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体关联医学逻辑的肝、胆癌癌细胞术后监测仪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424055发布日期:2021-06-11 21:3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基于整体关联医学逻辑的肝、胆癌癌细胞术后监测仪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整体关联医学逻辑的肝、胆癌癌细胞术后监测仪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前者称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后者称为肉瘤,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较较为少见。继发性或称转移性肝癌系指全身多个器官起源的恶性肿瘤侵犯至肝脏。一般多见于胃、胆道、胰腺、结直肠、卵巢、子宫、肺、乳腺等器官恶性肿瘤的肝转移,胆癌,是指因饮食不当,情志刺激、胆腑慢性病变等所致的,以右上腹痛、黄疸、胆囊肿硬等为主要表现,发生于胆的癌病类疾病。即西医所说的胆道恶性肿瘤,包括胆囊癌、胆囊肉瘤、胆总管癌等。

但是现有的设备组成很复杂,价格较为昂贵,同时,现有的诊断仪器对于肝、胆癌疾病的早期症状的分析、预测和发现,效果并不明显,费用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基于整体关联医学逻辑的肝、胆癌癌细胞术后监测仪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整体关联医学逻辑的肝、胆癌癌细胞术后监测仪,包括戴在病患双耳的特制耳机,所述特制耳机包括发射器以及接收器;

所述特制耳机电性连接有噪声电压发生器,所述噪声电压发生器经过差分放大器连接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连接脉宽调制电路,脉宽调制电路连接共振器,共振器接入戴在病患双耳的特制耳机;

所述处理器连接有医疗分析系统以及大数据系统,通过医疗分析系统以及大数据系统对疾病进行早期预警;

所述监测仪还包括存储器。

优选地,所述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分析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a、建立肝癌病理模型,采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各种生理信号,包括体温、血氧浓度、血压、血糖浓度、谷丙转氨酶、甲胎蛋白以及癌胚抗原,得到输入参数;

b、该模型包括引发肝癌的三条途径,第一条是酒精性肝炎途径,第二条是慢性乙型肝炎途径,第三条是食用霉变食物途径;

c、基于肝癌病理模型,输入参数上传至统一的服务器,利用单方面特征量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初步状态评估,判断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否故障或者正常运行,利用异常检测算法建立特征密度估计模型,测试设备特征概率密度分布是否异常;

d、建立肝癌数理模型,将采集到的肝脏的病理数据分析并按严重程度的不同划分为5个类型:明显肿瘤型、急腹症型、隐匿型、发热型、转移型。

优选地,所述明显肿瘤型的判断依据是癌肿具有明显的实体巨块,器质地较软,中心部常有出血坏死,周边常有散在的星状瘤结节。

优选地,所述急腹症型的判断依据是如果出现肝癌破裂大出血则属于急腹症,会表现出右上腹逐渐增大伴有剧烈的疼痛。

优选地,所述隐匿型是通过检测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来确诊。

优选地,所述发热型肝癌产生的发热,大多数是由于肝癌对机体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引起周围明显的低蛋白血症,亦或是出现了一些其它明显的并发症。

优选地,所述转移型肝脏转移癌早期可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晚期其症状和体征与原发性肝癌相似。

本发明还提出了基于整体关联医学逻辑的肝、胆癌癌细胞术后监测仪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测时,被检测者戴上特制耳罩,电磁波经左耳罩发出,抵达大脑皮层,通过电磁共振产生一个外部磁场,磁场作用于神经元,刺激神经元产生化学电信号,化学电信号经由神经元传到至全身器官组织细胞,引起共振,细胞共振形成的电磁场产生电磁信号,信号在扩散放大中被右耳罩捕捉;

s2、捕捉到的细胞共振电磁信号经处理器分离、解码,转化为频谱,检测得到的细胞频谱与基准频谱进行对比,基准频谱来源于一千五百万人的标准细胞数据库,通过对比频谱及频谱组合的相似度,分析状态与变化趋势,将频谱差异值转化为统计数值,依据统计分析结果,针对疾病状态与病变趋势作出临床定义,信号转译与临床定义由处理器及配套软件自动完成,最大限度提升效率、减少信息损耗与误差;

s3、以整体关联的新医学逻辑重构症状与病理、器官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回归有机统一的自然认知,基于整体关联的医学逻辑,建立自回归预测的数理统计模型,与仪器检测到的细胞分子频谱特性进行拟合,从而分析解读病因与病理、判断人体细胞层面的疾病状态与程度,以统计显著性预测临床特征显著性;

s4、检测终端与大数据系统联网,检测得到的细胞分子频谱数据及统计分析得出的案例数据实时同步更新,随着案例的积累、数据库的扩大,通过智能软件进行信息存储和协同运算,判定参数不断修正、数理模型持续优化完善,以实现更精准的诊断和预测。

本仪器的有效效果为;

1、数据的采集过程中被检测人无需空腹、无需抽血、无需药物介入、无任何辐射,只需要5到10分钟即可完成数据的采集。

2、通过特制耳机发出的电磁波,抵达大脑皮层,通过电磁共振产生一个外部磁场,磁场作用于神经元,刺激神经元产生化学电信号,化学电信号经由神经元传到至全身器官组织细胞,引起共振,细胞共振形成的电磁场产生电磁信号,信号在扩散放大中被右耳罩捕捉,并经过分析之后判断人体细胞层面的疾病状态与程度,以统计显著性预测临床特征显著性。

3、采集的数据经过数学模型的逻辑运算得到器官病理严重程度的判断,并根据数学模型中细胞病变的发展轨迹,做出病变预警,尤其对于癌细胞的早期发现和预警,有非常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4、深度进行归纳总结,为制定相关的诊断维修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便操作人员对进行诊断,能有效降低人力维护成本,应用本系统诊断策略能够加快对肝、胆癌的诊断速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整体关联医学逻辑的肝、胆癌癌细胞术后监测仪的系统框图;

图2为肝癌医学逻辑进展图;

图3为胆囊癌医学逻辑进展图;

图4为早期肝癌血流变化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整体关联医学逻辑的肝、胆癌癌细胞术后监测仪的工作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整体关联医学逻辑的肝、胆癌癌细胞术后监测仪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如图1所示,基于整体关联医学逻辑的肝、胆癌癌细胞术后监测仪,包括戴在病患双耳的特制耳机,特制耳机包括发射器以及接收器,特制耳机电性连接有噪声电压发生器,噪声电压发生器经过差分放大器连接处理器,处理器连接脉宽调制电路,脉宽调制电路连接共振器,共振器接入戴在病患双耳的特制耳机,处理器连接有医疗分析系统以及大数据系统,通过医疗分析系统以及大数据系统对疾病进行早期预警,监测仪还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分析程序。

如图2示,是肝癌疾病的医学逻辑进展图,由数千份肝癌案例将各指标数据运用统计软件做相关性分析,以及肝癌医学的研究综合得到,肝癌医学的研究:研究发现引发肝癌主要有三条途径,第一条是酒精性肝炎途径,第二条是慢性乙型肝炎途径,第三条是食用霉变食物途径,第一条是酒精性肝炎途径:长期酗酒会导致肝硬化,肝癌现在年轻化的主要诱因就是因为长期精神状态非常的不好,以及有酗酒的习惯,这样会导致肝癌发生率大大增加,另外,酗酒还会导致出现脂肪肝,酒精肝,逐渐的就会形成肝硬化;

第二条是慢性乙型肝炎途径:在肝癌人群中,肝炎患者是最大的发病群体,大概有35%以上的肝癌,都是因为之前自己就患有一定性质的慢性肝炎的病史关系,最密切的是乙型和丙型肝炎,这两种肝炎病毒的携带者,发生肝癌的概率都会比其他人高出很多倍;

第三条是食用霉变食物途径:在霉变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尤其是到了夏天,天气逐渐的炎热起来,食物存放太久就会发霉,人体食用后就会引起不适,当黄曲霉素剂量累计到一定量时,就会诱发肝癌,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剧毒的致肝癌物质,其中黄曲霉毒素b1可引起细胞错误地修复dna,导致严重的dna诱变,还可抑制dna和rna的合成,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如图3所示,依托于上肝癌病理模型生成肝癌数理模型,将采集到的肝脏的病理数据分析并按严重程度的不同划分为如下5个类型:明显肿瘤型、急腹症型、隐匿型、发热型、转移型。

注解:以下有型号判别的参数值会每隔一段时间引入新增加的案例进行再次运算分析得到新的参数值。使得模型的判断更为准确,符合现如今社会人群的体质水平。

(1)明显肿瘤型,判断依据是癌肿具有明显的实体巨块,器质地较软,中心部常有出血坏死,周边常有散在的星状瘤结节,一般情况下,不合并或合并轻度的肝硬变,巨块型肝癌包括左内叶和右前叶,也就是couinaud分段法的iva、ivb、v以及viii段,位于肝脏中叶的原发性肝癌临床上很常见,巨块型肝中叶癌往往向下累及肝蒂,向上累及肝静脉根部,向后累及ivc,巨块型肝癌切除容易导致致命性出血和空气栓塞,仍然具有挑战性,在安全切除肿瘤的同时,还要保证残留肝叶,特别是右后叶出肝管道和入肝管道的完整性,技术上要求也很高,肝癌常合并肝硬化,多不能耐受左半肝或右半肝切除,这些病人往往失去手术机会;

(2)急腹症型,判断依据是如果出现肝癌破裂大出血则属于急腹症,会表现出右上腹逐渐增大伴有剧烈的疼痛,患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会导致死亡,是肝癌出现的最严重的并发症,肝癌早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但是很多发现的时候已经属于晚期肝癌,失去手术治疗的时机,一旦出现急腹症没有办法治疗,或者一些小的出血,可以考虑介入等方式止血;

(3)隐匿型,所谓的隐匿性是通过检测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来确诊,目前越来越多的资料以及研究表明,无论是急性自限性肝炎,还是成功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后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清除后,部分患者肝组织中仍然可以检测出乙肝病毒的dna,肝脏损害也没有停止,仍然有可能会发生肝硬化或者肝癌,对于这种情况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危害,主要就是输血,血透析以及脏器移植播散乙肝病毒的潜在危险,是医源性肝病的致病因素,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病毒恶化有可能会导致肝硬化;

(4)发热型,肝癌产生的发热,大多数是由于肝癌对机体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引起周围明显的低蛋白血症,亦或是出现了一些其它明显的并发症,而引起的发热,这种情况下的发热一般很难回退到正常的体温,可以通过物理降温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的方式来控制体温的升高,有少数患者是由于肝癌引发了周围组织的一些炎性改变,或者是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一些组织压迫等症状,而引起身体的应急反应,从而导致发热,对于肝癌出现发热的患者,大多数以低热和中热为主,发热大多呈持续性,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等方式来进行相应的缓解;

(5)转移型,肝脏转移癌早期可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晚期其症状和体征与原发性肝癌相似,但因无肝硬化,常较后者发展缓慢,症状也较轻,早期主要为原发灶的症状,肝脏本身的症状并不明显,大多在原发癌术前检查、术后随访或剖腹探查时发现,随着病情发展,肿瘤增大,肝脏的症状才逐渐表现出来,如肝区痛、闷胀不适、乏力、消瘦、发热、食欲不振及上腹肿块等,晚期则出现黄疸、腹水、恶病质,也有少数患者肝转移癌症状明显,而原发病灶隐匿不显。

本发明还提出了基于整体关联医学逻辑的肝、胆癌癌细胞术后监测仪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测时,被检测者戴上特制耳罩,电磁波经左耳罩21发出,抵达大脑皮层,通过电磁共振产生一个外部磁场,磁场作用于神经元,刺激神经元产生化学电信号,化学电信号经由神经元传到至全身器官组织细胞,引起共振,细胞共振形成的电磁场产生电磁信号,信号在扩散放大中被右耳罩22捕捉;

s2,捕捉到的细胞共振电磁信号经处理器分离、解码,转化为频谱,检测得到的细胞频谱与基准频谱进行对比,基准频谱来源于一千五百万人的标准细胞数据库,通过对比频谱及频谱组合的相似度,分析状态与变化趋势,将频谱差异值转化为统计数值,依据统计分析结果,针对疾病状态与病变趋势作出临床定义,信号转译与临床定义由处理器及配套软件自动完成,最大限度提升效率、减少信息损耗与误差;

s3,以整体关联的新医学逻辑重构症状与病理、器官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回归有机统一的自然认知,基于整体关联的医学逻辑,建立自回归预测的数理统计模型,与仪器检测到的细胞分子频谱特性进行拟合,从而分析解读病因与病理、判断人体细胞层面的疾病状态与程度,以统计显著性预测临床特征显著性;

s4,检测终端与大数据系统联网,检测得到的细胞分子频谱数据及统计分析得出的案例数据实时同步更新,随着案例的积累、数据库的扩大,通过智能软件进行信息存储和协同运算,判定参数不断修正、数理模型持续优化完善,以实现更精准的诊断和预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