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骨科康复用多功能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85720发布日期:2021-07-09 10:40阅读:8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轮椅,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骨科康复用多功能轮椅。


背景技术:

2.轮椅是人们用于腿脚康复的重要工具,它是行动不便人士的代步工具,同时,他们可以借助于轮椅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如此可以帮助病人的腿脚更快的恢复。
3.人们腿脚受到伤害时,需要卧床静养,从而无法下床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且长期卧床静养,不利于病人腿脚的康复,且长期卧床静养,人们没有进行一定的身体上的活动,使得身体上的体能较差。
4.因此,需要一种可以方便移动,且可以活动腿脚的用于骨科康复用多功能轮椅。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病人长期卧床休养,不利于腿脚恢复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方便移动,且可以活动腿脚的用于骨科康复用多功能轮椅。
6.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骨科康复用多功能轮椅,包括有:底板,底板一侧转动式设有第一转动杆;扶手,扶手对称式设置在底板上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在底板下部;转向轮,转向轮对称转动式设置在底板一侧;靠背组件,靠背组件设置在底板上部靠近转向轮的一侧。
7.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驱动组件包括有:固定块,固定块对称式设置在底板底部;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转动式设置在两侧的固定块之间;驱动轮,驱动轮均设置在第一转轴的两侧。
8.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靠背组件包括有:坐垫,坐垫设置在底板上部;靠垫,靠垫设置在第一转动杆上;握把,握把对称式设置在靠垫上靠近转向轮的一侧。
9.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对称设置在第一转动杆上;第一滑杆,第一滑杆均对称设置在扶手内侧;直齿条,直齿条滑动式设置在第一滑杆上;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设置在直齿条与第一滑杆之间;异形齿条,异形齿条均设置在直齿条下侧;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均对称转动式设置在扶手内侧;第二齿轮,第二齿轮设置在后侧的第二转轴上,第二齿轮与异形齿条啮合;链轮,链轮均设置在第二转轴上;链条,链条设置在链轮之间。
10.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卡紧组件,卡紧组件包括有:滑套,滑套均设置在扶手的内侧;卡块,卡块滑动式设置在滑套内;第二弹簧,第二弹簧设置在卡块与滑套之间;滑轮组,滑轮组均设置在扶手上侧;异形块,异形块均转动式设置在扶手上侧;绳索,绳索设置在异形块与卡块之间,绳索绕过滑轮组。
11.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护膝组件,护膝组件包括有:支板,支板转动式设置在前侧的第二转轴上;导杆,导杆设置在支板上;护膝板,护膝板均滑动式设置在导杆上;第三弹簧,第三弹簧设置在护膝板与导杆之间;脚踏,脚踏设置在支板下侧。
12.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对称滑动式设置在靠垫上;头枕,头枕设置在第二滑杆上部;挡珠,挡珠均滑动式设置在第二滑杆内;第四弹簧,第四弹簧设置在挡珠之间。
13.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挡泥板,挡泥板均设置在扶手上,挡泥板位于驱动轮的上侧。
14.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达到了可以方便移动,且可以活动腿脚的效果;2、通过使用者坐在坐垫上,然后转动两侧的驱动轮,从而可以起到移动轮椅的效果,并在转向轮的作用下,可以改变轮椅移动的方向;3、通过转动两侧的异形块,使得卡块不再卡住第一齿轮,从而可以调节靠垫的位置,方便使用者更舒适的休息;4、通过前侧的第二转轴进行转动,带动护膝板进行转动,如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动使用者的腿脚。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及剖视图。
18.图4为本发明卡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及剖视图。
19.图5为本发明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发明护膝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发明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及剖视图。
22.其中:1

底板,2

扶手,3

驱动组件,31

固定块,32

第一转轴,33

驱动轮,4

转向轮,5

靠背组件,51

坐垫,52

靠垫,53

握把,6

调节组件,61

第一齿轮,62

直齿条,63

第一滑杆,64

第一弹簧,65

异形齿条,66

第二转轴,67

第二齿轮,68

链轮,69

链条,7

卡紧组件,71

滑套,72

卡块,73

第二弹簧,74

滑轮组,75

异形块,76

绳索,8

护膝组件,81

支板,82

导杆,83

护膝板,84

第三弹簧,85

脚踏,9

升降组件,91

第二滑杆,92

头枕,93

第四弹簧,94

挡珠,10

挡泥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如: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4.实施例1一种用于骨科康复用多功能轮椅,如图1所示,包括有底板1、扶手2、驱动组件3、转向轮4和靠背组件5,底板1上部左右对称式设有扶手2,底板1下部设有驱动组件3,底板1后侧对称转动式设有转向轮4,底板1上部后侧设有靠背组件5。
25.当人们行走不便时,可以使用本轮椅,使用者可以坐在靠背组件5上,通过驱动组
件3使得本轮椅进行移动,并在转向轮4的作用下,改变方向。
26.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2所示,还包括有驱动组件3包括有固定块31、第一转轴32和驱动轮33,底板1底部左右对称式设有固定块31,两侧的固定块31之间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32,第一转轴32左右两侧均设有驱动轮33。
27.使用者需要移动本轮椅时,可以通过转动两侧的驱动轮33,使得两侧的驱动轮33和第一转轴32进行转动。
28.靠背组件5包括有坐垫51、靠垫52和握把53,底板1上部设有坐垫51,底板1后侧转动式设有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上设有靠垫52,靠垫52后侧左右对称式设有握把53。
29.使用者可以坐在坐垫51上,并靠在靠垫52,如此可以使用者较为舒适,旁人可以通过握住握把53移动本轮椅。
30.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3

7所示,还包括有调节组件6,调节组件6包括有第一齿轮61、直齿条62、第一滑杆63、第一弹簧64、异形齿条65、第二转轴66、第二齿轮67、链轮68和链条69,第一转动杆上对称设有第一齿轮61,扶手2内侧均对称设有第一滑杆63,第一滑杆63上滑动式设有直齿条62,直齿条62与第一滑杆63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64,直齿条62下侧均设有异形齿条65,扶手2内侧均对称式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66,后侧的第二转轴66上设有第二齿轮67,第二齿轮67与异形齿条65啮合,第二转轴66上均设有链轮68,链轮68之间连接有链条69。
31.使用者可以通过向后侧的靠垫52施加力,使得靠垫52带动第一转动杆和第一齿轮61转动,通过第一齿轮61与直齿条62啮合,进而带动异形齿条65进行移动,通过异形齿条65与第二齿轮67啮合,带动后侧的第二转轴66、链轮68与链条69转动,此时第一弹簧64被压缩,当使用者不对靠垫52施加力时,在第一弹簧64的复位作用下,直齿条62向后侧移动,使得第一齿轮61带动第一转动杆及靠垫52反向转动复位。
32.还包括有卡紧组件7,卡紧组件7包括有滑套71、卡块72、第二弹簧73、滑轮组74、异形块75和绳索76,扶手2内侧均设有滑套71,滑套71内滑动式设有卡块72,卡块72与滑套71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73,扶手2上侧均设有滑轮组74,扶手2前侧均转动式设有异形块75,异形块75与卡块72之间连接有绳索76,绳索76绕过滑轮组74。
33.使用者需要对靠垫52进行调节时,可以通过转动异形块75,使得异形块75带动绳索76及卡块72向上移动,此时卡块72不再卡住第一齿轮61,第二弹簧73被压缩,随后使用者可以调节靠垫52的角度,调节完成后,不再对异形块75施加力,在第二弹簧73的复位作用下,卡块72向下移动对第一齿轮61卡住。
34.还包括有护膝组件8,护膝组件8包括有支板81、导杆82、护膝板83、第三弹簧84和脚踏85,前侧的第二转轴66上转动式设有支板81,支板81前侧设有多个导杆82,导杆82上均滑动式设有护膝板83,护膝板83与导杆82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84,支板81前侧设有脚踏85。
35.使用者可以将双脚放置在脚踏85上,并将小腿贴在两侧的护膝板83中,链轮68转动带动前侧的第二转轴66、支板81和其上部件进行转动,便于人们休息,若人们腿上打石膏,人们将推放置在两侧护膝板83之间的位置时,使得护膝板83会向两侧撑开,第三弹簧84被压缩,当人们将腿从护膝板83中取出时,在第三弹簧84的作用下,护膝板83复位。
36.还包括有升降组件9,升降组件9包括有第二滑杆91、头枕92、第四弹簧93和挡珠94,靠垫52上对称滑动式设有第二滑杆91,第二滑杆91上部连接有头枕92,第二滑杆91上均对称滑动式设有挡珠94,相近的两个挡珠94之间均连接有第四弹簧93。
37.人们可以移动第一滑杆63在靠垫52之间的位置,使得两侧的挡珠94向内侧移动,第四弹簧93被压缩,从而调节好头枕92的位置之后,在第四弹簧93的作用下,挡珠94复位,从而对第二滑杆91进行固定。
38.还包括有挡泥板10,扶手2上均设有挡泥板10,挡泥板10位于驱动轮33的上侧。
39.挡泥板10可以一定程度保持驱动轮33的干净程度。
40.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