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病床护栏上的移动式远程监测诊断机器人

文档序号:25722828发布日期:2021-07-02 21:07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用于病床护栏上的移动式远程监测诊断机器人

本发明属于远程医疗诊断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病床护栏上的移动式远程监测诊断机器人。



背景技术:

医用病床也可称为医用床、医疗床、护理床等,是病人在医院住院时使用的病床,主要使用场合有各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一般病房内的的医用病床上没有直接配备监测机构,导致医生不在现场时无法对病患的病情和身体外部体征进行有效的观察,特别是在大范围的疫情环境下,一些患有基础疾病且同时患上疫病的病人,在接受医院隔离的同时,也需要治疗其自身的基础疾病,此时就需要医生或者护士较为频繁的进出隔离间进行观察和护理,费时费力的同时,不仅防疫穿戴物消耗较大,而且观察诊断还不够及时,无法更快一步的作出救护行动;

再者,一般的医用病床,即使在病房内固定装设有监测机构,也无法进行近距离监视观察病患体征,同时也无法通过远程控制来调节变换监测机构的摄像角度,监视一些身体无法动弹的病患时,可视角度少,监视不够方便和全面;

而且,在需要对上述病患进行转移运输时,运输过程中由于离开了病房内的固定监测机构,也会缺少监视,可靠性差。

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108125755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远程监视型医用病床”;

但是,上述“远程监视型医用病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不足:

只能在病患上下床时,根据护栏状态来推测病患的行动,无法通过远程视频观察病患的外部体征来判断病情,信息量太少,而且这样的监视只是一种推测,如遇状态良好的病患翻越护栏下床,就能绕过监视,可靠性太低。

基于此,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用于病床护栏上的移动式远程监测诊断机器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用于病床护栏上的移动式远程监测诊断机器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用于病床护栏上的移动式远程监测诊断机器人,包括:

监测机构,用于安装在病床上,监测病人生理状态;

位移机构,用于设置在病床侧边沿,承载并带动监测机构沿病床边缘移动。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用于病床护栏上的移动式远程监测诊断机器人具有的优点是:

通过设置的监测机构,实现了使医护人员在对需要隔离的病患进行基础疾病的观察和检查时,通过监测机构来进行远程监视,以此能够随时查看病患的身体外部体征和病情,而不用频繁更换防疫穿戴物进入病患隔离室,节省资源,在需要对多个隔离室内的病人进行巡检时更加方便快捷,检查结果较为精确;

同时,通过设置的位移机构,能够调节变换监测机构的摄像角度,获得更多的观察视角,观察更方便,更全面;

当需要对隔离的病患进行转移时,也能够在转移运输的过程中,使不与病患一起转移的医生远程进行全程监视,防止危险医疗事件发生时,远处的医生无法作出及时且正确的判断,可靠性提高。

上述用于病床护栏上的移动式远程监测诊断机器人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的优点,适合在现有的治疗或护理病房安装使用,且运行使用的成本较低,能够提高使升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监测诊断机器人在病床护栏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监测诊断机器人在病床护栏内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右视图;

图7为图6中将病床左侧边的护栏局部剖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将病床左侧边的护栏放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支撑部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护栏顶部设置的定位槽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护栏

21监视器

22承载杆

23连接杆

24第一电机

25第二电机

31位移槽

32导向轨

33齿轨

34位移机体

34a导向轮

34b防倾轮

35动力电机

36齿轮

41无线充电线圈a

42无线充电线圈b

51润滑油仓

52推油气缸

6排障器

7弯头转角

8定位器

9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具体实施时:如图1至图9所示,用于病床护栏1上的移动式远程监测诊断机器人,包括:

监测机构,用于安装在病床上,监测病人生理状态;

位移机构,用于设置在病床侧边沿,承载并带动监测机构沿病床边缘移动。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用于病床护栏1上的移动式远程监测诊断机器人具有的优点是:

通过设置的监测机构,实现了使医护人员在对需要隔离的病患进行基础疾病的观察和检查时,通过监测机构来进行远程监视,以此能够随时查看病患的身体外部体征和病情,而不用频繁更换防疫穿戴物进入病患隔离室,节省资源,在需要对多个隔离室内的病人进行巡检时更加方便快捷,检查结果较为精确;

同时,通过设置的位移机构,能够调节变换监测机构的摄像角度,获得更多的观察视角,观察更方便,更全面;

当需要对隔离的病患进行转移时,也能够在转移运输的过程中,使不与病患一起转移的医生远程进行全程监视,防止危险医疗事件发生时,远处的医生无法作出及时且正确的判断,可靠性提高。

上述用于病床护栏1上的移动式远程监测诊断机器人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的优点,适合在现有的治疗或护理病房安装使用,且运行使用的成本较低,能够提高使升效益。

其中所述监测机构包括:

监视器21,所述监视器21位于病床上方;

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一端与位移机构相连,另一端与监视器21相连。

实施时,监视器21包括摄像头或具有摄像头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显示屏中的一种或多种。

这样一来,监测机构就能够拍摄病床上病人的画面,以便于医生不在病床旁时或需要隔离病人时,能够通过网络远程访问监测机构以监测病人的生理状态。

其中,所述支撑部件包括:

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与所述位移机构固定连接;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一端与承载部铰接,另一端与监视器21铰接。

实施时,承载部为承载杆22,承载杆22的固定端与位移机构固定连接,承载杆22的铰接端上设有第一电机24;

连接部为连接杆23,连接杆23两端都为铰接端,一端通过第一电机24的转轴与承载杆22铰接,另一端上设有第二电机25,并通过第二电机25的转轴与监视器21相铰接。

这样一来,监视器21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来相对位移机构进行改变,不仅使得监视器21能够在需要时立起,在不需要时折叠存放于病床护栏1外,减少无需监测时的病床使用空间,还能够调整监视器21的拍摄角度。

其中,所述位移机构包括:

开设在护栏1上的位移槽31,所述位移槽31的开口方向背离病床向外;

设置在位移槽31内的轨道,所述轨道包括导向轨32;

位移机体34,所述位移机体34底部安装有导向轮34a,并通过导向轮34a架设在导向轨32上;

动力模块,用于安装在所述位移机体34上,推动位移机体34沿导向轨32移动。

实施时,位移槽31的横截面为方形,轨道安装在位移槽31的下方底面上;

导向轨32为平行双轨;

导向轮34a为单缘式轮体,位移机体34底部至少设置有四个能让位移机体34在导向轨32上保持平衡的导向轮34a,导向轮34a的轮缘设置在轮体踏面位于导向轨32内侧的一端上。

这样一来,位移机体34就能够在位移槽31内通过轨道沿护栏1移动,移动便捷,可靠性高。

与此同时,位移机体34顶部设有防倾轮34b,防倾轮34b至少有两个,对称的设置于位移机体34两侧,每个防倾轮34b固定端固接于位移机体34顶部,支撑端通过防倾轮34b的轮面与位移槽31顶面滚动抵接。

这样一来,位移机体34在轨道上更加稳定,能够避免因护栏1移动或翻折带来的震动导致脱轨,结构可靠。

其中,所述轨道还包括齿轨33,齿轨33铺设方向与导向轨32一致;

所述动力模块包括动力电机35和齿轮36,所述动力电机35安装在位移机体34内,所述齿轮36与动力电机35传动连接,并与齿轨33啮合。

实施时,齿轨33沿导向轨32方向铺设在位移机体34下方,并位于两个导向轨32之间;

位移机体34底部开设有传动通道,传动通道为开设在位移机体34底部的贯通孔,贯通孔贯穿连接位移机体34内部与齿轨33,齿轮36与动力电机35传动连接,并通过贯通孔与齿轨33啮合。

这样一来,位移机体34就能够通过设置在其内部的动力模块来与齿轨33配合带动位移机体34移动,位移机体34的外壳也能够保护动力模块的传动结构,传动结构较为简单,而且可靠。

其中,所述位移机构还包括充电机构,所述充电机构包括无线充电线圈a41和无线充电线圈b42,所述无线充电线圈a41安装在位移槽31顶部,所述无线充电线圈b42安装在位移机体34顶部。

实施时,无线充电线圈a41设置在位移槽31顶部内,位移机体34顶部设有凸块,无线充电线圈b42安装在凸块内;

与此同时,凸块内还设有定位器8,用于在位移机体34移动时将无线充电线圈b42定位到与无线充电线圈a41相匹配的位置;

与无线充电线圈a41位置相对应的位移槽31顶壁上设有与定位器8相匹配的定位锚点。

这样一来,位移机体34内的动力电机35获取电力不足时,可进行无线充电,并可通过定位器8来定位无线充电线圈a41的位置,充电方便,结构较为简单。

实施时,位移机体内还设有储能电池和单片机,所述储能电池接收无线充电线圈b42的电量供应,并向单片机和动力电机35提供电量;

所述单片机接收定位器8的信号,并且控制动力电机35带动位移机体移动。

其中,所述位移机体34上安装有润滑模块,所述润滑模块包括:

润滑油仓51,所述润滑油仓51安装在位移机体34上,润滑油仓51底部设有出油口;

推油气缸52,用于安装在润滑油仓51上,将润滑油从润滑油仓51沿出油口推出。

实施时,润换油仓安装在位移机体34后部,出油口朝向齿轨33,且出油口内设有单向瓣膜,使得润滑油只能从润滑油仓51内向外流出;

与此同时,推油气缸52安装在润滑油仓51的上部,推油气缸52的推油板设置在润滑油仓51内,推油板在推油气缸52的作用下向下滑动即可将润滑油从出油口推出。

这样一来,润滑油能够在推油板的挤压作用下,向下从出油口流出,结构较为简单,上油方便,制造成本低。

实施时,润滑油仓51上连通设有加油口,加油口朝上设置。

这样一来,能够通过加油口补充润滑油,补充结构较为简单,使用注射器加油方便。

其中,所述位移机体34上还安装有轨道清理模块,所述轨道清理模块包括排障器6,所述排障器6安装在位移机体34底部。

实施时,排障器6有两个,一前一后的分别安装在位移机体34底部;靠近润滑油仓51的一个排障器6,通过润滑油仓51与位移机体34相连。

这样一来,能够通过排障器6清理位移机体34移动轨道上的障碍,降低位移故障率,提升位移机体34和轨道的使用寿命。

其中,所述护栏1绕病床两侧边和床尾边而成,护栏1上的两侧边各自与床尾边之间的转角部均为四十五度弯头转角7。

实施时,护栏1内的轨道铺设方向与护栏1走向一致,护栏1上四十五度弯头转角7的轨道部位设计有圆角过渡。

这样一来,能够降低位移机体34的转弯角度,使最大转弯角度从九十度变小到四十五度,转弯难度大大降低。

其中,所述病床两侧边上的所述护栏1均为活动式护栏,用于绕病床边沿翻转开闭。

实施时,活动式护栏1通过铰接支架与病床相连;

当活动式护栏1处于向上的闭合状态时,其内部的位移槽31与固定设置的床尾边护栏1的位移槽31相互契合并连通。且内部的轨道也相互连接;

当活动式护栏1处于打开状态时,能够自然向下垂落。

这样一来,活动式护栏1既能够在闭合时供位移机体34移动,还能够在病人无需检查时打开上下床通道,结构较为简单,适应性更强。

实施例二:

具体实施时:如图10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护栏1顶部对应无线充电线圈a41的位置上开设有定位槽9,定位槽9开口向上,用于在通过无线充电线圈a41对智能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时,对智能手机进行定位。

以上仅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需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前提下,作出的若干变形和改进的技术方案应同样视为落入本权利要求书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