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通气系统中用于传导吸入空气的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91742发布日期:2022-08-19 23:40阅读:33来源:国知局
在患者通气系统中用于传导吸入空气的组件的制作方法
在患者通气系统中用于传导吸入空气的组件
1.本专利申请要求德国专利申请de 10 2019 216 506.0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患者通气系统中用于传导吸入空气的组件。


背景技术:

3.在美国专利us 10,213 571 b2中已知这样的用于传导吸入空气的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进一步设计一种上述类型的用于传导吸入空气的组件,使得组件的连接器与组件的管道部件的端部能够牢固地建立一体连接。
5.根据本发明,这个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用于传导吸入空气的组件来实现。
6.根据本发明,已经认识到,当连接管道部件到连接器时,尤其是当用连接器二次成型管道部件时,加热线和供电线的端部之间的用于电接触部的保护性外壳可以用于保护接触部。可以通过焊接或压接来执行加热线端部和与其电接触的供电线端部之间的电接触。就通过二次成型建立一体连接而言,保护性外壳也是二次成型的。保护性外壳可以被设计成使得塑料二次成型材料不能渗入保护性外壳。作为组件的部件的供电线继而可以连接到外部供电装置,特别是通过插头连接而连接到外部供电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2的实施例在生产技术方面容易实现。加热线圈可以是管道部件的外壁轮廓,其特别适合实现与连接器的一体连接,特别是通过二次成型与连接器的一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的连接件的设计已被证明有效。或者,可以将连接件设计成相对于连接器纵向轴线成一定角度。在用于加热线的供电线沿管道部件在优选方向下铺设的情况下是具有优势的。
9.根据权利要求4的保护性外壳的设计考虑了典型管道部件加热单元的设计。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性外壳的隔离网确保彼此待绝缘的加热线供应的细丝之间的绝缘。
11.根据权利要求6的盖体改善了保护性外壳的处置和保护效果。盖体可以一体地模制到保护性外壳的基体上。
12.根据权利要求7的实体铰链使得可以廉价地制造保护性外壳。盖体和基体之间的闭合位置可以被配置为闭锁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8的二次成型体在管道部件和连接器之间建立一体连接时,特别是在二次成型期间,防止对管道部件的端部的管壁造成不期望的损坏。二次成型体可以是垫圈的形式,垫圈被插入到与连接器相邻或重叠的管道部件的端部中。二次成型体可以与连
接器部分地重叠。
14.二次成型体的径向突出的套环使得能够进行在二次成型体与待一体连接到连接器的管道部件的端部之间的牢固的相对轴向定位。套环可以插入连接器的内壁的互补周边凹槽中。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其中:
16.图1示意性地表示患者通气系统的主要部件,包括主单元、加湿器、呼吸面罩和与它们连接并传导吸入空气的多个可加热管道部件,包括用于与这些部件流体连接的多个连接器;
17.图2表示图1的通气系统的用于传导吸入空气的组件的主要部件的透视图,即管道部件之一的端部、连接器和带有连接器插头部件的供电线部分;
18.图3更示意性地表示根据图2的组件的轴向截面,其中在该区域中示出了供电线端部,当制造组件时与吸入空气管道部件的加热线电连接的供电线端部被显示在电接触部分的区域中,仍然与面对的加热线端部隔开;
19.图4表示布置在塑料保护性外壳中的加热线端部和与其电接触的供电线端部之间的电接触部;
20.图5表示保护性外壳的俯视图,其中盖体相对于基体铰接打开;
21.图6表示依照图5中vi方向的视图。
22.图7以类似于图3的视图表示具有吸入空气管道部件的端部和连接器的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一体地连接到连接器的连接件径向地附接到连接器的基体;以及
23.图8表示根据图3和7组件的替代组件的侧视图,仍然没有供电线,其中包括连接件的连接器以剖视方式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24.图1表示患者通气系统1的主要部件。患者通气系统1用于对临床患者、其他住院患者或甚至家庭护理环境的通气。
25.通气系统具有主单元2,主单元2用于控制/调节特别是吸入空气供应、空气加湿和吸入空气的温度控制。原则上,主单元2还可以用于确定吸入空气成分。主单元2用作吸入气源。
26.通过接合端口(junction port)3和接合连接器4,主单元2与吸入空气供应管道部件5流体连接。图1中非常示意性地表示接合连接器4,其他管道部件也是如此。通气系统1的管道部件可以通过主单元2以受控/调节的方式被加热,以下将加以描述。
27.通过另一接合连接器6,吸入空气供应管道部件5与吸入空气加湿装置8的接合端口7流体连接。加湿装置8以未示出的方式与主单元2信号通信。
28.通过另一接合端口9和另一接合连接器10,加湿装置8与吸入空气连接管道部件11流体连接。
29.通过另一接合连接器12、监测连接器13和三通连接器14,吸入空气连接管道部件11与患者呼吸面罩15流体连接。因此,监测连接器13一方面用于连接吸入空气连接管道部
件11,即可加热的吸入空气管道部分,用于将通气空气从主单元2传导到患者,另一方面连接这个管道部件11到患者呼吸面罩15作为患者空气接口。
30.通过三通连接器14和另一接合连接器16,呼吸面罩15与吸入空气排放管道部件17流体连接。通过另一个接合连接器18和另一连合端口19,吸入空气排放管道部件17与主单元2流体连接。
31.图2表示吸入空气连接管道部件11的一部分以及接合连接器12。吸入空气管道部件具有塑料制成的用于传导吸入空气的管壁20,在图2中是透明的。两条加热线22a、22b(参见图3ff)布置在加热线圈21中,加热线圈21缠绕在管壁20周围以形成一体的吸入空气管道部件11,加热线圈21用于加热穿过吸入空气管道部件11传导的吸入空气。两条加热线22a、22b可以代表供电的不同相位(phase)。加热线22a/b被配置为围绕管道部件11的内腔的有塑料覆层的加热线圈的形式。
32.连接器12借助二次成型(overmolding)一体地连接到管道部件11的端部。连接器12用于将管道部件11连接到图中未示出的另一个外部吸入空气传导部件。
33.连接器12具有连接件22,连接件22与连接器12的基体23一体连接。连接件22相对于连接器12的纵向轴线l倾斜地远离连接器12的基体23延伸。连接器12的纵向轴线l与管道部件11的相对端部的纵向轴线一致。
34.图3表示具有管道部件11和连接器12(连接器12具有连接件22)的组件的结构细节,一方面以剖视图表示更多的细节,另一方面比图2所示的组件更具有示意性。
35.连接件22用于容纳电接触部24,电接触部24位于加热线22a/b的端部25和供电线26的端部之间,供电线26的端部与加热线端部25电接触。为此,连接件22具有凹槽27。
36.加热线端部25穿过连接器12的侧壁23a到达连接件22。
37.利用管道部件11和连接器12用于传导吸入空气的组件还包括供电线(supply line)26。
38.连接件22中的凹槽27用以容纳用于电接触部24的保护性塑料外壳28(参见图4至图6)。保护性外壳28被设计成使得加热线22a/b的端部在其中借助线连接29与供电线26的相关端部26a/b电接触。这种电接触可以通过焊接和/或压接(crimping)进行。
39.保护性外壳28的基体30具有隔离网(separating web)31,一方面用于彼此接触的加热线端部22a/供电线端部26a之间的绝缘,另一方面用于彼此接触的加热线端部22b/供电线端部26b之间的绝缘。隔离网31避免两条加热线22a、22b以及两条供电线26a、26b在它们被剥离以形成线连接29的区域中不期望地彼此接触。
40.保护性外壳28具有盖体32,盖体32通过与其一体形成的实体铰链33连接到保护性外壳28的基体30。盖体32和基体30之间可以存在闭锁位置。基体30和盖体32界定用于容纳电接触部24的容纳空间34。为了引出加热线端部25和供电线26的端部的绝缘引线部分,在基体30的端壁中形成各自的通道开口35、36。
41.在根据图2或3的组件的生产过程中,首先将连接器12推到管道部件11的端部上,其中可以在基体23的内壁形成与加热线圈互补的螺纹,使得在将管道部件11的端部插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拧入进行)后,这两个部件之间已经存在形状配合的机械连接。在这个插入期间或之后,加热线端部25在连接件22中传送直至凹槽27。然后,通过线连接29在加热线22a/b的加热线端部25和相关联的供电线26a/b之间建立电接触。此后,保护性外壳28被
插入凹槽27中,盖体打开,直到接触部24完全搁置在基体30的容纳空间34中为止。然后,借助关闭盖体32来闭合保护性外壳。在这种配置中,包括管道部件11、连接器12、供电线26和保护性外壳28的组件可以用塑料材料被二次成型,从而提供这些部件彼此的一体连接。
42.图7表示具有管道部件11的端部和连接器37的组件,连接器37可以用作图1至图6所示连接器12的替代物。与上面参照图1至图6已经解释过的部件和功能相对应的部件和功能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不再详细讨论。在连接器37中,连接件22从连接器37的纵向轴线l径向延伸。
43.请参考图8,下面描述管道部件11的端部和连接器38之间的二次成型连接的另一个实施例,连接器38可以用于代替连接器12和37。与上面参照图1至图7已经解释过的部件和功能相对应的部件和功能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不再详细讨论。
44.具有连接器38和端部面向连接器38的管道部件11的组件包括二次成型体39。二次成型体39布置为当连接器38被模制到管道部件11的端部上时从内侧支撑端部的管壁20。为此,二次成型体39被设计为垫圈(grommet)并具有径向突出的套环40,套环40用于在二次成型期间将二次成型体39轴向地固定在连接器38中。针对二次成型体39的轴向固定,当二次成型体39被插入时,套环位于连接器38的内壁42中互补的圆周凹槽41中。
45.在图8所示的插入位置,二次成型体39与连接器38在轴向上重叠。
46.当二次成型连接器38和管道部件11的相关端部时,管壁20由于二次成型温度增加的缘故而更软,二次成型主体39确保管壁20从内部被牢固地支撑并且不会被二次成型过程损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