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用鼻腔冲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71217发布日期:2021-05-25 14:41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用鼻腔冲洗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医疗用鼻腔冲洗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空气中包含了太多的杂质和有害成份,这些杂质和有害物质在吸入人体时被鼻腔的过滤功能阻挡在鼻腔里,鼻腔冲洗是治疗鼻腔和鼻窦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而最早的冲洗鼻腔的方法为用双手掬清洁之水,头下弯,用力将水吸入鼻孔内,再从嘴巴将水吐出,从而清除鼻腔内的鼻涕与污垢,此方法操作极为困难,很容易被呛到,另外目前市场上一般的洗鼻器都存在清洗不彻底、仅能向前端方向冲洗和需要费力地手持洗鼻壶等弊端。

专利申请cn203647684u,公开日为2014.06.18,公开了一种鼻腔冲洗设备,包括有支架、紧固钉、伸缩杆、洗涤瓶、出水软管、调节阀、过滤器和连接头等,通过打开调节阀,观察是否洗鼻头出水顺畅,然后关闭调节阀,将洗鼻头伸入待冲洗的鼻腔,控制调节阀是出水适当,洗鼻头会从前端和侧面同时出水冲洗,然后将洗鼻头塞入鼻腔,使冲洗液进入鼻腔后从口腔流出,对鼻腔进行彻底的冲洗,待鼻腔冲洗干净后,人们控制调节阀,从而关闭出水,然而该装置不能实现自动喷液,需要人工手动操作,较为费力。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方便清理、操作简单且能够自动喷液的医疗用鼻腔冲洗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普通洗鼻方式操作困难、费时费力且不便利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清理、操作简单且能够自动喷液的医疗用鼻腔冲洗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医疗用鼻腔冲洗设备,包括有:

第一支撑底板和第一固定杆,第一支撑底板上后侧设有两根第一固定杆,两根第一固定杆对称;

踩踏机构,第一支撑底板上设有踩踏机构;

第二固定杆,踩踏机构上设有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连接;

扶手支架杆,第二固定杆上设有两根扶手支架杆;

冲洗机构,第二固定杆上设有冲洗机构;

开合机构,第一支撑底板上设有开合机构,开合机构与第二固定杆配合。

更为优选的是,踩踏机构包括有:

第二底板,第一支撑底板上设有两块第二底板,第二底板与第二固定杆连接;

第一弹簧,两块第二底板上均设有三十六根第一弹簧;

网状板,两侧的三十六根第一弹簧顶部均连接有网状板;

第一圆块杆,一侧的网状板上设有第一圆块杆。

更为优选的是,冲洗机构包括有:

第三固定杆,第二固定杆上设有第三固定杆;

水箱,第三固定杆内侧设有水箱;

开关阀,水箱上滑动式设有开关阀;

第二弹簧,开关阀上绕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侧与水箱连接,第二弹簧另一侧与开关阀连接;

输水管,水箱上设有输水管,输水管与第二固定杆配合;

冲洗器,输水管上设有冲洗器。

更为优选的是,开合机构包括有:

第四固定杆,第一支撑底板上设有第四固定杆;

开合器,第四固定杆内部滑动式设有开合器,开合器与第二固定杆滑动式连接;

第三弹簧,开合器下部绕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一侧与第四固定杆连接,第三弹簧另一侧与开合器连接;

第一长方块,开合器上设有第一长方块。

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开合辅助机构,开合辅助机构包括有:

第四固定架,第二固定杆上设有第四固定架;

第一球杆,第四固定架内侧滑动式设有第一球杆,第一球杆与第一圆块杆和第一长方块配合;

第四弹簧,第一球杆上绕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顶部与第一球杆连接,第四弹簧底部与第四固定架连接。

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冲洗第一辅助机构,冲洗第一辅助机构包括有:

第五固定架,靠近水箱的一侧的扶手支架杆上设有第五固定架;

第二球杆,第五固定架内侧滑动式设有第二球杆,第二球杆与开关阀配合;

第五弹簧,第二球杆上绕有第五弹簧,第五弹簧一侧与第五固定架连接,第五弹簧另一侧与第二球杆连接;

第二圆块,第二球杆上设有第二圆块。

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冲洗第二辅助机构,冲洗第二辅助机构包括有:

第六固定架,第五固定架上设有第六固定架;

第三球杆,第六固定架内侧滑动式设有第三球杆,第三球杆与第二圆块和开合器配合;

第六弹簧,第三球杆上绕有第六弹簧,第六弹簧一侧与第六固定架连接,第六弹簧另一侧与第三球杆连接。

更为优选的是,第四固定杆的材料为合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使病人双脚踩在网状板顶部,由于病人的重力原因,使得网状板向下移动,第一弹簧由初始状态变为压缩状态,第一弹簧的弹性作用会使病人在清洗鼻腔时身体更加放松;

2、本发明通过使第一长方块向前移动,从而使开合器向前移动,此时病人可将口腔中的清洗液吐在开合器内,从而方便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清理;

3、本发明通过使开关阀向左移动,开关阀移动使水箱内的冲洗液流至输水管内,再从冲洗器外侧喷出,喷出的冲洗液进入病人的鼻腔,再流至口腔内,从而对病人鼻腔进行冲洗,如此操作简单方便;

4、本发明通过第一球杆与第一长方块配合,第一球杆移动使第一长方块向前移动,从而使开合器向前移动,待病人鼻腔完成清洗后,第三弹簧使开合器第一长方块向后移回原位,如此达到了自动开合的目的;

5、本发明通过第三球杆与第二圆块配合,第三球杆移动使第二圆块向前移动,进而使第二球杆向前移动,从而使开关阀向左移动,开关阀移动使开合器喷出冲洗液,如此达到了自动喷液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踩踏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开合机构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冲洗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开合辅助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冲洗第一辅助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冲洗第二辅助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1:第一支撑底板,2:第一固定杆,3:第二固定杆,4:扶手支架杆,5:踩踏机构,51:第二底板,52:第一弹簧,53:网状板,54:第一圆块杆,6:冲洗机构,61:第三固定杆,62:水箱,63:开关阀,64:第二弹簧,65:输水管,66:冲洗器,7:开合机构,71:第四固定杆,72:开合器,73:第三弹簧,74:第一长方块,8:开合辅助机构,81:第四固定架,82:第一球杆,83:第四弹簧,9:冲洗第一辅助机构,91:第五固定架,92:第二球杆,93:第五弹簧,94:第二圆块,10:冲洗第二辅助机构,101:第六固定架,102:第三球杆,103:第六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医疗用鼻腔冲洗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有第一支撑底板1、第一固定杆2、第二固定杆3、扶手支架杆4、踩踏机构5、冲洗机构6和开合机构7,第一支撑底板1上后侧设有两根第一固定杆2,两根第一固定杆2对称,第一支撑底板1上设有踩踏机构5,踩踏机构5上设有第二固定杆3,第一固定杆2与第二固定杆3连接,第二固定杆3前侧上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扶手支架杆4,第二固定杆3右部设有冲洗机构6,第一支撑底板1上中部设有开合机构7,开合机构7与第二固定杆3配合。

当人们需要清洗鼻腔时,首先医护人员在左侧的扶手支架杆4顶部放上纸巾等物品,然后让病人站在踩踏机构5中,病人的重力使踩踏机构5运转,同时让病人双手扶住扶手支架杆4,随后医护人员使冲洗机构6运转,冲洗机构6喷出冲洗液,并使冲洗液进入病人的鼻腔,再流至口腔内,从而对病人鼻腔进行冲洗,同时医护人员使开合机构7运转,再让病人将口中的冲洗液吐在开合机构7中,待病人鼻腔完成清洗后,医护人员使冲洗机构6停止运转,使得冲洗机构6停止喷出冲洗液,此时病人可松开扶手支架杆4,再使用纸巾将脸部多余的冲洗液擦拭干净,同时医护人员将开合机构7中的呕吐物清理干净,随后医护人员使开合机构7停止运转,开合机构7再恢复原位,然后医护人员让病人离开踩踏机构5,此时踩踏机构5停止运转并恢复原位,若再次使用本设备,重复上述步骤即可。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2、图3和图4所示,踩踏机构5包括有第二底板51、第一弹簧52、网状板53和第一圆块杆54,第一支撑底板1上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底板51,第二底板51后侧与第二固定杆3连接,左右两侧的第二底板51顶部均设有三十六根第一弹簧52,左右两侧的三十六根第一弹簧52顶部均连接有网状板53,左侧的网状板53左侧后部设有第一圆块杆54。

医护人员让病人双脚踩在网状板53顶部,由于病人的重力原因,使得网状板53向下移动,第一弹簧52由初始状态变为压缩状态,同时左侧的网状板53移动带动第一圆块杆54向下移动,第一弹簧52的弹性作用会使病人在清洗鼻腔时身体更加放松,待病人鼻腔完成清洗后,医护人员让病人离开网状板53,第一弹簧52由压缩状态复位,弹力使网状板53和第一圆块杆54移回原位。

冲洗机构6包括有第三固定杆61、水箱62、开关阀63、第二弹簧64、输水管65和冲洗器66,第二固定杆3后部右侧中部设有第三固定杆61,第三固定杆61上设有水箱62,水箱62右侧中部滑动式设有开关阀63,开关阀63上绕有第二弹簧64,第二弹簧64左侧与水箱62连接,第二弹簧64右侧与开关阀63连接,水箱62顶部设有输水管65,输水管65与第二固定杆3配合,输水管65顶部左侧设有冲洗器66。

当病人站在网状板53上后,医护人员将冲洗器66伸入病人的鼻腔,由于输水管65具有一定的弹性,冲洗器66移动使输水管65由初始状态变为拉伸状态,同时输水管65在第二固定杆3内滑动,然后医护人员手动使开关阀63在水箱62内向左滑动,第二弹簧64由初始状态变为压缩状态,同时开关阀63移动使水箱62内的冲洗液流至输水管65内,再从冲洗器66外侧喷出,喷出的冲洗液进入病人的鼻腔,再流至口腔内,从而对病人鼻腔进行冲洗,待病人鼻腔完成清洗后,医护人员松开开关阀63,第二弹簧64由压缩状态复位,弹力使开关阀63移回原位,此时输水管65内的冲洗液不再流向冲洗器66,使得冲洗器66停止喷出冲洗液,医护人员再将冲洗器66放回原位,此时输水管65由拉伸状态复位。

开合机构7包括有第四固定杆71、开合器72、第三弹簧73和第一长方块74,第一支撑底板1上中部设有第四固定杆71,第四固定杆71前部上侧内部滑动式设有开合器72,开合器72与第二固定杆3滑动式连接,开合器72下部绕有第三弹簧73,第三弹簧73前侧与第四固定杆71连接,第三弹簧73后侧与开合器72连接,开合器72底侧左部设有第一长方块74。

当医护人员清洗病人口腔时,医护人员手动使第一长方块74向前移动,从而使开合器72在第四固定杆71内和第二固定杆3内向前滑动,第三弹簧73由初始状态变为压缩状态,此时病人可将口腔中的冲洗液吐在开合器72内,待病人鼻腔完成清洗后,医护人员将开合器72内的呕吐物清理干净,然后松开第一长方块74,第三弹簧73由压缩状态复位,弹力使开合器72和第一长方块74移回原位。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5、图6和图7所示,还包括有开合辅助机构8,开合辅助机构8包括有第四固定架81、第一球杆82和第四弹簧83,第二固定杆3后侧左部下侧设有第四固定架81,第四固定架81左部内侧滑动式设有第一球杆82,第一球杆82与第一圆块杆54和第一长方块74配合,第一球杆82上绕有第四弹簧83,第四弹簧83顶部与第一球杆82连接,第四弹簧83底部与第四固定架81连接。

当第一圆块杆54向下移动时,第一圆块杆54移动使第一球杆82在第四固定架81内向下滑动,第四弹簧83由初始状态变为压缩状态,此时第一球杆82与第一长方块74配合,第一球杆82移动使第一长方块74向前移动,从而使开合器72向前移动,待病人鼻腔完成清洗后,第一圆块杆54向上移回原位,第四弹簧83由压缩状态复位,弹力使第一球杆82移回原位,同时第三弹簧73使开合器72和第一长方块74向后移回原位,如此达到了自动开合的目的。

还包括有冲洗第一辅助机构9,冲洗第一辅助机构9包括有第五固定架91、第二球杆92、第五弹簧93和第二圆块94,右侧的扶手支架杆4底部右侧中部设有第五固定架91,第五固定架91右部内侧滑动式设有第二球杆92,第二球杆92与开关阀63配合,第二球杆92上绕有第五弹簧93,第五弹簧93前侧与第五固定架91连接,第五弹簧93后侧与第二球杆92连接,第二球杆92底部前侧设有第二圆块94。

当医护人员清洗病人口腔时,医护人员手动使第二圆块94向前移动,从而使第二球杆92在第五固定架91内向前滑动,第五弹簧93由初始状态变为压缩状态,当第二球杆92移至与开关阀63接触后,第二球杆92使开关阀63向左移动,从而使开合器72喷出冲洗液,待病人鼻腔完成清洗后,人们松开第二圆块94,第五弹簧93由压缩状态复位,弹力使第二球杆92和第二圆块94移回原位,同时第二弹簧64使开关阀63移回原位,此时开合器72停止喷出冲洗液。

还包括有冲洗第二辅助机构10,冲洗第二辅助机构10包括有第六固定架101、第三球杆102和第六弹簧103,第五固定架91下部设有第六固定架101,第六固定架101右部内侧滑动式设有第三球杆102,第三球杆102与第二圆块94和开合器72配合,第三球杆102上绕有第六弹簧103,第六弹簧103前侧与第六固定架101连接,第六弹簧103后侧与第三球杆102连接。

当开合器72向前移至与第三球杆102接触时,开合器72移动使第三球杆102在第六固定架101内向前滑动,第六弹簧103由初始状态变为压缩状态,当第三球杆102移至与第二圆块94接触后,第三球杆102移动使第二圆块94向前移动,进而使第二球杆92向前移动,从而使开关阀63向左移动,开关阀63移动使开合器72喷出冲洗液,待病人鼻腔完成清洗后,开合器72向后移回原位,第六弹簧103由压缩状态复位,弹力使第三球杆102移回原位,同时第五弹簧93使第二圆块94和第二球杆92移回原位,第二弹簧64再使开关阀63移回原位,使得开合器72停止喷出冲洗液,如此达到了自动喷液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