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眼底镜固定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21303发布日期:2021-06-18 20:08阅读:90来源:国知局
间接眼底镜固定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诊断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间接眼底镜固定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眼底镜是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在1851年发明的。借助这种新器械,医生可以看清眼球后面视网膜上的血管以及视神经在眼睛和大脑之间传送信息,从而观察视网膜、视神经盘、血管分布等是否异常,同时还可以通过眼底成像设备的协助对其它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和病情判断,越早检测出疾病越有利于临床治疗。

目前医生使用眼底镜进行诊断时,往往需要使用固定环将眼底镜来固定到医生的头部,即类似于帽子的方式带到医生的头部,从而便于医生使用双手对患者进行诊断,同时为了方便医生进行诊断,往往让患者进行平躺,即使得患者处于放松且平稳的状态下,从而需要医生弯腰对患者进行诊断,然而眼底镜固定在固定环的前侧,医生弯腰进行诊断时,固定环容易倒扣而脱落,甚至砸到待测患者,为此医生往往需要使用一只手扶住眼底镜,即避免固定环脱落,但是这种使用方式往往会降低医生进行诊断的效率;并且对于近视或远视的医生来说,仅仅使用眼底镜难以进行观察,为此往往需要佩戴眼睛再使用眼底镜进行诊断,但是这组合使用方式,眼底镜容易和佩戴的眼镜发生碰撞,导致眼底镜和眼镜出现损伤,不利于医生组合使用;另外,根据诊断的需要,有时候医生需要手持眼底镜进行使用,但现有的固定套和眼底镜难以拆分,导致医生需要握住固定套进行使用,而且对于不同医生进行诊断以及面对不同状态的待诊断患者来说,往往需要对眼底镜的位置以及角度进行调节,但是现有的固定套难免满则调节的需求,导致眼底镜的使用效果受到影响。

因此,生产一种佩戴牢固,便于安装及拆卸眼底镜,便于对眼底镜的位置以及角度进行调节,避免眼底镜和佩戴的眼镜发生碰撞,舒适度高的间接眼底镜固定调节装置,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佩戴牢固,便于安装及拆卸眼底镜,便于对眼底镜的位置以及角度进行调节,避免眼底镜和佩戴的眼镜发生碰撞,舒适度高的间接眼底镜固定调节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间接眼底镜固定调节装置,包括眼底镜体,眼底镜体的一侧卡扣有固定套,固定套上设有调节套,固定套和调节套分别采用半圆环板状结构,固定套的两端上分别开设有调节槽,调节套的两侧分别套装在该调节槽上,固定套的两侧分别设有调节螺栓,固定套的两侧的外壁分别开设有调节孔,该调节孔套装在调节螺栓上,该调节孔与调节螺栓直接采用螺纹连接,该调节孔的孔径与调节螺栓的直径相吻合,该调节孔与该调节槽相连通,调节套通过调节螺栓夹紧固定在固定套上,固定套上设有两个固定带,两个固定带的一侧分别粘接在固定套的两侧的外壁上,调节螺栓套装在固定带的一侧上,固定带的另一侧设有调节装置,固定带通过调节装置固定在固定套的底面上。

所述的调节装置包括调节环,调节环的顶端粘接在固定套的底面上,固定带套装在调节环上,调节环的下方设有固定环,固定环的一侧设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两端粘接固定环的中部两端上,固定带的一侧设在固定杆和固定环之间,固定带的一端粘接在固定环上。

所述的眼底镜体的上方粘接镜体支撑块,镜体支撑块的一侧上粘接有两个镜体铰接板,两个镜体铰接板对称设在镜体支撑块的两端上,两个镜体铰接板之间设有连接块,两个镜体铰接板分别夹紧在连接块的一端的两侧,连接块的另一端设有两个支撑铰接板,两个支撑铰接板分别夹紧在连接块的两侧,两个支撑铰接板的外侧设有限位块,两个支撑铰接板的外壁分别粘接在限位块的一侧的两端上,限位块卡扣在固定套的外壁中部。

所述的限位块采用凸字型块状结构,固定套的外壁上粘接的两个卡扣条,两个卡扣条分别采用l字型条状结构,两个卡扣条的内壁分别与限位块的两侧的外壁相接触,两个卡扣条的下方设有限位板,两个卡扣条的底端分别粘接在限位板的顶面两侧上,限位块的底端与限位板的顶面相接触。

所述的支撑铰接板和镜体铰接板上分别套装有铰接螺栓,支撑铰接板和镜体铰接板上分别开设有铰接孔,连接块的侧壁上开设有铰接槽,该铰接槽和该铰接孔分别套在铰接螺栓上,铰接螺栓的直径与该铰接孔的孔径以及该铰接槽的孔径相吻合,该铰接孔与铰接螺栓之间采用螺纹连接,镜体铰接板或支撑铰接板通过铰接螺栓夹紧固定在连接块上。

所述的镜体铰接板的一侧设有防护块,防护块的外侧粘接在连接块的一端上,防护块采用弹性硅胶制成的块状结构,防护块的内侧采用圆弧形面状结构,防护块的内侧上开设有防护防滑槽,防护防滑槽由多组凹槽等间距纵横交错组成。

所述的固定带采用具有伸缩性软质织物制成的矩形片状结构,固定带的一侧开设有套孔,该套孔套装在调节螺栓上,该套孔的孔径与调节螺栓的直径相吻合。

所述的固定套和调节套的内壁上分别粘接有缓冲片,缓冲片采用弹性胶制成的片状结构,缓冲片的内壁上开设有缓冲防滑槽,缓冲防滑槽由多组凹槽等间距纵横交错组成。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首先,本发明包括眼底镜体,眼底镜体的一侧卡扣有固定套,固定套上设有调节套,固定套和调节套分别采用半圆环板状结构,固定套的两端上分别开设有调节槽,调节套的两侧分别套装在该调节槽上,固定套的两侧分别设有调节螺栓,固定套的两侧的外壁分别开设有调节孔,该调节孔套装在调节螺栓上,该调节孔与调节螺栓直接采用螺纹连接,该调节孔的孔径与调节螺栓的直径相吻合,该调节孔与该调节槽相连通,调节套通过调节螺栓夹紧固定在固定套上,固定套上设有两个固定带,两个固定带的一侧分别粘接在固定套的两侧的外壁上,调节螺栓套装在固定带的一侧上,固定带的另一侧设有调节装置,固定带通过调节装置固定在固定套的底面上,本发明通过设有的调节螺栓便于将调节套夹紧固定在固定套上,从而便于控制调节套的伸出长度,即便于各种医生佩戴到头部,并通过设有的两个固定带套装在医生的双肩上,便于对固定套进行加固,从而避免固定套发生倒扣现象,使得本发明佩戴牢固,从而提高医生的诊断效果;其次,本发明通过设有的调节环、固定环和固定杆,便于调节固定带的套装长度,使用本发明便于各种医生进行佩戴,并通过设有的镜体支撑块、镜体铰接板、连接块、支撑铰接板以及铰接螺栓,便于对眼底镜的位置以及角度进行调节,从而便于医生进行诊断;再次,本发明通过设有的卡扣条和限位板,便于限位块进行卡扣,从而便于对限位块进行安装及拆卸,从而便于使用眼底镜体,并通过设有的防护块顶住医生的鼻梁部位,避免眼底镜体和佩戴的眼镜发生碰撞,提高眼底镜体使用的安全性;另外,本发明通过固定带采用具有伸缩性软质织物制成的矩形片状结构,提高本发明佩戴到双肩的舒适度,并通过固定带的一侧开设有套孔,提高固定带的固定效果,并通过设有的缓冲片以及在缓冲片的内壁上开设有缓冲防滑槽,从而提高本发明佩戴到头部的舒适度以及透气性,同时避免固定套和调节套发生滑落,使得本发明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易于推广使用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未安装眼底镜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眼底镜体与镜体铰接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所示,一种间接眼底镜固定调节装置,包括眼底镜体1,眼底镜体1的一侧卡扣有固定套2,固定套2上设有调节套3,固定套2和调节套3分别采用半圆环板状结构,固定套2的两端上分别开设有调节槽,调节套3的两侧分别套装在该调节槽上,固定套2的两侧分别设有调节螺栓4,固定套2的两侧的外壁分别开设有调节孔,该调节孔套装在调节螺栓4上,该调节孔与调节螺栓4直接采用螺纹连接,该调节孔的孔径与调节螺栓的直径相吻合,该调节孔与该调节槽相连通,调节套3通过调节螺栓4夹紧固定在固定套2上,从而控制调节套3的伸出长度,即便于各种医生佩戴到头部,固定套2上设有两个固定带5,两个固定带5的一侧分别粘接在固定套2的两侧的外壁上,调节螺栓4套装在固定带5的一侧上,固定带5的另一侧设有调节装置,固定带5通过调节装置固定在固定套2的底面上,通过将两个固定带5分别套装在医生的双肩上,对固定套2进行加固,避免固定套2倒扣而脱落,使得本发明佩戴牢固,从而提高医生的诊断效果。

所述的调节装置包括调节环6,调节环6的顶端粘接在固定套2的底面上,固定带5套装在调节环6上,调节环6的下方设有固定环7,固定环7的一侧设有固定杆8,固定杆8的两端粘接固定环7的中部两端上,固定带5的一侧设在固定杆8和固定环7之间,固定带5的一端粘接在固定环7上,通过拉拽固定环7进行沿着固定带5进行滑动,便于调节固定带5的套装长度,使用本发明便于各种医生进行佩戴。

所述的眼底镜体1的上方粘接镜体支撑块9,镜体支撑块9的一侧上粘接有两个镜体铰接板10,两个镜体铰接板10对称设在镜体支撑块9的两端上,两个镜体铰接板10之间设有连接块11,两个镜体铰接板10分别夹紧在连接块11的一端的两侧,连接块11的另一端设有两个支撑铰接板12,两个支撑铰接板12分别夹紧在连接块11的两侧,两个支撑铰接板12的外侧设有限位块13,两个支撑铰接板12的外壁分别粘接在限位块13的一侧的两端上,限位块13卡扣在固定套2的外壁中部,从而便于对眼底镜的位置以及角度进行调节;所述的限位块13采用凸字型块状结构,固定套2的外壁上粘接的两个卡扣条14,两个卡扣条14分别采用l字型条状结构,两个卡扣条14的内壁分别与限位块13的两侧的外壁相接触,两个卡扣条14的下方设有限位板15,两个卡扣条14的底端分别粘接在限位板15的顶面两侧上,限位块13的底端与限位板15的顶面相接触,从而便于对限位块13进行安装及拆卸,从而便于使用眼底镜体1;所述的支撑铰接板12和镜体铰接板10上分别套装有铰接螺栓16,支撑铰接板12和镜体铰接板10上分别开设有铰接孔,连接块11的侧壁上开设有铰接槽,该铰接槽和该铰接孔分别套在铰接螺栓16上,铰接螺栓16的直径与该铰接孔的孔径以及该铰接槽的孔径相吻合,该铰接孔与铰接螺栓16之间采用螺纹连接,镜体铰接板10或支撑铰接板12通过铰接螺栓16夹紧固定在连接块11上,从而便于对眼底镜体1进行固定,提高眼底镜体1使用的稳定性;所述的镜体铰接板10的一侧设有防护块17,防护块17的外侧粘接在连接块11的一端上,防护块17采用弹性硅胶制成的块状结构,防护块17的内侧采用圆弧形面状结构,防护块17的内侧上开设有防护防滑槽18,防护防滑槽18由多组凹槽等间距纵横交错组成,通过防护块17顶住医生的鼻梁部位,避免眼底镜体1和佩戴的眼镜发生碰撞,提高眼底镜体1使用的安全性。

所述的固定带5采用具有伸缩性软质织物制成的矩形片状结构,从而提高本发明佩戴到双肩的舒适度,固定带5的一侧开设有套孔,该套孔套装在调节螺栓4上,该套孔的孔径与调节螺栓4的直径相吻合;所述的固定套2和调节套3的内壁上分别粘接有缓冲片19,缓冲片19采用弹性胶制成的片状结构,缓冲片19的内壁上开设有缓冲防滑槽20,缓冲防滑槽20由多组凹槽等间距纵横交错组成,从而提高本发明佩戴到头部的舒适度以及透气性,同时避免固定套2和调节套3发生滑落。

本产品使用方法如下:如图1、2、3、4、5所示,首先,将固定套2和调节套3套装在医生的头部,通过调节调节套3的伸出量以及相应拧紧调节螺栓4,从而将固定套2和调节套3固定在医生的头部,并将两个固定带5分别套装在医生的双肩上;然后,通过拉拽固定环7进行沿着固定带5的一端进行滑动,从而调节固定带5的套装长度,并将限位块13卡扣到卡扣条14,通过调节连接块11的位置和眼底镜体1的旋转角度,使得防护块17顶住医生的鼻梁部位,以及相应拧紧铰接螺栓16,从而对镜体铰接板10和支撑铰接板12进行固定,从而完成本产品的安装,即便于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佩戴牢固,便于安装及拆卸眼底镜,便于对眼底镜的位置以及角度进行调节,避免眼底镜和佩戴的眼镜发生碰撞,舒适度高的间接眼底镜固定调节装置,使得本发明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