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腺术后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04111发布日期:2021-04-16 12:53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乳腺术后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乳腺术后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2.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
3.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
4.而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方式之一,乳腺癌的外科手术包括乳腺和腋窝淋巴结两部分。乳腺手术有保留乳房手术(保乳手术)和全乳房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手术有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活检是只切除前哨淋巴结,经检测前哨淋巴结转移再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也有人称之为保腋窝手术。保乳手术有严格的手术适应证,目前还做不到所有的乳腺癌患者都能进行保乳手术。
5.而手术之后需要进行康复锻炼,从而缓解水肿和恢复上肢功能。康复锻炼主要包括:局部按摩、肩部运动、摸高运动,从而能加强上肢功能锻炼,促进淋巴、血液回流。但是目前还缺乏一种专门帮助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装置,因此乳腺癌术后患者在康复治疗时常存在着容易水肿、上肢功能康复缓慢甚至受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乳腺术后康复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因为缺乏专门的乳腺癌术后康复治疗装置而容易使患者在术后发生水肿、上肢功能受损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乳腺术后康复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部设置有座板,座板后侧设置有可调节倾斜角度的靠板,所述底座前侧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前移座,所述前移座顶部设置有可间歇性上下往复运动的摸高座,所述摸高座的上下运动的幅度可调;所述摸高座顶部设置有安全板,所述安全板顶部设置有前后往复运动的前后轨,所述前后轨顶部设置有可随着前后轨前后往复运动而左右往复运动的左右轨,所述左右单轨顶部设置有可随着前后轨前后往复运动而做分合运动的两个两用扶手;
9.所述底座下部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可前后往复移动的底轨,所述底轨顶部设置有可左右往复移动的横轨,所述横轨顶部左右侧分别设置有侧扶手;
10.所述靠板后侧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升降座,所述升降座侧端设置有可前后调节位置的前伸臂,所述前伸臂的前侧设置有可水平摆动的按摩盒,所述按摩盒的后侧设置有按摩部件;
11.所述按摩部件包括左右两个可调节相对间距的按摩支板,所述按摩支板的后侧分别设置有可上下左右摆动的按摩摆板,所述按摩摆板的后侧远离按摩支板中心的一侧设置有可周向转动的按摩锥齿轮,所述按摩锥齿轮的后端面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按摩转柱;所述按摩摆板后侧靠近按摩支板中心的一侧设置有和按摩锥齿轮轴线垂直的按摩横轴,所述按摩横轴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按摩拨杆。
12.优选的,所述前移座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插板,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套,所述插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插套内,所述插套侧端螺纹连接有锁止螺杆,所述锁止螺杆同轴固定连接有锁止转轮,所述锁止螺杆旋紧形成所述前移座和底座位置固定的结构;
13.所述侧扶手和两用扶手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套杆,所述套杆顶部中心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内杆,所述内杆顶部转动连接有可水平转动的转环;所述套杆顶部侧端螺纹连接有限制螺钉,所述限制螺钉旋紧形成所述内杆和套杆位置固定的结构。
14.优选的,所述座板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电机,所述底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有主杆,所述主杆底部滑动连接有可沿着主杆长度方向移动的双滑块;所述横轨的中部和所述双滑块转动连接,所述横轨两侧分别和对应的底轨滑动连接;
15.所述底座下部固定连接有十字形的十字轨,所述十字轨包括两个互相垂直的轨道;所述底座下部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侧轨;所述双滑块底部滑动连接有垂杆,所述垂杆和所述主杆垂直;所述垂杆的的底部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线滑块,所述线滑块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十字轨的两个轨道内;
16.所述底轨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侧滑块,所述侧滑块分别滑动连接于对应的侧轨内。
17.优选的,所述安全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转臂电机,所述转臂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有转臂杆;所述安全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内齿圈,所述内齿圈的轴线和所述转臂电机的转轴的轴线共线;所述转臂杆末端转动连接有转臂齿轮,所述转臂齿轮和所述内齿圈啮合连接;所述左右轨右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臂齿轮顶端面非圆心位置;
18.所述安全板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转臂轨,所述前后轨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臂滑块,所述转臂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转臂轨内;所述两用扶手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分臂滑块;所述左右轨顶部固定连接有分臂轨,所述分臂滑块均和所述分臂轨滑动连接,所述左右轨和所述前后轨滑动连接;
19.所述分臂轨前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分臂板,所述分臂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分臂导杆,所述分臂导杆外周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分臂导块;两个所述两用扶手分别铰接有分臂杆,所述分臂杆前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分臂导块的左右侧;
20.所述分臂导杆后侧外周套装有分臂弹簧,所述分臂导块底部固定连接有分臂推板,所述安全板顶部前侧固定连接有分臂块。
21.优选的,所述安全板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保护滑杆,所述保护滑杆均和所述摸高座滑动连接;所述保护滑杆上侧外周套装有保护弹簧,所述保护滑杆底部螺纹连接有保护螺母。
22.优选的,所述摸高座底部左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摸高导板,所述前移座顶部左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摸高导套,所述摸高导板分别和对应的摸高导套滑动连接;
23.右侧的所述摸高导板底部侧端铰接有摸高杆,所述摸高杆左侧外周滑动连接有可
沿着摸高杆长度方向移动的调节滑块,所述调节滑块侧端转动连接有调节螺块;所述调节螺块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前移座顶部,所述调节螺杆同轴固定连接有调节转轮;所述调节螺块滑动连接有调节导杆,所述调节导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前移座顶部;
24.所述摸高杆的右侧外周滑动连接有可沿着摸高杆长度方向移动的摸高滑块;所述前移座顶部转动连接有蜗杆轴,所述蜗杆轴啮合连接有蜗轮轴,所述蜗轮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前移座顶部;所述蜗轮轴固定连接有摸高臂,所述摸高臂末端和所述摸高滑块铰接。
25.优选的,所述前移座顶部固定连接有摸高电机,所述摸高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有摸高曲柄,所述摸高曲柄末端铰接有摸高中杆;所述摸高曲柄铰接于所述摸高中杆的首端,所述摸高中杆的中部铰接有摸高摆杆,所述摸高摆杆末端铰接于所述前移座顶部;所述摸高中杆尾端铰接有间歇转块;
26.所述蜗杆轴同轴固定连接有间歇转盘,所述间歇转盘的端面中心开有十字形的间歇槽;所述间歇转块的形状为圆盘状,所述间歇转块位于所述间歇槽内。
27.优选的,所述靠板后侧右部转动连接有升降螺杆,所述升降螺杆和所述升降座螺纹连接,所述升降座的左右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升降导杆,所述升降导杆固定连接于所述靠板后侧右部;
28.所述升降座和所述前伸臂滑动连接,所述前伸臂沿长度方向开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定位孔,所述升降座侧端螺纹连接有定位螺钉,所述定位螺钉旋紧形成所述升降座和前伸臂位置固定的结构;所述按摩盒前侧右部铰接于所述前伸臂前端左侧;所述按摩盒右侧后侧开有螺孔,所述前伸臂侧端螺纹连接有固定螺钉,所述固定螺钉旋入所述螺孔内形成所述按摩盒和前伸臂位置固定的结构。
29.优选的,所述按摩盒内部前侧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同轴固定连接有分离转轮;所述双向螺杆左右侧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双向螺杆的左右侧分别螺纹连接有分离块,所述分离块的前后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分离导杆,所述分离导杆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按摩盒内侧;
30.所述分离块的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缓冲杆,左右侧的两个分离块分别通过所述缓冲杆和对应的按摩支板滑动连接;所述缓冲杆后侧螺纹连接有缓冲螺母,所述缓冲杆前侧外周套装有缓冲弹簧。
31.优选的,左侧的所述按摩支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按摩电机,所述按摩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有按摩齿轮,所述按摩齿轮啮合连接有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有联动轴套;所述联动轴套转动连接于左侧的所述按摩支板顶部;所述联动轴套内滑动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联动棱柱杆,所述联动棱柱杆转动连接于右侧的所述按摩支板顶部;
32.两个所述按摩支板的左右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按摩轴,所述联动轴套通过锥齿轮组和左侧的所述按摩支板右侧的所述按摩轴连接;所述联动棱柱杆通过锥齿轮组和右侧的所述按摩支板左侧的所述按摩轴连接;
33.所述按摩支板上的两个按摩轴分别固定连接有偏心盘,所述偏心盘的轴线和按摩轴的轴线不共线;所述按摩支板上还设置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两端分别和两个偏心盘转动连接;
34.所述按摩支板上的两个按摩轴分别固定连接有按摩摆杆,两个所述按摩摆杆分别
转动连接于所述按摩摆板的前部左右侧;
35.其中一个所述按摩摆杆和对应的所述按摩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按摩摆杆和所述按摩摆板的铰接轴的轴线和所述按摩锥齿轮的轴线共线;所述按摩锥齿轮啮合连接有联动锥齿轮,所述联动锥齿轮和所述按摩摆杆转动连接,所述联动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有末齿轮,所述末齿轮和所述按摩横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按摩横轴和所述按摩摆板转动连接。
36.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37.1、本装置通过在座板底部左右侧设置可水平往复运动的侧扶手,从而能令患者握持着侧扶手来锻炼肩关节,从而能恢复上肢功能,促进淋巴血液的回流,有效地防止水肿的发生。
38.2、本装置通过设置可间歇性上下往复运动的摸高座及其上的两用扶手,从而能辅助患者进行摸高运动,这样,可使上肢皮肤因牵拉而变得松弛。预防上肢水肿发生,促使水肿消退。
39.3、本装置通过设置可水平往复运动的左右轨,以及左右轨上的可做往复分合运动的两个两用扶手,从而能帮助患者手臂做平举外展运动,帮助患者进行胸壁肌肉的牵拉,从而能消除水肿、恢复肌肉功能。
40.4、本装置通过设置可调节位置的按摩盒及其内的可调节间距的按摩部件,能根据患者的体型、乳距等来对患者的手术切口处愈合后的皮肤进行按摩,从而能使得本装置能对患者进行合适的胸部肌肉的按摩,从而能推动皮肤进行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紧张的皮肤得以松弛。
附图说明
41.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乳腺术后康复装置的第一轴测图。
42.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乳腺术后康复装置的第二轴测图。
43.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乳腺术后康复装置的第三轴测图。
44.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乳腺术后康复装置的套杆及其连接部件的轴测图。
45.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乳腺术后康复装置的主杆及其连接部件的轴测图。
46.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乳腺术后康复装置的双滑块的轴测图。
47.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乳腺术后康复装置的前移座的第一轴测图。
48.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乳腺术后康复装置的前移座的第二轴测图。
49.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乳腺术后康复装置的摸高座及其连接部件的轴测图。
50.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乳腺术后康复装置的前移座及其上部件的轴测图。
51.图11为本发明的一种乳腺术后康复装置的摸高电机及其连接部件的轴测图。
52.图12为本发明的一种乳腺术后康复装置的摸高杆及其连接部件的轴测图。
53.图13为本发明的一种乳腺术后康复装置的按摩盒及其连接部件的轴测图。
54.图14为本发明的一种乳腺术后康复装置的按摩盒的轴测图。
55.图15为本发明的一种乳腺术后康复装置的按摩部件的轴测图。
56.图16为本发明的一种乳腺术后康复装置的分离块及其连接部件的轴测图。
57.图17为本发明的一种乳腺术后康复装置的按摩部件及分离块的轴测图。
58.图18为本发明的一种乳腺术后康复装置的按摩摆板的轴测图。
59.附图中:1

底座、2

座板、3

靠板、4

前移座、5

摸高座、6

安全板、7

前后轨、8

左右轨、9

两用扶手、10

底轨、11

横轨、12

侧扶手、13

升降座、14

前伸臂、15

按摩盒、16

按摩部件、17

插板、18

插套、19

锁止螺杆、20

底电机、21

主杆、22

双滑块、23

垂杆、24

线滑块、25

十字轨、26

侧轨、27

侧滑块、28

套杆、29

限制螺钉、30

内杆、31

转环、32

滑槽、33

保护滑杆、34

保护弹簧、35

转臂电机、36

内齿圈、37

转臂杆、38

转臂齿轮、39

分臂轨、40

转臂滑块、41

转臂轨、42

分臂杆、43

分臂滑块、44

分臂导块、45

分臂导杆、46

分臂弹簧、47

分臂推板、48

分臂块、49

保护螺母、50

摸高导板、51

摸高导套、52

摸高电机、53

摸高杆、54

摸高曲柄、55

摸高中杆、56

摸高摆杆、57

间歇转块、58

间歇转盘、59

间歇槽、60

蜗杆轴、61

蜗轮轴、62

摸高臂、63

摸高滑块、64

调节滑块、65

调节螺块、66

调节螺杆、67

调节导杆、68

调节转轮、69

升降螺杆、70

升降导杆、71

升降转轮、72

定位螺钉、73

定位孔、74

固定螺钉、75

按摩支板、76

联动轴套、77

联动棱柱杆、78

输出齿轮、79

按摩齿轮、80

按摩电机、81

分离块、82

双向螺杆、83

分离导杆、84

分离转轮、85

缓冲杆、86

缓冲弹簧、87

缓冲螺母、88

按摩轴、89

偏心盘、90

联动杆、91

按摩摆杆、92

按摩摆板、93

按摩锥齿轮、94

按摩转柱、95

联动锥齿轮、96

传动齿轮、97

末齿轮、98

按摩横轴、99

按摩拨杆。
具体实施方式
60.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61.如图1

1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乳腺术后康复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设置有座板2,座板2后侧设置有可调节倾斜角度的靠板3,所述底座1前侧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前移座4,所述前移座4顶部设置有可间歇性上下往复运动的摸高座5,所述摸高座5的上下运动的幅度可调;所述摸高座5顶部设置有安全板6,所述安全板6顶部设置有前后往复运动的前后轨7,所述前后轨7顶部设置有可随着前后轨7前后往复运动而左右往复运动的左右轨8,所述左右单轨顶部设置有可随着前后轨7前后往复运动而做分合运动的两个两用扶手9;
62.所述底座1下部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可前后往复移动的底轨10,所述底轨10顶部设置有可左右往复移动的横轨11,所述横轨11顶部左右侧分别设置有侧扶手12;
63.所述靠板3后侧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升降座13,所述升降座13侧端设置有可前后调节位置的前伸臂14,所述前伸臂14的前侧设置有可水平摆动的按摩盒15,所述按摩盒15的后侧设置有按摩部件16;
64.所述按摩部件16包括左右两个可调节相对间距的按摩支板75,所述按摩支板75的后侧分别设置有可上下左右摆动的按摩摆板92,所述按摩摆板92的后侧远离按摩支板75中心的一侧设置有可周向转动的按摩锥齿轮93,所述按摩锥齿轮93的后端面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按摩转柱94;所述按摩摆板92后侧靠近按摩支板75中心的一侧设置有和按摩锥齿轮93轴线垂直的按摩横轴98,所述按摩横轴98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按摩拨杆99。
65.本装置通过在座板2底部左右侧设置可水平往复运动的侧扶手12,从而能令患者握持着侧扶手12来锻炼肩关节,从而能恢复上肢功能,促进淋巴血液的回流,有效地防止水肿的发生。
66.本装置通过设置可间歇性上下往复运动的摸高座5及其上的两用扶手9,从而能辅助患者进行摸高运动,这样,可使上肢皮肤因牵拉而变得松弛。预防上肢水肿发生,促使水肿消退。
67.本装置通过设置可水平往复运动的左右轨8,以及左右轨8上的可做往复分合运动的两个两用扶手9,从而能帮助患者手臂做平举外展运动,帮助患者进行胸壁肌肉的牵拉,从而能消除水肿、恢复肌肉功能。
68.本装置通过设置可调节位置的按摩盒15及其内的可调节间距的按摩部件16,能根据患者的体型、乳距等来对患者的手术切口处愈合后的皮肤进行按摩,从而能使得本装置能对患者进行合适的胸部肌肉的按摩,从而能推动皮肤进行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紧张的皮肤得以松弛。
69.如图3

4所示,所述前移座4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插板17,所述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套18,所述插板17滑动连接于所述插套18内,所述插套18侧端螺纹连接有锁止螺杆19,所述锁止螺杆19同轴固定连接有锁止转轮,所述锁止螺杆19旋紧形成所述前移座4和底座1位置固定的结构;
70.所述侧扶手12和两用扶手9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套杆28,所述套杆28顶部中心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内杆30,所述内杆30顶部转动连接有可水平转动的转环31;所述套杆28顶部侧端螺纹连接有限制螺钉29,所述限制螺钉29旋紧形成所述内杆30和套杆28位置固定的结构。
71.在使用前根据需要调节好前移座4相对于底座1的间距,并旋紧所述锁止螺杆19,将前移座4定位。
72.在使用前如果进行平举外展的上肢运动,那么将两用扶手9的转环31调节至患者坐于座板2能保持上肢水平握持着所述转环31即可。如果进行摸高运动,那么将两用扶手9上的转环31提升至超过患者肩部的位置,令患者握持着两用扶手9进行间接性的上下往复运动,从而能实现摸高运动,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降低水肿发生的几率。
73.如图4

6所示,所述座板2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电机20,所述底电机20的转轴固定连接有主杆21,所述主杆21底部滑动连接有可沿着主杆21长度方向移动的双滑块22;所述横轨11的中部和所述双滑块22转动连接,所述横轨11两侧分别和对应的底轨10滑动连接;
74.所述底座1下部固定连接有十字形的十字轨25,所述十字轨25包括两个互相垂直的轨道;所述底座1下部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侧轨26;所述双滑块22底部滑动连接有垂杆23,所述垂杆23和所述主杆21垂直;所述垂杆23的的底部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线滑块24,所述线滑块24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十字轨25的两个轨道内;
75.所述底轨10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侧滑块27,所述侧滑块27分别滑动连接于对应的侧轨26内。
76.双滑块22上侧和下侧分别开有一个滑槽32,两个滑槽32互相垂直,而垂杆23和主杆21分别滑动连接于上下侧的滑槽32内,从而能使得垂杆23和主杆21垂直始终。
77.当底电机20转动时,所述主杆21周向转动,从而使得主杆21上的双滑块22能随着主杆21改变其水平位置,且由于双滑块22和垂杆23垂直,而垂杆23的两端转动连接有线滑块24,线滑块24被限制在十字轨25内。且双滑块22和横轨11转动连接,横轨11和底轨10滑动连接,底轨10通过侧滑块27和所述侧轨滑动26连接。从而能使得所述横轨11在底轨11和侧
轨26的限制下,被双滑块22带着在水平面内做前后左右往复运动,实现患者的肩部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张弛锻炼。
78.如图7

8所示,所述安全板6顶部固定连接有转臂电机35,所述转臂电机35的转轴固定连接有转臂杆37;所述安全板6顶部固定连接有内齿圈36,所述内齿圈36的轴线和所述转臂电机35的转轴的轴线共线;所述转臂杆37末端转动连接有转臂齿轮38,所述转臂齿轮38和所述内齿圈36啮合连接;所述左右轨8右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臂齿轮38顶端面非圆心位置;
79.所述安全板6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转臂轨41,所述前后轨7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臂滑块40,所述转臂滑块40滑动连接于所述转臂轨41内;所述两用扶手9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分臂滑块43;所述左右轨8顶部固定连接有分臂轨39,所述分臂滑块43均和所述分臂轨39滑动连接,所述左右轨8和所述前后轨7滑动连接;
80.所述分臂轨39前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分臂板,所述分臂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分臂导杆45,所述分臂导杆45外周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分臂导块44;两个所述两用扶手9分别铰接有分臂杆42,所述分臂杆42前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分臂导块44的左右侧;
81.所述分臂导杆45后侧外周套装有分臂弹簧46,所述分臂导块44底部固定连接有分臂推板47,所述安全板6顶部前侧固定连接有分臂块48。
82.当转臂电机35工作时,使得转臂杆37周向转动,从而能使得所述转臂杆37上转动连接的转臂齿轮38在内齿圈36的作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而由于转臂齿轮38的轴线和转臂电机35的转轴轴线不共线,故转臂齿轮38在自转时还绕着转臂电机35的轴线公转。
83.而转臂齿轮38端面铰接的左右轨8由于和前后轨7滑动连接,前后轨7和所述转臂轨41滑动连接(转臂轨41和左右轨8垂直),故在转臂齿轮38自转、公转时,左右轨8能实现水平(前后左右)往复运动。左右轨8上任意一点的运动轨迹相当于类三角的轨迹,从而能帮助患者做平展摆臂的运动。
84.而当左右轨8的前后位置发生改变(向前运动)时,其上的分臂导杆45也会带着分臂推板47改变前后位置,从而在分臂块48的阻挡下,使得分臂推板47不能改变其前后位置,从而,分臂推板47和左右轨8的前后相对位置改变,使得所述分臂杆42摆动,使得两个两用扶手9的沿着分臂轨39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做相互远离的运动。
85.当左右轨8的前后位置改变(向后运动)时,在分臂弹簧46的作用下分臂推板47有向前运动的趋势,从而能增加分臂推板47和左右轨8之间的间距,实现两个两用扶手9相对间距的减小。从而能帮助患者进行分臂扩张的运动,帮助血液循环和肌肉拉伸。
86.如图8

9所示,所述安全板6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保护滑杆33,所述保护滑杆33均和所述摸高座5滑动连接;所述保护滑杆33上侧外周套装有保护弹簧34,所述保护滑杆33底部螺纹连接有保护螺母49。
87.安全板6及其底部的保护弹簧34保护滑杆33能使得安全板6上的部件在上移时具有一定的柔性,能使得患者在进行摸高运动时更加安全不易拉伤肌肉。
88.如图9

12所示,所述摸高座5底部左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摸高导板50,所述前移座4顶部左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摸高导套51,所述摸高导板50分别和对应的摸高导套51滑动连接;
89.右侧的所述摸高导板50底部侧端铰接有摸高杆53,所述摸高杆53左侧外周滑动连
接有可沿着摸高杆53长度方向移动的调节滑块64,所述调节滑块64侧端转动连接有调节螺块65;所述调节螺块65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66,所述调节螺杆66转动连接于所述前移座4顶部,所述调节螺杆66同轴固定连接有调节转轮68;所述调节螺块65滑动连接有调节导杆67,所述调节导杆67固定连接于所述前移座4顶部;
90.所述摸高杆53的右侧外周滑动连接有可沿着摸高杆53长度方向移动的摸高滑块63;所述前移座4顶部转动连接有蜗杆轴60,所述蜗杆轴60啮合连接有蜗轮轴61,所述蜗轮轴61转动连接于所述前移座4顶部;所述蜗轮轴61固定连接有摸高臂62,所述摸高臂62末端和所述摸高滑块63铰接。
91.转动所述调节转轮68从而能通过所述调节螺杆66带着与之螺纹连接的调节螺块65沿着调节导杆67的轴向移动,从而能改变调节螺块65及其上转动连接的调节滑块64的左右位置,进而能改变所述摸高杆53末端最大摆角。
92.当所述蜗杆轴60带着蜗轮轴61转动时,蜗轮轴61上固定连接的摸高臂62周向转动,从而摸高臂62能带着与之铰接的摸高滑块63摆动。
93.由于摸高滑块63与摸高杆53滑动连接、摸高杆53和摸高导板50铰接、摸高导板50和摸高导套51滑动连接,故摸高滑块63能在摸高杆53上滑动的同时带着摸高杆53摆动,从而能使得摸高杆53带着与之铰接的摸高导板50竖直移动。
94.如图10

11所示,所述前移座4顶部固定连接有摸高电机52,所述摸高电机52的转轴固定连接有摸高曲柄54,所述摸高曲柄54末端铰接有摸高中杆55;所述摸高曲柄54铰接于所述摸高中杆55的首端,所述摸高中杆55的中部铰接有摸高摆杆56,所述摸高摆杆56末端铰接于所述前移座4顶部;所述摸高中杆55尾端铰接有间歇转块57;
95.所述蜗杆轴60同轴固定连接有间歇转盘58,所述间歇转盘58的端面中心开有十字形的间歇槽59;所述间歇转块57的形状为圆盘状,所述间歇转块57位于所述间歇槽59内。
96.当摸高电机52工作时,摸高曲柄54周向转动,而摸高曲柄54、摸高中杆55、摸高摆杆56构成了曲柄摇杆机构,故摸高中杆55做周期性摆动,而摸高中杆55的尾端做近似扇形的运动,且摸高中杆55尾端铰接的摸高转块57位于间歇转盘58内的间歇槽59内,故摸高转块57能间歇性地带着间隙转盘58转动,从而能间歇性地带着蜗杆轴60转动,实现间歇性的摸高运动。
97.如图13所示,所述靠板3后侧右部转动连接有升降螺杆69,所述升降螺杆69和所述升降座13螺纹连接,所述升降座13的左右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升降导杆70,所述升降导杆70固定连接于所述靠板3后侧右部;升降螺杆69底部同轴固定连接有升降转轮71。
98.所述升降座13和所述前伸臂14滑动连接,所述前伸臂14沿长度方向开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定位孔73,所述升降座13侧端螺纹连接有定位螺钉72,所述定位螺钉72旋紧形成所述升降座13和前伸臂14位置固定的结构;所述按摩盒15前侧右部铰接于所述前伸臂14前端左侧;所述按摩盒15右侧后侧开有螺孔,所述前伸臂14侧端螺纹连接有固定螺钉74,所述固定螺钉74旋入所述螺孔内形成所述按摩盒15和前伸臂14位置固定的结构。
99.通过转动升降转轮71来使得升降螺杆69转动,使得升降座13沿着升降导杆70的轴向竖直移动,改变按摩盒15的竖直位置。
100.通过旋松固定螺钉74后将按摩盒15向右翻折,患者坐于座板2上后,将按摩盒15复位后徐娜金固定螺钉74实现对按摩盒15的定位。
101.旋松定位螺钉72后调节好前伸臂14的前后位置,随即旋紧所述定位螺钉72即可。
102.如图15

16所示,所述按摩盒15内部前侧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82,所述双向螺杆82同轴固定连接有分离转轮84;所述双向螺杆82左右侧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双向螺杆82的左右侧分别螺纹连接有分离块81,所述分离块81的前后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分离导杆83,所述分离导杆83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按摩盒15内侧;
103.所述分离块81的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缓冲杆85,左右侧的两个分离块81分别通过所述缓冲杆85和对应的按摩支板75滑动连接;所述缓冲杆85后侧螺纹连接有缓冲螺母87,所述缓冲杆85前侧外周套装有缓冲弹簧86。
104.通过所述分离块81的位置,即可根据患者的乳距来将两个按摩部件16的间距。
105.分离块81的位置改变的原理为:通过转动所述分离转轮84,使得所述双向螺杆82转动,从而能使得两个分离块81沿着分离导杆83的轴向相对靠近或远离,从而能改变两个按摩部件16的间距。
106.而由于分离块61和按摩支板75之间设置了缓冲杆85及缓冲弹簧86,从而能使得本按摩部件16在对患者的胸部进行按摩时更加舒适,不易产生生硬的不适感。
107.如图17

18所示,左侧的所述按摩支板75顶部固定连接有按摩电机80,所述按摩电机80的转轴固定连接有按摩齿轮79,所述按摩齿轮79啮合连接有输出齿轮78,所述输出齿轮78同轴固定连接有联动轴套76;所述联动轴套76转动连接于左侧的所述按摩支板75顶部;所述联动轴套76内滑动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联动棱柱杆77,所述联动棱柱杆77转动连接于右侧的所述按摩支板75顶部;
108.两个所述按摩支板75的左右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按摩轴88,所述联动轴套76通过锥齿轮组和左侧的所述按摩支板75右侧的所述按摩轴88连接;所述联动棱柱杆77通过锥齿轮组和右侧的所述按摩支板75左侧的所述按摩轴88连接;
109.当按摩电机80转动时,通过齿轮组带着联动轴套76转动,从而能通过锥齿轮组带着左侧的按摩支板75上的按摩轴88转动,且联动轴套76能带着其内滑动连接的联动棱柱杆77转动,联动棱柱杆77能通过锥齿轮组带着右侧的按摩支板75上的按摩轴88转动
110.所述按摩支板75上的两个按摩轴88分别固定连接有偏心盘89,所述偏心盘89的轴线和按摩轴88的轴线不共线;所述按摩支板75上还设置有联动杆90,所述联动杆90的两端分别和两个偏心盘89转动连接;
111.所述按摩支板75上的两个按摩轴88分别固定连接有按摩摆杆91,两个所述按摩摆杆91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按摩摆板92的前部左右侧;
112.其中一个所述按摩摆杆91和对应的所述按摩锥齿轮93固定连接,所述按摩摆杆91和所述按摩摆板92的铰接轴的轴线和所述按摩锥齿轮93的轴线共线;所述按摩锥齿轮93啮合连接有联动锥齿轮95,所述联动锥齿轮95和所述按摩摆杆91转动连接,所述联动锥齿轮95同轴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96,所述传动齿轮96啮合连接有末齿轮97,所述末齿轮97和所述按摩横轴98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按摩横轴98和所述按摩摆板92转动连接。
113.当按摩轴88转动时,能通过连动杆90带着另一个按摩轴88转动,从而两个按摩轴88能同步转动,而由于按摩摆杆91、按摩摆板92构成了平行四边形结构(按摩摆杆91的长度小于按摩摆板92的长度),故能实现按摩摆板92的保持水平的上下左右往复移动,实现对疤痕处皮肤的往复按摩。
114.而由于按摩摆杆91和按摩摆板92之间存在相对转动,故按摩摆杆91上的按摩锥齿轮93能在自己转动相对于按摩摆板92的同时带着按摩摆板92上的联动锥齿轮95转动,从而实现两种方式的按摩:通过按摩锥齿轮93上的按摩转柱94实现旋转式按摩;通过按摩横轴98上的按摩拨杆99实现拨动式按摩,均能对患者的疤痕处皮肤进行按摩并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张弛。
115.本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坐于座板2上,并调节好两个侧扶手12的高度,使得患者抓握这侧扶手12时双手处于自然下摆的状态,随即控制底电机20工作,患者的双上肢进行前后左右的摆臂运动,从而能有效地锻炼患者的肩部,促进血液流动、防止水肿。
116.随后将前移座4的插板17插入至底座1的插套18内合适的深度,并调节好前移座4和底座1之间的间距后定位。
117.当要进行平举外展式的摆臂运动时,将两用扶手9调节至双手抓握时保持上肢水平的状态,并开启转臂电机35,患者的手臂会在两用扶手9的作用下同时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前后左右运动,并且两个手臂能相对做分合运动,能有效地锻炼患者的手臂、前胸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肌肉张弛。
118.当需要进行摸高运动时,将两用扶手9上的转环31提升至超过患者肩部的位置,令患者握持着两用扶手9进行间接性的上下往复运动,从而能实现摸高运动,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降低水肿发生的几率。
119.最后将前伸臂14插入至升降座13内,调节好按摩盒15的前后位置和竖直位置,并调节好按摩部件16的间距,从而可对患者的前胸疤痕附近的皮肤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张弛。
120.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121.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底座1、座板2、靠板3、前移座4、摸高座5、安全板6、前后轨7、左右轨8、两用扶手9、底轨10、横轨11、侧扶手12、升降座13、前伸臂14、按摩盒15、按摩部件16、插板17、插套18、锁止螺杆19、底电机20、主杆21、双滑块22、垂杆23、线滑块24、十字轨25、侧轨26、侧滑块27、套杆28、限制螺钉29、内杆30、转环31、滑槽32、保护滑杆33、保护弹簧34、转臂电机35、内齿圈36、转臂杆37、转臂齿轮38、分臂轨39、转臂滑块40、转臂轨41、分臂杆42、分臂滑块43、分臂导块44、分臂导杆45、分臂弹簧46、分臂推板47、分臂块48、保护螺母49、摸高导板50、摸高导套51、摸高电机52、摸高杆53、摸高曲柄54、摸高中杆55、摸高摆杆56、间歇转块57、间歇转盘58、间歇槽59、蜗杆轴60、蜗轮轴61、摸高臂62、摸高滑块63、调节滑块64、调节螺块65、调节螺杆66、调节导杆67、调节转轮68、升降螺杆69、升降导杆70、升降转轮71、定位螺钉72、定位孔73、固定螺钉74、按摩支板75、联动轴套76、联动棱柱杆77、输出齿轮78、按摩齿轮79、按摩电机80、分离块81、双向螺杆82、分离导杆83、分离转轮84、缓冲杆85、缓冲弹簧86、缓冲螺母87、按摩轴88、偏心盘89、联动杆90、按摩摆杆91、按摩摆板92、按摩锥齿轮93、按摩转柱94、联动锥齿轮95、传动齿轮96、末齿轮97、按摩横轴98、按摩拨杆9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