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15913发布日期:2021-05-28 14:13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的不规律,患胃病的人越来越多,据统计,我国80%以上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病。常见的胃病有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等等。慢性胃炎又可细分为浅表性胃炎、肥厚性胃炎、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长、症状轻、容易复发,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胃病多指的是这种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多为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原因造成,以及刺激性饮食如浓茶、白酒、咖啡等食用过多。临床研究发现,90%以上的胃病患者是因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的,因此,西医治疗胃病的时候多以抗幽门螺旋杆菌为主,可以快速缓解胃炎的症状,让使用者看起来已经痊愈,但实际上并未从根本上治疗胃炎病症,并且这些药物都具有较大的副作用,对本就脆弱的胃又进行二次损伤,导致胃炎每次发作时,服用剂量和服用病程等也需要提高,才能一时缓解症状,难以根治。

除了西医治疗胃病外,针对久治不愈经常复发的慢性胃炎,人们也选择中医治疗。但现有的中医治疗所用的中药药材种类繁多,且多为滋补类药物,脾胃虚寒,虚不受补者使用后反而会使病情加重,同时这些药材成本高,对于经济困难者并不适用。

因此,提供一种可从根本上治疗胃病、不复发且成本低的药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可从根本上治疗胃病、不复发且成本低。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充分提取其中的有益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述中药组合物的用途。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主要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红子根2~6份、桑叶1~2份、穿破石2~3份、莪术1~3份、刺梨根2~8份、荆芥2~3份、桔梗1~3份、皂角刺5~10份、葛根1~3份、木鳖子1~4份、山茱萸1~3份、仙茅1~3份、通花根1~5份、龙胆草0.5~1份、八爪金龙2~7份和广木香4~10份。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前述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红子根、桑叶、穿破石、莪术、刺梨根、荆芥、桔梗、皂角刺、葛根、木鳖子、山茱萸、仙茅、通花根、龙胆草、八爪金龙和广木香破碎为药粉,再将所述药粉加入水中浸泡后煎煮,收集水煎液,浓缩后得到所述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前述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胃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效果一,以红子根、桑叶、穿破石、莪术、刺梨根、荆芥、桔梗、皂角刺、葛根、木鳖子、山茱萸、仙茅、通花根、龙胆草、八爪金龙和广木香作为要药治疗胃炎,原料成本低,来源广泛,大大降低了配方的价格,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有极大的益处。

效果二,胃炎分多种类型,比如脾胃虚寒型应当温中益气健脾和胃,对于肝胃不和型则应当疏肝理气调和肝脾,脾胃湿热型应当清热化湿健脾和胃,胃阴不足型则益气健脾养阴清胃,血瘀气滞型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胃气不和型则和气降逆平调寒热,传统的胃炎方面的组合物,只能治疗一种胃炎,而不同人的胃炎类型不同,并且每个人可能也会有多种原因引起胃炎,因此传统治疗胃炎的中药方剂疗效并不好。然而,本发明提供的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使用红子根、桑叶、穿破石和通花根入肝,清肝热,缓解肝热引起的腹胀腹痛,烧心反酸,口干口苦和胃部发热等症状,皂角刺在去肝热的基础还可以去肝毒,同时以八爪金龙、龙胆草和皂角刺散瘀消肿,缓解胃部淤积,进而减少湿热邪气淤积导致的口苦、乏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两胁胀痛;在胃部疼痛得到缓解的基础上,再以广木香、荆芥、桔梗、葛根行气止痛,温中和胃,促进损伤细胞修复重建,并将胃部瘀肿经血液循环逐渐代谢出体外,再辅以刺梨根、木鳖子和莪术健胃止痛,消食去胀,此外以山茱萸和仙茅补脾生血,多角度出发从根本上解决胃病。因此,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可以治疗多种不同类型的胃炎,治疗效果好。

效果三,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先将各粉碎为粉末的中药浸泡,充分软化各原料,使原料的植物细胞壁吸水膨胀,便于后续煎煮制取其中的有益成分,通过三次循环煎煮,取尽其中的有益成分,使最终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最佳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主要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红子根2~6份、桑叶1~2份、穿破石2~3份、莪术1~3份、刺梨根2~8份、荆芥2~3份、桔梗1~3份、皂角刺5~10份、葛根1~3份、木鳖子1~4份、山茱萸1~3份、仙茅1~3份、通花根1~5份、龙胆草0.5~1份、八爪金龙2~7份和广木香4~10份。

红子根:别称火把果根,蔷薇科植物火棘的根,味酸,性凉归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镇痛,敛汗,治劳伤腰痛,肠风下血,盗汗。

桑叶:味苦、甘,性寒,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热感冒,温病初起,肺热咳嗽,肝阳上亢眩晕,目赤昏花,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

穿破石:淡微甘,凉。祛风利湿,活血通经。治风湿关节疼痛,黄疸,淋浊,蛊胀,闭经,劳伤咳血,跌打损伤,疔疮痈肿。

莪术:别称莪药、莪茂、青姜、黑心姜、姜黄,为多年生宿根草本。辛、苦,温。归肝、脾经。主治“气血凝滞,心腹胀痛,症瘕,积聚,宿食不消,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块根称“绿丝郁金”,有行气解郁,破瘀,止痛的功用。

刺梨根:味甘,性平;健胃止痛,消食去胀,止泻;

荆芥: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是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植物。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祛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桔梗:别名包袱花、铃铛花、僧帽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20~120厘米,通常无毛,偶密被短毛,不分枝,极少上部分枝。叶全部轮生,部分轮生至全部互生,无柄或有极短的柄,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叶子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暗蓝色或暗紫白色,可作观赏花卉;其根可入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作用,中医常用药。

皂角刺:别称皂荚刺、皂刺、天丁;性辛,味温,归肺经,肝经,痈疽肿毒,瘰疬,疮疹顽癣,产后缺乳,胎衣不下,疠风;现代医学证明皂角刺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对幽门螺杆菌(hp)的抑制效果好,并且对各种肿瘤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主杀幽门螺旋杆菌,并且具有消炎效果。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辛,凉。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木鳖子:别称:番木鳖(中国经济植物志),糯饭果(云南河口),老鼠拉冬瓜等。多年生草质藤木,具膨大的块状根。茎有纵棱;卷须粗壮,与叶对生,单一,不分枝。叶互生,圆形至阔卵形,长7-14厘米,通常3浅裂或深裂,裂片略呈卵形或长卵形,全缘或具微齿,基部近心形,先端急尖,上面光滑,下面密生小乳突,3出掌状网脉;叶柄长5-10厘米,具纵棱,在中部或近叶片处具2-5腺体。花单性,雌雄同株。常生于海拔450-1100米的山沟、林缘及路旁。野生于山坡、林缘的土层深厚处。喜温暖和充足阳光。在过阴环境下生长不良。分布于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也有。有消肿散结,祛毒的功效。

山茱萸:酸、涩,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仙茅:具有补肾助阳、益精血、强筋骨和行血消肿的作用。现代医学证明,仙茅具有促进抗体生成并延长其功效,能有效提升免疫力,同时有显著的镇痛和解热作用。

通花根:别称通草根,通打根;味炎,微苦,性微寒,入肝、脾、肾经,清热利水,行气消食,活血下乳。主治水肿,淋证,食积饱胀,痞块,风湿痹痛,月经不调,乳汁不下。

龙胆草:别名:胆草、草龙胆、山龙胆。味苦,性寒。归肝、胆经。功专清热燥湿。其泻肝胆实火作用甚强,并可息风止痉止痛。

八爪金龙:别称百两金、山豆根、地杨梅、开喉箭、珍珠伞、矮茶、白八爪、高脚凉伞;味辛、苦,性凉;归肺、肝经,清热利咽、祛痰利湿,散瘀消肿,咽喉肿痛,咳嗽,咳痰不畅,湿热黄疸,小便淋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疔疮肿毒,毒蛇咬伤。

广木香:菊目、菊科、风毛菊属的多年生草本,高100-200厘米。主根粗壮,圆柱形,具特殊香气。叶片三角状卵形或长三角形,叶缘浅裂或波状;茎生叶阔椭圆形。瘦果线形。花期7~8月,果期8~10月。生于中国云南等地。具有行气止痛,温中和胃的功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主要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红子根6份、桑叶2份、穿破石2份、莪术3份、刺梨根2份、荆芥2份、桔梗3份、皂角刺10份、葛根3份、木鳖子2份、山茱萸3份、仙茅1份、通花根4份、龙胆草1份、八爪金龙3份和广木香10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还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红子根5份、桑叶1.5份、穿破石3份、莪术2份、刺梨根8份、荆芥2份、桔梗2份、皂角刺9份、葛根1份、木鳖子4份、山茱萸2份、仙茅1份、通花根3份、龙胆草0.8份、八爪金龙5份和广木香7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还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红子根2份、桑叶1份、穿破石2份、莪术2份、刺梨根8份、荆芥3份、桔梗1份、皂角刺6份、葛根2份、木鳖子1份、山茱萸1份、仙茅1份、通花根1份、龙胆草0.5份、八爪金龙2份和广木香5份。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前述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红子根、桑叶、穿破石、莪术、刺梨根、荆芥、桔梗、皂角刺、葛根、木鳖子、山茱萸、仙茅、通花根、龙胆草、八爪金龙和广木香破碎为药粉,再将所述药粉加入水中浸泡后煎煮,收集水煎液,浓缩后得到所述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治疗方法,所述浸泡时间为1~2h,所述浸泡时采用200~300w的超声辅助浸泡;所述煎煮时水的重量为原料的重量的6~8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治疗方法,所述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的相对密度为1.13-1.18。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治疗方法,所述药粉的粒度为120~200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治疗方法,所述煎煮的次数为三次。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前述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胃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1)将红子根、桑叶、穿破石、莪术、刺梨根、荆芥、桔梗、皂角刺、葛根、木鳖子、山茱萸、仙茅、通花根、龙胆草、八爪金龙和广木香去除杂质,洗净晾干;

(2)将步骤(1)中的红子根2g、桑叶1g、穿破石2g、莪术2g、刺梨根8g、荆芥3g、桔梗1g、皂角刺6g、葛根2g、木鳖子1g、山茱萸1g、仙茅1g、通花根1g、龙胆草0.5g、八爪金龙2g和广木香5g,粉碎至120~200目,得到药粉;

(3)将药粉加入水中浸泡1h,浸泡时药粉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3为宜,浸泡时采用超神辅助浸泡,功率为200w,得到浸泡后药粉;

(4)向浸泡后药粉加水至药粉与水的质量比为1:6,大火烧开后保持微沸状态2~2.5h,固液分离后,得到药液一和药渣一;

(5)向药渣中加入6倍药粉质量的水,大火烧开后保持微沸状态2~2.5h,固液分离后,得到药液二和药渣二;

(6)向药渣中加入6倍药粉质量的水,大火烧开后保持微沸状态2~2.5h,固液分离后,得到药液三;

(7)合并药液一、药液二、药液三,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13~1.18,得到所述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

本实施例提供的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适用于后期巩固使用或病症矫较轻的病人使用,药量可分三次煎煮,共服用一周,为一个疗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1)将红子根、桑叶、穿破石、莪术、刺梨根、荆芥、桔梗、皂角刺、葛根、木鳖子、山茱萸、仙茅、通花根、龙胆草、八爪金龙和广木香去除杂质,洗净晾干;

(2)将步骤(1)中的红子根3g、桑叶1.5g、穿破石2.5g、莪术3g、刺梨根4g、荆芥2g、桔梗2g、皂角刺5g、葛根3g、木鳖子3g、山茱萸2g、仙茅3g、通花根1g、龙胆草0.6g、八爪金龙2g和广木香4g,粉碎至120目,得到药粉;

(3)将药粉加入水中浸泡2h,浸泡时药粉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3为宜,浸泡时采用超神辅助浸泡,功率为300w,得到浸泡后药粉;

(4)向浸泡后药粉加水至药粉与水的质量比为1:7,大火烧开后保持微沸状态2~2.5h,固液分离后,得到药液一和药渣一;

(5)向药渣中加入7倍药粉质量的水,大火烧开后保持微沸状态2~2.5h,固液分离后,得到药液二和药渣二;

(6)向药渣中加入7倍药粉质量的水,大火烧开后保持微沸状态2~2.5h,固液分离后,得到药液三;

(7)合并药液一、药液二、药液三,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13~1.18,得到所述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

本实施例提供的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适用于后期巩固使用或病症矫较轻的病人使用,药量可分三次煎煮,共服用一周,为一个疗程。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1)将红子根、桑叶、穿破石、莪术、刺梨根、荆芥、桔梗、皂角刺、葛根、木鳖子、山茱萸、仙茅、通花根、龙胆草、八爪金龙和广木香去除杂质,洗净晾干;

(2)将步骤(1)中的红子根4g、桑叶2g、穿破石3g、莪术1g、刺梨根6g、荆芥2.5g、桔梗3g、皂角刺7g、葛根2g、木鳖子2g、山茱萸3g、仙茅2g、通花根3g、龙胆草0.8g、八爪金龙5g和广木香7g,粉碎至200目,得到药粉;

(3)将药粉加入水中浸泡1h,浸泡时药粉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3为宜,浸泡时采用超神辅助浸泡,功率为300w,得到浸泡后药粉;

(4)向浸泡后药粉加水至药粉与水的质量比为1:8,大火烧开后保持微沸状态2~2.5h,固液分离后,得到药液一和药渣一;

(5)向药渣中加入8倍药粉质量的水,大火烧开后保持微沸状态2~2.5h,固液分离后,得到药液二和药渣二;

(6)向药渣中加入8倍药粉质量的水,大火烧开后保持微沸状态2~2.5h,固液分离后,得到药液三;

(7)合并药液一、药液二、药液三,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13~1.18,得到所述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

本实施例提供的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适用于治疗中期使用或者病症中度的病人使用,药量可分三次煎煮,共服用一周,为一个疗程。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1)将红子根、桑叶、穿破石、莪术、刺梨根、荆芥、桔梗、皂角刺、葛根、木鳖子、山茱萸、仙茅、通花根、龙胆草、八爪金龙和广木香去除杂质,洗净晾干;

(2)将步骤(1)中的红子根5g、桑叶1.5g、穿破石3g、莪术2g、刺梨根8g、荆芥2g、桔梗2g、皂角刺9g、葛根1g、木鳖子4g、山茱萸2g、仙茅1g、通花根3g、龙胆草0.8g、八爪金龙5g和广木香7g,粉碎至120目,得到药粉;

(3)将药粉加入水中浸泡2h,浸泡时药粉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3为宜,浸泡时采用超神辅助浸泡,功率为200w,得到浸泡后药粉;

(4)向浸泡后药粉加水至药粉与水的质量比为1:6,大火烧开后保持微沸状态2~2.5h,固液分离后,得到药液一和药渣一;

(5)向药渣中加入6倍药粉质量的水,大火烧开后保持微沸状态2~2.5h,固液分离后,得到药液二和药渣二;

(6)向药渣中加入6倍药粉质量的水,大火烧开后保持微沸状态2~2.5h,固液分离后,得到药液三;

(7)合并药液一、药液二、药液三,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13~1.18,得到所述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

本实施例提供的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适用于治疗中期使用或者病症中度的病人使用,药量可分三次煎煮,共服用一周,为一个疗程。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1)将红子根、桑叶、穿破石、莪术、刺梨根、荆芥、桔梗、皂角刺、葛根、木鳖子、山茱萸、仙茅、通花根、龙胆草、八爪金龙和广木香去除杂质,洗净晾干;

(2)将步骤(1)中的红子根6g、桑叶2g、穿破石2g、莪术3g、刺梨根2g、荆芥2g、桔梗3g、皂角刺10g、葛根3g、木鳖子2g、山茱萸3g、仙茅1g、通花根4g、龙胆草1g、八爪金龙3g和广木香10g,粉碎至120目,得到药粉;

(3)将药粉加入水中浸泡2h,浸泡时药粉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3为宜,浸泡时采用超神辅助浸泡,功率为200w,得到浸泡后药粉;

(4)向浸泡后药粉加水至药粉与水的质量比为1:7,大火烧开后保持微沸状态2~2.5h,固液分离后,得到药液一和药渣一;

(5)向药渣中加入7倍药粉质量的水,大火烧开后保持微沸状态2~2.5h,固液分离后,得到药液二和药渣二;

(6)向药渣中加入7倍药粉质量的水,大火烧开后保持微沸状态2~2.5h,固液分离后,得到药液三;

(7)合并药液一、药液二、药液三,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13~1.18,得到所述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

本实施例提供的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适用于治疗早期使用或者病症较重的病人使用,药量可分三次煎煮,共服用一周,为一个疗程。除了水煎方式,还可以将原料直接打粉后温水冲服。

效果例

本效果例的目的在于验证前述实施例的效果。

发明人多年积累了超多400病例,总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对各种慢性胃炎的根治率可达到达96%以上,对于轻微的长期性胃痛,治愈率可达到近100%,对于即将转癌的患有幽门螺旋杆菌的严重胃病,也能达到70%以上的治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一,男,65岁,患有胃病多年,曾服用多种现有西药治疗胃病,但未见好转,且复发频次越来越高。在某三甲医院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辗转至发明人处治疗,服用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三天后,疼痛完全缓解,并且无反酸、胃灼烧等症状,一个疗程服用完后,继续服用本实施例5提供的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三个疗程,再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四个疗程,病情痊愈,距今四年有余,随访未复发。

病例二,女,53岁,患有胃病长达十年,曾服用多种现有西药治疗胃病,但因精神压力大且心情郁结,后发展为萎缩性胃炎,多出寻访无果,辗转至发明人处治疗,服用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一个疗程,疼痛明显缓解,三个疗程服用完后,可正常饮食,继续服用本实施例5提供的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四个疗程,再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六个疗程,病情痊愈,距今一年有余,随访未复发。

病例三,男,28岁,因常年饮食作息不规律,且多使用白酒、烧烤等刺激性食品,患有慢性胃病三年,某次胃出血在三甲医院治疗,检测油门螺旋杆菌超标,经治疗一段时间后仍然胃疼严重,至发明人处治疗,服用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三天后,疼痛明显缓解,两个疗程服用完后,已可正常饮食,继续服用本实施例4提供的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两个疗程,再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五个疗程,病情痊愈,距今两年有余,随访未复发,可正常饮食。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和制备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效果一,以红子根、桑叶、穿破石、莪术、刺梨根、荆芥、桔梗、皂角刺、葛根、木鳖子、山茱萸、仙茅、通花根、龙胆草、八爪金龙和广木香作为要药治疗胃炎,原料成本低,来源广泛,大大降低了配方的价格,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有极大的益处。

效果二,胃炎分多种类型,比如脾胃虚寒型应当温中益气健脾和胃,对于肝胃不和型则应当疏肝理气调和肝脾,脾胃湿热型应当清热化湿健脾和胃,胃阴不足型则益气健脾养阴清胃,血瘀气滞型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胃气不和型则和气降逆平调寒热,传统的胃炎方面的组合物,只能治疗一种胃炎,而不同人的胃炎类型不同,并且每个人可能也会有多种原因引起胃炎,因此传统治疗胃炎的中药方剂疗效并不好。然而,本发明提供的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使用红子根、桑叶、穿破石和通花根入肝,清肝热,缓解肝热引起的腹胀腹痛,烧心反酸,口干口苦和胃部发热等症状,皂角刺在去肝热的基础还可以去肝毒,同时以八爪金龙、龙胆草和皂角刺散瘀消肿,缓解胃部淤积,进而减少湿热邪气淤积导致的口苦、乏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两胁胀痛;在胃部疼痛得到缓解的基础上,再以广木香、荆芥、桔梗、葛根行气止痛,温中和胃,促进损伤细胞修复重建,并将胃部瘀肿经血液循环逐渐代谢出体外,再辅以刺梨根、木鳖子和莪术健胃止痛,消食去胀,此外以山茱萸和仙茅补脾生血,多角度出发从根本上解决胃病。因此,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可以治疗多种不同类型的胃炎,治疗效果好。

效果三,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先将各粉碎为粉末的中药浸泡,充分软化各原料,使原料的植物细胞壁吸水膨胀,便于后续煎煮制取其中的有益成分,通过三次循环煎煮,取尽其中的有益成分,使最终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最佳的治疗效果。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