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翻身气垫床及其充气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82153发布日期:2021-06-01 17:29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翻身气垫床及其充气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气垫床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动翻身气垫床及其充气方法。



背景技术:

医疗用气垫床主要用于长期卧床病患预防及缓解褥疮用,因其使用病患或无自主意识,或行动不便,造成如需进行身体各部位进行局部治疗、护理时移动病患时的困难重重,加大了护理人员的体力付出,移动不当,也可能造成病患的附加伤害。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气垫床的技术方案,如一项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14101134465,该发明中提出了一种自动翻身气垫床及其充气方法,包括床架和设置在所述床架上的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包括上下两层,其中,所述上层气垫沿着所述床架长度方向根据人体的头胸、臀腿、脚部的位置分为对应第一、第二、第三子气垫区域,每一个所述子气垫区域沿着所述床架宽度方向包括有两个子气垫气囊组成;所述下层气垫由沿所述床架长度方向排列的多根气囊组成为第一、第二组气垫区域;其中,所述子气垫区域的各个子气垫以及所述两组气垫区域都包括各自独立气路控制。本发明降低了病患在常规人力进行翻身时滚下床沿的风险,亦减轻了医护人员体力付出强度。

虽然上述技术中的自动翻身气垫床能够通过多根气囊的单独充放气实现患者的自动翻身,但气囊在充气时向四周膨胀,使得气囊在纵向上的膨胀延伸效果不明显,从而使得气垫床被顶起的高度变化较为缓慢,影响气垫床的自动翻身效果。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翻身气垫床及其充气方法,使得气囊所托起的垫体更高效的形成弧形的坡度,从而能够使得患者在倾斜垫体的作用下实现便捷的翻身,不仅省时省力,同时也减少手动对患者翻身时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大大提高了气垫床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翻身气垫床及其充气方法,使得气囊所托起的垫体能够更高效的形成弧形的坡度,从而使得患者在倾斜垫体的作用下实现便捷的翻身,不仅省时省力,同时也减少手动对患者翻身时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大大提高了气垫床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翻身气垫床,包括垫体;所述垫体底端设有与之形状相配合的收纳腔,所述垫体两侧与收纳腔的侧壁之间分别连接有弹性的伸缩层,所述收纳腔内部的底面上连接有一组均匀分布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顶端分别开设有滑腔,所述滑腔顶端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与滑腔内端之间连接有一号弹簧,且相邻两滑板与收纳腔的底面所组成的腔室中分别设有沿垫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气囊,所述气囊一侧分别连通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上分别设有气流阀,所述分流管的另一端均与总流管相连,所述总流管的另一端与外界的气泵相连;工作时,现有技术中的自动翻身气垫床虽然能够通过多根气囊的单独充放气实现患者的自动翻身,但气囊在充气时向四周膨胀,使得气囊在纵向上的膨胀延伸效果不明显,从而使得气垫床被顶起的高度变化较为缓慢,影响气垫床的自动翻身效果;而本发明中的气垫床在使用时,当气泵通过分流管向气囊内部充入气体时,此时该气囊两侧的限位板能够对气囊向两侧的膨胀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气囊能够更有效的向顶端膨胀延伸,并将顶部的垫体进行托起,同时滑板在一号弹簧的作用下与垫体底面相贴合,在气囊纵向膨胀时,随着垫体底面不断的升高,此时滑板在一号弹簧的压力下也随之向滑腔顶部运动,从而使得气囊侧部在限位板与滑板的作用下能够进行有效的限位,使得气囊更好的纵向延伸并带动垫体高效的托起;当需要将躺在垫体上的患者进行翻身时,由于分流管内部的气流阀能够单独控制各个气囊进行膨胀,使得气囊在气泵与气流阀的作用下充入的气体存在差异,从而使得气囊纵向膨胀的高度产生阶级差,并使得气囊所托起的垫体形成弧形的坡度,从而能够使得患者在倾斜垫体的作用下实现便捷的翻身,不仅省时省力,同时也减少手动对患者翻身时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大大提高了气垫床的使用效果。

优选的,所述气囊顶端分别连接有贴合板,所述贴合板顶面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一组滚柱,所述滚柱的侧壁与垫体的底面相贴合;工作时,当气囊充入气体并纵向膨胀时,此时气囊顶端能够通过贴合板将垫体托起,同时贴合板在向上运动时能够带动滚柱在垫体底面上稳定的滚动,防止气囊与垫体底面直接相对运动导致两者的磨损过大,或垫体在与气囊的摩擦力较大的情况下运动不稳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气垫床的使用效果。

优选的,所述气囊底端所对应的收纳腔底面上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顶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端滑动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与滑槽底端连接有弹性体,所述定位杆顶端贯穿气囊与贴合板底面相固连;工作时,滑动连接的定位柱与定位杆能够对运动的贴合板位置起到竖直定位的效果,防止贴合板随着气囊的膨胀与垫体不再贴合作用的情况,提高了贴合板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与有效性。

优选的,所述贴合板的截面形状为弧形状,且所述贴合板的两端能够限制气囊的顶端两侧向靠近滑板的一侧膨胀;工作时,通过设置贴合板的形状,使得凹面形的贴合板能够对气囊顶端两侧的膨胀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气囊能够向纵向进行更有效的膨胀延伸,并带动垫体进行更高效的托起,进一步提高了气垫床的使用效果。

优选的,所述滑板靠近气囊的一侧开设有一组均匀分布的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内部滑动连接有圆柱状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之间通过连杆相连,且位于底端的限位块外端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底端开设有固定槽,所述限位块与限位腔内端之间连接有二号弹簧,所述限位腔内端分别连接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外端与限位块滑动相连,所述滑腔顶端靠近气囊的一侧设置有倾斜的挤压面,所述滑腔靠近气囊的侧壁内开设有与滑腔顶面相连通的滑道,所述滑道底端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与滑道内壁之间连接有弹性块,所述滑道顶端滑动连接有与固定槽相配合的固定杆;工作时,当滑板逐渐从滑腔内部滑出时,此时被压缩在限位腔内部的限位块能够在二号弹簧的作用下弹出至限位腔外部,当气囊继续膨胀时,此时气囊侧壁能够对活塞进行挤压,使得活塞向滑道内端运动并带动固定杆向滑道顶端运动,直至固定杆顶端插入固定槽内部,从而使得限位块在连杆与固定杆的作用下同时固定,此时凸出至滑板外侧的限位块能够对气囊侧部的膨胀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气囊能够带动垫体更高效的托起,同时球形的限位块也能减少其与膨胀的气囊之间的单点作用力,防止限位块将气囊扎破或损坏的情况,当气囊工作完毕并复位时,此时滑板在同步下落时能够带动底端的限位块与挤压面接触挤压,使得限位块受力向限位腔内部滑动,从而使得限位块能够被压缩在限位腔内部,进而使得滑板的复位能够有效进行并能重复使用。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外端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封堵槽,所述封堵槽内部滑动连接有封堵块,所述封堵块与封堵槽内端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封堵块靠近限位腔的一侧外端分别设置有倾斜面;工作时,当限位块从限位腔内部滑出时,此时被压缩在封堵槽内部的封堵块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能够伸出至限位块外端,加大了限位块对气囊侧部膨胀的限位面积,从而使得气囊能够更有效的纵向膨胀并带动垫体更好的升起,当滑板进行复位时,此时限位块能够带动封堵块与挤压面接触挤压,使得封堵块率先被压入封堵槽内部,随后当限位块在挤压面的作用下缩入限位腔内部时,此时限位块能够带动封堵块上的倾斜面与滑槽外端口相挤压,从而使得封堵块能够顺利的被压缩在封堵槽内部,进而使得滑板的复位能够有效进行并能重复使用。

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外端设置有由内向外开口逐渐增大的漏斗形腔;工作时,当设有固定块的限位块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晃动时,此时固定杆容易与固定槽发生错位,此时通过设置的漏斗形腔,当固定槽与固定杆发生错位时,此时固定杆顶端能够通过挤压漏斗形腔的侧壁带动该限位块进行运动,从而使得固定杆能够稳定有效的滑入固定槽中并与之卡合,提高了固定杆与固定槽在配合时的稳定性与有效性。

一种自动翻身气垫床充气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上述的气垫床,该方法步骤如下:

s1:首先通过气泵向垫体内部充气,使得垫体鼓起并将患者托起;

s2:随后通过气泵与气流阀分别向分流管所对应的气囊充气,使得气囊充入的气体量由中部的气囊向侧部的气囊逐渐增大,从而使得气囊所托起的垫体形成弧形的坡度,并使得患者在倾斜垫体的作用下实现翻身;

s3:随后将气泵与气流阀控制膨胀的气囊进行放气,并使得各个气囊内部的气量相同,从而使得气囊顶端的垫体再次处于水平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气垫床,使得垫体底端的气囊能够更有效的向顶端膨胀延伸,并将顶部的垫体进行托起,使得气囊所托起的垫体能够更高效的形成弧形的坡度,从而使得患者在倾斜垫体的作用下实现便捷的翻身,不仅省时省力,同时也减少手动对患者翻身时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大大提高了气垫床的使用效果。

2.本发明通过在气囊顶端设置贴合板与滚柱,能够有效的防止气囊与垫体底面直接相对运动导致两者的磨损过大,或垫体在与气囊的摩擦力较大的情况下运动不稳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气垫床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步骤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垫体1、收纳腔2、伸缩层3、限位板4、滑腔5、滑板6、一号弹簧7、气囊8、分流管9、总流管10、贴合板11、滚柱12、定位柱13、滑槽14、定位杆15、弹性体16、限位腔17、限位块18、连杆19、固定块20、固定槽21、二号弹簧22、定位件23、挤压面24、滑道25、活塞26、弹性块27、固定杆28、封堵槽29、封堵块30、弹性件31、倾斜面32、漏斗形腔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动翻身气垫床,包括垫体1;所述垫体1底端设有与之形状相配合的收纳腔2,所述垫体1两侧与收纳腔2的侧壁之间分别连接有弹性的伸缩层3,所述收纳腔2内部的底面上连接有一组均匀分布的限位板4,所述限位板4顶端分别开设有滑腔5,所述滑腔5顶端滑动连接有滑板6,所述滑板6与滑腔5内端之间连接有一号弹簧7,且相邻两滑板6与收纳腔2的底面所组成的腔室中分别设有沿垫体1长度方向延伸的气囊8,所述气囊8一侧分别连通有分流管9,所述分流管9上分别设有气流阀,所述分流管9的另一端均与总流管10相连,所述总流管10的另一端与外界的气泵相连;工作时,现有技术中的自动翻身气垫床虽然能够通过多根气囊8的单独充放气实现患者的自动翻身,但气囊8在充气时向四周膨胀,使得气囊8在纵向上的膨胀延伸效果不明显,从而使得气垫床被顶起的高度变化较为缓慢,影响气垫床的自动翻身效果;而本发明中的气垫床在使用时,当气泵通过分流管9向气囊8内部充入气体时,此时该气囊8两侧的限位板4能够对气囊8向两侧的膨胀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气囊8能够更有效的向顶端膨胀延伸,并将顶部的垫体1进行托起,同时滑板6在一号弹簧7的作用下与垫体1底面相贴合,在气囊8纵向膨胀时,随着垫体1底面不断的升高,此时滑板6在一号弹簧7的压力下也随之向滑腔5顶部运动,从而使得气囊8侧部在限位板4与滑板6的作用下能够进行有效的限位,使得气囊8更好的纵向延伸并带动垫体1高效的托起;当需要将躺在垫体1上的患者进行翻身时,由于分流管9内部的气流阀能够单独控制各个气囊8进行膨胀,使得气囊8在气泵与气流阀的作用下充入的气体存在差异,从而使得气囊8纵向膨胀的高度产生阶级差,并使得气囊8所托起的垫体1形成弧形的坡度,从而能够使得患者在倾斜垫体1的作用下实现便捷的翻身,不仅省时省力,同时也减少手动对患者翻身时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大大提高了气垫床的使用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气囊8顶端分别连接有贴合板11,所述贴合板11顶面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一组滚柱12,所述滚柱12的侧壁与垫体1的底面相贴合;工作时,当气囊8充入气体并纵向膨胀时,此时气囊8顶端能够通过贴合板11将垫体1托起,同时贴合板11在向上运动时能够带动滚柱12在垫体1底面上稳定的滚动,防止气囊8与垫体1底面直接相对运动导致两者的磨损过大,或垫体1在与气囊8的摩擦力较大的情况下运动不稳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气垫床的使用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气囊8底端所对应的收纳腔2底面上连接有定位柱13,所述定位柱13顶端开设有滑槽14,所述滑槽14内端滑动连接有定位杆15,所述定位杆15与滑槽14底端连接有弹性体16,所述定位杆15顶端贯穿气囊8与贴合板11底面相固连;工作时,滑动连接的定位柱13与定位杆15能够对运动的贴合板11位置起到竖直定位的效果,防止贴合板11随着气囊8的膨胀与垫体1不再贴合作用的情况,提高了贴合板11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与有效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贴合板11的截面形状为弧形状,且所述贴合板11的两端能够限制气囊8的顶端两侧向靠近滑板6的一侧膨胀;工作时,通过设置贴合板11的形状,使得凹面形的贴合板11能够对气囊8顶端两侧的膨胀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气囊8能够向纵向进行更有效的膨胀延伸,并带动垫体1进行更高效的托起,进一步提高了气垫床的使用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滑板6靠近气囊8的一侧开设有一组均匀分布的限位腔17,所述限位腔17内部滑动连接有圆柱状的限位块18,所述限位块18之间通过连杆19相连,且位于底端的限位块18外端设有固定块20,所述固定块20底端开设有固定槽21,所述限位块18与限位腔17内端之间连接有二号弹簧22,所述限位腔17内端分别连接有定位件23,所述定位件23外端与限位块18滑动相连,所述滑腔5顶端靠近气囊8的一侧设置有倾斜的挤压面24,所述滑腔5靠近气囊8的侧壁内开设有与滑腔5顶面相连通的滑道25,所述滑道25底端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26,所述活塞26与滑道25内壁之间连接有弹性块27,所述滑道25顶端滑动连接有与固定槽21相配合的固定杆28;工作时,当滑板6逐渐从滑腔5内部滑出时,此时被压缩在限位腔17内部的限位块18能够在二号弹簧22的作用下弹出至限位腔17外部,当气囊8继续膨胀时,此时气囊8侧壁能够对活塞26进行挤压,使得活塞26向滑道25内端运动并带动固定杆28向滑道25顶端运动,直至固定杆28顶端插入固定槽21内部,从而使得限位块18在连杆19与固定杆28的作用下同时固定,此时凸出至滑板6外侧的限位块18能够对气囊8侧部的膨胀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气囊8能够带动垫体1更高效的托起,同时球形的限位块18也能减少其与膨胀的气囊8之间的单点作用力,防止限位块18将气囊8扎破或损坏的情况,当气囊8工作完毕并复位时,此时滑板6在同步下落时能够带动底端的限位块18与挤压面24接触挤压,使得限位块18受力向限位腔17内部滑动,从而使得限位块18能够被压缩在限位腔17内部,进而使得滑板6的复位能够有效进行并能重复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限位块18外端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封堵槽29,所述封堵槽29内部滑动连接有封堵块30,所述封堵块30与封堵槽29内端之间连接有弹性件31,所述封堵块30靠近限位腔17的一侧外端分别设置有倾斜面32;工作时,当限位块18从限位腔17内部滑出时,此时被压缩在封堵槽29内部的封堵块30在弹性件31的作用下能够伸出至限位块18外端,加大了限位块18对气囊8侧部膨胀的限位面积,从而使得气囊8能够更有效的纵向膨胀并带动垫体1更好的升起,当滑板6进行复位时,此时限位块18能够带动封堵块30与挤压面24接触挤压,使得封堵块30率先被压入封堵槽29内部,随后当限位块18在挤压面24的作用下缩入限位腔17内部时,此时限位块18能够带动封堵块30上的倾斜面32与滑槽14外端口相挤压,从而使得封堵块30能够顺利的被压缩在封堵槽29内部,进而使得滑板6的复位能够有效进行并能重复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槽21的外端设置有由内向外开口逐渐增大的漏斗形腔33;工作时,当设有固定块20的限位块18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晃动时,此时固定杆28容易与固定槽21发生错位,此时通过设置的漏斗形腔33,当固定槽21与固定杆28发生错位时,此时固定杆28顶端能够通过挤压漏斗形腔33的侧壁带动该限位块18进行运动,从而使得固定杆28能够稳定有效的滑入固定槽21中并与之卡合,提高了固定杆28与固定槽21在配合时的稳定性与有效性。

一种自动翻身气垫床充气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上述的气垫床,该方法步骤如下:

s1:首先通过气泵向垫体1内部充气,使得垫体1鼓起并将患者托起;

s2:随后通过气泵与气流阀分别向分流管9所对应的气囊8充气,使得气囊8充入的气体量由中部的气囊8向侧部的气囊8逐渐增大,从而使得气囊8所托起的垫体1形成弧形的坡度,并使得患者在倾斜垫体1的作用下实现翻身;

s3:随后将气泵与气流阀控制膨胀的气囊8进行放气,并使得各个气囊8内部的气量相同,从而使得气囊8顶端的垫体1再次处于水平状态。

工作时,当气泵通过分流管9向气囊8内部充入气体时,此时该气囊8两侧的限位板4能够对气囊8向两侧的膨胀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气囊8能够更有效的向顶端膨胀延伸,并将顶部的垫体1进行托起,同时滑板6在一号弹簧7的作用下与垫体1底面相贴合,在气囊8纵向膨胀时,随着垫体1底面不断的升高,此时滑板6在一号弹簧7的压力下也随之向滑腔5顶部运动,从而使得气囊8侧部在限位板4与滑板6的作用下能够进行有效的限位,使得气囊8更好的纵向延伸并带动垫体1高效的托起;当需要将躺在垫体1上的患者进行翻身时,由于分流管9内部的气流阀能够单独控制各个气囊8进行膨胀,使得气囊8在气泵与气流阀的作用下充入的气体存在差异,从而使得气囊8纵向膨胀的高度产生阶级差,并使得气囊8所托起的垫体1形成弧形的坡度,从而能够使得患者在倾斜垫体1的作用下实现便捷的翻身,不仅省时省力,同时也减少手动对患者翻身时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大大提高了气垫床的使用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