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外合治带状疱疹的药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644691发布日期:2021-04-13 14:4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外合治带状疱疹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带状疱疹是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
3.现在的治疗方案大多是静脉注射和服用抗病毒药物,疼痛感明显时服用止疼药物,目前的治疗方案治疗周期长,效果不佳,带状疱疹容易反复,不能够彻底痊愈,采用静脉用药则需住院治疗,而口服用药治疗效果缓慢,容易造成病症拖延,在疱疹消失之后,会产生后遗神经痛,皮损处还会有色素沉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外合治带状疱疹的药物,具有治疗周期短,效果良好,治疗彻底不容易反复,消除皮损处色素沉着的作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内外合治带状疱疹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高、各药材相辅相成,可最大程度发挥药效。
5.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外合治带状疱疹的药物,包括内用药物和外用药物,所述内用药物包括煎剂,所述外用药物为涂抹药水,所述煎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贯众12

18份、防风12

18份、重楼12

18份、粉葛12

18份、前胡12

18份、灵芝12

18份、芦根12

18份、连翅12

18份、银花12

18份、板蓝根12

18份、桑叶9

15份、郁金9

15份和大青叶9

15份,所述外用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马齿苋35

45份、板蓝根35

45份、紫草35

45份和败酱草35

45份。
6.优选地,所述煎剂还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车前子4

8份、陈皮4

8份、苍术4

8份和竹叶4

8份,消除患者的脾胃积热,提升治疗效果。
7.优选地,所述内用药物还包括胶囊,胶囊为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蜈蚣5

8份,治疗带状疱疹的后遗神经痛,加强内用药物的治疗效果。
8.优选地,所述煎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贯众15份、防风15份、重楼15份、粉葛15份、前胡15份、灵芝15份、芦根15份、连翅15份、银花15份、板蓝根15份、桑叶12份、郁金12份和大青叶12份。
9.优选地,所述外用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马齿苋40份、板蓝根40份、紫草
40份和败酱草40份,外用药物治疗带状疱疹,与内用药物相互协同,且巩固内用药物治疗带状疱疹效果,同时可促进皮损处的愈合,进一步消除皮损处的色素沉着。
10.一种内外合治带状疱疹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s1.所述煎剂的制备方法为:将煎剂包括的所有药材用水浸泡,煎煮,过滤,获得煎剂;
12.s2.所述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将外用药物包括的所有药材用水浸泡,煎煮,过滤,获得涂抹药水。
13.优选地,所述内用药物还包括胶囊,胶囊的制备方法为:将蜈蚣熥熟,然后再研磨为细粉,装进胶囊。
14.优选地,步骤s1中浸泡时间为20

40min,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5

8倍,煎煮温度为120

150℃,煎煮时间为6

8h。
15.优选地,所述细粉的粒径为180

200目。
16.优选地,步骤s2中浸泡时间为20

30min,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3

5倍,煎煮温度为80

120℃,煎煮时间为2

3h。
17.临床试验总结:
18.患病情况:男性75人,女性102人,总共177人,带状疱疹的发作部位:面部10例,胸部33例,腹部39例,腰部48例子,腿部47例。
19.内用药物用法用量:煎剂成年人早晚各一次,胶囊早晚各一粒;煎剂8

16岁儿童,组分减半,一日一次,胶囊一日一次,一次1粒;煎剂16~18岁早晚各一次,胶囊一日一次,一次一粒。
20.外用药物用法用量:先用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把水泡处消毒,再用银针刺破放出泡内液体,将药水湿敷涂抹再自然晾干,早晚各一次。
21.治疗结果:用药时间短的3天痊愈,最长7天痊愈,评定疗效结果痊愈170例,痊愈率为96.05%,显效6例,显效率为3.39%,无效1例,无效率为0.56%,总有效率为99.44%。
22.疗效判断标准:
23.治愈:患者原来疱疹的皮损部位已经全部消退,疼痛感完全消失,同时出现疱疹以后产生的结痂,全部脱落且无后遗神经痛。
24.显效:患者原来疱疹的皮损部位基本消退,疼痛感基本消失,同时出现疱疹以后产生的结痂,基本脱落。
25.无效:症状无任何改变,皮损处无任何变化,疼痛感依旧。
26.本发明中的药物机理如下:
27.贯众:为鳞毛蕨科属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带叶柄基部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的功效。
28.防风:为伞形科防风属植物防风的根。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
29.重楼:为百合科重楼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的功效。
30.粉葛:为豆科植物甘葛藤的干燥根。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发表透疹,升阳止泻的功效。
31.前胡:为伞形科前胡属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根。具有降气化痰,疏散风热的
功效。
32.灵芝:为多孔菌科灵芝属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
33.芦根:为禾本科芦苇属植物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的功效。
34.连翅: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
35.银花:银花又叫双花,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
36.板蓝根:为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
37.桑叶:为桑科桑属植物桑的干燥叶。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的功效。
38.郁金:为姜科姜黄属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干燥块根。具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的功效。
39.大青叶:为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的干燥叶片。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
40.车前子:为车前科车前属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的功效。
41.陈皮: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
42.苍术:为菊科苍术属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功效。
43.竹叶:为禾本科毛竹属植物淡竹的叶。具有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的功效。
44.蜈蚣:为蜈蚣科蜈蚣属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
45.马齿苋:为马齿苋科马齿苋属植物马齿苋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的功效。
46.紫草:为紫草科拟紫草属植物新疆紫草、内蒙紫草和紫草属植物紫草的根。具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的功效。
47.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的功效。
48.贯众、重楼、连翅、银花、板蓝根、大青叶、马齿苋和败酱草相互协同,互相配合,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
49.贯众、银花、板蓝根、郁金、大青叶、马齿苋和紫草相互协同,互相配合,起到活血止痛、凉血止血之功效。
50.银花和大青叶相互协同,互相配合,起到凉血消斑之功效。
51.发明的有益效果
52.(1)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外合治带状疱疹的药物,通过口服内用药抑制带状疱疹的生长与蔓延,减少患者的疼痛感,缩短治疗周期,治疗更加彻底,涂抹外用药物,加快皮损处的皮肤愈合速度,消除皮损处的色素沉着。
53.(2)通过添加车前子、陈皮、苍术和竹叶,消除患者的脾胃积热,提升治疗效果,通过服用采用蜈蚣研磨成细粉制得的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后遗神经痛,加强内用药物的治疗效果。
54.(3)外用药物与内用药物相互相同,外用药物直达患处,巩固内用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同时可促进皮损处的愈合,进一步消除皮损处的色素沉着。
具体实施方式
55.应当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发明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56.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7.实施例1
58.一种内外合治带状疱疹的药物,包括内用药物和外用药物,内用药物包括煎剂和胶囊,外用药物为涂抹药水,煎剂包括以下组分:贯众15克、防风15克、重楼15克、粉葛15克、前胡15克、灵芝15克、芦根15克、连翅15克、银花15克、板蓝根15克、桑叶12克、郁金12克、大青叶12克、车前子6克、陈皮6克、苍术6克和竹叶6克。
59.煎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药材用水浸泡30分钟,加入药材重量6倍的水,煎煮8h,煎煮温度为130℃,经过滤获得药物的煎剂;
60.胶囊的制备方法为:将蜈蚣熥熟,然后研磨为200目的细粉,装进胶囊,胶囊的空心容量为0.5g。
61.外用药物包括以下重量克数的组分:马齿苋40克、板蓝根40克、紫草40克和败酱草40克。
62.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将药材用水浸泡30分钟,加入药材重量4倍的水,煎煮3h,煎煮温度为120℃,经过滤获得药水。
63.实施例2
64.一种内外合治带状疱疹的药物,包括内用药物和外用药物,内用药物包括煎剂和胶囊,外用药物为涂抹药水,煎剂包括以下组分:贯众13克、防风13克、重楼13克、粉葛13克、前胡13克、灵芝13克、芦根13克、连翅13克、银花13克、板蓝根13克、桑叶10克、郁金10克、大青叶10克、车前子5克、陈皮5克、苍术5克和竹叶5克。
65.煎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药材用水浸泡20分钟,加入药材重量7倍的水,煎煮7h,煎煮温度为120℃,经过滤获得药物的煎剂;
66.胶囊的制备方法为:将蜈蚣熥熟,然后研磨为190目的细粉,装进胶囊,胶囊的空心容量为0.5g。
67.外用药物包括以下重量克数的组分:马齿苋38克、板蓝根38克、紫草38克和败酱草38克。
68.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将药材用水浸泡20分钟,加入药材重量4倍的水,煎煮2.5h,煎煮温度为110℃,经过滤获得药水。
69.实施例3
70.一种内外合治带状疱疹的药物,包括内用药物和外用药物,内用药物包括煎剂,外用药物为涂抹药水,煎剂包括以下组分:贯众12克、防风12克、重楼12克、粉葛12克、前胡12克、灵芝12克、芦根12克、连翅12克、银花12克、板蓝根12克、桑叶9克、郁金9克、大青叶9克、车前子4克、陈皮4克、苍术4克和竹叶4克。
71.煎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药材用水浸泡20分钟,加入药材重量6倍的水,煎煮6h,煎煮温度为120℃,经过滤获得药物的煎剂;
72.外用药物包括以下重量克数的组分:马齿苋35克、板蓝根35克、紫草35克和败酱草35克。
73.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将药材用水浸泡20分钟,加入药材重量4倍的水,煎煮2h,煎煮温度为100℃,经过滤获得药水。
74.以下列举三个典型病例:
75.一、治疗面部带状疱疹与色素沉着
76.刘女士,33岁,超市店长,2016年春季左鼻子下方与嘴角处皮肤发紧,烧灼感先痒后痛,还不能抓挠,隔1天后先出现红斑,又出现水疱,有的相互融合,有的向耳朵方向延伸,鼻子嘴角耳朵三角区域红晕灼痛,水疱呈s型延伸到耳朵。医院检查为带状疱疹,打针消炎药一周痊愈,相隔几天又复发,反反复复10多次,随后口干心烦大便干、舌质红、苔薄黄。
77.采用实施例1制备的内用药和外用药,每天服用一副煎剂,早晚各服用一次,早晚各服用胶囊一粒,服用2天内用药,热痒疼就消失了,又服用2天,水疱干瘪结痂,再服用2天结痂渐渐脱落,皮损处有色素沉着,又湿敷2次外用药,色素沉着不久消退,随访3年未复发。
78.二、治疗带状疱疹的后遗神经痛
79.陈女士,52岁,教师,2019年左乳房左下方有水疱延伸到胸后,人民医院认定为带状疱疹,经医院治疗,疱疹结痂后明显好转,但是左乳房的左下方的肋下持续疼痛,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后逐渐加重,左肋下局部有压痛点,色素沉着暗黑色。
80.采用实施例2制备的内服药和外用药,服用3天内用药,左肋疼痛处明显好转,又服用3天,疼痛全消失,又湿敷2次外用药,色素沉着不久消退,随访一年未复发。
81.三、治疗腹部、腰部和腿部的带状疱疹
82.冷长老,56岁,基督教徒,在肚子腹部左侧向腰后延伸的部位有蚂蚁爬感剧痛且出现水泡,延伸大腿内侧两边水泡透明,大的如同花生米大小,触痛感强,当地人民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
83.采用实施例3制备的内用药和外用药,每天服用一副煎剂,早晚各服用一次,外用药涂抹患处一日三次,1天后疼痛感减少,3天后疱疹缩小,疼痛感消失,7天后疱疹处结痂,且结痂脱落,彻底痊愈,至今2年没有复发。
8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