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血液透析通路功能监测和评估的临床决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52657发布日期:2021-06-29 21:02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对血液透析通路功能监测和评估的临床决策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血液透析通路功能监测和评估的临床决策系统。


背景技术:

2.血液透析中是维持尿毒症患者的重要的治疗方式。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血管通路的功能长期依赖护士和医生的人工判断,大部分发现的滞后,给患者造成损失增加住院医院费用。
3.目前有关血管通路功能(血流是否足够,是否有狭窄,是否有堵塞)依赖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人工评估,虽然有指南指导,但评估方法不一。因为各评分标准的评估过程复杂,加之专业性过强,造成评估工作困难。如果没有早期发现,提前处理,使一部分血管由狭窄变成完全堵塞,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治疗质量和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一套全自动化的临床决策系统用于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临床一线医生护士如果没有一定的经验,或缺乏相关的通路专职医生,会耽误病情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针对血液透析通路功能监测和评估的临床决策系统。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针对血液透析通路功能监测和评估的临床决策系统,包括用于对患者进行监测的监测模块和用于辅助医师作出判断的决策模块;
7.其中,所述监测模块包括血液透析机、设置在体外循环血路上的多个压力感受器以及超声探头感受器;
8.所述决策模块包括基于血管通路指南制定的决策树算法以及与算法相匹配的评分系统;
9.所述监测模块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决策模块中,所述决策模块自动生成对应的指导意见辅助医师作出判断。
10.可选地,所述超声探头感受器设置在体外循环血路的小枕部分。
11.可选地,所述超声探头感受器为环状并套设于小枕外设置。
12.可选地,所述超声探头感受器通过无线传输技术自动发送数据至决策模块内,所述血液透析机参数通过手动的方式录入至决策模块内。
13.可选地,所述血液透析机参数录入包括血液透析运行时血管通路类型、体外循环中的静脉压、动脉压、跨膜压、血流量、报警频次和报警原因。
14.可选地,所述决策树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15.步骤1:根据检测模块采集到的信息,在同时满足:血流量(速度)>200ml/min、动脉压>

250mmhg静脉压<160mmhg的条件下,进入步骤3;若不满足,进入步骤2;
16.步骤2:在同时满足步骤2.1和步骤2.2的条件下,进入步骤3;
17.步骤2.1:人工听诊满足狭窄处听闻高调音、血流声音听不见的条件;
18.步骤2.2:压力感受器以及超声探头感受器检测到体外循环小枕压力不足且有反复释放体外循环小枕压力的操作;
19.步骤3:通过sts评分系统进行打分,若分数大于三分,进入步骤4;若分数不大于三分,进入步骤5;
20.步骤4:有血管通路介入手术和经皮血管腔内形成术(pta)的指征,联系通路医生;
21.步骤5:建议每三月进行一次评分。
22.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
23.本发明技术外接自置血流监测装置、内接决策树算法,最终给出医疗决策,可以及早发现血管通路功能不良,防止更恶劣的结果。
24.本发明可以提高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管理的效率、提高精确度,提供切实可行的医疗决策。同时解决血管通路人才培养周期长,专业性强供不应求的现状,帮助现有一线血液透析医护人员对血管通路管理的理解。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对血液透析通路功能监测和评估的临床决策系统的流程图;
26.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对血液透析通路功能监测和评估的临床决策系统的系统框图;
27.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对血液透析通路功能监测和评估的临床决策系统中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及人工血管功能监测决策树图。
28.图中:1血液透析机、2体外循环血路、3透析器、4压力感受器、5超声探头感受器。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1.参照图1

3,一种针对血液透析通路功能监测和评估的临床决策系统,包括用于对患者进行监测的监测模块和用于辅助医师作出判断的决策模块;
32.其中,监测模块包括血液透析机1、设置在体外循环血路2上的多个压力感受器4以及超声探头感受器5,体外循环血路2上还串接有透析器3,多个压力感受器4能够对各个压力点同时监测,能够将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血管通路类型等参数输入决策系统;超声探头感受器5设置在体外循环血路2的小枕部分,能够利用超声原理查出潜在、人工难以发现的血流问题。
33.超声探头感受器5为环状并套设于小枕外设置,可以全方位地对小枕部位进行探测,超声探头感受器5通过无线传输技术自动发送数据至决策模块内,无线传输技术可采用
蓝牙数据传输器、nfc数据传输器、无线宽带数据传输器等,血液透析机1参数通过手动的方式录入至决策模块内。
34.血液透析机1参数录入包括血液透析运行时血管通路类型、体外循环中的静脉压、动脉压、跨膜压、血流量、报警频次和报警原因。
35.决策模块包括基于血管通路指南制定的决策树算法以及与算法相匹配的评分系统;
36.监测模块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决策模块中,决策模块自动生成对应的指导意见辅助医师作出判断。
37.如表1所示,决策树算法基于中国血管通路管理指南及日本血管通路指南制定,其具体程序可通过c++语言编程实现,此为现有技术,不作过多介绍。
38.决策树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39.步骤1:根据检测模块采集到的信息,在同时满足:血流量(速度)>200ml/min、动脉压>

250mmhg静脉压<160mmhg的条件下,进入步骤3;若不满足,进入步骤2;
40.步骤2:在同时满足步骤2.1和步骤2.2的条件下,进入步骤3;
41.步骤2.1:人工听诊满足狭窄处听闻高调音、血流声音听不见的条件;
42.步骤2.2:压力感受器4以及超声探头感受器5检测到体外循环小枕压力不足且有反复释放体外循环小枕压力的操作;
43.步骤3:通过sts评分系统进行打分,若分数大于三分,进入步骤4;若分数不大于三分,进入步骤5;
44.步骤4:有血管通路介入手术和经皮血管腔内形成术(pta)的指征,联系通路医生;
45.步骤5:建议每三月进行一次评分。
46.表1通路指南shunt trouble scoring(sts评分系统)对应表
[0047][0048]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通过血液透析机1对体外循环血路上的多个压力点进行监测,并手动记录结果参数,接着将记录的参数输入决策系统,然后,将超声探头卡在体外循环血路的小枕处进探测,将超声探头探测得到的小枕处容量数据参数,通过数据传输器向计算机传输,并自动输入至决策系统中,最后,决策系统对各项参数进行综合比较,结合sts评分系统,给出最终的决策指导意见。
[0049]
本发明采用人工输入与感受器感受传输相结合,给出决策指导:1.对轻度异常进行报警,需要主管医生护士人工复核;2.对中到重度异常列出异常参数外,直接给出医疗或者护理建议;3.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建议。
[0050]
本发明的血管通路的关键点在于使得血管通路评价体系更加的一体化,成套的设计使对血管通路的预警、评估、建议整合并极大节省人力,增加对血管通路功能判断的敏感性。
[005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罩盖”、“嵌装”、“连接”、“固定”、“分布”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