绳31的两端同时向左偏移,此时绕线轮23右侧压设
的第一控制绳31的长度变长,绕线轮23左侧压设的第一控制绳31的长度变短,从而驱动第一钳头11向右转动。
[0033]
优选地,所述绕线轮23的直径为第一转动轮41直径的两倍以上,所述绕线轮23的直径为第二转动轮42直径的两倍以上。这样在操控时,第一控制手柄21仅需转动过一个较小角度,就会造成第一控制绳31的较长距离的拉动,从而使得第一钳头11具有一个较大角度的转动,进一步方便的手术操作。
[0034]
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结构213包括设置在手柄杆212上的连接块215和固定连接在连接块215上的两个固线轮216,所述固线轮216上具有向固线轮216内凹陷的缠绕凹槽217,所述第一控制绳31的两端分别缠绕在两个固线轮216的缠绕凹槽217内且分别与两个固线轮216固定连接。第一控制绳31缠绕在缠绕凹槽217上并嵌合在缠绕凹槽217内,可以提高第一控制绳31与固定结构213连接的可靠程度。
[0035]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钳头11包括具有夹持面112的钳头体111,所述钳头体111一端延伸有连接平台113,所述第一转动轮41固定连接在连接平台113上,第一转动轮41与钳头体111之间具有过绳间隙114,所述第一控制绳31贯穿过过绳间隙114。第二钳头12的具体结构也可采用与第一钳头11相同的具体结构。
[0036]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轮41的外边沿延伸有防干涉台阶115,所述防干涉台阶115的上表面与连接平台113的上表面相齐平。本实用新型在转动轮外延伸有防干涉台阶115,这样,分别连接在两个转动轮上的第一控制绳31和第二控制绳32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防干涉台阶115相互隔离,防止使用时第一控制绳31和第二控制绳32之间相互摩擦造成磨损。
[0037]
如图1所示,还包括至少一组绷紧轮5,所述控制绳3压设在绷紧轮5侧面;所述绷紧轮5设有两组,每组绷紧轮5的轴心线相互平行,所述控制绳3依次压设在相邻两组绷紧轮5的不同侧面。这样可保证控制绳3处于紧绷状态,便于拉动钳头组件1实现夹持。
[0038]
如图1所示,还包括至少两组轴心线相互平行的限位轮6,所述控制绳3压设在限位轮6的同侧,位于两组限位轮6之间的控制绳3相互平行延伸。这样可以保证控制绳3长距离平行延伸,便于控制绳3线路排布的更加规整。
[003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以图1所示的视角为例,通过操作指环211向右施力时,手柄杆212以转接环214为轴心发生转动,此时手柄杆212靠近操作指环211的一端向右转动,手柄杆212远离操作指环211的一端向左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控制绳31的两端同时向左偏移,此时绕线轮23右侧压设的第一控制绳31的长度变长,绕线轮23左侧压设的第一控制绳31的长度变短,从而第一控制绳31驱动第一转动轮41顺时针转动,第一转动轮41带动第一钳头11向右转动。基于与上述相同或相反的过程,可控制第一钳头11向左转动、第二钳头12向右移动以及第二钳头12向左移动。故本实用新型利用手柄组件2通过拉动控制绳3的方式带动钳头组件1转动,由于控制绳3易于做出较长距离的拉动,故易于实现使得钳头组件1可在一个较大角度范围内进行转动的目的,例如需要对侧面组织进行夹持时,可直接将钳头组件1整体转动到侧面然后进行夹持,相比现有技术中无法超过90度转动的钳头必须通过调整器械方向的操作方法,大大方便了手术操作,更能满足手术操作过程中的需求。
[0040]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41]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钳头组件1、手柄组件2、控制绳3、转动轮组件4、绷紧轮5、限位轮6、第一钳头11、第二钳头12、第一控制手柄21、第二控制手柄22、绕线轮23、第一控制绳31、第二控制绳32、第一转动轮41、第二转动轮42、钳头体111、夹持面112、连接平台113、过绳间隙114、防干涉台阶115、操作指环211、手柄杆212、固定结构213、转接环214、连接块215、固线轮216、缠绕凹槽21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