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智能眼科晶状体训练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64274发布日期:2021-06-08 16:00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智能眼科晶状体训练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眼科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智能眼科晶状体训练辅助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视力训练目的是提升裸眼视力和整体视力健康水平。儿童和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期和用眼高峰期,帮助他(她)们建立良好的用眼习惯,针对眼部和视觉系统进行科学的物理锻炼和训练,增强眼睛调节能力,有助于防控近视,修复弱视,提升裸眼视力健康水平,减轻对于眼镜、手术等视力矫正手段的依赖性。
3.在对视力进行训练时,现有的训练方法是贝茨视力训练法,通过调节眼球晶状体改变形状来完成的,训练过程中,需要保持头部不动,眼镜跟随目标物进行移动,目标物在水平空间中呈十字轨迹运动,训练者眼睛跟随运动,达到对晶状体的锻炼效果,现有的训练方式是通过人工手持目标物移动,受训者眼睛跟随移动,这种训练方法目标物的移动不稳定,同时受训者头部可能无意识摆动,训练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人工智能眼科晶状体训练辅助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人工智能眼科晶状体训练辅助装置,包括桌体,所述桌体的上表面一端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的内部设置有头部固定机构,所述桌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远近调节机构,所述远近调节机构的顶端设置有运动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固定竖板,两个所述固定竖板均固定连接在桌体一端的上表面,两个所述固定竖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固定竖板互相靠近的一侧下端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横块,两个所述横块的上下表面之间均开设有通槽,两个所述通槽的形状均为圆柱形,两个所述通槽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旋转块,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表面均套接有同一个下颌放置块,所述下颌放置块的两端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一螺纹槽,所述下颌放置块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下颌放置槽;所述头部固定机构包括两个第二螺纹杆,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均固定连接在下颌放置块的上表面,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分别位于下颌放置槽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均套接有同一个头顶压紧块,所述头顶压紧块的两端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一圆槽,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远离下颌放置块的一端外表面均套接有套筒,两个所述套筒的底端表面均开设有第二圆槽,两个所述套筒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固定插槽,两个所述固定插槽均与对应的第二圆槽相连通,两个所述固定插槽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两个所述第二轴承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转筒,两个所述转筒的上下表面之间均开设有第二螺纹
槽,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槽均与其对应的第二螺纹杆相匹配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靠近套筒的一端外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远近调节机构包括两个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均开设在桌体的上表面,且两个所述第一滑槽平行设置,所述桌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板,两个所述滑动板的底端表面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柱,两个所述螺纹柱的底端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母,两个所述螺纹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屏板;所述运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在屏板远离固定竖板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螺纹杆,所述屏板的竖直方向中心处开设有横向滑槽,所述屏板的表面开设有竖向滑槽,所述横向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短杆,所述短杆与竖向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短杆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标志块,所述短杆远离移动标志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竖向移动块,所述竖向移动块远离短杆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竖滑槽,所述竖滑槽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竖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竖向基板,所述竖向基板的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竖向基板的底端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竖向基板靠近横板一侧表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螺纹杆,所述竖向移动块的上下表面之间开设有第四螺纹槽,所述竖向基板远离第二电机一侧的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横向移动块,所述横向移动块的两侧表面之间开设有第三螺纹槽。
6.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轴承的转动部均与第一螺纹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槽分别与其对应的第一螺纹杆相匹配设置。
7.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圆槽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圆槽均与其对应的第二螺纹杆插接设置。
8.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圆槽均与其对应的第二螺纹杆插接设置。
9.优选的,两个所述弹簧的上端分别与其对应的套筒的下表面接触设置,两个所述弹簧的下端均与头顶压紧块的上表面接触设置。
10.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滑槽的顶端均与其对应的第一滑槽的底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滑槽的宽度大于第二滑槽,两个所述螺纹柱均与其对应的第二滑槽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螺母的顶端均与桌体的下表面接触设置。
11.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位于屏板竖直方向的中间位置,且位于屏板水平方向的边缘位置。
12.优选的,所述横向滑槽与竖向滑槽互相垂直同时宽度相同,且所述竖向滑槽的中点与横向滑槽的中点互相重叠。
13.优选的,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与其对应的限位槽滑动连接。
14.优选的,所述第四螺纹杆与横板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螺纹槽与第四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三螺纹槽与第三螺纹杆之间螺纹连接。
15.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人工智能眼科晶状体训练辅助装置,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设置高度调节机构调整最舒适的高度,受训者坐在桌体前,将头部放置在下颌放置槽上,根据受训者的身高不同,同时旋转两个旋转块,带动下颌放置块上升或下降,使其高度达到最舒适的位置。
16.(2)通过头部固定机构将受训者的头部压住,防止无意识的左右摇摆,首先旋转转筒,转筒通过第二螺纹槽沿着第二螺纹杆下移,转筒通过第二轴承带动套筒下移,套筒下压弹簧,使弹簧推动头顶压紧块接触头部的顶端,稍微使弹簧压缩,使得头顶具有一定的压力即可。
17.(3)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带动移动标志块沿横向滑槽和竖向滑槽进行横向和竖向移动,移动标志块在移动时受训者眼睛跟随运动,达到对晶状体的训练效果,移动速度和移动轨迹稳定,大大提升训练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人工智能眼科晶状体训练辅助装置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人工智能眼科晶状体训练辅助装置高度调节机构和头部固定机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人工智能眼科晶状体训练辅助装置图2中a部分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人工智能眼科晶状体训练辅助装置的套筒和转筒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人工智能眼科晶状体训练辅助装置的竖向基板及相关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人工智能眼科晶状体训练辅助装置屏板结构侧视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人工智能眼科晶状体训练辅助装置屏板结构俯视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人工智能眼科晶状体训练辅助装置图1中b部分结构放大图;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人工智能眼科晶状体训练辅助装置图1中c部分结构放大图;图10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人工智能眼科晶状体训练辅助装置图7中d部分结构放大图。
19.图中:桌体1、高度调节机构2、固定竖板21、横块22、通槽23、第一轴承24、第一螺纹杆25、旋转块26、下颌放置块27、第一螺纹槽28、下颌放置槽29、头部固定机构3、第二螺纹杆31、头顶压紧块32、第一圆槽33、弹簧34、套筒35、固定插槽36、第二圆槽37、第二轴承38、转筒39、第二螺纹槽310、远近调节机构4、第一滑槽41、第二滑槽42、滑动板43、螺纹柱44、螺母45、屏板46、运动机构5、第一电机51、第三螺纹杆52、横向滑槽53、竖向滑槽54、短杆55、移动标志块56、竖向移动块57、横板58、竖滑槽59、竖向基板510、限位槽511、限位块512、横向移动块513、第三螺纹槽514、第二电机515、第四螺纹槽516、第四螺纹杆517。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参照图1

10,一种人工智能眼科晶状体训练辅助装置,包括桌体1,桌体1的上表面一端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2,高度调节机构2的内部设置有头部固定机构3,桌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远近调节机构4,远近调节机构4的顶端设置有运动机构5;高度调节机构2包括两个固定竖板21,两个固定竖板21均固定连接在桌体1一端的上表面,两个固定竖板21对称设置,两个固定竖板21互相靠近的一侧下端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横块22,两个横块22的上下表面之间均开设有通槽23,两个通槽23的形状均为圆柱形,两个通槽23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24,两个第一轴承24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25,两个第一螺纹杆25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旋转块26,两个第一螺纹杆25的外表面均套接有同一个下颌放置块27,下颌放置块27的两端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一螺纹槽28,下颌放置块27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下颌放置槽29,受训者坐在桌体1前,将头部放置在下颌放置槽29上,根据受训者的身高不同,通过高度调节机构2调整最舒适的高度,同时旋转两个旋转块26,旋转块26带动第一螺纹杆25旋转,第一螺纹杆25通过第一螺纹槽28带动下颌放置块27上升或下降,使其高度达到最舒适的位置;头部固定机构3包括两个第二螺纹杆31,两个第二螺纹杆31均固定连接在下颌放置块27的上表面,两个第二螺纹杆31分别位于下颌放置槽29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第二螺纹杆31的外表面均套接有同一个头顶压紧块32,头顶压紧块32的两端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一圆槽33,两个第二螺纹杆31远离下颌放置块27的一端外表面均套接有套筒35,两个套筒35的底端表面均开设有第二圆槽37,两个套筒35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固定插槽36,两个固定插槽36均与对应的第二圆槽37相连通,两个固定插槽36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38,两个第二轴承38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转筒39,两个转筒39的上下表面之间均开设有第二螺纹槽310,两个第二螺纹槽310均与其对应的第二螺纹杆31相匹配设置,两个第二螺纹杆31靠近套筒35的一端外表面套接有弹簧34,通过头部固定机构3将受训者的头部压住,防止无意识的左右摇摆,首先旋转转筒39,转筒39通过第二螺纹槽310沿着第二螺纹杆31下移,转筒39通过第二轴承38带动套筒35下移,套筒35下压弹簧34,使弹簧34推动头顶压紧块32接触头部的顶端,稍微使弹簧34压缩,使得头顶具有一定的压力即可;远近调节机构4包括两个第一滑槽41,两个第一滑槽41均开设在桌体1的上表面,且两个第一滑槽41平行设置,桌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二滑槽42,两个第一滑槽41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板43,两个滑动板43的底端表面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柱44,两个螺纹柱44的底端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母45,两个螺纹柱4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屏板46,便于调节远近;运动机构5包括第一电机51,第一电机51固定连接在屏板46远离固定竖板21一侧的表面,第一电机5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螺纹杆52,屏板46的竖直方向中心处开设有横向滑槽53,屏板46的表面开设有竖向滑槽54,横向滑槽5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短杆55,短杆55与竖向滑槽54滑动连接,短杆55远离第一电机5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标志块56,短杆55远离移动标志块5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竖向移动块57,竖向移动块57远离短杆55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竖滑槽59,竖滑槽59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槽511,竖滑槽5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竖向基板510,竖向基板510的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12,竖向基板510的底端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横板58,竖向基板510靠近横板58一侧表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515,第二电机51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螺纹杆517,竖向移动块57的上下表面之间开设
有第四螺纹槽516,竖向基板510远离第二电机515一侧的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横向移动块513,横向移动块513的两侧表面之间开设有第三螺纹槽514,第一电机51带动横向移动块513来回移动,第二电机515带动第四螺纹杆517旋转,第四螺纹杆517带动竖向移动块57沿着竖向基板510上下滑动,同时短杆55在竖向滑槽54中上下移动,带动移动标志块56移动,移动标志块56在移动时受训者眼睛跟随运动,达到对晶状体的训练效果。
22.两个第一轴承24的转动部均与第一螺纹杆25的底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一螺纹槽28分别与其对应的第一螺纹杆25相匹配设置,便于第一螺纹杆25带动下颌放置块27上下移动。
23.两个第一圆槽33对称设置,且两个第一圆槽33均与其对应的第二螺纹杆31插接设置,便于转筒39带动套筒35下移。
24.两个第二圆槽37均与其对应的第二螺纹杆31插接设置,便于使套筒35下移。
25.两个弹簧34的上端分别与其对应的套筒35的下表面接触设置,两个弹簧34的下端均与头顶压紧块32的上表面接触设置,便于使头部压紧块32压住头部,防止无意识转动。
26.两个第二滑槽42的顶端均与其对应的第一滑槽41的底端相连通,第一滑槽41的宽度大于第二滑槽42,两个螺纹柱44均与其对应的第二滑槽42滑动连接,两个螺母45的顶端均与桌体1的下表面接触设置,便于根据训练需求调节屏板46的位置。
27.第一电机51位于屏板46竖直方向的中间位置,且位于屏板46水平方向的边缘位置,便于使短杆55沿着横向滑槽53滑动。
28.横向滑槽53与竖向滑槽54互相垂直同时宽度相同,且竖向滑槽54的中点与横向滑槽53的中点互相重叠,便于使移动标志块56的运行轨迹稳定。
29.两个限位块512分别与其对应的限位槽511滑动连接,使竖向移动块57稳定沿着竖向基板510滑动。
30.第四螺纹杆517与横板58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四螺纹槽516与第四螺纹杆517螺纹连接,第三螺纹槽514与第三螺纹杆52之间螺纹连接,便于带动移动标志块56沿着横向和竖向稳定运行。
31.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受训者坐在桌体1前,将头部放置在下颌放置槽29上,根据受训者的身高不同,通过高度调节机构2调整最舒适的高度,同时旋转两个旋转块26,旋转块26带动第一螺纹杆25旋转,第一螺纹杆25通过第一螺纹槽28带动下颌放置块27上升或下降,使其高度达到最舒适的位置,调节好高度后,通过头部固定机构3将受训者的头部压住,防止无意识的左右摇摆,首先旋转转筒39,转筒39通过第二螺纹槽310沿着第二螺纹杆31下移,转筒39通过第二轴承38带动套筒35下移,套筒35下压弹簧34,使弹簧34推动头顶压紧块32接触头部的顶端,稍微使弹簧34压缩,使得头顶具有一定的压力即可,头部固定完成后,根据受训者的训练需求调节屏板46与头部的距离,旋转螺母45,使得螺母45放松,移动屏板46,使屏板46带动滑动板43沿着第一滑槽41滑动,确定好位置后通过旋紧螺母45,使螺母45与桌体1下表面紧紧接触,与滑动板43之间夹紧,防止滑动板43再次滑动。
32.全部调整完成后进行训练,第一电机51带动第三螺纹杆52旋转,第三螺纹杆52带动横向移动块513来回移动,横向移动块513通过竖向基板510横向移动,竖向基板510带动竖向移动块57横向移动,竖向移动块57带动短杆55沿着横向滑槽53滑动,短杆55带动移动标志块56横向移动,当短杆55运动到横向滑槽53的中点时,第一电机51停止运动,第二电机
515启动,带动第四螺纹杆517旋转,第四螺纹杆517带动竖向移动块57沿着竖向基板510上下滑动,同时短杆55在竖向滑槽54中上下移动,带动移动标志块56移动,移动标志块56在移动时受训者眼睛跟随运动,达到对晶状体的训练效果。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