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鼻炎膏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81575发布日期:2021-04-30 13:00阅读:7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鼻炎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治疗鼻炎膏药。



背景技术:

鼻炎是种常见多发病,中医称为“鼻窒”是指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或脏腑虚损,复感外邪,以至鼻窍肌膜失养,邪滞清窍,气血淤阻鼻窍肌膜而引发的,以急发或经常性存在鼻窍窒塞为主要临床表现特征的慢性鼻病。鼻塞症状可呈间歇性、交替性,或持续性,且表现为进行性加剧。本病病情发展缓慢而治疗难度较大。本病好发于青少年,无性别及地域差异。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但以气温波动剧烈及寒冷季节为多发之季,病程常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本病为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病症之一,亦可以是全身疾病的局部症状之一。症状为,经常性鼻塞,时轻时重,多为间歇性和交替性,亦可为持续性,病程绵长,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精神不振、萎靡头晕、记忆力下降、耳鸣耳阻塞感等表现。鼻为上窍,是邪毒首先侵犯人体之所。一旦受邪,鼻窍病变易虚易实。若饮食失节,或劳累过度,致脾胃失调,运化失职,湿热内酿,即成为诱发鼻窒的病理基础。滞留邪气引动内蕴郁积熏蒸鼻窍,水湿痰浊停凝鼻窍;或因脏腑气阳不足而不能御邪外出,积于鼻窍,发为鼻炎。加上鼻窍局部滥用激素或减充血剂日久,或接受不当手术治疗、鼻窍局部药物注射以及其他侵袭性处理等,致脏腑虚损,正气虚弱,鼻窍肌膜络脉不畅,邪壅肺系,肺气闭郁,失却宣畅之机,本病易发生且持久难愈;或因脏腑未健,正气未充,鼻窒反复发作不愈。病至后期,终至血行不畅愈甚,脉络滞塞难通,痰瘀互结,鼻窍肌膜瘀肿显著,鼻窒至于极盛。因而,本病常为虚实互见,本虚标实之候。目前治疗鼻炎,西医多采取抗菌素、抗过敏药物及鼻粘膜血管收缩剂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局部用血管收缩药物无效者采用手术治疗。外用药物多采取吹鼻剂、滴鼻剂、软膏剂、实心药栓,虽然使用方便,但使用后由于药物的刺激,有的使患者鼻道分泌物增多,一打喷嚏药物即可随之流出鼻腔,药物保留时间短,疗效欠佳。有的造成鼻粘膜干燥、出血。实心鼻炎栓剂在治疗时置放于鼻腔,栓子堵塞了呼吸通道,使本来就不畅通的呼吸道无法通气,造成患者张口呼吸,使咽喉干燥不适,因呼吸道受阻,鼻腔分泌物固堵塞反流至口腔,病菌随着吞咽到达咽部、胃部,致使这些部位容易造成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鼻炎膏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苍耳子10-20份、辛夷花10-20份、白芷10-20份、马勃10-20份、旱莲花15-30份、救必应15-30份、鹅不食草5-15份、青黛5-15份、金银花5-15份、川芎5-15份、黄柏5-15份、荜拔5-15份、白芥子5-15份、元胡5-15份、天花粉1-6份、黄岺5-15份、甘遂2-10份、细辛2-10份、冰片20-30份、薄荷脑15-25份、藁本10-20份、檀香10-20份、茵陈10-20份、膏药基质2-5公斤。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治疗鼻炎膏药中,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苍耳子10-20份、辛夷花15份、白芷15份、马勃15份、旱莲花20份、救必应20份、鹅不食草10份、青黛10份、金银花10份、川芎10份、黄柏10份、荜拔10份、白芥子10份、元胡10份、天花粉3份、黄岺10份、甘遂5份、细辛5份、冰片25份、薄荷脑20份、藁本15份、檀香15份、茵陈15份、膏药基质3公斤。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治疗鼻炎膏药中,所述材料打碎磨成粉末后混匀,加入所述膏药基质于其中均匀配置成膏剂。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治疗鼻炎膏药中,所述膏药基质为医用压敏热熔胶。

本发明中各成分的功效如下:

辛夷:有祛风散寒、通塞利窍、温通脉络的功效。主症头痛、鼻渊、鼻塞不通、齿痛,辛夷有收敛作用而保护鼻粘膜,并能促进粘膜分泌物的吸收,减轻炎症,乃至鼻腔通畅。

细辛:别名:华细辛、盆草细辛,药性:辛,温。归心、肺、肾经。细辛具有祛风,散寒,行水,开窍的功效。并具有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等作用。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1)发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麻黄、藁本。(2)温经止痛: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3)温化寒痰: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气管炎。(4)宜通肺窍:用于鼻炎、鼻窦炎。细辛作为药用植物,始载秦汉《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辽细辛根细、色灰黄、叶色绿,味辛辣麻舌。性温,有小毒。归心、肺、肾经。有祛风,散寒,温肺、行水,开窍的作用。治风寒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此外,细辛还具有抗炎免疫、局部麻醉、提高新陈代谢、抗菌作用,亦可用于肿瘤患者化疗和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

苍耳子:有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的功效,主治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苍耳子用治鼻淵頭痛、不聞香臭、時流濁涕,常配伍辛夷、白芷、薄荷同用。

青黛: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定惊的功效,主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

白芷:具有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的功效。

马勃,属担子菌类马勃科。嫩时色白,圆球形如蘑菇,但较大,鲜美可食,嫩如豆腐。马勃味辛性平,含蛋白氨基酸、干酪基酸、尿素、麦角淄醇、类脂质、马勃素等营养成分,此外还含有磷酸、钠、铝、镁、硅酸、硫酸盐等,主要用作局部止血药,兼治咽喉痛、失音等症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及肺炎双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少数致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利咽,抗菌止血等功效。

旱莲花:莲花:味苦,性凉。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急性鼓膜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淋巴管炎。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金莲花茶能清热解毒、滋阴降火、养阴清热、养肝明目和提神,尤其对慢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和声音嘶哑者有消炎、预防和治疗作用。

薄荷脑: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功效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主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在医药上用作刺激药,作用于皮肤或粘膜,有清凉止痒作用;内服可作为驱风药,用于头痛及鼻;咽;喉炎症等。

冰片:味辛、苦,性微寒,归心、肝、肺经。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散毒、明目退翳,主治热病高热神昏、中风痰厥惊痫、暑湿蒙蔽清窍、喉痹耳聋、口疮齿肿、疮痈疳痔、目赤肿痛、翳膜遮睛。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功效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主治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救必应为冬青科植物铁冬青(ilexrotundathunb.)的干燥树皮,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主产于广西、广东省,民间常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感冒发热,急慢性肝炎,急性肠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风湿关节痛。

鹅不食草,中药名。为菊科植物石胡荽centipedaminima(l.)a.braunetaschers.的全草。具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鼻塞不通,寒痰咳喘,疮痈肿毒。

荜拨:为镇痛健胃药,味辛大温,无毒。用于胃寒引起的腹痛、呕吐酸水、腹泻、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及牙痛等。

黄芩:(别名:淡苓、条苓、子苓、枯苓、魁苓、山茶根子)是一种药材,具有消除紧张和不安,使身体状况稳定的功效。药性: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治疗额窦炎、细菌性肺炎、肺中湿热等。同时,黄苓含有丰富的活性矿物质,能够刺激、强健神经,因此现在常常作为神经系统药物为人们所用。它能够有效地缓解忙碌生活中常有的紧张不安、精神过敏、癔病、神经衰弱、抑郁、危机感等情绪。

金银花其功效主要是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疽疔毒等。现代研究证明,金银花含有绿原酸、木犀草素苷等药理活性成分,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及上呼吸道感染致病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力,另外还可增强免疫力、抗早孕、护肝、抗肿瘤、消炎、解热、止血(凝血)、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等,其临床用途非常广泛,可与其它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菌痢、急性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等40余种病症。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其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肠炎、菌痢、麻疹、肺炎、乙脑、流脑、急性乳腺炎、败血症、阑尾炎、皮肤感染、痈疽疔疮、丹毒、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同时,金银花藤煲水后对小孩湿疹等皮肤瘙痒有一定治疗作用,对畜禽的多种至病的病菌、病毒有抑制作用,在动物饲养过程中若能添加一定剂量的金银花藤叶(忍冬藤)粉或煲水,对预防和治疗动物的温病发热、风热感冒、咽喉炎症、肺炎、痢疾、肿溃疡、丹毒、蜂窝组织炎等症均有相当好的作用。用连翘,板蓝根煎金银花汤可以治疗腮腺炎;金银花茶可以祛暑明目;连翘金银花凉汤可治疗外感发热咳嗽。同时将金银花、菊花、桔梗和甘草加水煮沸10分钟,侯凉,当饮料饮用,可治疗咽喉炎和扁桃体炎。金银花能消散上风热而解表,还能清气。同时金银花能治疗咽喉炎,预防呼吸道感染,能治疗阑尾脓肿,慢性肠炎。

川芎,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

黄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亦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白芥子:利气豁痰,辛温入肺,通行经络,温中开胃,发汗散寒,利气豁痰,消肿止痛。

元胡:性味功用,辛苦温,有小毒,可活血散瘀。

天花粉:中药名。《本草正义》:药肆之所谓天花粉者,即以蒌根切片用之,有粉之名,无粉之实。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是一种中药,为清热泻火类药物,其具体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主治: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痿。对于治疗糖尿病,常用它与滋阴药配合使用,以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甘遂【性味】味苦;性寒;有毒。【归经】脾经;肺经;肾经;膀胱经;大肠经;小肠经。【功能】泻水逐肿,消肿散结。【主治】水肿;腹水;留饮结胸;癫痫;喘咳;大小便不通。

藁本为发散风寒药,藁本的功效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藁本的作用有,第一,常用于治疗太阳风寒,循经上犯,症状见头痛、鼻塞,尤其是巅顶头痛,常与羌活、苍术、川芎等祛风湿、止痛药同用。第二,治疗外感风寒夹湿,头身疼痛明显者,常配伍羌活、独活、防风等药,以祛风湿,除湿止痛为主。第三,治疗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常与羌活、防风、苍术等祛风湿药同用。

檀香:行气温中,开胃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胸痛,腹痛,胃痛食少;冠心病,心绞痛。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了苍耳子、辛夷花、鹅不食草为原料生产加工而成。苍耳子属于常用中草药,具有散风除湿通窍等功效,可以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辛夷花性味辛、温,具有祛风散寒通窍、宣肺通鼻的功效。可用于头痛、血瘀型痛经、鼻塞、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症。鹅不食草具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鼻塞不通,寒痰咳喘,疮痈肿毒。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鼻炎膏,通过主料中各组份按其重量百分比配置可获得具有祛风散寒、通塞利窍、消积软坚、活血散结的功效的鼻炎膏,本申请的鼻炎膏也用于各种鼻症的患者,已经确认能快速消除患者因鼻症引起的不良症状,避免鼻症反复复发。所以本申请的鼻炎膏的治疗效果明显、治愈率高、治疗时间短、治疗费用低和药效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治疗鼻炎膏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苍耳子10份、辛夷花10份、白芷10份、马勃10份、旱莲花15份、救必应15份、鹅不食草5份、青黛5份、金银花5-份、川芎5份、黄柏5份、荜拔5份、白芥子5份、元胡5份、天花粉1份、黄岺5份、甘遂2份、细辛2份、冰片20份、薄荷脑15份、藁本10份、檀香10份、茵陈10份、膏药基质2公斤。

实施例2:

一种治疗鼻炎膏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苍耳子20份、辛夷花20份、白芷20份、马勃20份、旱莲花30份、救必应30份、鹅不食草15份、青黛15份、金银花15份、川芎5份、黄柏15份、荜拔15份、白芥子15份、元胡15份、天花粉6份、黄岺15份、甘遂10份、细辛10份、冰片30份、薄荷脑25份、藁本20份、檀香20份、茵陈20份、膏药基质5公斤。

实施例3:

一种治疗鼻炎膏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苍耳子10-20份、辛夷花15份、白芷15份、马勃15份、旱莲花20份、救必应20份、鹅不食草10份、青黛10份、金银花10份、川芎10份、黄柏10份、荜拔10份、白芥子10份、元胡10份、天花粉3份、黄岺10份、甘遂5份、细辛5份、冰片25份、薄荷脑20份、藁本15份、檀香15份、茵陈15份、膏药基质3公斤。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