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静脉注射的涤纶棉、制备方法及智能监测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5484182发布日期:2021-06-15 21:4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静脉注射的涤纶棉、制备方法及智能监测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静脉注射的涤纶棉、制备方法及智能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检验科大夫经常需要对病人或者体检者进行抽血化验,抽血后止血的传统方法为病人用棉棒按压皮肤上的抽血针孔,通常需要按住1到5分钟,直到血完全止住才会让抽血处接触衣服,否则会弄脏衣服。但是在天冷或者病人有急事时,这样的止血方法太慢,较为浪费病人时间,并且一直的按压也较为麻烦。另外,有些患者的血液由于患病等原因,不再容易止住,这时候更需要一种具有凝血作用的能够快速止血的药棉进行止血。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传统用棉棒按压皮肤上的抽血针孔的止血方法通常需要按住1到5分钟,止血方法太慢,较为浪费病人时间,并且一直的按压也较为麻烦。另外,有些患者的血液由于患病等原因,不再容易止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静脉注射的涤纶棉、制备方法及智能监测系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静脉注射的涤纶棉,所述用于静脉注射的涤纶棉按质量份数计,由棉纤维丝30~40份、涤纶纤维丝25~30份、复合纤维纱15~20份、芦荟提取物10~20份、抗菌剂5~12份组成。

进一步,所述棉纤维丝为天然棉纤维丝、天然木纤维丝、天然麻纤维丝或天然竹纤维丝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进一步,所述复合纤维纱由单条常规涤纶纤维纱与单条低熔点涤纶纤维纱合股加捻制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静脉注射的涤纶棉的制备方法,所述用于静脉注射的涤纶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常规涤纶纤维与低熔点涤纶纤维组成的复合纤维纱进行织造,得到复合聚酯层,并在复合聚酯层的一侧设置粘结剂。

步骤二,将涤纶纤维丝和棉纤维丝通过导丝盘进行牵引假捻纺丝,卷绕成型制成双组份单丝。

步骤三,将双组份单丝经过拉伸假捻牵引纺丝变形加工成双组份丝后,分别置于芦荟提取物和抗菌剂中浸渍30~50min;离心脱水,在60~70℃条件下烘干。

步骤四,将双组份丝进行三明治/空气层组织坯布织造后,与复合聚酯层进行粘合;经过定型机加热压缩成型为辊状,得到用于静脉注射的涤纶棉。

进一步,步骤三中,所述的抗菌剂按质量份数计由甲壳素15~20份、磷酸二氢铵10~12份、醋酸银9~15份、碳酸锂6~8份、水余量加入反应釜中进行混合,待完全溶解后制得。

进一步,步骤四中,所述定型机压缩成型的温度为180~195℃,机速为20~30m/min。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所述的用于静脉注射的涤纶棉的静脉注射智能监测系统,所述静脉注射智能监测系统包括:

静脉注射监测模块、生理数据监测模块、主控模块、静脉注射模块、止血模块、预警模块、显示模块。

静脉注射监测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高清摄像装置进行静脉注射过程的实时监测,并生成监测数据;

生理数据监测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生理数据监测设备对静脉注射患者的生理数据进行实时监测;

主控模块,与静脉注射监测模块、生理数据监测模块、静脉注射模块、止血模块、预警模块、显示模块连接,用于通过主控器控制所述静脉注射智能监测系统各个模块的正常运行;

静脉注射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静脉注射装置进行静脉注射;

止血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涤纶棉进行静脉注射部位的止血操作;

预警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声光预警装置进行异常生理数据的预警通知;

显示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显示器显示监测数据、生理数据以及预警通知的实时数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所述的静脉注射智能监测系统的静脉注射智能监测方法,所述静脉注射智能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通过静脉注射监测模块利用高清摄像装置进行静脉注射过程的实时监测,并生成监测数据。

第二步,通过生理数据监测模块利用生理数据监测设备对静脉注射患者的生理数据进行实时监测。

第三步,通过主控模块利用主控器控制所述静脉注射智能监测系统各个模块的正常运行。

第四步,通过静脉注射模块利用静脉注射装置进行静脉注射;通过止血模块利用涤纶棉进行静脉注射部位的止血操作。

第五步,通过预警模块利用声光预警装置进行异常生理数据的预警通知;通过显示模块利用显示器显示监测数据、生理数据以及预警通知的实时数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程序,供于电子装置上执行时,提供用户输入接口以实施所述的静脉注射智能监测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储存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所述的静脉注射智能监测方法。

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静脉注射的涤纶棉,改进了传统方法的棉棒止血的方法,能够在2~10s内迅速为病人止血,节约了时间,同时能有效的清理伤口,杀菌消炎,防止感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静脉注射的涤纶棉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静脉注射智能监测系统结构框图;

图中:1、静脉注射监测模块;2、生理数据监测模块;3、主控模块;4、静脉注射模块;5、止血模块;6、预警模块;7、显示模块。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静脉注射智能监测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静脉注射的涤纶棉、制备方法及智能监测系统,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静脉注射的涤纶棉按质量份数计,由棉纤维丝30~40份、涤纶纤维丝25~30份、复合纤维纱15~20份、芦荟提取物10~20份、抗菌剂5~12份组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棉纤维丝为天然棉纤维丝、天然木纤维丝、天然麻纤维丝或天然竹纤维丝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复合纤维纱由单条常规涤纶纤维纱与单条低熔点涤纶纤维纱合股加捻制成。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静脉注射的涤纶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将常规涤纶纤维与低熔点涤纶纤维组成的复合纤维纱进行织造,得到复合聚酯层,并在复合聚酯层的一侧设置粘结剂。

s102,将涤纶纤维丝和棉纤维丝通过导丝盘进行牵引假捻纺丝,卷绕成型制成双组份单丝。

s103,将双组份单丝经过拉伸假捻牵引纺丝变形加工成双组份丝后,分别置于芦荟提取物和抗菌剂中浸渍30~50min;离心脱水,在60~70℃条件下烘干。

s104,将双组份丝进行三明治/空气层组织坯布织造后,与复合聚酯层进行粘合;经过定型机加热压缩成型为辊状,得到用于静脉注射的涤纶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103中,所述的抗菌剂按质量份数计由甲壳素15~20份、磷酸二氢铵10~12份、醋酸银9~15份、碳酸锂6~8份、水余量加入反应釜中进行混合,待完全溶解后制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104中,所述定型机压缩成型的温度为180~195℃,机速为20~30m/min。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静脉注射智能监测系统包括:静脉注射监测模块1、生理数据监测模块2、主控模块3、静脉注射模块4、止血模块5、预警模块6、显示模块7。

静脉注射监测模块1,与主控模块3连接,用于通过高清摄像装置进行静脉注射过程的实时监测,并生成监测数据;

生理数据监测模块2,与主控模块3连接,用于通过生理数据监测设备对静脉注射患者的生理数据进行实时监测;

主控模块3,与静脉注射监测模块1、生理数据监测模块2、静脉注射模块3、止血模块5、预警模块6、显示模块7连接,用于通过主控器控制所述静脉注射智能监测系统各个模块的正常运行;

静脉注射模块4,与主控模块3连接,用于通过静脉注射装置进行静脉注射;

止血模块5,与主控模块3连接,用于通过涤纶棉进行静脉注射部位的止血操作;

预警模块6,与主控模块3连接,用于通过声光预警装置进行异常生理数据的预警通知;

显示模块7,与主控模块3连接,用于通过显示器显示监测数据、生理数据以及预警通知的实时数据。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静脉注射智能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通过静脉注射监测模块利用高清摄像装置进行静脉注射过程的实时监测,并生成监测数据。

s202,通过生理数据监测模块利用生理数据监测设备对静脉注射患者的生理数据进行实时监测。

s203,通过主控模块利用主控器控制所述静脉注射智能监测系统各个模块的正常运行。

s204,通过静脉注射模块利用静脉注射装置进行静脉注射;通过止血模块利用涤纶棉进行静脉注射部位的止血操作。

s205,通过预警模块利用声光预警装置进行异常生理数据的预警通知;通过显示模块利用显示器显示监测数据、生理数据以及预警通知的实时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