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用胫骨隧道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92827发布日期:2021-07-09 11:38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用胫骨隧道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用胫骨隧道定位器。


背景技术:

2.后交叉韧带损伤占膝关节韧带损伤的3%~20%,常由膝前受到撞击或屈膝位跌倒所致。单独损伤较少见,易并发其它韧带损伤。后交叉韧带对胫骨向正后方移位提供95%的阻滞力,限制内外翻及外旋,缓解髌股关节和内侧胫股关节之间的压力。后交叉韧带断裂不经治疗将导致髌股关节炎和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为了恢复膝关节结构及功能,后交叉韧带断裂损伤时需积极采用关节镜手术重建后交叉韧带。
3.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的难点在于后交叉韧带的下止点位置深在,位于胫骨近端后侧、胫骨平台下,此部位关节镜下视野欠佳。另外,后交叉韧带重建时,胫骨骨道内口距离腘窝处血管神经束距离较近,膝关节伸直位,骨道内口距离血管神经束平均距离约6mm,术中建立胫骨骨道时存在损伤血管神经束的可能性。为解决目前的后交叉韧带重建中胫骨骨道的制备,目前采用术中建立内后侧入路,清理膝关节后纵膈处组织,显露后交叉韧带下止点,监视下打入导针及钻头。同时,术中采用膝关节屈曲90
°
位,研究发现。膝关节屈曲90
°
,腘窝血管神经束将向后方移动,距离胫骨骨道内口距离平均可超过24mm。术中建立膝关节内后入路,会增加手术时间,文献报道,对于同一术者来说,这些操作,平均耗时约20分钟。虽然这些操作可进一步减少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术中血管神经损伤的几率,但是目前文献报道中,血管神经损伤依然是此类手术的一大重要并发症。一旦术中发生血管神经损伤,需要术中切开修补血管神经束,术后长时间膝关节固定。这不仅仅是延长手术时间,增加病人的痛苦,最重要的是对病人术后的膝关节功能将超声非常严重的影响,丧失膝关节活动度几乎成为必然。
4.目前重建后交叉韧带手术,大多是采用人工找点进行隧道建立,采用关节镜观察,然后医生靠自身的经验估计进行钻孔,这样钻孔很可能会由于医生的手抖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钻针偏移,有着极大的不稳定性,极大的降低了手术的成功率,并且人造韧带通过隧道非常的困难,需要对人造韧带从胫骨隧道里慢慢的往里送,效率非常低,耗时长。
5.综上,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用胫骨隧道定位器。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定位不准和韧带穿接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决了上述问题的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用胫骨隧道定位器。
7.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用胫骨隧道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胫骨定位器和定位导管,所述胫骨定位器包括固定段和夹持段,所述固定段水平设置,所述夹持段为u字形,所述夹持段的左端头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头,所述两个定位头的中间的间隔位置设有
定位孔,所述定位导管和所述胫骨定位器都为圆形空管制成的;还包括有一个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固定在所述固定段上,所述定位导管通过定位套筒固定在所述固定段,定位导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定位套筒内开设有与定位导管上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定位导管也水平穿接在定位套筒内,定位导管的轴心和定位孔的轴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9.通过将定位头和定位导管的轴心设在同一水平线上又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定位导管穿接在定位套筒内,在进行胫骨隧道开孔时,我们先找到需要在胫骨上隧道开孔的位置和隧道穿出的位置,然后将定位头放置在隧道穿出的位置使得定位孔与隧道穿出的位置相重合,定位头抓在胫骨上固定,然后将定位导管对准胫骨上隧道开孔的位置,使其紧贴胫骨,此时再从定位导管内进行钻针打孔,这样对胫骨进行隧道开孔建立非常的准确,不会发生偏移从而导致手术效果不佳,效果非常的好,并且将胫骨定位器和定位导管设置成空管可以使得引线能够从定位导管和胫骨定位器内部穿过,将引线的尾部绑上人造韧带,通过引线直接就可以将人工韧带通过隧道拉出,然后撤出胫骨定位器和定位导管,使得手术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0.进一步限定,定位头为一个圆锥状;通过将定位头设置成圆锥状通过刺入胫骨骨质内能够更好的将定位头固定在胫骨上,使得定位更加的准确。
11.进一步限定,定位套筒内开设有与定位导管上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通过螺纹让定位导管在定位套筒内沿定位导管的轴向运动,非常的稳固,不易便宜。
12.进一步限定,包括有一根钻针,钻针活动套接在与定位导管内,钻针的轴心和定位孔的轴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定位套筒的内直径与定位导管的外直径相同,间隙配合;定位导管的内直径和钻针的外直径相同,间隙配合,定位孔为圆孔,定位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钻针的直径,定位导管的内直径和钻针的外直径均为2.5mm,间隙配合,定位孔的直径为2mm,将钻针的直径设置为2.5mm,定位孔的直径设置为2mm,这样设置可以使得钻针在钻出后隧道后不会再继续钻出伤害到其他组织,非常的安全。
13.进一步限定,定位导管的长度为定位套筒距离定位孔的长度;定位导管的外表面开设有刻度,刻度的零刻度点在所述定位导管的右端;这样在定位导管的外表面设置刻度可以方便我们查看并预估需要钻孔的深度,钻孔时更加的安全。
14.进一步限定,夹持段为分体式的,包括左夹持段和右夹持段,左夹持段上固定设有安装支耳,右夹持段上固定间隔设有两个安装座,两个安装座之间的间隔和安装支耳相匹配,安装支耳上开设有穿接孔,安装座上对应安装支耳的位置开设有调节孔,左夹持段和右夹持段通过螺栓穿过调节孔和穿接孔进行固定;我们这样将左夹持段和右夹持段通过螺栓进行铰接可以对左夹持段和所述右夹持段的相对角度进行调节,在我们进行定位时,我们可以拧松螺栓,将左夹持段和所述右夹持段的下方开口张大,方便将胫骨卡入,胫骨卡入之后再将左夹持段和右夹持段的相对角度调为一条直线,然后拧紧螺栓即可,这样设置可以更加方便我们使用。
15.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使得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胫骨隧道开孔更加的准备,韧带穿接更加的快捷,使得手术效率更高,更安全,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定位状态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打孔状态的示意图。
18.图中标示分别对应:1

固定段,2

夹持段,21

左夹持段,22

右夹持段,23

安装支耳,24

安装座,3

定位导管,4

定位套筒,5

定位头,6

定位孔,7

钻针,8

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0.实施例:
2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用胫骨隧道定位器,包括胫骨定位器和定位导管3,胫骨定位器包括固定段1和夹持段2,固定段1水平设置,夹持段2为u字形,夹持段2的左端头上间隔设有两个定位头5,所述定位头为一个圆锥状,两个定位头5的中间的间隔位置设有定位孔6,定位导管3和胫骨定位器都为圆形空管制成的;还包括有一个定位套筒4,定位套筒4固定在固定段1上,定位导管3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定位套筒4内开设有与定位导管3上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定位导管3通过定位套筒4固定在固定段1,定位导管3也水平穿接在定位套筒4内,定位导管3的轴心和定位孔6的轴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还包括有一根钻针7,钻针7的直径为2.5mm,钻针7设在定位导管3内;定位导管3的长度为定位套筒4距离定位孔6的长度;定位导管3的外表面开设有刻度8,刻度8的零刻度点在定位导管3的右端;定位导管3的内直径和钻针7的外直径相同,间隙配合,定位孔6的直径小于钻针7的直径,定位导管3的内直径和钻针7的外直径均为2.5mm,间隙配合,定位孔6为圆孔,定位孔6的直径为2mm;夹持段2为分体式的,包括左夹持段21和右夹持段22,左夹持段21上固定设有安装支耳23,右夹持段22上固定间隔设有两个安装座24,两个安装座24之间的间隔和安装支耳23的厚度相匹配,安装支耳23上开设有穿接孔,安装座24上对应安装支耳23的位置开设有调节孔,左夹持段21和右夹持段22的相对位置通过螺栓穿过调节孔和穿接孔进行连接固定;优选胫骨定位器和定位导管3为不锈钢制成的,优选定位套筒4也是不锈钢制作的,定位套筒4通过焊接固定在胫骨定位器的固定段1上,优选定位头5也通过焊接与左夹持段21固定。
22.通过将定位头5和定位导管3的轴心设在同一水平线上又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定位导管3穿接在定位套筒4内,在进行胫骨隧道开孔时,我们可以通过医疗仪器先找到需要在胫骨上隧道开孔的位置和隧道穿出的位置,然后将定位头5放置在隧道穿出的位置使得定位孔6与隧道穿出的位置相重合,定位头5抓在胫骨上固定,然后将定位导管3对准胫骨上隧道开孔的位置,使其紧贴胫骨,此时再从定位导管3内进行钻针7打孔,这样对胫骨进行隧道开孔建立非常的准确,不会发生偏移从而导致手术效果不佳,效果非常的好,并且将胫骨定位器和定位导管3设置成空管可以使得引线能够从定位导管3和胫骨定位器内部穿过,将引线的尾部绑上人造韧带,通过引线直接就可以将人工韧带通过隧道拉出,然后撤出胫骨定位器和定位导管3,使得手术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过将定位头5设置成圆锥状通过刺入胫骨骨质内能够更好的将定位头5固定在胫骨上,使得定位更加的准确;通过螺纹让定位导管3在定位套筒4内沿定位导管3的轴向运动,非常的稳固,不易偏移;将钻针7的直径设
置为2.5mm,定位孔6的直径设置为2mm,这样设置可以使得钻针7在钻出后隧道后不会再继续钻出伤害到其他组织,非常的安全;我们这样将左夹持段21和右夹持段22通过螺栓进行铰接可以对左夹持段21和右夹持段22的相对角度进行调节,在我们进行定位时,我们可以拧松螺栓,将左夹持段21和右夹持段22的下方开口张大,方便将胫骨卡入,胫骨卡入之后再将左夹持段21和右夹持段22的相对角度调为一条直线,然后拧紧螺栓即可,这样设置可以更加方便我们使用;这样在定位导管3的外表面设置刻度可以方便我们查看并预估需要钻孔的深度,钻孔时更加的安全。
23.在使用时,将定位头5抓设在隧道穿出口,即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处,将定位头5嵌入后交叉韧带附着处固定,然后将定位导管3对准我们需要进行隧道打孔的位置,找到位置之后在对应位置处的胫骨前侧骨皮质上通过钻针7在定位导管3内钻孔,直至钻针7将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处的骨质成钻穿抵达定位孔6内即可,再取出钻针7,采用较细的钢丝作为引线,在钢丝尾部固定上人造韧带,将引线由定位导管3插入,通过定位孔6,从胫骨定位器内先通过夹持段2再通过固定段1穿出,将引线拉出直至人造韧带出来即可撤掉胫骨定位器和定位导管3,对人造韧带进行重建即可。
24.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使得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胫骨隧道开孔更加的准备,韧带穿接更加的快捷,使得手术效率更高,更安全,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5.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用胫骨隧道定位器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