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盆骨折固定带

文档序号:25991531发布日期:2021-07-23 21:0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盆骨折固定带

本发明涉及医疗急救器械领域,尤指一种骨盆骨折固定带。



背景技术: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占骨折总数的1%~3%,多见于车祸、高处坠落等严重损伤,是常见的骨科致命性创伤,病死率5%-20%,致残率高达50%~60%。开放性骨盆骨折死亡率可达50%。失血性休克是最常见、最紧急、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骨盆骨折出血来源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第一,骨折断端出血;第二,盆腔脏器损伤出血;第三,盆腔内血管损伤出血。其中盆腔内的出血是导致伤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盆腔内组织疏松有大量空间可容纳积血,开书本样骨盆骨折更是增加了盆腔容积,若不形成有效的压力压迫来减少出血,则会使机体大量失血造成血压波动。

在骨盆骨折的早期救治中,除积极抗休克治疗外,还需要将双侧髂骨翼、骶骨、坐骨及耻骨固定,对于骨折的骨盆前、后环进行固定,缩小骨盆容积,防止骨盆骨折继发损伤,为患者进一步抢救提供机会和时间。将伤员从事故现场搬运到医疗救治点时,以及在等待手术过程中,常因骨盆部位不当活动导致伤员伤情加重。目前临床在术前处理骨盆骨折患者时,采取的临时限位措施,是使用“三角巾”,需要手动收紧,固定力度低、限位作用有限,容易滑脱,控制出血效果欠佳。且在抢救过程中,由于患者双腿自然外旋会导致骨折后的盆腔容积增大,出血难以控制,而这个问题也容易被忽视。因此,在骨盆骨折的极早期救治中急需一种能更有效地稳定骨盆环、防止骨盆骨折致命性继发损伤和大出血的骨盆固定装置,这也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骨盆骨折固定带,不仅可牢固固定骨盆,使骨盆不容易发生位移,而且可防止双腿外旋。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骨盆骨折固定带,包括:

固定带主体,所述固定带主体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固定带主体的第二端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多个气囊,多个所述气囊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带主体内;

充气加压机构,所述充气加压机构与所述气囊连接,用于对所述气囊充气加压;

第一限位带,所述第一限位带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固定带主体的第一端下部,所述第一限位带的自由端与所述固定带主体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

第二限位带,所述第二限位带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固定带主体的第二端下部,所述第二限位带的自由端与所述固定带主体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带主体包括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调节带和松紧带,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上部与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上部通过所述调节带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下部与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下部通过所述松紧带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带远离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固定带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连接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气囊的数量为四个,两个所述气囊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带内,两个所述气囊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带内;

所述固定带主体固定在骨盆上时,两个所述气囊分别位于骨盆前部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气囊分别位于骨盆后部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调节带包括环扣、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所述第一带体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一侧,所述第一带体的活动端穿过所述环扣的一端后通过连接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带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带体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一侧,所述第二带体的活动端穿过所述环扣的另一端后通过连接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带的另一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调节带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带主体的第一端设有用于避让耻骨的第一缺口,所述固定带主体的第二端设有用于避让耻骨的第二缺口。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测压机构,所述测压机构设置在所述气囊内。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充气加压机构为电子气泵。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为魔术贴的钩面,所述第二连接件为魔术贴的绒面。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1)通过在固定带主体上设置气囊,固定带主体通过两端设置的连接件固定在骨盆上后,通过气囊挤压骨盆,可牢固地固定骨盆,以在搬运、转移患者时有效地限制骨盆活动,防止骨盆发生位移,便于院外急救,院内急诊急救,为抢救病人生命争取更多的时间;在固定带主体的下部设置第一限位带和第二限位带,第一限位带绕过左腿并固定在位于右腿前的固定带主体上,第二限位带绕过右腿并固定在位于左腿前的固定带主体上,通过第一限位带与第二限位带的限位作用,可有效限制患者腿部处于内旋状态,进而有效控制盆腔容积并减少骨盆骨折分离移位。

(2)通过设置调节带和松紧带,可调节固定带主体的长度,使固定带主体上的气囊精确固定骨盆的前后环,不仅提高固定效果,而且可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骨盆骨折固定带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后视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骨盆骨折固定带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骨盆骨折固定带前视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骨盆骨折固定带穿戴时的前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骨盆骨折固定带穿戴时的后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固定带主体;11、第一固定带;111、第一连接件;112、第一缺口;12、第二固定带;121、第二连接件;122、第二缺口;13、调节带;131、环扣;132、第一带体;133、第二带体;14、松紧带;2、气囊;3、充气加压机构;4、第一限位带;5、第二限位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的一种骨盆骨折固定带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固定带主体1、多个气囊2、充气加压机构3、第一限位带4和第二限位带5。固定带主体1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111,固定带主体1沿长度方向的第二端设有第二连接件121,第一连接件111与第二连接件121可拆卸连接;固定带主体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可通过第一连接件111及第二连接件121固定在一起。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111可为魔术贴的钩面,第二连接件121可为魔术贴的绒面,或者第一连接件111为魔术贴的绒面,第二连接件121为魔术贴的钩面,通过魔术贴的钩面与绒面的连接实现固定带主体1两端的固定连接,以将固定带主体1固定在患者的骨盆上。固定带主体1上的绒面可沿固定带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实现调节固定带主体1固定时的松紧,以调节固定后对骨盆的加压强度。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111可为环部,第二连接件121可为钩部,或者第一连接件111为钩部,第二连接件121为环部,通过钩部与环部的连接,实现固定带主体1两端的固定连接。固定带主体1上的钩部可沿固定带主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多排,实现调节固定带主体1固定时的松紧,以调节固定后对骨盆的加压强度。

多个气囊2间隔设置在固定带主体1内,气囊2用于挤压骨盆,以固定骨盆。充气加压机构3通过软管与气囊2连接,用于对气囊2充气加压,提高固定骨盆和对骨盆进行限位的强度。优选地,气囊2内置有测压机构,用于检测气囊2内的压力,气囊2通过预制程序控制不同气囊2的充气程度及力度大小,使用更加方便省力。

第一限位带4的固定端固定在固定带主体1的第一端下部,第一限位带4的自由端与固定带主体1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第二限位带5的固定端固定在固定带主体1的第二端下部,第二限位带5的自由端与固定带主体1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带主体1固定在骨盆上后,固定带主体1的下部可先将双侧大腿固定,然后将第一限位带4绕过左边腿部内侧并向后绕,再绕过左边腿部外侧,最后固定在右边腿部前侧的固定带主体1(即固定带主体1的第二端)上,将第二限位带5绕过右边腿部内侧并向后绕,再绕过右边腿部外侧,最后固定在左边腿部前侧的固定带主体1(即固定带主体1的第一端)上,以使患者双腿处于内旋状态,有效控制盆腔容积并减少骨盆骨折分离移位,避免加重骨盆骨折。第一限位带4、第二限位带5可通过魔术贴、卡扣组件或卡钩组件与固定带主体1卡拆卸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带主体1包括第一固定带11、第二固定带12、调节带13和松紧带14,第一固定带11的上部与第二固定带12的上部通过调节带13连接,第一固定带11的下部与第二固定带12的下部通过松紧带14连接,调节带13为可调节长度的带子,通过调节调节带13的长度,可调节整个固定带主体1穿戴时的长度。调节带13无弹性,可限定固定带主体1的容积,以利于充气后对骨盆向内挤压。第一固定带11远离第二固定带12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111,第二固定带12远离第一固定带11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件121,第一固定带11与第二固定带12通过第一连接件111及第二连接件121固定在一起。

其中,第一限位带4的固定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带11远离第二固定带12的一端下部,第一限位带4的自由端与第二固定带12可拆卸连接;第二限位带5的固定端固定在第二固定带12远离第一固定带11的一端下部,第二限位带5的自由端与第一固定带11可拆卸连接。

第一固定带11与第二固定带12通过调节带13及松紧带14连接,调节带13和松紧带14的自身长度可调节,以实现调节固定带主体1的长度,以使气囊2精确固定骨盆。

优选地,气囊2的数量为四个,两个气囊2间隔设置在第一固定带11内,两个气囊2间隔设置在第二固定带12内,第一固定带11与第二固定带12的端部通过第一连接件111与第二连接件121固定在一起后,第一固定带11内的一个气囊2位于骨盆前部的左侧,第一固定带11内的另一个气囊2位于骨盆后部的左侧,第二固定带12内的一个气囊2位于骨盆前部的右侧,第二固定带12内的另一个气囊2位于骨盆后部的右侧。设置四个气囊2固定骨盆的前部和后部,不仅可牢固地固定患者骨盆,防止骨盆骨折加重,而且可减少气囊2的数量。每个气囊2可分别连接一个充气加压机构3,或者第一固定带11内的多个气囊2均与同一个充气加压机构3连接,位于第二固定带12内的多个气囊2均连接另一个充气加压机构3,充气加压机构3可使用电子气泵。

固定带主体1固定在骨盆上时,固定带主体1的两端通过第一连接件111与第二连接件121的固定在骨盆上后,骨盆前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气囊2,骨盆后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气囊2,气囊2充气后,骨盆前部左右各一个气囊2挤压固定骨盆前环,骨盆后部左右各一个气囊2挤压固定骨盆后环,通过前后设置的气囊2挤压骨盆的前部和后部,牢固地固定骨盆,使骨盆不容易发生位移,可起到充分固定骨盆的作用,以在搬运、转移患者时更有效地限制骨盆活动,防止骨盆骨折加重。

固定带主体1穿戴时,通过调节调节带13的长度,可调节固定带主体1上的气囊2的位置,使两个气囊2精确固定骨盆前环的左右两侧,两个气囊2精确固定骨盆后环的左右两侧,以保证气囊2被固定在正确位置,实现精确固定骨盆,使骨盆骨折固定带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此外,调节带13还可起到气囊2在充气后向患者身体部位鼓起加压时,保证限位力量的作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调节带13包括环扣131、第一带体132和第二带体133,第一带体132的固定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带11的一侧,第一带体132的活动端穿过环扣131的一端后通过魔术贴固定在第一固定带11的另一侧,第二带体133的固定端固定在第二固定带12的一侧,第二带体133的活动端穿过环扣131的另一端后通过魔术贴固定在第二固定带12的另一侧。

环扣131为近似“日”字型,环扣131上设有两个开口,第一带体132的活动端穿过环扣131上的一个开口,然后通过魔术贴固定在第一固定带11上,通过调节第一带体132的活动端与第一固定带11的连接位置,可调节第一带体132的固定端相对环扣131的距离。

第二带体133的活动端穿过环扣131上的另一个开口,然后通过魔术贴固定在第二固定带12上,通过调节第二带体133的活动端与第二固定带12的连接位置,可调节第二带体133的固定端相对环扣131的距离。通过调节第一固定带11的固定端相对环扣131的距离,以及第二固定带12的固定端相对环扣131的距离,可调节第一固定带11与第二固定带12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调节固定带主体1的长度。本方案中通过设置长度可单独调节的第一带体132和第二带体133,可使第一固定带11与第二固定带12可相对环扣131对称设置。第一带体132的活动端通过魔术贴与第一固定带11连接,通过改变第一带体132活动端在第一固定带11上的位置,可实现调节固定带主体1的长度。连接组件除了可为魔术贴,还可为卡扣组件或卡钩组件,即第一带体132通过卡扣组件或卡钩组件与第一固定带11连接,第一固定带11设置多排卡钩,以改变第一带体132活动端在第一固定带11上的位置,同理第二带体133的活动端也可通过卡扣组件或卡钩组件与第二固定带12连接。

优选地,调节带13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固定带11的上部与第二固定带12的上部通过两个调节带13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固定带11远离第二固定带12的一端设有用于避让耻骨的第一缺口112,第二固定带12远离第一固定带11的一端设有用于避让耻骨的第二缺口122。第一固定带11与第二固定带12固定在骨盆上后,第一缺口112和第二缺口122可以避开耻骨连接和会阴部位,避免引起用户的不舒适感。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