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科颈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50591发布日期:2021-06-29 20:12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诊科颈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急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急诊科颈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颈部固定器对颈椎骨折骨伤患者提供固定支撑作用,转运中有缓冲作用,能避免在转运伤者过程中因骨折部位移动而加重伤势,能有效防止因现场处理不当造成二次损伤,对防止骨折断端刺伤肌肉、神经、血管或脏器而引起疼痛、出血、甚至休克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使用颈部固定器能有效预防颈椎骨折病人疼痛的发生,对预防休克,防止伤口感染,避免神经、血管、骨骼、软组织等再次损伤有极好的作用。
3.现有技术中急救使用颈托或者是颈围对患者的颈部进行固定,保护颈部的神经以及周围组织,而目前的颈托或者颈围一般都是硬性材质制成的具有固定效果的外部轮廓其内壁一般都是记忆棉、气囊或者其他软质材料制成的软质内垫,能够提供一定的舒适度,但是不论其软质内垫是棉性内衬还是气囊,由于存在可变形,因此给了颈椎一定的活动空间,都存在提高舒适度的同时降低了固定效果的问题,且不同的患者体型各异,通用型的颈部固定器虽然由于其内部软质层能够进行部分补偿,但是若软质内垫的厚度较薄,变形较小,则适用范围有限,若厚度较厚则留给颈椎的自主活动空间太大,降低固定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急诊科颈部固定装置。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急诊科颈部固定装置,包括位于人体颈部背侧的第一固定部和位于人体颈部前侧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开口相对设置用于对患者的颈部进行固定,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第二固定部内侧设有软质层;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
6.外壳体,其内侧壁为用于容纳颈部的u型腔;
7.固定机构,设于所述u型腔内,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体内侧且与u型腔相匹配的灯板,所述灯板的靠近人体的一侧设有储液袋,所述储液袋内存储有光致固液转变高分子材料,所述灯板上设有若干紫外灯,各紫外灯均通过控制开关与电源电连接。
8.较佳地,灯板与u型腔的内壁之间还设有调节气囊,所述调节气囊与灯板之间还设有半导体制冷层,所述灯板由导热材质制成,外壳体由非导热材质制成,所述储液袋与人体颈部非接触面的外部均设有包覆层,所述调节气囊通过导气管与储液袋连通,用于将调节气囊内的气体导入储液袋的包覆层内壁与储液袋外壁之间,所述半导体制冷层的制冷侧与灯板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层的制热侧与调节气囊连接,半导体制冷层与电源电连接。
9.较佳地,储液袋包括沿人体颈部的长度方向依次设有的多个储液袋子单元,各储液袋子单元通过隔离膜分隔,各储液袋子单元上均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上设有密封塞,各储液袋子单元还能与高分子材料存储装置连接。
10.较佳地,储液袋子单元还能与气体供应装置或供水装置连接,用于给未填充高分
子材料的储液袋子单元供入气体或水。
11.较佳地,储液袋子单元与人体接触面或部分接触面设有防水透气膜。
12.较佳地,防水透气膜为透氧膜,储液袋子单元内为高分子材料与氧气的混合物或水与氧气的混合物或含氧气体混合物。
13.较佳地,储液袋子单元还连接有缓冲袋,所述缓冲袋上设有用于将最末端的储液袋子单元内的液体导入缓冲袋的单向阀,所述缓冲袋位于外壳体的外部。
14.较佳地,储液袋子单元上的出液口与相邻储液袋子单元的进液口还通过导管连接,相邻两个储液袋子单元之间的导管上均设有阀门。
15.较佳地,高分子材料为偶氮苯高分子材料。
16.较佳地,第一固定部还包括对头部后侧进行限位的上翼部分以及与背部贴合的下翼部分,所述第二固定部还包括用于对下颌支撑的支撑部以及与前胸贴合的下翼部分。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固定装置通过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相互配合实现对颈部的初步限位,然后再通过第一固定部内的固定机构实现对颈部更好的固定,本发明的固定机构采用将光至固液转变高分子材料存储在储液袋内,通过紫外灯的照射使高分子材料发生光响应,在常温下实现由液态转变为固态,使用时患者平躺,患者颈部置于储液袋上方,储液袋与颈部形成紧密贴合后开启紫外灯即可形成与该患者颈部曲线完全吻合的固定模具,限制颈部向个方向活动,因此固定效果佳,避免了通用型颈部固定器无法与患者颈部实现完美贴合的缺陷。
18.本发明还在灯板的底部设置了半导体制冷层,半导体制冷层的底部设置了调节气囊,半导体制冷层的制冷侧与灯板连接,半导体制冷层的制热侧与调节气囊连接,因此在半导体制冷层,半导体制冷层的制冷侧会对储液袋以及灯板进行降温,避免储液袋因与灯板和人体接触,温度升高部分液化降低固定效果,同时储液袋较低的温度会对患处进行冷敷,避免出血等症状的发生,与此同时,半导体制热层的热量被调节气囊内的气体吸收,当需要解除本发明的颈部固定装置时,只需将调节气囊内的热空气导入储液袋的外壁与包覆层内壁之间,实现对储液袋的加热,加速固态转变为液态,实现颈部与颈部固定器的分离。
19.本发明还通过储液袋子单元的设计实现了对固定部位的宽度以及位置调整,实现对关键位置固定,对其他位置的储液袋通过注水或通气的方式,通过硬固定以及软接触结合的方式在确保良好固定效果的同时,提高固定装置的舒适度。
20.本发明在实现良好固定效果的同时还能够确保固定装置与颈部接触部位的透气性,避免因固定时间长引起的皮肤不适。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储液袋子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储液袋子单元通过导管连接的局部放大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第一固定部,2.第二固定部,11.外壳体,12.固定机构,3.灯板,4.储液袋,41.储
液袋子单元,42.隔离膜,43.导管,44.阀门,45.缓冲袋,5.紫外灯,6.调节气囊,7.半导体制冷层,8.包覆层,9.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1

5,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1
30.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急诊科颈部固定装置,包括位于人体颈部背侧的第一固定部和位于人体颈部前侧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开口相对设置用于对患者的颈部进行固定,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第二固定部内侧设有软质层;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
31.外壳体,其内侧壁为用于容纳颈部的u型腔;
32.固定机构,设于所述u型腔内,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体内侧且与u型腔相匹配的灯板,所述灯板的靠近人体的一侧设有储液袋,所述储液袋内存储有光至固液转变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为偶氮苯高分子材料,所述灯板上设有若干紫外灯,各紫外灯均通过控制开关与电源电连接。
33.本实施例通过在传统颈部固定器的基础上对第一固定部1内侧即与人体接触侧的固定方式进行优化,解决传统颈部固定器存在的缺陷,传统的颈部固定器一般都是通过固定形状的支撑壳体实现对头部的限位,通过限制头部大幅度运动来避免颈椎发生位移,由于不同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因此通用型的固定器具难以实现较为理想的固定效果。
34.本实施例在传统颈部固定器的基础上,设计第一固定部1包括外壳体11以及设置在外壳体11内侧用于从颈部后侧对颈部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外壳体11具有和传统颈部固定器相似的结构,作为优选方式,其上下端能够与人体的头颈部配合,限制头部向后移动导致的颈椎位移,与传统固定器不同之处在于本申请的外壳体11内侧还设置了固定机构12,本实施例的固定机构12能够根据不同患者个体特点进行变化且固定成模,实现对不同患者实现更好的颈部固定的目的,且相对于针对每个患者设计独一无二的颈部固定模具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可重复利用的优点。
35.本申请的固定机构12通过在外壳体内侧设置灯板3,灯板3上设置若干紫外灯5,灯板3靠近人体的一侧设储液袋4,储液袋4内存储光致固液转变高分子材料,本实施例的光致固液转变高分子材料可以是偶氮苯高分子材料,偶氮苯高分子能在室温下发生光致可逆固液转变。这些高分子中的偶氮苯基团能发生光致可逆顺反异构,反式偶氮苯高分子是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室温的固体,在紫外光照下,反式偶氮苯高分子异构成顺式结构;而顺式偶氮苯高分子是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室温的液体,顺式偶氮苯高分子在可见光照或者加热下可逆回复至反式,实现可逆固液转变。本实施例利用光致固液转变高分子材料的可逆转变,通过启动紫外灯5,使光致固液转变高分子材料转变为固态,并在加热或可见光照下使其转变为液体。
36.在实际操作中,储液袋4内存储足量的光致固液转变高分子材料,然后将患者的颈部置于储液袋4的上方,定位好之后,启动紫外灯5,光致固液转变高分子材料固化,形成与
该患者相匹配的颈部固定模具,在需要解除颈部固定模具时,通过使固体转变为液体即可,本实施例的颈部固定装置可以用于下一患者的颈部固定,且依然能够形成与使用者相匹配的颈部固定模具,因此具有可重复利用性。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9可以是固定带、插接件或扣接件等。
37.实施例2
3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便于颈部固定装置的解除,本实施例灯板3与u型腔的内壁之间还设有调节气囊6,调节气囊6上设有半导体制冷层7,所述灯板3位于半导体制冷层7的上方,且灯板3由导热材质制成,所述调节气囊6为气囊,所述储液袋4与人体颈部的非接触的面的外部均设有包覆层8,所述气囊通过导气管与储液袋4连通,用于将气囊内的气体导入储液袋4的包覆层8内壁与储液袋4外壁之间,半导体制冷层7的制冷侧与灯板3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层7的制热侧与气囊连接。
39.本实施例的调节气囊6的作用在于调节外壳体1与储液袋4之间的间距,为了限制调节气囊6仅仅用于调节外壳体1与储液袋4之间的间距,避免向其他方向移动,可以在调节气囊6的外周设限位挡板,限位挡板为伸缩板结构,能够适应其间距变化,也能限制其偏斜。本实施例的调节气囊6与灯板3之间设置半导体制冷层7,该半导体制冷层7为片状的半导体制冷器,其与电源接通后一侧为发热侧另一侧为制冷侧,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制冷层的制冷侧与灯板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层的制热侧与调节气囊连接,因此在半导体制冷层7工作状态下,制冷侧能够给灯板3降温延长其使用寿命,且能够避免灯板3以及人体温度造成固态的光致固液转变高分子材料温度升高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影响固定效果。制热侧的热量被调节气囊6内的空气吸收,并在需要解除颈部固定装置时,将热空气直接导入储液袋的包覆层内壁与储液袋外壁之间,实现为储液袋4的加热,当固态的光致固液转变高分子材料温度升高后,会转变为液态,实现颈部固定装置的解除。
40.实施例3
41.为了提高本实施例的颈部固定装置的舒适度,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储液袋包括沿人体颈部的长度方向依次设有的多个储液袋子单元,各储液袋子单元通过隔离膜分隔,各储液袋子单元上均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上设有密封塞,各储液袋子单元还能与高分子材料存储装置连接。优选地,储液袋子单元还能与气体供应装置或供水装置连接,用于给未填充高分子材料的储液袋子单元供入气体或水。
42.本实施例的各储液袋子单元能够独立存储光致固液转变高分子材料,因此通过控制充入光致固液转变高分子材料的各储液袋子单元的个数来调节需要重点固定的区域范围,其他非固定范围的各储液袋子单元可以填充水或者气体,使得非固定部位与颈部固定装置为软接触。
43.实施例4
44.在上述实施例3的基础上,为了避免由于固定时间较长,固定部位不透气容易产生皮肤不适,因此本实施例储液袋子单元与人体接触面或部分接触面设有防水透气膜,优选地,防水透气膜为透氧膜,储液袋子单元内为高分子材料与氧气的混合物或水与氧气的混合物或含氧气体混合物。
45.本实施例防水透气膜的作用在于避免储液袋子单元内的液体流出,但是不限制外界空气的流动,确保颈部的透气性,避免因长期固定导致皮肤缺氧不适的问题,本发明的防
水透气膜优选防水透氧膜,能够确保氧气与皮肤的接触量,透气性更佳,且能够避免空气混合物的其他气体外流导致储液袋子单元的气体总量持续降低,影响固定装置与头颈部的接触,降低固定效果和舒适度。
46.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储液袋子单元还连接有缓冲袋,所述缓冲袋上设有用于将最末端的储液袋子单元内的液体导入缓冲袋的单向阀,所述缓冲袋位于外壳体的外部。目的在于确保储液袋子单元与颈部的紧密贴合,因此储液袋子单元内的液体量饱满,当颈部置于储液袋子单元后,其内部的液体受压部分向外溢流,溢流的液体暂存在缓冲袋45内。
47.作为另一优选方式,储液袋子单元上的出液口与相邻储液袋子单元的进液口还通过导管连接,相邻两个储液袋子单元之间的导管上均设有阀门。为了避免需要给每个储液袋子单元都充液体,因此将其依次相连后,打开相邻储液袋子单元之间管道上的阀门44后,只需在首个储液袋子单元处充液体,液体会导流至下一相邻的储液袋子单元内,直至所有的储液袋子单元均达到填充量即可。当其他非固定区域的储液袋子单元内需填充另外一种液体时,也可采用相同的方式注入填充液体。
48.作为一种优选方式,第一固定部还包括对头部后侧进行限位的上翼部分以及与背部贴合的下翼部分,所述第二固定部还包括用于对下颌支撑的支撑部以及与前胸贴合的下翼部分,目的在于通过对头部后侧、下颌部以及前胸后背的限位实现对颈部的限位。
4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