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灸按摩一体机构

文档序号:24553394发布日期:2021-04-06 12:04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艾灸按摩一体机构

本发明涉及按摩机构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应用于艾灸仪器的一种艾灸按摩一体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艾灸仪器,在结构设计上导致其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是模拟传统艾灸功能,在艾灸进行过程中,不能进行按摩。

如果采用人工按摩,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艾灸人力成本也相应升高;如果另外配置按摩器械,同样也会增加艾灸成本。另外,传统的艾灸仪器,如果需要满足同时进行多点艾灸的需求,还需要人工的辅助配合,频繁更换艾灸部位,同一规格艾条的插接操作也较麻烦,由此导致艾灸的效率低下,且艾灸效果差;对于艾条的规格也有使用要求,不能适应不同规格的艾条,由此导致艾灸成本的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艾灸按摩一体机构,以满足按摩的需求,并降低艾灸成本。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艾灸按摩一体机构,包括按摩机构,所述的按摩机构包括按摩头、行星架及其驱动机构,所述按摩头的一端形成外齿轮、另一端形成按摩部;所述的行星架为中空腔体结构,在行星架的中空腔侧壁形成齿轮结构,在行星架的中空腔底部形成供按摩头上的按摩部贯穿的贯通孔;所述按摩头上的外齿轮与行星架上的齿轮结构形成啮合传动结构,所述按摩头上的按摩部外露于行星架;所述行星架在其驱动机构作用下转动,由行星架的转动来驱动按摩头相对于行星架转动。

优选地,所述行星架的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驱动齿轮,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的驱动齿轮与行星架的中空腔侧壁的齿轮结构之间形成啮合传动结构。

优选地,所述按摩头另一端的按摩部外表面上设置按摩凸起。

优选地,所述按摩头上的按摩凸起设置若干个,且呈环形结构分布。

优选地,所述按摩头上的按摩凸起的截面形状为d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按摩头上的按摩凸起为球头结构体。

优选地,还包括点燃刮灰机构,所述的点燃刮灰机构包括环形扇及其驱动机构,在环形扇上形成若干扇叶,在环形扇底部设置加热条,所述的环形扇通过其驱动机构作圆周运动。

优选地,所述环形扇的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和内齿轮,所述的内齿轮与环形扇固定连接,且内齿轮与主动齿轮之间形成啮合传动结构。

优选地,所述环形扇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架,所述的加热条通过支架进行支撑。

优选地,还包括支管回收机构,所述的支管回收机构包括绕管体和盘簧,所述的绕管体与盘簧架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在盘簧架上设置盘簧,所述的绕管体在盘簧作用下相对于盘簧架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按摩头上的外齿轮与行星架上的齿轮结构形成啮合传动结构,且按摩头上的按摩部外露于行星架,当行星架在其驱动机构作用下转动时,该行星架的转动可以稳定地驱动按摩头相对于行星架转动,通过按摩头上的按摩部的动作,即可满足按摩的需求,使用方便,由此可以节省按摩人力的投入,也不需要另外配置按摩器械,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艾灸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艾灸装置的整体构造图。

图2为艾灸装置的内部构造图(带行星架)。

图3为艾灸装置的内部构造图(不带行星架)。

图4为艾灸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a-a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b-b向的剖视图。

图7为夹持推送机构的构造图(正视图)。

图8为夹持推送机构的构造图(斜视图)。

图9为夹持推送机构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拨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间歇回转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环形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支管回收机构的构造图。

图15为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绕管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绕管体的主视图。

图18为绕管体的剖视图。

图19为按摩机构的整体构造图。

图20为按摩机构的仰视图。

图21为按摩机构的内部构造图。

图22为按摩机构的传动构造图。

图23为按摩头的结构示意图(实施方式1)。

图24为按摩头的结构示意图(实施方式2)。

图25为按摩头的结构示意图(实施方式3)。

图26为按摩头的俯视图。

图27为图26中d-d向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1-上壳体,2-盛灰抽屉,3-中壳体,4-下壳体,5-夹持推送机构,6-点燃刮灰机构,7-支管回收机构,8-按摩机构,11-艾条卡口,12-第一齿轮,13-保持架,14-第二齿轮,15-第三齿轮,21-导气孔,50-履带,50a-推送履带,50b-夹持履带,51-弹簧,52-拨插件,52a-拨环,52b-拨头,52c-拨片,53-从动齿轮,54-连接架,55-第一电机,56-主动齿轮,57-内齿轮,58-间歇回转件,58a-滑槽,58b-让位槽,59-万向联轴器,61-环形扇,62-支架,63-加热条,64-扇叶,71-盘簧架,71a-主进气口,71b-支进气口,72-软管,73-吸盘,73a-出气口,73b-压敏胶圈,74-绕管体,74a-侧导气孔,74b-中心通孔,75-止回塞,76-轴承,77-盘簧,81-行星架,82-第二电机,83-按摩头,83a-通气孔,83b-外齿轮,84-盖板,85-驱动齿轮,86-气阀,87-按摩凸起,88-弹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艾灸装置,主要包括壳体、夹持推送机构5、点燃刮灰机构6、盘簧架71和软管72,所述的壳体包括上壳体1、中壳体3和下壳体4,所述上壳体1的顶部开设艾条卡口11,所述的下壳体4上形成可供软管72贯穿的通孔,所述的盘簧架71上开设支进气口71b,如图14所示,所述软管72的一端与支进气口71b连通、另一端与吸盘73连通,所述的吸盘73外露于下壳体4。

所述的夹持推送机构5设置在上壳体1的中空内腔中,如图7、图8、图9所示,主要包括履带50和步进推送机构,所述的履带50包括夹持履带50b和推送履带50a,所述的夹持履带50b、推送履带50a分别通过滚筒机构支撑,且夹持履带50b与推送履带50a之间形成环形夹持结构。如图9、图10所示,用于支撑推送履带50a的滚筒机构通过第三齿轮15驱动,所述的第三齿轮15与第二齿轮14形成共轴连接,所述的第二齿轮14与第一齿轮12形成啮合传动结构,所述的第一齿轮12和推送履带50a均可通过保持架13进行支撑。为提高结构紧凑性,通常,所述的第一齿轮12和第二齿轮14均为锥齿轮结构。

所述的步进推送机构包括间歇回转件58、拨插件52及其驱动机构,所述的拨插件52上分别形成拨环52a和拨片52c,所述的拨片52c上形成拨头52b,如图11所示。所述拨插件52的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56、内齿轮57和从动齿轮53,其中的主动齿轮56由第一电机55驱动,所述的内齿轮57分别与主动齿轮56、从动齿轮53形成啮合传动结构,如图2、图7、图8所示。所述的间歇回转件58上分别形成滑槽58a和让位槽58b,所述的滑槽58a与让位槽58b交替设置;通常,所述的间歇回转件58采用中空的球面体结构,所述的滑槽58a、让位槽58b环球面交替设置,如图12所示。

当拨插件52通过其驱动机构作回转运动时,通过拨头52b与滑槽58a相配合来驱动间歇回转件58作间歇性回转运动。具体地,当拨头52b在滑槽58a中相对滑动时,拨环52a与让位槽58b相配合,拨头52b从上一个滑槽58a进入到相邻的下一个滑槽58a时,间歇回转件58通过拨头52b的拨动而转动一次。通常,在间歇回转件58上分别形成4条均布的滑槽58a和4条均布的让位槽58b,如图12所示,以使拨头52b从上一个滑槽58a进入到相邻的下一个滑槽58a时,间歇回转件58通过拨头52b的拨动而转动90度。所述间歇回转件58的转动通过万向联轴器59来驱动第一齿轮12,所述的第一齿轮12驱动第二齿轮14转动,使得第三齿轮15与第二齿轮14同步转动,所述的第三齿轮15驱动用于支撑推送履带50a的滚筒机构转动,从而使得推送履带50a可以通过第一齿轮12与第二齿轮14之间的啮合传动来进行驱动,由此实现间歇回转件58得以驱动推送履带50a作步进推送动作。

所述的夹持推送机构5在工作时,通过夹持履带50b与推送履带50a夹持固定住被推送物,例如棒状的艾条;通过第一电机55驱动主动齿轮56,主动齿轮56驱动内齿轮57转动,所述的内齿轮57驱动从动齿轮53转动,所述从动齿轮53的转动又驱动间歇回转件58作步进式回转运动,所述间歇回转件58的回转运动通过万向联轴器59来驱动第一齿轮12间歇式转动,所述第一齿轮12的转动驱动第二齿轮14也做间歇式转动,由第二齿轮14的间歇式转动来驱动推送履带50a作步进推送动作,由于推送履带50a与被推送物之间存在摩擦力、且夹持履带50b与被推送物之间也存在摩擦力,因此,所述推送履带50a可以通过被推送物来带动夹持履带50b同步推送动作,所述的被推送物则可相对于推送履带50a和夹持履带50b作直线步进推送运动。

为了使被推送物在直线步进推送运动过程中能够夹持更加可靠、步进运动更加平稳,所述的推送履带50a通常设置2组,每一组推送履带50a分别通过独立的第二齿轮14驱动,所述的第一齿轮12则与2个独立的第二齿轮14分别形成啮合传动结构;另外,将夹持履带50b通过连接架54进行支撑,所述的连接架54为y形结构件,其一端分别支撑独立的夹持履带50b,另一端与弹簧51连接;通常,所述的连接架54设置2个,且2个连接架54之间形成八字形结构,由此,则可通过2组推送履带50a与4组夹持履带50b相互配合而共同形成一个环形弹性夹持结构,如图4、图9、图10所示,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直径规格的艾条等被推送物的夹持,并方便被推送物的更换作业。

所述的点燃刮灰机构6包括环形扇61及其驱动机构,所述的环形扇61上形成若干扇叶64,在环形扇61底部设置加热条63;通常,在环形扇61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架62,所述的加热条63通过支架62进行支撑;其中的加热条63设置2根,且2根加热条63呈x形结构分布,如图7、图13所示。所述环形扇61的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56和内齿轮57,所述的内齿轮57与环形扇61固定连接,且内齿轮57与主动齿轮56之间形成啮合传动结构,从而使环形扇61可以通过其驱动机构作圆周运动。

在利用上述的艾灸装置进行艾灸时,所述的夹持推送机构5所夹持固定住的被推送物是棒状的艾条,艾条从艾条卡口11插入,并由夹持推送机构5向点燃刮灰机构6输出艾条,所述的艾条经点燃刮灰机构6中的加热条63点燃后产生艾热气;通过第一电机55驱动主动齿轮56,所述的主动齿轮56驱动内齿轮57转动,所述内齿轮57的转动带动环形扇61作圆周运动,通过环形扇61上的扇叶64即可将艾热气加压并导流入支进气口71b;所述的艾热气自支进气口71b进入软管72,再从吸盘73排出,将吸盘73与艾灸部位接触到位后,即可进行艾灸。

为了使艾灸时的艾热温度和艾热气压力保持在合适的水平,提高艾灸的舒适度和安全度,可以在吸盘73上开设出气口73a,在吸盘73的末端设置压敏胶圈73b,如图15所示,所述的压敏胶圈73b用于贴合皮肤、并与艾灸部位共同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艾灸空间,所述的出气口73a用来排出艾气,通过更换不同孔径的出气口73a的吸盘73与软管72配合使用,可以实现控制艾灸温度的功能。由于软管72拉伸容易,吸盘73的接触面积较大、吸附力可靠,因此,不仅方便艾灸部位的调整,而且艾灸时的接触面大、且接触稳定,操作容易,有效地提高了艾灸效率,尤其适合于腰部等部位的大面积艾灸需求。

在艾灸过程中,点燃后的艾条的燃烧端不断产生艾灰,如果残留的艾灰过多,会影响到艾条的燃烧和艾热气的散出,因此,需要对艾条的燃烧端及时去灰,而脱落后的艾灰容易造成污染。为此,可以在上壳体1与中壳体3之间设置盛灰抽屉2,并使盛灰抽屉2设置在点燃刮灰机构6的下方,在盛灰抽屉2上开设导气孔21;通常,所述的导气孔21设置若干个,且环盛灰抽屉2的中心部呈扇形结构分布,如图4、图9所示。所述的艾条经点燃刮灰机构6点燃后所产生的艾热气先流经导气孔21,再从支进气口71b进入软管72,最后从吸盘73排出;当环形扇61转动时,通过其底部的加热条63的转动可以对艾条燃烧端残留的艾灰进行去灰作业,脱落下来的艾灰则可通过盛灰抽屉2予以收集。通常,可将内齿轮57与环形扇61设计成一体化结构,当第一电机55工作时,可同时实现艾条推送、艾热气导流和艾条燃烧端去灰的三大功能。

为了满足同时对手部与腰部等多个艾灸部位进行的多点艾灸需求,并方便软管72的拉伸和艾灸后的及时回收,如图5、图6、图14、图21所示,可以在上述的艾灸装置中设置支管回收机构7,所述的软管72和吸盘73分别设置若干,在盘簧架71上开设与软管72对应的支进气口71b,每一条软管72的一端与对应的支进气口71b连通、另一端与独立的吸盘73连通。所述的支管回收机构7包括绕管体74和盘簧77,所述的绕管体74与盘簧架71之间通过轴承76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在盘簧架71上设置盘簧77,所述的绕管体74在盘簧77的作用下相对于盘簧架71转动,以使软管72可以缠绕在绕管体74上,实现软管72拉出后的回收。

当软管72被拉出至合适的长度后,为了防止被拉出后的软管72回缩,可以在软管72上设置止回塞75;通常,所述的止回塞75采用带切口的楔形结构件,在止回塞75上形成贯穿止回塞75、且与所述切口相通的通孔,所述的止回塞75通过所述通孔与软管72之间形成套接结构,通过楔形结构的止回塞75,可以有效地阻止软管72在拉出到合适的长度后发生回缩。

在持续性的艾灸过程中,为了提高艾灸效果,可以在上述的艾灸装置中增加设置按摩机构8,如图19、图20、图21、图22所示,所述的按摩机构8包括按摩头83、行星架81及其驱动机构,所述的行星架81为中空腔体结构,在行星架81的中空腔侧壁形成齿轮结构,在行星架81的中空腔底部形成供按摩头83上的按摩部贯穿的贯通孔;所述行星架81的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82和驱动齿轮85,所述第二电机82的输出轴与驱动齿轮85固定连接,所述的驱动齿轮85与行星架81的中空腔侧壁的齿轮结构之间形成啮合传动结构。所述按摩头83的一端形成外齿轮83b、另一端形成按摩部;所述按摩头83上的外齿轮83b与行星架81上的齿轮结构形成啮合传动结构,所述按摩头83上的按摩部外露于行星架81,由此形成一种艾灸按摩一体机构。

当所述的艾灸按摩一体机构工作时,通过吸盘73与艾灸部位的接触可以实现艾灸功能,同时,通过第二电机82来驱动行星架81转动,而行星架81的转动可以驱动按摩头83相对于行星架81转动,从而可以实现按摩功能,由此通过行星齿轮结构实现了传统艾灸功能与按摩功能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艾灸效率。

如图14所示,在盘簧架71上设置主进气口71a,如图16、图17、图18所示,在绕管体74上设置侧导气孔74a和中心通孔74b,所述的中心通孔74b与主进气口71a连通,所述的侧导气孔74a与中心通孔74b连通。所述按摩头83的端部形成按摩部,在按摩头83上形成与所述按摩部相通的通气孔83a,如图23-27所示,并且,在按摩头83上还设置啄灸机构,所述啄灸机构的构造方式可以是在按摩头83上设置气阀86,当通气孔83a中的气压超过一定值时,所述的气阀86打开通气,如图25所示,也可以是在通气孔83a中设置带切口的弹性片88,当通气孔83a中的气压超过一定值时,所述弹性片88上的切口打开通气,如图26、图27所示。

所述的绕管体74与盖板84连接,所述的侧导气孔74a位于盖板84的下方,如图16所示,所述的盖板84覆盖在按摩头83上的通气孔83a的上方,如图21所示。当夹持推送机构5向点燃刮灰机构6输出艾条时,所述的艾条经点燃刮灰机构6点燃后所产生的艾热气可以进入到通气孔83a中,由啄灸机构来控制通气孔83a中的艾热气的排出,从而形成一种带啄灸功能的艾灸仪,以实现模仿啄灸与回旋灸的组合艾灸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艾灸效率与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啄灸是指当通气孔83a中的艾热气以不连续方式排出并作用于艾灸部位时,类似于啄木鸟的啄木动作。

上述的带啄灸功能的艾灸仪在工作时,通过第一电机55驱动主动齿轮56,所述的主动齿轮56驱动内齿轮57转动,所述内齿轮57的转动带动环形扇61作圆周运动,通过环形扇61上的扇叶64即可将艾热气加压并导流入主进气口71a,再分别流经侧导气孔74a、中心通孔74b后进入到按摩头83上的通气孔83a中,从而可以实现大范围艾灸与按摩两个功能相结合,其中的盖板84可使从侧导气孔74a、中心通孔74b流出的艾热气最大限度地进入到按摩头83上的通气孔83a中,有效地避免了因艾热气散逸而导致艾灸效果降低。

为了进一步提高按摩头83的按摩效果,可以在按摩头83端部的按摩部外表面上设置按摩凸起87,所述的按摩凸起87可以设置若干个,且呈环形结构分布,如图24、图25、图27所示。通常,所述的按摩凸起87的截面形状为d形结构,也可以为球头结构体,以增加按摩的舒适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